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莫斯科保卫战如何胜利的(莫斯科行动李萍)

  • 轮看殊O轮看殊O
  • 影视
  • 2023-01-19 16:28:56
  • -

莫斯科保卫战是通过保卫再反攻胜利的。

1941年9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北翼封锁了列宁格勒,在南翼占领基辅,在中央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1、德国军队对于北方苏德战场的错误评估,误认为可以很快结束战斗,从而缺乏充足的准备。

2、恶劣的天气阻碍了德国军队的迅速前进。

3、苏联的充分准备与应对作战

4、斯大林的正确指挥,与苏联人民的奋力保卫。

5、苏联的军事在工业化中得以迅速发展,而其主要工业区并未受到德国的影响,后备力量强大。

1941年12月5日,苏军转入反攻。到次年1月初,德军被迫向西撤退100~250千米,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被解除。希特勒十分恼怒,撤换了陆军总司令,自任陆军总司令,下令不准撤退。1月上旬,苏军利用德军进攻受挫惊慌失措和防寒准备差的有利时机,从三个方向向德军发起总攻。到4月中旬,苏军向西推进100~350千米,收复了大片失地。

拓展资料

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斯科保卫战

自7月起,苏联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

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苏联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由于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在远东地区认定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所以苏联方面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

另外,苏联还使用坦克伏击战,这是由卡图科夫首次提出的,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进行的。实时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卡图科夫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扩展资料: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参考资料:莫斯科保卫战 百度百科

主要胜利的原因:

莫斯科城精心布防。

虽然斯大林当时确信德国人会攻入莫斯科城,但仍做好了严密布防、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到来的打算。

领导干部带头溃逃。

据史料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 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离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

资料拓展:

苏德战争开始后,希特勒就将夺取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作为他的首要目标,所以当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莫棱斯克,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时,他却暂时放弃了对莫斯科的进攻,分散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去支援对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作战。

而当基辅会战展开后,希特勒又突然改变了他的战略,决定等基辅会战胜利结束后,将作战重点回到莫斯科轴线上,而只对列宁格勒实施围困。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计划先将莫斯科正面的苏军分为两个包围圈加以歼灭,然后顺势攻占莫斯科。

资料链接:人民网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原因:

德国军队对于北方苏德战场的错误评估,误认为可以很快结束战斗,从而缺乏充足的准备。

恶劣的天气阻碍了德国军队的迅速前进。

苏联的充分准备与应对作战。

斯大林的正确指挥,与苏联人民的奋力保卫。

苏联的军事在工业化中得以迅速发展,而其主要工业区并未受到德国的影响,后备力量强大。

扩展资料: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参考资料: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_百度百科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0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10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2-13日。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23日,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万人。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4个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左右。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0月10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10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 10月14日,德军突入了加里宁地域。10月17日,以西方面军右翼(第22、第29、第30、第31集团军)为基础组成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德军想从加里宁向东南发展进攻并前出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被粉碎。 德军虽然对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秋雨把道路变成泥沼,几乎瘫痪了德军的进攻。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10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10月末,前线如下:加里宁-库宾卡-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图拉。德军虽遭重大损失,但仍增调兵力,变更部署,企图在冬季到来以前合围并占领莫斯科。 莫斯科成为德军的空袭目标。莫斯科防空部队同空中德军空军作了顽强斗争,10月间,德军对莫斯科进行了31次空袭,共有2000架飞机参加,其中278架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 军队和劳动者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构筑新防御地区,为构筑防御工事动员了45万首都居民,其中75%为妇女。莫斯科疏散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苏联政府向东撤退到古比雪夫(现在的萨玛拉),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命令在11月7日于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式。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11月15日-18日,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向莫斯科重新发起进攻。德军在加里宁沿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从北面和南面迂回莫斯科。11月底-12月初,德军付出了巨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莫斯科运河。12月4日加里宁沦陷。12月5日莫斯科以南165公里的小镇图拉被局部包围。德军遇到苏军顽强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苏军派了无数新兵和自愿者,甚至一个妇女营投入到德军的机枪炮火中。首都保卫者的口号是“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苏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1月16日-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没有既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保暖衣服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而苏军则士气高涨。 苏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苏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苏军反击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带领苏军发动大规模反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其中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中央集团军群。12月6日,攻势在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秋季期间,朱可夫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到莫斯科,但一直留待反击之用。他相信苏联间谍理察佐尔格的情报,指日本不会攻击苏联东部,在此之前佐尔格已经预计到巴巴罗萨计划。此时敌人已经非常接近莫斯科中心,他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包括新建造的T-34坦克和 喀秋沙火箭炮。苏军部队已经为冬季战事准备好,包括多个滑雪营。 12月8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12月16日,苏军解放了图拉。1942年1月7日亦都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1月8日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12月24日重建)实施了进攻战役进攻维亚济马。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反突击,苏军的态势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 会战结果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闪电战战术首次遭到重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德军的失败使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在冬季战局中,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 根据几个可信的来源指出,大约700,000的红军士兵在战斗中死亡,受伤或失踪,轴心国大概有250,000的士兵死亡,受伤或失踪。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0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10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2-13日。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23日,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万人。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4个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左右。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0月10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10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 10月14日,德军突入了加里宁地域。10月17日,以西方面军右翼(第22、第29、第30、第31集团军)为基础组成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德军想从加里宁向东南发展进攻并前出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被粉碎。 德军虽然对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秋雨把道路变成泥沼,几乎瘫痪了德军的进攻。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10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10月末,前线如下:加里宁-库宾卡-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图拉。德军虽遭重大损失,但仍增调兵力,变更部署,企图在冬季到来以前合围并占领莫斯科。 莫斯科成为德军的空袭目标。莫斯科防空部队同空中德军空军作了顽强斗争,10月间,德军对莫斯科进行了31次空袭,共有2000架飞机参加,其中278架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 军队和劳动者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构筑新防御地区,为构筑防御工事动员了45万首都居民,其中75%为妇女。莫斯科疏散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苏联政府向东撤退到古比雪夫(现在的萨玛拉),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命令在11月7日于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式。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11月15日-18日,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向莫斯科重新发起进攻。德军在加里宁沿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从北面和南面迂回莫斯科。11月底-12月初,德军付出了巨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莫斯科运河。12月4日加里宁沦陷。12月5日莫斯科以南165公里的小镇图拉被局部包围。德军遇到苏军顽强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苏军派了无数新兵和自愿者,甚至一个妇女营投入到德军的机枪炮火中。首都保卫者的口号是“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苏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1月16日-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没有既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保暖衣服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而苏军则士气高涨。 苏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苏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苏军反击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带领苏军发动大规模反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其中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中央集团军群。12月6日,攻势在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秋季期间,朱可夫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到莫斯科,但一直留待反击之用。他相信苏联间谍理察佐尔格的情报,指日本不会攻击苏联东部,在此之前佐尔格已经预计到巴巴罗萨计划。此时敌人已经非常接近莫斯科中心,他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包括新建造的T-34坦克和 喀秋沙火箭炮。苏军部队已经为冬季战事准备好,包括多个滑雪营。 12月8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12月16日,苏军解放了图拉。1942年1月7日亦都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1月8日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12月24日重建)实施了进攻战役进攻维亚济马。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反突击,苏军的态势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 会战结果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闪电战战术首次遭到重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德军的失败使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在冬季战局中,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 根据几个可信的来源指出,大约700,000的红军士兵在战斗中死亡,受伤或失踪,轴心国大概有250,000的士兵死亡,受伤或失踪。 我来总结一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老天的帮忙。如果不是因为天气一下变冷(意思跟电影后天里的差不多),所以德军的后勤没有跟上,导致冻死了十万人,那莫斯科保卫战能赢吗? 初三历史标志性事件 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2、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展开斗争。 4、1688年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5、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6、美国独立战争爆以的标志是来克星顿枪声。 7、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战役。 9、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0、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12、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 13、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英国人。 14、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6、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7、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 18、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标志1861年4 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19、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20、林肯最突出的贡献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2、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3、近代首先要打开日本大门的是美国。 24、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5、第二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6、被誉为“发明大王”的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8、三国同盟指英、法、俄三国,三国协约指德国、奥、意大利三国。 2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30、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1914年奥帝国向尔维亚宣战。 3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后加入协约国的是意大利。 32、一战结束的标志是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33、一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4、近代自然科学的人是牛顿。 35、法国启蒙思想代表人物伏尔泰等。 3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思想。 37、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 38、“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39、“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应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 40、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公历11月(俄历十月),距今70周年。 43、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他的两篇论文宣传马克思主义《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4、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我国正在完成第11个五年计划。 45、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46、1922年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联邦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47、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48、《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殖民地问题更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 49、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50、亚太地区美日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华盛顿会议赵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51、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2、《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补充: 53、《九国公约》维持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 54、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55、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5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7、罗斯福新政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8、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59、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60、慕尼黑阴谋的最严重危害: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6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9.1德国突袭波兰。 62、二战规模进一步(全面)扩大的标志: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63、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6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1.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65、1944.6.6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66、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结束。 66、1945.9.2,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7、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68、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69、欧盟各国使用统一的欧元,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70、东欧各国的改革最突出的是匈牙利改革。 71、东欧剧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7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7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7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追问: 还有中国史中的 追问: 意义和影响呢 回答: 我没时间给你整那些意义和影响自己翻翻书就可以找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