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3)(孟京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成大文化17成大文化17
  • 影视
  • 2023-01-08 13:56:00
  •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高尔基 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内容简介;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

​由于父亲早逝,女孩与母亲过着深居简出,小市民的穷酸生活。随着时光的沉逝,女孩开始厌弃她与母亲的现实生存状态。女孩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对于一个生活天地非常狭小的女孩来说,在另一个大世界里颇有名气、英俊潇洒的作家是一个奇迹,对于女孩来说作家是一个诱人的谜,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脑用来窥视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与迎面走来的作家差点撞了个满怀。无人生阅历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对他身边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脉脉含情又让人销魂的、天生诱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爱慕,她以为作家的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远属于他了。

​女孩原先在学校里学习不太认真,但自从作家来了以后,女孩的生活整个变了样。成绩由的中等一跃成为第一名;阅读上千本书,且每天读到深夜,因为她知道作家是喜欢书的;突然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因为她认为作家是喜欢音乐的;她生怕作家会因为她那条旧学生裙打了一个补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楼的时候,总是用书包挡在那个补丁上。

​女孩16岁时因母亲改嫁举家迁往异地。她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度过了青春时光。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的时候,童年时对作家的崇拜和暗恋迅速发展成为炽热的爱恋。为了将来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后她独自回到维也纳,每天晚上悄悄来到作家住宅的周围徘徊,默默关注他的行踪。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见他一次。一次的偶然机会,作家兴冲冲地横过马路来,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时,她却胆怯羞涩地逃开了。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多么希望他能注意她、认出她、爱上她。一天晚上,作家终于注意到她了,然而从作家好奇地、饶有兴趣地注视少女的神态中,她立刻意识到作家没有认出她就是当年那个邻家女孩,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认出的命运。

​在日复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少女终于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渡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那浓情蜜意的缠绵和缱绻令她心醉神迷、终生不忘,但她却没有诉说对他的爱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搂在怀里的时候,心里能激荡起某个模糊而遥远的回忆,然而作家还是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

​当少女意识到作家喜欢对所有女人滥施爱情,却不愿作出任何牺牲的时候。她不想让作家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甚至因此而恨她,于是在贫民医院里生下孩子后,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少女无意识中的欲望就是寻求作家对自己的认可,她要让作家想起她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使自己成为他所钟情过的女人中独一无二的一个,让他永远怀着爱情和感激来思念她。

​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长大后像作家一样跻身于上流社会,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为的是不受婚姻的牵绊,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和作家常常在剧院里,在音乐会上,在公园里,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内心一次次发出深深的呼唤:"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女孩!就是那个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远是没有认出她的神情。

​万般无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后送了几朵洁白的玫瑰花给她,于是此后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会派人给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为了唤醒作家对那三夜的回忆,能继续重复她的欲望。在陌生女人与作家最后一次见面的舞会上,作家本能的、充满激情的目光使她浑身灼烫如焚,于是她扔下为她提供优越生活的军官跟着作家又一次渡过了销魂之夜。

​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么来,她的目光在呼喊:"认出我吧,最后认出我来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部更加陌生,因为几分钟后作家小心地把几张钞票塞进她的手筒里,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仿佛瞬间坠入了万丈深渊。

​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时候,为自己买些玫瑰花来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经为他做的那样,只为了能继续悄悄地活在他心里,就像过去她曾经活在他身边一样,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始终都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

​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倍,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

​人物介绍;

​陌生女人

​陌生女人的生活轨迹从谋求独立倒退回情妇的生存状态。她在17岁时拒绝了富裕继父的经济援助,返回维也纳后从事店员工作。这条道路意味着职业生活与经济独立,却只能持续到孩子的出生。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受教育机会,她成为富有男人的情妇。身体的不忠与内心的忠实相结合,如此复杂的情形将陌生女人生活道路的转变美化为母亲的牺牲模式,这无疑是在继续传播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的性别俗套。

​作家R

男主人公是维也纳的唐磺,喜欢"轻松、游戏、不沉重的一切",生性风流,是个极端健忘的花花公子。

​创作背景;

​1922年1月,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平静地等待着战前世界的各种主义浪潮离去,追忆昨日世界的种种问题,反思自己的创作,开始了最为重要的十年创作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他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这个文本是茨威格所处的变革时代的精神危机的文学表达,同时也是茨威格在浪漫主义退潮后对其以自我为核心价值的怀疑和反思。 茨威格在生活中也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这两封来信让茨威格有了灵感。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成茨威格的"自传"。

​作品鉴赏;

​有人认为,茨威格用孩子的眼光来写成人的情爱是为了描绘儿童的心理,这话没有错。但是,之所以这个描绘是有价值的,不仅源自写实,更重要的是,他在探讨一个深有传统的关于成长的话题。这种源自德语世界的启蒙小说类型不仅是茨威格所崇拜的歌德的小说母题,也几乎可以说是德国浪漫派的典型小说类型,是启蒙小说的同义词。

​但是,茨威格并未通过游历和冒险来屉现一个少年如何经历世事最后达到完善的人格,或者得到何以为人的启示;也没有一个更高更完善的世界等着孩子去发现或者创造,没有一个更崇高更完满的人生等着孩子去经历。在茨威格的预设里,孩子所面对的那个他们也将要踏人的世界是一个自在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由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它有着自然的运行规则并且始终在那里。但孩子在还未长成时是不明白这些规则也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他们被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生活在另一个由浪漫幻想和成人的隐瞒而构造的温室里。

​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本而言,这个女人的家庭是非常不幸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深居简出不与人来往,邻居的家庭问题严重。她看不到一个正常的成人世界,也无从了解正常的两性关系。这一切都加重了女孩子与成人世界之间的陌生。

​但是,R作家的出现第一次打破了这种隔绝的生活,让由两性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凸显在了女孩的面前,就像命运一样,强拉她坠入深渊。在这里,孩子与成人的主题不仅仅被表现为孩子向成人生长的心路历程,这个主题由于陌生女人始终坚持让R作家认出13岁的她而变得更为复杂--孩子在成长与拒绝成长中纠结--这部小说因此比以往任何一部小说都更为丰富地描绘了自我与他者相互争斗的状况。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孩子与成人。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个不断要求对方认出自己的单恋者。她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不求肉体上的贪欲,她只是对他的存在感兴趣,就像她只对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样。可见,陌生女人始终承认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过他者才能给予定义,她的悲剧并不是自我无法同化他者为自我,而是自我无法与他者联系在一起,又能同时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独立性。

​所以,她的死亡并不是自我的胜利,恰恰是面对命运的无奈和自我救赎的失败。通过死亡,她对自我的自足性与他者共存的纠结的确认同时满足了,这是她要的失败,死亡意味着自我毁灭--让存在的变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共在,在死亡面前,都变成了无意义,死亡给了她最后救赎的同时,也给了她最后的失败。因此,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通过她的死亡来得到解决,而恰恰是通过她的死亡变得分外鲜明了。

​艺术手法;

​在读了这篇小说数遍后,读者不禁会想,这样的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这个女人对R先生有着超乎虔诚的痴迷,痛苦到极致,绝望到极致,从未改变,从未放弃,从未怨愤。然而,读者怀疑的只是这种感情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却从未怀疑否定过它在那个陌生女人身上的存在感,那是因为茨威格在刻画他们扭曲的心灵时,对他们的表达和叙述方式却没有任何古怪荒诞,他只是平淡地讲述不平淡,在风平浪静的平和下隐藏着惊涛骇浪式的情感,描绘其中合情合理的混乱,略有夸张却从不荒诞不经,这样极致的感情少有却并非没有,让读者毫不犹豫地信服。

​更重要的,也是茨威格虽为人所欣赏的是,在他把一颗颗淌着脓血的绝望心灵剖开给众人看时,从不是纯粹地为了展示而展示,他倾注了虽温柔的同情,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后的光明,字里行间充盈着爱与人性的力量,最黑暗的地方仍旧有最纯粹的爱情。应该称之为理想主义,茨威格式的理想主义。在那个陌生女人倾诉苦一生唯一的爱情时,茨威格非常成功地用技巧将这份情感晕染地更加浓烈真实,真实得让我们觉得它甚至可以战胜绝望带来的一切痛苦,可以战胜现实的所有欲孽、罪恶与铜臭。

​另一方面,反而因为这种刻意扭曲、暗带夸张的心灵倾诉,让这份感情拥有了超脱俗世的感人力量,愈是纯粹,愈是难得,愈是不求回报,毫无保留,直至令人为之潸然泪下。

​茨威格的小说多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者,这样就佐证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真实酣畅的传达,更具有感染力,而第一人称的叙述必然会带来主观抒情色彩的过于浓郁以及小说情节的薄弱,茨威格却成功地将二者进行了协调,他在刻画内心时,从未忽视过故事情节的建构。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是整封信的开头,既是标题也是称呼,这是封从一开始就透着奇怪的信,甚至有点儿莫名其妙,于是R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心也被激发了,整封信中多次出现"我的儿子昨天死了"这句话,这样的反复出现的线索将一个可怜女人的一生穿起,组合,解释,说着最终让她提笔写下这封信的原因,更表达出一个母亲热烈的爱。女主人公的自述共有五段,每一段都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她爱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这每个阶段都是以"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作为开始,从主人公对儿子之死的感受中自然而然地引到某个人生阶段的情感表达中,各个阶段之间的间隔与停顿清晰合理,就好像生命体的呼吸一样,一呼一吸之间有着超脱般的安宁平静,却又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使得小说在充沛的情感和清晰理性的结构设置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异的平衡点,明明是女主人公在儿子死亡这种致命打击之下的絮语,却又完整地讲述清楚了她一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好词好句:

☺但在那些年月里,我整下午整下午地坐在那里等候着你,手里拿着本书,心绷得像根琴弦,你一走近,就颤动不已。我每每走近你,心都会紧张,可是你并没有察觉到,就像你不会察觉到你口袋里手表上紧的发条一样,这根发条忠诚地为你记录着钟点,追随着你的脚步,但你却听不到它的滴答声。也许在成百万秒中你只匆匆瞥了它一眼。

☺我现在写下的都是些荒唐可笑的事儿,是一个少女奢侈的幻想。我应该为这些事感到害臊,可是我并不为此感到害臊,因为我的爱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候那么纯洁和炽烈过。我可以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告诉你我当时是如何和你一起生活的,尽管你几乎没见过我的面。

☺我的生活似乎碎成了一片片的。

☺如果我告诉你在这个我住了两年的小城市,我认识的街道还不到十条,你会相信吗?忧伤愁苦是我的乐趣。我拒绝社会,拒绝任何的快乐,见不到你,我便压制自己的一切欲望,沉迷其中,以此为乐。而且,我不会让任何事情分我的心,影响我那只为你而活的强烈渴望。

☺我完全不可能爱除你之外的任何人,哪怕是随意地在脑子里想也不不可能,以至于对其他男子稍有好感对我而言似乎也是种犯罪。我对你的感情依旧强烈,只不过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情欲的觉醒有了些变化,变得更加炽烈,生理上的欲望更强,而且明显更像成熟女人的爱情。当年隐藏在那个懵懂小孩和那个按你门铃的少女心里的东西现在成了我唯一的渴望。我想把自己给你。

☺往事涌出,我如遭电击——那种饱含爱怜、充满诱惑的目光,即刻间使人沉迷其中,为之失魂。几年前,你用这种目光将我这个女孩子唤醒,使我变成了女人,陷入爱情的女人。

☺现在我懂了(你教我的!)一个少女或一个女人的脸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定是变化多端的。因为它通常只是人情绪的反映,这种反映会像镜子中的影像一样转瞬即逝。男人很容易忘记一个女人的长相,因为女人会改变它的光影和轮廓,在不同时候穿的服饰又会将其衬托成不同的样子。经历多了,女人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你感到惊讶。我现在才知道,一个女人即使是热切地想把自己献给一个男人,通常也要装出勉勉强强的样子,假装惊慌失措或者气愤羞恼。她一定要等到男人再三哀求,说出一通虚假的甜言蜜语,山盟海誓之后才会同意。我知道,只有职业娼妓才习惯于一口答应这样的邀请——要么是妓女,要么就是天真纯朴、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女孩子。你怎么会知道,就我而言,如此直白的答应只不过是我长久以来的渴望的吐露,是持续了一千多个日子的思慕的迸涌。

☺那栋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浸透着我的激情;每件东西都象征着我的童年时代和年少的憧憬。在那扇大门后我千百次地等候过你;在这座楼梯上我倾听过你的脚步声,在那儿我第一次看见你;透过这个窥视孔,我曾看着你进进出出;在你门前的小地毯上,我曾经跪在上面;钥匙开锁的声音对我来说总是你出现的信号。我的童年时代,我年少时的激情都定格在这几平米大的空间之中。这里有我的整个一生,过去的一切如一场巨大的风暴向我席卷而来,因为一切都如愿以偿了,我和你走在一起,和你一起,走进你的,也是我们的房子。

☺想想吧(我这话听起来很是无关紧要,可是我不知道其他更好的表达了),一直到你的房门口,一切都是在现实世界中,就是我以前生活的那个沉闷、平凡的世界。而在你房门口,则开始了我幼稚幻想中的魔法世界,阿拉丁的王国。想想吧,我千百次地用我炽烈如火的目光盯着我现在飘飘然走过这扇门。你会模模糊糊地察觉到——也只是模模糊糊地察觉到而已——这重要的时刻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抑制羞涩的痕迹,害怕会泄露我爱你的秘密。这肯定会吓你一跳的,因为你只喜欢轻松自在、悠然自得、洒脱不拘的生活。你害怕被卷进别人的命运之中。你喜欢将你的爱自由地给予所有的女人——但不愿意作出任何牺牲。

☺他就是你,你的再生。你身上特有的玩笑戏谑和严肃认真的双重性格在他身上也越来越明显,而他越是像你,我就越是爱他。他学习很好,所以他可以像个小喜鹊似的滔滔不绝地说法语。他的作业本是全班最整洁的。他是个多么英俊强健的小伙子啊!夏天我带他到格拉多海滩玩的时候,女人们都会停下来摸摸他金色的头发。他在塞默林滑雪橇时,人们都会扭过头来看他。他是那么地俊俏,那么地文雅,那么地惹人疼爱。

☺我说这话时想必非常激动,因为我的腔调使你动容了。你也站起来,注视着我,带着些讶异,又充满了温柔。你抓住我的双肩,说道:“美好的东西是忘不了的,我是不会忘记你的”。你目光专注地望着我,仿佛要把我的形象永远印在你的脑海里一样。当我感受到你这道穿透人心、探究着我整个生命的目光时,我禁不住幻想你无视我的魔咒终于要打破了。“他要认出我了!他要认出我了!”我整个灵魂因期待而颤抖起来。

☺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死了。再也没有人让我去爱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了,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认出我是谁;你走过我身边,犹如跨过一条小溪;你踩到我身上,犹如踩在一块石头上;你总是无所顾忌地走你的路,却让我永远地等待着。曾经我以为把你抓住了。我抓住了你,你这飘忽不定的人,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可他是你的儿子。一夜之间他就这样残忍地扔下我,悄悄地走上了他的旅途,他已经忘了我,永远不会回来了。

☺我又是孤零零一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孤单。我一无所有,没有任何来源于你的东西。没有孩子,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话,在你的记忆中没有一丁点位置。倘若有人在你面前提到我的名字,对你而言也只不过是个陌生人的名字而已。既然我对你来说已经死了,我又为何不乐意死去呢?既然你已离我而去,我又何必不离去呢?

☺我无法再写下去了。永别了,亲爱的,永别了。我把所有的感谢都给你。过去的一切都很好,不管怎么样,很好。我对你会一直心怀感激,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很高兴把一切都告诉你了。尽管你不能完全理解,但你现在知道了,我一直以来是多么地爱你,而且我对你的爱从来不会成为你的负担。我很欣慰我不会负你。你光鲜亮丽的美好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亲爱的,我的死不会给你带来伤害。这使我感到很安慰。

☺可是有谁,哦,谁还会在你的生日给你送白玫瑰呢?花瓶会空的。再也不会有那丝来自我生命的气息和芳香一年一次地萦绕在你的房间里了。我还有最后一个请求——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为了我,请做这件事吧。每年你过生日的时候——一个人想起自己的那一天——去买些玫瑰花,插在花瓶里吧。请这样去做吧,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逝去的爱人做一次弥撒一样。我已经不再相信上帝,因此不想别人给我做弥撒。我只信你。我爱的只有你。

☺我只信你。我爱的只有你。我只希望在你的心中继续活下去——一年就只活那么一天,温柔地、默默地活着,就像我一直以来活在你身边一样。请这样做吧,亲爱的,请这样去做……我对你的第一个请求,也是最后一个……谢谢,谢谢……我爱你,我爱你……永别了……

☺是的,他对邻家的女孩,一个少女,一个舞厅的女人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记忆——可是所有这些记忆都是朦朦胧胧、混乱不清的,就像哗哗流淌的溪水底下的一块石头,闪烁不定,变幻多端。那些影像在他脑中不时地闪现,但构不成整个画面。他感受到了丝丝涌动的记忆,但他还是想不起来。似乎所有这些影像他都梦见过,常常梦到,并且梦境非常鲜活——然而这些也只是虚无缥缈捉摸不定的梦中的幻影而已。

☺他的目光落到了书桌上的那只蓝色花瓶上。瓶子是空的。多年来,在他生日这一天,瓶子都没有空过。他悚然一惊,似乎觉得有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阴冷的风从另外一个世界穿过这扇门吹进了他紧闭的房间。他感觉到了一种死亡,感觉到了一种不朽的爱。某种情愫涌上他的心头,他脑中想起了那个死去的女人,无影无形,却充满激情,犹如远方传来的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