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出行> 旅游> 正文

海底世界课堂实录一等奖海底世界全国一等奖实录(海底世界课例)

  • 〃梦倾城〃梦倾城
  • 旅游
  • 2023-03-13 23:48:01
  • -
垫底辣妹壁纸

幼儿园社会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对生活中的家务劳动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别说是帮助大人们做些家务活了。平时大人们总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东西呢?是高档的服装?精美的蛋糕?昂贵的玩具?我想都不是。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教会他们生存、生活、创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为了让孩子多了解生活中做菜的各种细节,感受到大人们的劳动之辛苦,我特此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他们体验与他人共享劳动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感受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分工合作学习野菜菜肴制作的烹调方法(凉拌、炒、包饺子等)。

2、体验自己动手用野菜制作食品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参加野菜活动。

2、提醒幼儿参与买菜做菜等家务,观看过家长制作的多样菜肴。

3、家长帮助幼儿准备野菜制作的菜肴(一种),并知道菜肴的名称及制作。

4、饺皮、肉馅、野菜实物,佐料(幼儿已熟识)

5、凉拌菜的制作录像

6、预计活动需要两小时。

7、本活动需要两个老师配合完成。

活动过程:

1、野菜菜肴展览。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菜肴的名称及烹调方法。

2、组织幼儿摘洗并制作野菜菜肴。

(1)摘洗野菜,提出活动要求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摘菜,一组洗菜。摘菜时注意将黄叶摘去,洗菜要浸泡并清洗干净。(教师在旁指导)

(2)制作野菜菜肴。

根据菜的烹饪方法不同,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包饺子小组;另一组为凉拌组。

两组同时进行活动。

包饺子组:一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幼儿学习。教师帮助准备菜肉馅和幼儿一起包捏。并将包好的饺子在现场或交厨房煮熟。

凉拌组: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凉拌马兰头》,并请幼儿讲讲凉拌马兰头的方法。

教师帮助幼儿切、烫马兰头。

教师重点讲述马兰头凉拌方法,幼儿根据自己的口味试着凉拌,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制作。

3、野菜品尝会活动。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饺子、凉拌菜摆放在桌上,组织幼儿已自助餐的形式品尝自制的及家中带来的野菜菜肴和混饨、饺子等。

4、谈谈野菜食品的味道,讨论人们为什么喜欢吃野菜?

活动延伸:

1、将自制的饺子和凉拌菜送给其他班的孩子尝一尝,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乐意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

2、让幼儿向他人讲述当天的活动经理,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活动后的效果分析:本活动及科学、生活劳动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活动。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看一看、讲一讲、动一动、尝一尝等活动形式,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野菜菜肴的乐趣。整个活动是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幼儿没有任何的压力。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学习,分工合作,相处得十分融洽,正是这种融洽,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野菜的不同制作方法,从而完成了教育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玩具或者食物、图书等)或快乐的事情与小伙伴们共享。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一本书等布置“我喜欢的展示台”。

2.《一粒谷子》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收集幼儿在家中以及幼儿园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课件。

3.幼儿教学资源1第14-15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幼儿自由回答)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所需要的。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一袋谷子,调动幼儿兴趣。

提问: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谷子)对了,这是谷子。那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谷子吗?(不知道)好,那老师来告诉你吧,这是小鸡的谷子。那么你猜猜小鸡会用它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不错,让我们来听小鸡是怎么做的'吧。

2.结合挂图讲故事,教师边讲边提问问题。

(1)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时,你猜小鸡贝贝是怎么想的?(幼儿自由回答)真棒,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现在我们来听听故事里小鸡贝贝是怎么想的。(谷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回答)现在我们再来听听故事里小鸡是怎么做的(小鸡把谷子种在了地里,等秋天再来收获。)

(2)贝贝的谷子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贝贝看到结出这么多的谷子就请好朋友来一起吃,他的同伴吃到谷子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贝贝的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

(3)小鸡贝贝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鸡贝贝有好东西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是什么呢?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一起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因为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3.出示图片——我会分享。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图书。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分享中学说礼貌的语言,如请、谢谢等,分享中要爱护别人的图书玩具,及时还回去。

4.教师及时将幼儿在活动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进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乐,同时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5.教师和幼儿讨论在班级中建立“分享角”,继续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午饭时请小朋友吃小米饭,分享小鸡的礼物。

2.阅读幼儿学习资源1第14-15页,并鼓励幼儿在家里将自己的物品也能够和家人以及邻居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最后行为练习这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认知和判断对于幼儿来说都比较容易,难得是体验,只有真正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样幼儿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分享是一种好行为。我觉得这次活动还是很合适中班的孩子,可以促进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将物品随意的乱放,是每个孩子常会有的习惯,怎么讲,效果也不理想,但是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图片的对比,能立刻发现自己平时的不良行为习惯。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结合给物品的分类,将提升一个台阶,初步根据物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分。结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医院拜访物品,并讲出合理的奋发,有助于孩子运用感知经验,让幼儿有发挥的空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懂得物品要拜访整齐的道理。

2、让幼儿初步体验将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如:食品、衣物、餐具等。

活动准备:

图片2张——一张是整齐的物品,另一张是凌乱的物品

故事:《家里为什么会出现蚂蚁》

收集卫生用品、餐具、食品等食物

每人小柜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感知整齐的美感,凌乱的坏处。

T:前写天,老师拍到了这样一些图片,说说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看了有这些有什么感受?

T:那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物品呢?

:原来将物品摆放整齐会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具有美感,让住在这儿的人心情舒畅,拿东西也方便。

过度语: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宝的家吧。

二、故事《家里为什么会出现蚂蚁》

1、通过看图片听故事,让幼儿了解乱放物品的坏处。

T:他的家给人有什么感觉?

瞧!在宝宝的房间里出现了什么?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会去干吗呢

为什么这么整齐的屋子里会出现这些呢?

2、让幼儿初次学习给物品分类

T:现在宝宝除了将糖果放在枕头下面还胡乱放了许多的东西,请你帮宝宝一下好么?

3、幼儿动手,将物品分类

三、让幼儿自己,讲出摆放的道理。

谢谢大(2)班的小朋友,你能告诉宝宝你为什么这么摆放物品吗?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运用感官感知香蕉、橘子的明显特征。

2、知道水果皮不能吃。

重点、难点: 了解现有的一些水果:香蕉、橘子。

环境创设: 香蕉、橘子、苹果、代用券。

活动流程:

一、买水果

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代用券。告诉幼儿可用这张纸到小卖部去买水果。

2、问:

(1)、你们想买什么?

(2)、他是什么颜色?

(3)、要求幼儿拿到水果后说谢谢。

二、摸水果

1、老师问:你们买了什么水果?

2、将买来的水果放在口袋里。

3、做摸水果的游戏

(1)老师讲水果的特征,要求幼儿摸出水果。

(2)老师要求幼儿讲出水果的特征。

三、尝尝水果的味道。

1、讨论怎么吃?

2、剥皮给他大家尝尝橘子和香蕉的味道。

四、儿歌

苹果、苹果、红脸蛋。

香蕉、香蕉、弯弯的。

橘子、橘子、圆圆的。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将面临入学的变化——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化解幼儿的顾虑,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化。

2、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老师这几天心里很难过,你们知道为什么?

那么老师想知道当你们马上要离开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幼儿园时,你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2、 幼儿交流

3、 教师总结: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有开心,有紧张,有担心,有的既高兴又有些害怕……..那今天我们这位小朋友他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吗?

二、感受歌曲,引导思考

1、幼儿观看课件。

2、提问:歌曲里的小男孩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担心什么?

3、你们有这种担心吗?除了这个之外,你还有什么担心的?

4、幼儿相互交流

5、师:原来我们小朋友对上小学还有那么多的担心,我倒有个好主意,有一句话说:人多力量大。老师就来和你们一块儿商量讨论一下,看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担心消失。

三、观看课件,交流讨论

1、老师统计了一下,发现我们小朋友对这些事特别担心。

2、演示课件

3、幼儿讨论交流。

4、通过刚才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你们现在的心情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5、那么我们进入小学以后还会遇到困难,或者发生让你担心的事,你会怎么办?

6、教师总结。

活动延伸:

1、现在对上学不担心了吧,那么让我们一块儿高高兴兴被起小书包唱着歌去上学。

2、幼儿演唱歌曲。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以角色形象的口吻将小学与幼儿园的具体差异表达出来,更要引导幼儿去感受角色形象的心态变化:担心——不担心。也就是,因为将面临“变化”而担忧,有因为“不变化”(熟悉而亲切的人际环境,熟悉的好朋友,“笑眯眯”的老师)而放心,进而主动劝慰家长“别担心”。请楚地认识,了解将面对的“变化”观察,体验“榜样”(角色形象)应对“变化”的心态历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如何面对这一变化的应对策略————认识“变化”的是什么,“不变化”的是什么,去除茫然失措的焦虑。活动中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有的问题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达成共识后当场解决,而有的问题是幼儿没有经验的,教师则引导幼儿在下一个教学活动中参观小学的时候注意观察,寻求答案。

本次活动,教师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诉自己内心的相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化解仍然担心的问题,最终以健康愉悦的心理状态进入小学。

小百科:担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ānxīn,意思是对某事或某人或某物放心不下去。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很多幼儿有过参观海底世界的经验,即使没有到现场参观,也在电视和绘本中看到过美丽的海底世界。所以一说到海底世界,孩子们的话题就会很多, 会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其中形态各异的鱼类和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给幼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细致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认识海洋生物及其特性,自由进行创作,表现出海洋的多样性。

【活动目标】

1.了解形态各异的鱼类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的神奇与美丽。

2.能说出海洋动物外形的特点及颜色,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海洋动物。

3.感受海洋动物的多样性,萌发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活动准备】

海洋生物图片、海底世界视频短片,将白色卡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海洋动物

(如章鱼、海星、海马、热带鱼、海龟等)、棉签、报纸团。

【活动过程】

1.播放海底世界视频,引导幼儿兴趣。

提问:谁看过海底世界?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有什么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吗?

2.观察海底世界,开拓视野,引导幼儿认识海底的生物。

(1)逐一出示海底生物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我们来看看,海底都有哪些动物?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说说自己看到的这些生物的颜色。

小结:海底世界真是美丽,有漂亮的珊瑚、有各种颜色的鱼,还有各种颜色的海藻。为了让海底生物始终有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

3.画画我喜欢的海洋动物,萌发保护海洋动物的情感。

(1)教师将白色卡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海洋动物如章鱼、海星、海马、热带鱼、海龟等,让幼儿用各种工具(用棉签画、用报纸团印等)为海洋动物画花纹、涂色。

(2)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主要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

认识更多海洋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在平时组织活动时,总会遇到孩子们一拥而上、抢着拿东西的问题,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自控能力弱,这个时期的幼儿还不太容易遵守规则。在观察中我们发现,中班幼儿排队时出现的问题较多,有的插队,有的乘机推挤同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未体验到排队的好处以及不排队的后果是主要原因。因此,幼儿理解和认同排队规则至关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亲身体验游戏切入,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来设计具体的讨论点。在幼儿理解和认同排队规则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生活实例判断,逐步将排队规则的养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活动目标:

1.知道排队的好处,理解排队的规则。

2.积极参与讨论,认同并能遵守排队规则。

3.体验遵守排队规则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排队的好处,理解排队的规则,认同并能遵守排队规则。

活动难点:能主动遵守排队规则。

活动准备:

小盒子,附有生活场景照片的蛋糕盘(上下楼梯、喝水、上公共汽车、插队、掉队等)图片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

1、教师出示装有蛋糕盘的盒子,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盒子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2、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游戏方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取出盒子里的蛋糕盘,没人取出两个)

二、讨论游戏时遇到的问题教师: 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为什么没有来得及把蛋糕盘从盒子里拿出来?3、讨论解决办法:怎样让所有小朋友很快的取出玩具?4、总结取玩具方法:六个人不能同时去拿,要一个接着一个拿。

根据老师的方法再次游戏,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原来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

三、联系生活,感知排队的重要性

1、请幼儿观察手中的蛋糕盘:生活中拥挤地的图片和小朋友有秩序排队的图片师:你喜欢哪一张图片的小朋友?为什么?小朋友喝水、小朋友洗手、上公共汽车、排队买票2、请小朋友上来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将蛋糕盘放回原来的盒子里。教师: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排队观察是否有秩序,并进行及时的提醒)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秩序的一个接着一个的排队。

四、活动延伸在公共场合寻找哪里还有排队,贴上文明的标志吧! (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并教育幼儿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的习惯。)

秩序感的建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幼儿的社会秩序敏感期就在2-6岁之间形成,中班的孩子已经会排队了,但由于孩子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排队,所以经常出现推挤同伴的现象,抓住这一点,我设计了体验游戏,让孩子亲身体验不排队和排队的不同,来感受排队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一开始孩子们没有理解这个游戏的意义,当我问到在拿蛋糕盘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时,孩子们的回答是“我没有拿到蛋糕盘的原因是因为跑的慢”,“我没有拿到蛋糕盘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选哪个”,课后我进行了分析,或许是我的游戏设计不是很严谨,让孩子认为是抢蛋糕盘的游戏,但是恰恰是这样才能看到孩子们一开始争抢、推挤的场面,与后面孩子们理解了排队的重要性之后进行第二次游戏时有了明显的对比。

活动中发现我的教态需要很多方面的纠正,动作过于随意,引导语不够准确,语言组织需要加强,教师(成人)的言行影响着孩子;通过本次课堂实录,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严于律己!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会成长过程中许多人对自己的爱与帮助,感受被关爱的幸福。

2.乐意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懂得要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体会成长过程中许多人对自己的爱与帮助,感受被关爱的幸福。

活动难点:

懂得要常怀感恩之心,乐意用多种方式表达感恩、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师幼共同阅读过绘本《爱心树》。

2.物质准备:歌曲《感恩的心》、《爱心树》、《身边的爱》、心型小卡片、画纸、彩笔、爱心树、幼儿自己带的照片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主题

引导语:小朋友们还记得《爱心树》的故事吗?故事中,爱心树都给了小男孩哪些帮助?

师:你身边谁最像这棵爱心树,给你很多的爱和帮助?

二、情感体验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带了一张爱心照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椅子下的照片小声地跟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照片里的故事(走动指导)。

师:我们班也有一棵爱心树,需要小朋友们的爱心照片的装饰才能长得更加茂盛,谁想来分享一下你带来的照片呢?

观看课件:“身边的爱”,感受来自生活中的关爱,了解我们要感恩的人。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爱心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语:照片上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1.感恩父母,了解养育之苦

小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陪伴和爱护,我们要感恩家人。

2.感恩老师,了解培育之难

小结:“老师教你们学本领,陪你们长大,悉心照顾着你们,我们要感恩老师。”

3.感恩伙伴,体验友情之乐

小结:因为有小伙伴的陪伴,你会很开心、很快乐,我们要感恩朋友。

4.感恩周围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师:“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人,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感恩的人?为什么要感恩他们呢?”

师:因为有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过得幸福和快乐,我们要感恩周围的人。

小结:你们看谁回来了?(出示小男孩回来看苹果树的图片)他想对苹果树表达他的感谢,我们的身边也有这么多爱护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学会爱他们,感恩他们。

三、如何感恩

1.引导幼儿说说:“你想感谢谁,可以如何感谢他?”

2.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说谢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

小结: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来表达我们的感激,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张卡片送给要感谢的人,或者是送上一份小礼物,给他们一个微笑或是一个吻,说一句祝福的话,甚至是给他们一个拥抱。

3.表达感激

引导语: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份材料,小朋友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四、演唱歌曲

师:“最后,我们以一首《感恩的心》感恩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播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做手语,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首先教师通过幼儿熟悉的绘本引入主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其次,通过观看课件《身边的爱》及与幼儿的谈话环节,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家人、朋友、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照顾,通过做手工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从而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感恩,要感恩的人都有谁,以及表达感恩的多种方式、学会感恩,充分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img]

《家》课堂实录+反思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家》是苏教国标版第一册第五课。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课文主要通过学习儿歌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能说说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

生:我感到很幸福。

生:我感到很快乐。

生:我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家》。板书课题:5、家。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一首优美的儿歌,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

[教学评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师:(出示动画课件,老师范背课文)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美美地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呢?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不过,请听清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注意词儿连读。)

生自读。

[教学评析: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是否读准了。(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请大家把这首儿歌再读一遍,这次的要求可提高了。(课件出示朗读要求:(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2)、边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检查2-3名学生朗读情况。

[教学评析: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3、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师:哪个同学告诉我们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生:两句话。

师:(电脑屏幕出示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我知道了蓝天是白云的家。

生:我知道了树林是小鸟的家。

生:我知道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我知道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除了可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怎么说?

生:白云的家是蓝天。

生:还可以说白云生活在蓝天上。

[教学评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师: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多媒体动画演示)

生:白云在天空飘啊飘,它们多快乐呀!

生:小鸟在树林中自由地飞来飞去,开心极了!

生:鱼儿在小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可快乐了!

生:种子从泥土里长了出来。

[教学评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亲身地去感受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乐的情景。]

师: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老师对学生的朗读给予一定的评点。

师:(多媒体分别出示大草原图、大沙漠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草原和大沙漠。

师:(多媒体出示海底世界的图)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海底世界。

师:仔细看看这些图,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用“( )是( )的家”来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吗?

(同位同学尝试练习)

生:草原是马儿的家。

生:草原是羊儿的家。

生:沙漠是骆驼的家。

生:沙漠是沙子的家。

生:沙漠是仙人掌的家。

生:大海是鱼儿的家。

生:大海是鲨鱼的家。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 )是( )的家?(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生:蓝天是太阳的家。

生:蓝天是月亮的家。

生:蓝天是星星的家。

生:小河是蝌蚪的家。

生:泥土是蚯蚓的家。

生:地球是我们的家。

[教学评析:营造讨论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协作化。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凭借文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迁移练习:依次出示草原、沙漠和海洋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学生很快说出“( )是( )的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自由练说更多的“家”。]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同时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

生:我们的祖国。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我们祖国叫什么名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是的.!它可以简称为“中国”。(多媒体演示中国的版图。地形图轮廓里依次出现长城图、高山图、草原图、沙漠图、动物图、开满鲜花的图。)你瞧!祖国就像一只大公鸡,像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在这个大花园里茁壮成长。

出示课件,演唱《娃哈哈》,加强学生对“祖国”概念的认识。

师小结:祖国这个大花园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在祖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幸福地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

生:“家”!

师:你们爱不爱我们的家?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在评议的基础上齐读。

指导朗读全文,师:这首儿歌写得很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把它美美地读一遍,好吗?(教师配乐,学生齐读)

[教学评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祖国”这个词的概念他们还不太理解,教师通过讲解、欣赏图意帮助学生使形象思维转化为直观思维,也就是让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教学反思

《家》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简练,内容纯真,节奏明快,富有情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能说说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在情感上让学生知道“家”的温馨,感受“家”的温暖,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在新课的教学中,通过不同目的多次读文,不仅扫除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为后来的感悟打下基础。在教学第一句话的四行诗时,我采用看课件画面发挥想像,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确实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快乐的,温暖的,离不开的家。在教学第二句话时,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我通过讲解、欣赏图画,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帮助学生使形象思维转化为直观思维,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不足的是这节课我的评价方式比较单调,生自评、互评的力度不够,更没有生对师的评价,使评价只停留于表面。

海底世界图片

刘晶的个人经历

199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任教。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巾帼标兵、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嘉兴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嘉兴市名教师、嘉兴市十大女杰、嘉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嘉兴市十佳班主任,是浙江省“5522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 学科教学上,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在继承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努力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研究课题不断审视自身课堂教学,努力提升业务能力,逐渐形成了体现师与生心心相通,教与学浑然一体,扎实、朴实、真实的语文教学特色。在各项教学竞赛中,先后获得全国情境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嘉兴市首届双高课评比一等奖,嘉兴市优质课奖和嘉兴市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并在“南湖之春”等市级以上大型课堂教学观摩中作公开课多次,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 近几年中,主持(或参与)全国、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发表或获奖论文30余篇。其中研究成果《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获嘉兴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实验学校十年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实验分会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塑建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发表于中国小学语文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2期,案例《海底世界》教学实录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青年教师》、《湖南教育》等省级及以上刊物,《我会介绍我们的学校》案例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案例评比二等奖。

海底世界怎么画一等奖

阳光投射在宁静的海底,仿佛是透过光谱被曲折分析的光线一般,美不胜收。连海底的岩石、草木、贝壳和珊瑚,也都染上了阳光的七彩,令人惊讶。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组海底世界绘画一等奖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领悟学习到绘画的技法。

方法一。先画出很多不同品种的鱼,泡泡鱼,水母等。

在海底画上沙子,石块。

画上不同形状的海草。

画好之后,用色彩笔涂上颜色。

方法2

1先用桔黄色在纸的下方涂一条桔黄色,表示海底的沙子。

3.在沙子上面,用红笔画一个圆形,用蓝笔画一个椭圆形,用桔色笔画一个三角形,表示三种形状和颜色的鱼。

4.然后在底部画上生活在海底的动植物。如海底世界的贝壳、海星、大鱼、小鱼、蚌壳、海星、石头、海带和海草等。

5.最后在植物边上画出一条地线,画水生物的时候记得要画气泡,再就是如果需要最好画些潜水的小孩,或者潜水艇,潜水艇有小孩驾驶最好,有必要的话可以把海水整体涂成蓝色

三下《海底世界》教学探究

【教材说明】

《海底世界》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的选文,后又被选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韵语教学研究与实验”中的阅读教材第五册。笔者曾多次教过此文。过去大都采用从首尾照应入手,剖析全文的教法,由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框架,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走,近日改用探索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下面将教学实况作简要记录。

【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趣,激发探究欲望

师:(展示大海图课件)同学们,老师向你们作个调查:看过大海的人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举起手)

师:还真不少呢。下面根据你们的回忆,结合看图,说一说对大海的印象,好吗?

生:大海辽阔,无边无际。一艘艘轮船在航行。

生:海面上有时平静,有时波浪滔天。

生:在暴风雨中,海面上还有一群一群海鸥在飞翔。

师:大家出口成章,真行!但是,海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生:(齐)想!

师:(带学生表演)那让我们穿上潜水衣,背上氧气瓶,跳下海去吧!

二、读中质疑,确定探究目标

(生表演潜水后带着极大兴趣读课文)

师:(启发质疑)你们在海底有哪些发现呀?对海底世界有哪些要探索的问题?

生:海底为什么这样宁静?我想探究海底是怎样的宁静。

生:海底有哪些奇怪的动物?

生:我想探究海底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生:海底的声音很有趣,值得探究。

……

(学生们有的在查找课本,有的拿出课前预习时在网上寻找的资料、图片进行研究。)

三、读读议议,探究释疑

师:(摸头)哎呀,来得太匆忙,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生:(奇怪)什么事?

师:我们忘了带导游来,怎么办?(环视大家)

生:(纷纷举手)让我来!

师:这样吧,我们看谁介绍得最清楚,最详细,我们就选他做“海底导游”,好不好?

生:(齐)好!

生1:我发现海底有……

师:(打断)这样说好吗?

生:不好,应该对我们说:“各位游客大家好……”

生:(笑)

生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底参观。你们看,有些贝类很贪心,自己不愿意动,但它们很聪明,想办法在轮船底下,当它们见到轮船的主人把吃剩的东西丢下来的时候,它们就会张开嘴,(表演)“啊呜──啊呜──”地吃。

(生大笑,师早已在同学中坐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这时老师和同学已像朋友一样完全平等了,孩子们更加高兴地进行他们的研究。)

师:(举手把生1叫起来)导游小姐,我想从船底把贝类摘下来一只看看行吗?

生1:大家说怎么办?

生:拿钩子把它钩下来。

生:用网子扣住它,再把它摘下来。

生:用一根绳子绑上它爱吃的东西,垂下水去,等它张开贝壳吃的时候,轻轻提起来……

师:我随手把它摘下来行吗?

生:不行!(读书)书上说它们“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那个“巴”字说明它粘在船底很难拿下来。

师:大家把这句话用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表演用力地摘下贝类,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可以当上海底导游吗?

生:可以!

(师发给生1一枚鲨鱼形状的印着“海底导游”字样的标志物,贴在她胸前。)

生2: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Good morning!

生2:(看课文说)海底的动物是很奇怪的: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你们觉得它爬得怎样?

生、师:(齐)太慢了!

生2:有快的呀!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师:(坐在学生中喊)导游!桌子上好像有一些图片啊!

生2:(找到图片,看了一会儿)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章鱼、乌贼、海参……

生2:(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大家有问题吗?

生:请问导游,海参是怎么爬的,我还是不知道。

生2:不知道怎么办?

生:我来表演(把手放在一把大长尺上,一伸一缩地。)

生:(七嘴八舌)太快了,书上说它每小时只能爬4米呢。

生:(又表演了一次,慢了许多)可以吗?

生:(齐)可以了!

生:请问导游,乌贼和章鱼到底是怎样喷水的?

生2:谁能上来表演?

师:你这回学聪明了!

(生众笑,跑上几位同学来表演,其中有两个表演得很像,但是由于后退速度太快,撞到了一起,大家捧腹大笑。)

生:请问导游:章鱼喷出的墨有毒还是乌贼喷出的墨有毒?

生2:(发愁)章鱼吧?

生:错,是乌贼!

师:真了不起,把导游考倒了,你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生:我看了《十万个为什么》。

师:借给小导游看看可以吗?

生:好哇!

生2:我会认真看的.,可以评我做“小导游”吗?

生:(齐)可以!

(生2高兴地拿到了一枚珊瑚形“海底导游”的标志)

四、探究读法,加深感悟

生3:各位游客,你们好,你们知道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各种声音吗?(读)“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师:读得认真,很好!但是,请想想:需要读得这么响亮、这么热闹吗?

生:不够明确。

师:请再读书。

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生:(恍然大悟)要用轻柔的声音读,因为它们是在窃窃私语。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样?同桌演一演。

生:(边练边体会,从中感悟这一段的基本读法。)

师:练得不错。谁愿意模拟海底的各种声音,向大家表演表演?

师:蜜蜂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生:嗡嗡。

师:像吗?

生:太大声了,我来模仿“嗡──嗡──”(鼻音很重)

师:好啊,带到句子里试试。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师:那小鸟呢?小狗呢?打鼾呢?……

生:啾啾,声音尖而亮。

生:汪汪,声音粗而响。

生:打鼾,要读得重一些。

(小组之间互相模仿,朗读。)

师:我们来个大合唱吧!按照你的想像把各种声音读得逼真些。

(生自由发挥式地朗读)

师:你觉得海底怎么样?

生:很神秘。

生:很美丽。

生:景色奇异,特产丰富。

点评:

这个课例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供了一个模式:

1.激发探究欲望。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大海,既体现了“说”的训练,又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的情境,进而用“你们想了解海底世界吗?”一问,将学生探究的热情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情不自禁,从已知探究未知成了一种强烈的欲望。

2.自主确定了探究目标。他们想探究海底怎样宁静,海底动物怎样奇异,海底声音怎样奇妙。这些都是文章的精华。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有导游、有读、有议、有演一演、有模拟、有评价,教师完全没有越俎代庖。

4.注重读中感悟。训练朗读海底声音一段实在精彩。启发了学生从感悟“窃窃私语”入手,感悟全段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效果很好。(点评者:洪一阳)

海底世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