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若我是朱元璋,我也杀功臣。(布衣天子全集)

  • 刚阳文化刚阳文化
  • 影视
  • 2023-01-22 06:53:52
  • -
当朱元璋面对昔日的功臣大开杀戒的时候,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曾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和气。朱元璋当时没有回答,第二天,他拿着一根满是荆棘的棍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捡,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剑削去上面的荆棘,交给太子说: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思就是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把内部整顿好了,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

元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的中午,随着响亮的哭声,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新出生的生命,这孩子在世上就像野地里的一棵草,多他一棵不多,少他一棵不少。他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意义,连名字都不用费心,亲兄弟加堂兄弟按顺序排下来,正好第八,于是就叫“朱重八”。从小到大,朱重八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新鞋子,刚刚懂事就天天干活,早起拾粪、白天放牛、晚上编草席,全家人都是以世界上最粗粝的粮食来填充胃肠,二十五岁以前,朱重八对生活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饥饿。

穷人的孩子好养活,虽然吃的是最恶劣的饭食,患每个儿童都患的蛔虫病和皮肤病,却没有耽误他长成魁梧的身材。因为身强力壮,打架在行,朱重八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这个未来的皇帝最爱玩的游戏是“做皇帝”。他找个土堆一坐,让孩子们跪成一排排,整整齐齐三跪九叩头,同声喊万岁,谁叩头叩得不认真,他走下去一脚撂倒,然后再叫边上的孩子继续打。唯一的文化活动,是听在四邻八乡游串的说书先生来讲书,在那些评书里,朱重八知道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从朱重八记事起,他们老朱家就不停地搬家,却始终没有找到一块能养活一家人的土地。当上天存心和人们过不去的时候,除了自然灾害,瘟疫来了,每个村子边上都不停地增添几座新坟,恐慌笼罩着整个凤阳,朱家的灾难也不可避免,朱重八的父亲撒手去了,大哥重四也倒下了,死亡名单上的第三个是大哥的长子,最后,母亲陈氏给这个名单画上了句号。十六天内,连失四个亲人,这对于一个半大孩子,精神打击不言而喻。大嫂带着剩下的儿女逃荒走了,只剩了朱重八和二哥,走投无路之下,兄弟俩狠起心去求地主刘德,以为主佃关系多年,他不至于让自己的佃户暴尸荒野,谁知刘德非但没有一丝怜悯,反而把兄弟俩痛骂一顿赶了出来。在这个世界上,穷人的生命比一只蚂蚁还要脆弱。兄弟俩准备分头去逃难,临行前抱头痛哭。(多年后,朱元璋在<皇陵碑>中这样回忆当年的惨景: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 哭声惊动了隔壁大娘,大娘说,二哥一个人出去还行,重八太小,怎能一个人出远门,不如到皇觉寺里当个和尚吧!

朱重八在皇觉寺里半饥半饱的小和尚生活,只过了五十天。第五十一天,老和尚把所有和尚叫到一起,宣布粮食已尽,各谋出路。对朱重八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乞讨。当他背上破包袱,走出皇觉寺破败大门的那一刻,他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定位,展现在他面前的天地是无序、混乱、凶险的。艰苦的流浪生活开始,无法感同身受,从一个农民家庭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向别人开口要饭要突破多大的心理障碍,朱重八在险恶的江湖游荡了三年,和平静的孤庄村比起来,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太庞大、太繁华了,他见到了在孤庄村里无论如何不可能见到的社会百相。江湖改变了朱重八的性格,他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农民,变成了一个大胆狡黠的野兽;从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人,江湖经历使他明白,要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生存,心一定要硬、要冷、要狠。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就是生存,抓不住就是死亡。

古今中外的帝王们,大明王朝开朝皇帝朱元璋的出身大概最为凄惨,从卑贱的贫农到高贵的天子,其过程并不像苹果由青变红那么简单。淮河南岸那间塌了顶的茅草房和应天城内金碧辉煌的奉天殿,这之间的距离对朱元璋来说,遥远得大概以光年计算吧。对朱元璋个人来说,这是一件极端得几乎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一万种机缘巧合,造就了他这位布衣天子。

在登基之前,朱元璋本人一直是行“王道”的表率,岂料占有天下之后,他从宽厚仁慈变的严苛残忍,残杀功臣,成为让所有人胆战心惊的魔王。也许,变的不是朱元璋的本性,而是时势,又或许,本性如此,他只是一个高明的演员,知道什么时候该摆出何种面孔。无论怎样,我觉得他别无选择。

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数是他的同乡,甚至像汤和等人还与他同村,是幼时的玩伴。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了天下。待到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都不可逾制。称帝前大家平起平坐,现在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那些功臣大将,能从行动到心理都完全适应这种剧变吗?都说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功臣们大多得以善终,那是因为起兵之初,跟着他的那些人与他的君臣关系就已确定下来,他们早已习惯了上下级关系。朱元璋也比不上李世民18岁起兵,24岁就定天下,诸位功臣到李世民年老时也自然都衰老了,对子孙即位实无后顾之忧,朱元璋称帝时已经41岁,而天下大定时他60岁,诸多功臣大将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足以威胁到自己的后代能否坐稳江山。

坐在龙椅上用帝王的眼睛去翻阅中国历史,帝王大权旁落是王朝灭亡的诱因之一,想要保证江山世世代代在朱氏子孙手里,就必须根绝这种现象和可能性。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久了,也许别人都会忘了朱元璋是从何等低微的位置爬上来的,他自己不会忘,曾经的悲惨命运和皇冠龙袍是那么的不协调,那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本就人性使然吧。

虽然朱元璋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后来,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建文帝身边既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可以调遣,也没有老谋深算的文臣可资凭用,可是,至少天下还是他们姓朱的,在这点上,并没有“辜负”朱元璋杀害功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