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文化> 作文> 正文

荀子有多高(荀子多少岁)

  • 。花男人∥|。花女人∥。花男人∥|。花女人∥
  • 作文
  • 2023-03-11 07:15:01
  • -
荀子 学不可以已

荀子的历史地位有多高 他的思想体系影响了后世千百年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为什么荀子的地位没有孟子的地位高

在隋朝认为荀子高于孟子,隋朝刘炫《孝经述议序》也有“荀孟”之序:“孔氏参订时验,割析毫厘;文、武交畅,德刑备举,乃至管、晏雄霸之略,荀、孟儒雅之风,孙、吴权谲之方,申、韩督责之术。”10在唐代文献中,先荀后孟之说更多见,它们可分为几大类:

(1)与道统有关者。令狐德_说:“尧、舜、汤、武居帝王之位,垂至德以敦其风;孔、墨、荀、孟禀圣贤之资,弘正道以励其俗。”11孔、墨、荀、孟等贤圣“弘正道”,与尧、舜、汤、武等帝王“垂至德”相提并论。此道统容墨子于其中,特别值得注意。这与《论衡》之“上自孔墨之党,下至荀孟之徒”一脉相承。“孔墨荀孟”之说从汉代延续至唐代,表明在汉唐人心中儒与墨并非水火难容。长孙无忌说:“姬孔发挥於前,荀孟抑扬於後。马郑迭进,成均之望郁兴;萧戴同升,石渠之业愈峻。历夷险其教不坠,经隆替其道弥尊。”12在长孙无忌看来,周(姬)、孔、荀、孟之后,还有多人传经、传道,他们包括马、郑、萧、戴等。道统通过经统传下来。魏徵说:“《周礼》,公旦所裁;《诗》、《书》,仲尼所述荀孟陈之于前,董贾伸之于后,遗谈余义,可举而行。”13可见周公、孔子、荀子、孟子、董仲舒、贾谊的传道系统。给《荀子》作注的杨_说:“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之,所以胶固王道斯道竟不坠矣荀孟有功于时政,尤所耽慕。”1杨_显示周公、孔子、荀子、孟子一脉相承之道。

(2)与文统有关者。裴度说:“荀孟之文,左右周孔之文也,理身、理家、理国、理天下。”2此文_与上述道统密切相关,其顺序同样是:周、孔、荀、孟。柳冕说:“至若荀、孟、贾生,明先王之道,尽天人之际,意不在文而文自随之然荀孟之学,困于儒墨。”3他还说:“文而知道,二者兼难上之尧、舜、周、孔也,次之游、夏、荀、孟也,下之贾生、董仲舒也。”4可见文统与道统之合一,也可见荀子在其中的地位。孔颖达在解释《左传》记载叔孙豹关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最后不朽时说:“其身既没, 其言尚存老、庄、荀、孟、管、晏、杨、墨、孙、吴之徒, 制作子书, 屈原、宋玉、贾逵、扬雄、司马迁、班固以后, 撰集史传及制作文章, 使后世学习, 皆是立言者也。”5此处文统不仅含儒家,还含其他家,比裴度、柳冕所说的文统复杂,当然,荀、孟仍然是其中重要之两家。许孟容说:“游、夏、荀、孟、李斯、贾谊之徒其文融朗恢健,沉深理辨。”6受人非议的荀子的弟子李斯也在文统中。王昌龄《诗格》说到一种独特的文统——诗统:“夫子传于游、夏,游、夏传于荀卿、孟轲,方有四言、五言,效古而作。荀、孟传于司马迁,迁传于贾谊。”7在此诗统中,同样先荀后孟。

来源:社会科学

最应该让我们重新认知与众不同,与孟子齐名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

为什么荀子的地位没有孟子的地位高?这是怎么回事?

个人认为不能说他们两谁的地位高,他们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孔孟之道的儒家正统,在儒家义理上秉持人性本善的观点,而荀子却断言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对此,历代儒家大儒评价荀子思想,用一句“”大本有偏“给予了定性。所以,在历代儒家的正统传承中,荀子都没有被放在真儒正传的道统排序中。

更加上因为荀子思想的影响,他的两个著名弟子即韩非子李斯,成为了秦法家两大代表人物。历代儒者因这个师生关联,对荀子也多有非议,甚至把荀子归为儒家外道。

一般而言,在儒家内圣外王的学术分类中,荀子往往被归为儒家外王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在儒家外王之学即政治儒学上有很多可取借鉴的地方。荀子的这些思想,正好是面对战国后期天下大乱的国情下,懂得与时俱进地发扬儒家义理经世致用的一面,这也正好体现了儒家外王经世之学的潜在功能性。后世大儒谈儒家外王经世之学,必然会借鉴荀子思想。

我以为,虽孔孟在世,处战国末世这样的世道,若要结束天下纷争,也不会排斥以义战义杀以戡乱救亡。后世王阳明在儒家经世致用这一面上,就做得很好。其实,真正体用兼备的大儒,必然懂得有文事必有武备的整全道理。荀子处战国末期所提出的许多外王思想,恰恰表达了孔孟言之未发的东西,并非说孔孟之道没有这些,而是因时因事言之未发。要知道,孔孟所言,都是针对他所处的世道及其面对的问题而言的,并没有穷尽儒家义理的具体观点,若真懂儒家义理,也必然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儒家义理的应有内涵。

总结一句:以孔孟之儒道,取荀子外王之儒术,实是真正全能大儒所应通达的儒学完整之义。

[img]

七尺男儿的身高有多高?

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1、《史记·禹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

2、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

扩展资料:

1、历朝历代的“尺”的长度基本上都保持着不断增加的趋势,例如周朝和秦朝是23.1厘米,汉代21.35到23.75厘米,三国24.2厘米,南朝25.8厘米,北魏30.9厘米,隋朝29.6厘米,唐朝30.7厘米,宋元时期31.68厘米,明清时期木工与裁缝的尺是不同的,木工为31.1厘米,裁尺明朝是34.1厘米,清朝是35厘米。

2、七尺男儿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正是在战国时期的《荀子》中,那时候的七尺大约就是1.6米多一点,说实话,这个身高放在现代,如果是女子尚可,作为男子有些偏矮了,但在战国时期,这个身高应该就是男子普遍的身高尺寸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尺

七尺男儿有多高?

按照现今的测量身高来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尺”在古代一直都有,但是长度却不一样。

商朝的尺合现在的15.8厘米,所以商朝的七尺男儿只有110.6厘米,相当于侏儒。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变成23.1厘米,七尺就是161.7厘米。

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七尺就是169.4厘米。

东晋与南北朝时,一尺又略有增长,达到了24.5厘米,七尺相当于171.5厘米。而在北朝,更是达到了29.6厘米,七尺就是207.2厘米。

唐朝时,有所谓的大尺和小尺之分,大尺36厘米,小尺和北朝一样,也是29.6厘米。如果按照大尺,七尺就是252厘米。

宋元时期,又在唐朝的小尺基础上有所增加,达到了31.2厘米,七尺就是218.4厘米。

明清时,尺继续增长,分别达到了34.1厘米和35.5厘米,七尺换算成现代长度就是238.7厘米和248.5厘米。

扩展资料:

七尺之躯的典故

七尺男儿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正是在战国时期的《荀子》中,那时候的七尺是1.6米多。

战国时期,赵国大思想家荀子特别注重学习,他对学习有独到看法,他认为学习必须及时消化,然后才能得其精华,他举例说如果刚听到别人的一些谈话,不加思考与分析,就立即夸夸其谈说出去,就不能用学问来修养这七尺之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尺

荀子 高情商的人,都很注意这10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