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戏电竞> 游戏> 正文

西安大明宫为什么烧了(大明宫烧毁原因)

  • 人面兽心i人面兽心i
  • 游戏
  • 2023-03-24 11:44:01
  • -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为何现代人看不见皇宫,皇宫都怎么消失的

大明宫为什么会毁灭

大明宫作为大唐帝国的中心,当大唐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候,也就预示了它即将要毁灭的命运。大明宫为什么会毁灭?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大明宫毁灭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大明宫为什么会毁灭

公元875年,年仅14岁的李俨继位,认宦官田令孜为阿父,这就是唐僖宗。同年,山东人黄巢起义,数十万农民军开始在大唐土地上来回驰骋。公元880年,当黄巢的起义军向长安挺近的时候,唐僖宗正主持一场耸人听闻的赌局,让四个高级官员用击马球的方式来 决定 任职的地方,获胜者有权选择最为富庶之地。这就是 历史 上臭名昭著的“击球赌三川”事件。不久,唐僖宗就走上了逃亡之路,成为大唐开国以来第四位逃离京城的皇帝。长安城一片大乱,军士及百姓争先恐后闯入皇家府库盗取金帛。大明宫又一次陷入血雨腥风当中。黄巢年轻时曾来过长安,屡次应试不中之后,写下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对于黄巢而言,长安就是理想的彼岸,这个彼岸的焦点就是大明宫。12月13日,黄巢在含元殿称帝。只是,这黄金甲给长安城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无比巨大的灾难。农民军大肆抢劫,洗劫了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

大明宫是被谁毁灭的

公元883年4月,当黄巢退出长安时,《旧唐书记载》,官军涌入城内,“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宫室里坊,十焚六七。”公元885年,游牧民族的沙陀军又入长安。大明宫在这次战乱中破坏惨重,含元殿、麟德殿均被焚毁。公元885年3月,唐僖宗重返长安。然而,大明宫已经破毁不堪,荆棘满城、孤兔纵横......屡遭蹂躏的大明宫再也无法居住,僖宗只能迁入太极宫。从建成之日算起,222年之后,大明宫结束了大唐权利中枢的历史使命。公元896年,一个节度使攻入长安,大明宫又遭焚毁。公元901年,节度使与宦官争权,大明宫被烧,几成废墟。公元904年,节度使朱温夹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一同迁移的还有长安的居民。朱温下令毁掉长安的民房和宫殿,大明宫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至此彻底沦为废墟。作为唐王朝的中枢,大明宫的命运和唐王朝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当大明宫变成废墟的时候,唐帝国也接近了灭亡的尾声。

唐末的叛军都喜欢和大明宫过不去,因为它代表着李唐的尊严和辉煌,仿佛毁了大明宫,就能真正的毁掉大唐,毁掉那个盛世大国。大明宫最终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焚烧中,彻底毁灭,就像大唐帝国一样。

大明宫为什么而建

公元632年夏,李世民决心为太上皇李渊营造一所新的避暑行宫。635年春,大批工匠汇集于长安城的东北,开始大兴土木。因址于龙首原的高坡上,地势高爽。李世民希望,新宫可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新宫殿被命名为“大明”,这就是日后享誉 天下 的大明宫最早的缘起。公元635年5月,大明宫刚刚开建不到半年,李渊怆然离世,大明宫的营建戛然而止。没有人想到,这一停歇就是27年。史书记载,高宗患病,潮湿的太极宫无法居住,重建高爽的大明宫势在必行。很多学者认为,大明宫的重建还有原因,至高宗时代,将近半个世纪的积累,大唐的威望日隆,声名远播的帝国急需一座与之匹配的皇宫。公元662年,高宗下令在建大明宫。据载,为迅速建成大明宫,国库短时间内拨出十五个州的赋 税收 入,又停发了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皇帝迁入大明宫的迫切心情确实超乎寻常。其实,皇后武瞾在大明宫的重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武瞾进宫前,李治最宠爱的女人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在武瞾的精心策划下,王皇后和萧淑妃先被废为庶人,后被永远囚禁起来,最后“各杖一百,断去手足,投酒缸中,数日而死”。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上记载,皇后武瞾梦中经常出现“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的惨状”,不愿忍受噩梦折磨的武瞾急于离开太极宫。

大明宫为什么被烧掉?

大明宫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毁灭大明宫的是朱温

关于大明宫的毁灭:

一般认为,唐代的长安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它的毁灭,主要是因为唐末历史上21年间的四次浩劫。因此,差不多也可以说大明宫的毁灭,就是因为这“四劫”:

第一次浩劫:是在公元883年(唐僖宗广明元年),唐王朝召集的各路攻打黄巢起丅义军的军队,攻入长安,大肆抢掠、焚烧,宫殿与民房毁坏过半。

第二次浩劫:是在公元885年(唐僖宗光启元年),专权的宦官田令孜与军阀王重荣、李克用等战,田令孜败出长安,劫持僖宗逃走,临走时下令烧毁坊市与宫城。

第三次浩劫:是在公元896年(唐昭宗乾宁二年),军阀李茂贞攻入长安,唐昭宗逃到华州(华县),宫室集市又一次被烧成灰烬。

最后一次的彻底破坏:是在公元904年(唐昭宗天佑元年),朱温杀掉崔胤,威逼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命令长安居民按户籍拆迁。他任命张廷范为御营史,拆毁长安城内全部残存的宫殿、官舍与民房,将木料由渭河浮河而下,运往洛阳。长安城中百姓哭声震天,月余不息。公元901年(唐昭宗天复元年),宰相崔胤为除掉专权的宦官,曾去朱营,招引朱温攻入长安。

长安被毁,诗人韩偓(wò)在《故都》一诗中进行了描绘与议论,指斥已成“地下强魂”的崔胤:

故都遥望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篽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池篽(yù)”,指宫中水面笼罩的喂养水禽的网罩,阻碍外面禽鸟进入、限制里面水禽游出。

僧人子兰在一首《悲长安》的诗中也悲愤地描写道:

何事天时祸未回,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

二、关于朱温:

朱温作为后梁的开国皇帝,《旧五代史》里有如下记载: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本名温,宋州砀山人。其先,舜司徒虎之后。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诚。帝即诚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③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是史家对朱温的尊称。

史书记载,当初,朱温的父亲在教书,收入不丰。他的大哥比较勤奋,可是他和他的二哥又是一个样——身材高大,有力而不用。家里穷得他母亲只好去给别人佣工。尤其是朱温最招人恶恨,可他母亲总是为他忽悠——说她发现她那个宝贝无奈有什么赤蛇绕身,将来必成什么帝王将相之类的人。

当时,山东人黄巢起兵,其势所向披靡,很快就打进了长安……朱温也参加了进去,并很快成为一名高级将领。但他常常为黄巢的用人之道所恨。

到公元882年9月,在黄巢军面临危机之时,朱温背叛了义军,率部投降了官军……唐僖宗很兴奋地赐名他为“全忠”,于是他与李克用等联合镇丅压黄巢义军……史书上有记载:

……又闻巢军势蹙,诸校离心,帝知其必败。九月,帝遂与左右定计,斩伪监军使严实,举郡降于重荣。重荣即日飞章上奏。时僖宗在蜀,览表而喜曰:“是天赐予也!”乃诏授帝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仍赐名全忠。③

朱温镇丅压起丅义军的方式极为残忍,屡屡杀人逾万。

……四年二月,李克用率山西兵由陕济河而东,会关东诸镇壁汝州。全忠击贼瓦子堡,斩万馀级。②

……四年春,帝与许州田从异诸军同收瓦子寨,杀贼数万众……③

朱温逐鹿中原,杀人如砍瓜切菜,势力迅速扩展开来。

后来,他让远在西边、苟延残喘的唐昭宗及其大臣们寝食难安……

终于,他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手中擒住了唐昭宗,返回长安,得昭宗赐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封梁王。但这事儿得从“两请”说开——

“一请”是因为朝中大臣想借朱温之手收拾阉官韩全诲。想必那肯请的场面甚为壮观,且看《旧五代史》所载:

癸丑,闻长安乱,昭宗为阉官韩全诲等劫迁,西幸凤翔,盖避帝之兵锋也。

是时,唐太子太师卢知猷等二百六十三人列状请帝速请迎奉。……④

“帝”即朱温。

“二请”是因为宰相崔胤想借朱温之手除掉专权的宦官,东去朱营,召朱温攻入长安(前面已有交代)。崔胤(即崔允)虽是一人前往,可是真诚得感天动地。且看史家醇美的记载:

丁酉,唐丞相崔允自华来谒帝,屡述艰运危急,事不可缓;又虑群阉拥昭宗幸蜀,且告帝,帝为动容。允将辞,启宴于府署,帝举酒,允情激于哀,因自持乐板,声曲以侑酒。帝甚悦,座中以良马珍玩之物赉,既行,命诸将缮戎具。……④

“帝”亦即朱温。

朱温挥师西进,经过艰苦作战,终于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手中夺得唐昭宗,返回长安,得到昭宗御赐封号。那情景就更加感人,你看,史家的才华真是千古照人:

三年正月甲寅,岐人启壁,唐昭宗降使宣问慰劳,兼传密旨。寻又命翰林学士韩渥、赵国夫人宠颜赍诏押赐帝紫金酒器、御衣玉带。……

己巳,昭宗至长安,谒太庙,御长乐楼。礼毕,谓帝曰:“朕生入旧京,是卿之力也。自古救君之危,曾无有如是者。况今日再及清庙,得亲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知不能报矣!”即召帝执手,声泪俱发者久之。翼日,诛宦官第五可范等五百余人于内侍省。三月庚辰,制以帝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师,加食邑三千户,实封四百户,仍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④

“帝”还是指朱温。

可是朱温放不下中原,在那边,他不知生杀了多少万人。于是他安排他手下的朱友伦做护驾都指挥使,看管昭宗皇帝,又返回河南杀人……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朱友伦毙命。他西进长安,追究了朱友伦的事,就坚决下令昭宗“迁都”。——试想:大臣们都是他任命的,可是他还是觉得不放心,顾不了两边,也不能让到手的皇帝老儿飞了不成,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原的对手杀个干净……当然,为了不让皇帝老儿和大臣们死灰复燃,就要让他的宫殿和臣民都无处可寻,这就引发了长安城以及大明宫致命的厄运——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搬迁——最终的毁灭!史书上记载得很详尽:

十月辛巳,护驾都指挥使朱友伦因击鞠堕马,卒于长安。讣至,帝大怒,以为唐室大臣欲谋叛己,致友伦暴死。……

天佑元年正月己酉,帝发自大梁,西赴河中,京师闻之,为之震惧。是时,将议迎驾东幸洛阳,虑唐室大臣异议,帝乃密令护驾都指挥使朱友谅矫昭宗命,收宰相崔允、京兆尹郑元规等杀之……二月乙亥,昭宗驻跸于陕,帝自河中来觐,谒见行营。因洒涕而言曰:“李茂贞等窃谋祸乱,将迫乘舆,老臣无状,请陛下东迁,为社稷大计也。”昭宗命延于寝室见何皇后,面赐酒器及衣物。何后谓帝曰:“此后大家夫妇委身于全忠矣。”因欷歔泣下……

三月丁未,昭宗制以帝兼判左右神策及六军诸卫事。是时,昭宗累遣中使及内夫人传宣,谓帝曰:“皇后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洛。”帝以陕州小籓,非万乘久留之地,期以四月内东幸……④

天佑元年正月,王如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如京师,请迁都洛阳,并徙长安居人以东。⑤

天佑元年春正月丁酉朔,以翰林学士、左拾遗柳璨为右谏议大夫、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己亥,制以兵部尚书崔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己酉,全忠率师屯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奉表请车驾迁都洛阳。全忠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彻屋木,自渭浮河而下,连甍号哭,月余不息。秦人大骂于路曰:“国贼崔胤,召朱温倾覆社稷,俾我及此,天乎!天乎!”①

“帝”、“王”、“全忠”之称,均指朱温。

朱温还真有点温顺!他控制皇帝,不是一开始就像其他军阀那样抢、争,而是先有“两请”才得动身;要求皇帝迁都,在行营谒见,竟然还有“洒涕而言”。可是,当皇帝申请他的何皇后还在坐月子,他的结论就是“三月不行,四月就必须动身”。而对于百姓,长安城全体居民都必须一起搬迁,任你哭什么哭、喊什么喊。

公元904年(唐昭宗天佑元年)4月迁都,8月,朱温就密令手下人杀死了昭宗,立昭宗13岁的第九子为傀儡皇帝(哀帝)……当他回宫祭拜昭宗亡灵时,首先杀掉他秘密指使的弑君“凶手”,然后在灵柩前面号啕大哭,“泄哀”,多乖!但是到12月,他又做得出来:

十二月,天子以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王益怒,遣人告枢密使蒋玄晖与何太后私通,杀玄晖而焚之,遂弑太后于积善宫。又杀宰相柳璨,太常卿张延范车裂以徇……⑤

“天子”当指哀帝,“王”当指朱温。

公元907年,朱温终于废掉哀帝,自立为帝,改名朱晃,定国号大梁,建都开封,改年号开平。不久,即杀死哀帝,以王礼葬济阴县定陶乡,唐朝至此最终灭亡。“大梁”即历史上所说的后梁。

公元912年,朱温病故。有史书说是被杀害,原因是:他的义子与他的亲生子争夺帝位……

——唉!一段历史,往往会给人无数的感慨!

六国均进行过变法,为何独秦国统一天下 真是变法最彻底的原因吗

唐朝大明宫如何被毁掉的

大明宫的毁灭并不是由于自然和地质环境而造成的,而是人为的故意损毁!

      从大明宫挖掘的遗迹来看,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要证明现场有没有经历过火烧,就要看砖瓦的颜色,如果是被火烧过,残留下的砖瓦就是红色或者黑色的焦痕。大明宫的火烧范围很广,说明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大面积的烧杀。

      大明宫的消失是由于人为的损毁?!那么究竟是谁踏破了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宫殿呢?

      到了唐朝晚期,由于政治的腐败,宫廷的斗争,使得民不聊生,大唐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就在这时,一支由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军踏入了长安城,踏进了这个曾经只有君王将相才能进入的皇家禁地——大明宫。随着起义战争的打响,大明宫就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这场起义一把大火点燃了大明宫,这就是我们发现遗址中为什么有火烧的痕迹。虽然这场战争带给大明宫的是一场巨大的劫难,但是我们发现,导致大明宫的消失毁灭并不只是这一场劫难,而是经过多次的浩劫。因为我们发现大明宫里到处有地砖被撬,石像被搬走的历史遗迹。

      黄巢为何要火烧大明宫后,还要进行抢劫式的掠夺呢?这些地板石块又有何用处呢?

      据文献记载,黄巢攻打进长安城后不久,多地爆发农民起义,长安城就再也没有消停的时候,今天这个被赶走,明天那个又攻入,大明宫此时也成为了一座废城。最终,后唐大将朱温在洛阳谋朝篡位,自成为帝,临走时,命令将领撬走大明宫里的一砖一瓦,移去了洛阳。

      要说这大明宫里最遗憾的事,当然就属大明宫的毁灭了。经历了多次浩劫,曾经富贵奢华的大明宫变成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废墟之城。经过了上千年的尘土掩埋,这座宫殿也就完全消失在了地平线上。但是站在今天的这片废墟上,我们似乎还能依稀看到盛唐时代那段辉煌绚烂的历史印记。

唐朝大明宫如何被毁掉是谁毁掉?

唐朝毁在自己的制度上,大明宫乾宁三年毁于兵乱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禁苑,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原名永安宫,唐帝国近三百年政治中心,龙朔二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

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的毁灭并不是由于自然和地质环境而造成的,而是人为的故意损毁,毁于兵燹。

从大明宫挖掘的遗迹来看,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要证明现场有没有经历过火烧,就要看砖瓦的颜色,如果是被火烧过,残留下的砖瓦就是红色或者黑色的焦痕,大明宫的火烧范围很广,说明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大面积的烧杀。

大明宫的消失是由于人为的损毁,那么究竟是谁踏破了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宫殿呢。

到了唐朝晚期,由于政治的腐败,宫廷的斗争,使得民不聊生,大唐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就在这时,一支由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军踏入了长安城,踏进了这个曾经只有君王将相才能进入的皇家禁地,大明宫,随着起义战争的打响,大明宫就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这场起义一把大火点燃了大明宫,这就是我们发现遗址中为什么有火烧的痕迹。虽然这场战争带给大明宫的是一场巨大的劫难,但是我们发现,导致大明宫的消失毁灭并不只是这一场劫难,而是经过多次的浩劫。因为我们发现大明宫里到处有地砖被撬,石像被搬走的历史遗迹。

黄巢为何要火烧大明宫后,还要进行抢劫式的掠夺呢,这些地板石块又有何用处呢。

据文献记载,黄巢攻打进长安城后不久,多地爆发农民起义,长安城就再也没有消停的时候,今天这个被赶走,明天那个又攻入,大明宫此时也成为了一座废城。最终,后唐大将朱温在洛阳谋朝篡位,自成为帝,临走时,命令将领撬走大明宫里的一砖一瓦,移去了洛阳。

要说这大明宫里最遗憾的事,当然就属大明宫的毁灭了。经历了多次浩劫,曾经富贵奢华的大明宫变成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废墟之城。经过了上千年的尘土掩埋,这座宫殿也就完全消失在了地平线上。但是站在今天的这片废墟上,我们似乎还能依稀看到盛唐时代那段辉煌绚烂的历史印记。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进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使得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大明宫也遭到极大破坏,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一次焚毁。

黄巢起义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李茂贞的岐山军“犯京师,宫室间舍,鞠为灰烬,自中和(881年)以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中和年以来,葺构之功”,指黄巢兵退后,对包括大明宫在内的长安城进行过修复,然而不过五年,李茂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扫地尽矣”。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二次焚毁。

李茂贞兵退后,唐昭宗任命华州节度使韩建为修宫网使,整饰长安宫室,当时已无力修复全部建筑,主要是修整太极宫,好景不长,天复元年十一月,强蕃朱全忠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西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

天佑元年,朱全忠下令彻底废毁长安城,此为对大明宫的第三次焚毁,这一次给己经破败不堪的大明宫致命一击,除一些体积较大、搬不动的砖石类建筑物以外,其余全荡然无存。

至宋代,大明宫的晚唐遗物要么被当地官府征为他用,要么被附近居民拆走作为建筑房屋的材料,所剩无几。从此,大明宫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大明宫 (唐朝皇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拓展资料:

唐朝时的都成长安唐长安城位于现在的西安市城区、东郊、西郊的小部分以及南郊的较大部分,面积达83.1平方 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10倍。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参考资料:唐朝大明宫网页链接

[img]

大明宫是谁一把火烧的

大明宫被焚毁:第一次是黄巢率军毁坏的;第二次是李茂贞毁坏的;第三次是朱全忠下令毁坏的。

1、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使得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大明宫也遭到极大破坏,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一次毁坏。

2、黄巢起义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李茂贞的岐山军“犯京师,宫室间舍,鞠为灰烬,自中和(881年)以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中和年以来,葺构之功”,指黄巢兵退后,对包括大明宫在内的长安城进行过修复,然而不过五年,李茂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扫地尽矣”,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二次毁坏。

3、李茂贞兵退后,唐昭宗任命华州节度使韩建为修宫网使,整饰长安宫室,当时已无力修复全部建筑,主要是修整太极宫。好景不长,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强蕃朱全忠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西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下令彻底废毁长安城,此为对大明宫的第三次焚毁。这一次给已经破败不堪的大明宫致命一击,除一些体积较大、搬不动的砖石类建筑物以外,其余荡然无存。

圆明园 被毁前的照片首次在英国曝光,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