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高科技有哪些(从电影中提取黑科技)

  • 编号′846217c67编号′846217c67
  • 影视
  • 2023-01-27 03:49:40
  • -
有很多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高科技,无人驾驶汽车,目前,由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几大州内获得了上路许可,而搭载这一技术的车辆有望在未来几年获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谷歌眼镜在许许多多的科幻电影中,我们一直会看到主人公的眼前会被投射出各种各样的重要数据和资料,这一技术已经随着谷歌眼镜的问世走到了人们身边,这款眼镜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并可以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 翻译机,意念控制的机械义肢,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都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高科技产品,你的产品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用意念控制的机械手臂一直给那些残疾人全一个很大的希望,他们再也不会因为没有手臂而去自卑,有了这样的一个手臂可以更好的去生活,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改变了整个世界,所以我认为这些都是从电影当中走出来的高科技产品非常的实用。 从科幻电影中读出来的高科技是非常多的,现在的科技迅速发展,人们把很多幻想中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如机器人,智能系统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机器人和智能系统,在以前这种东西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成功的把这些智能的东西弄了出来,他们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非常的好用。 《太空漫游》平板电脑,1968年库布里克通过电影《2001太空漫游》对未来进行了讨论,人类虽然还没有实现随意在太空遨游,但片中那些高科技装备已成为现实。

《回到未来2》中有一款能够自动系鞋带的耐克鞋子,想必是很多懒人的福音,在2011年,耐克公司推出了这款自动鞋的限量版,它可以实现电影中的发光功能。真正的自动系鞋带鞋子据悉在2015年10月能够穿上。 有很多高科技都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比如我们现在每个人都会用到的手机,它就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
在手机没出来之前,就有科幻电影中拍摄出人们用一个黑色的盒子打电话的场景,那个时候人们都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盒子就能和几千里之外的人通话,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想法。 能量护盾,这是在各种科幻片里都出现过常见高科技,在能量护盾内可以刀枪不入,但是里面的人自己的武器却完全不受到能量护盾的影响。在科幻作品《光晕》中,士官长的雷神锤盔甲上就安装了一套圣约人的能量护盾,可以阻挡住子弹、等雷子弹或者感染型洪魔。最强大的是这东西还是透明的,完全不会影响视觉观察!

文章图片1

王大锤之盾

人体冷冻技术,各种科幻电影中太空旅行的必备技术。首先我们得区分开“人体冷冻“与“尸体冷冻”,前者是活着时候冷冻,然后特定时间复活,后者是已经死了,希望以后有起死回生的技术再复活。理论上由于人体里有太多种不同细胞了,而每种细胞适合的降温速度不一样,过快降温会破坏细胞结构,再者常用的低温保存剂也是有毒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像树蛙,鱼类,线虫等生物,都可以被高程度冰冻后“复活”。

文章图片2

美国队长

天基动能武器,《特种部队:全面反击》中伦敦再次被摧毁了...默哀...这种武器的原理是在太空轨道上抛掷下一个耐热金属棒,依靠重力势能转化为的巨大动能,以极高的速度砸入地面并释放巨大的能量。十分充满暴力美学的武器。传说美国想要研制的“上帝之杖”系统就是这样的武器(应该是谣言)。考虑到能量守恒,送上去花费的能量消耗是极其恐怖的,基本无法实现也没有价值(还不如运核弹上去)。

文章图片3

天基动能武器

人工重力,是指在太空或自由落体的环境下对地表重力效果的模拟。在科幻电影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大型航天器都有一个巨大并旋转着的轮形结构,这其实是在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制造人工重力。虽然原理简单,实现起来却又并不容易,至少目前还没有实际应用。

在科幻作品当中,有很多非常常见的内容,以至于在读者当中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内容却是暂时无法实现的。

比如,科幻作品当中的星际飞行。

在科幻作品当中,经常有星际飞行的情节。……驾驶宇宙飞船,从一个星球飞行到另一个星球。

在现实生活中,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实现这一点。

再比如,能量护盾。

在科幻作品当中,会有能量护盾这种虽然无形,但是防护效果超强的存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制造不出来这种能量护盾。

还有,飞行器空中悬浮。

在科幻作品当中,无论是飞船还是其他飞行器,可以在空中自由悬浮。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已经有直升机这类飞行器,但是像科幻作品当中那种轻松实现悬浮的飞行器却还没有出现。

此外,还有与外星人交流。

在科幻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与外星人顺畅交流……或者我们懂外星语言,或者外星人能够使用我们的语言与我们交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科技水平甚至连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交流都无法实现,更不要说与外星人交流了……

但是,虽然上述几类科技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却不影响我们欣赏科幻作品,更不影响我们对科幻作品的评价。……因为,科幻作品本身就是超越现实的存在。……对于科幻作品来说,对上述科技的描述都是我们认为合理的存在,我们是认可的……

《哈利波特》相信大家早有耳闻,这是一部火遍全球的科幻小说,被先后拍摄成电影和影视剧。同样在中国,刘慈欣的科幻题材小说《流浪地球》也被拍摄成电影,票房高至46亿。由此可见,狂热的科幻小说迷们对于科幻题材的热爱,而他的另一部科幻题材的作品能让奥巴马把它当作圣诞节休息日读物,扎克伯格把它选入读书俱乐部指定书目之一,连雷军,柳传志,马化腾,李彦宏也都在不同的场合中表达出对它的喜爱?没错,就是《三体》。2. 虚拟现实技术

在《三体》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头盔感应技术,还有一种“智子”机器人非常强大。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大家常说的VR技术,进入到AI智能后,这就是典型的虚拟现实。这个目前还有待开发,但是已经有很多动漫,小说,电视剧运用了这种题材,备受欢迎,可想而知,这种技术多么被人期待。3. 无线充电技术

在《三体》中,这种无线充电技术指的是远距离,长时间,高能量的充电技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实现短距离的充电,但是像小说《三体》中描述的那种充电技术还有待开发。并且,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大部分还是运用在手机上面,如果这项技术能够高效运用在电脑,电动车,充电小轿车上,那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的便利! 讲一个最常见,但是又最不引人注意的东西:空间堆,或者说在真空中长时间运行的任何形式的大功率机器。从现有的物理定律来说,它一定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散热器,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从任何科幻作品中看到这样的特征。绝大多数作者都根本无法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核裂变、核聚变、虚空堆、人造奇点、曲速引擎,任何动力系统只要功率达到一定程度,都会导致散热器庞大到设计师无法容忍的程度,因此它们的功率在物理上是存在上限的,并不是作者随便编个数就可以了。但是几乎所有作者都会不自觉的为自己“设计”的飞船或其他东西设想一个强大到离谱的动力系统。
举几个例子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的热效率等于热机入口温度与出口温度的温差与热端温度的比值。比如如果有一个热机的入口温度为1200k,出口温度800k。那么它的热效率就是(1200-800)/1200=33%。如果它的热功率是100MW,那么有效功率就是33MW,废热功率67MW。
所以要想提高热效率,或者说在在热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有效功率,要么提高热端温度,要么降低冷端温度。提高热端温度,受到很多限制,例如材料的耐热能力,高温高压下结构的承受能力。一般人不太注意的还有水在高温高压下的化学性质是很活泼的,比如核反应堆使用的锆合金就会在高温下和水发生反应,于是它的一回路水温度最多也就不到600k,这就造成核电的蒸汽轮机热效率明显比火电要低。由于材料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能最终受到分子间化学键强度的限制,不管你发挥什么样的想象,最多也就是3000k多一些。冷端温度方面,在地球上的热机一般都在比水的沸点略高,也就是400k左右。实际上是用整个地球大气层作为散热器。但是在真空中,就只能通过热辐射进行散热。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黑体辐射定律:
热辐射功率和散热器的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完全反直觉的推论:在总的热功率一定,热端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效率越高,冷端温度越低,需要的散热器越大。反过来如果你要限制散热器大小,最后就会发现整体的功率有一个远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的上限。
比如说如果有一个热功率10MW的空间堆,高温端1200k,低温端800k,热效率33%,有效功率3.3MW,废热功率6.7MW。它的散热器面积大约要达到300平方米(天和号的太阳帆板才67平米)。但是如果你想要把热效率提高到50%,有效功率提高到5MW,废热功率减少到5MW。那么散热器温度就需要降低到600k,而散热器则需要放大到800多平米才能把废热散发出去。
几百平米的散热器已经让人难以接受了,但是无论3.3MW还是5MW的功率其实都是很小的。这种功率用于等离子发动机大约只能产生200牛顿左右的推力。 一切可穿戴的人体外骨骼。

电影里太常见了,甚至我们都觉得毫无技术含量的。

比如成龙演过一部电影叫燕尾服。还有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还有带翅膀的那些侠,那些靠穿上一件衣服就力大无穷,又能扫描又能追踪,激光眼,刀枪不入,还能发射各种武器。

日本某机构做过一套人体仿生外骨骼,只是模仿一个手臂和五只手指。你做什么动作,机械手臂就和你做完全一样的动作。确实能举起重物之类的。但那个手臂的发动机重达几吨,整个设备加起来跟台挖掘机差不多大。

你想在人的身体外围这么狭小的空间,实现这些功能,理论上材料和发动机都不可能实现。

是理论上无法实现,技术上更无法实现。

可控核聚变只是,理论上可以实现,技术上无法实现。

1、1994年电影《真实的谎言》

语音控制技术

假如看过早期科幻电影的观众都不难发现,这些电影里出现最多的一想高科技就是语音控制系统了。相对于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而言,语音控制这项技术的表现力更加直观,而且不要加特效。演员在影片中对着某个机器讲话就可以对机器实行控制,而且自带强烈的高科技神秘感。然而这项技术早在1920年就已经出现在美国电影里,到了上世纪90年代,IBM、苹果、AT&T和NTT等科技巨头开始着手研究语音控制技术。

到了21世纪初期,语音控制开始被大量商用。最具代表的就是苹果的Siri。当年乔布斯在发布iPhone 4s时候也同步推出了Siri语音助手,在当时,iPhone 4s本身就是款具有颠覆性的手机,再加上Siri这样的“黑科技”加持,又为这款产品更是加分不少。

当然,作为第一个把语音助手推向高潮的Siri,在第一次应用到手机的时候,其功能还是不够完善的,甚至有很多日常简单的指令都无法完场,有不少的用户觉得Siri只是个噱头,实用性不大。但是经过几代产品的更新迭代,Siri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功能也更加完善实用。对应电影中,例如最经典的《真实的谎言》,里面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特工形象;还有像《钢铁侠》中,无所不能的AI智能管家贾维斯。

2、1996年电影《碟中谍》

虹膜识别

在过去的诸多科幻电影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绝密文件或者是物品被放到一个保险箱里,而窃取者只需要对准某个识别摄像头即可打开保险箱将其盗走,电影中使用的正是虹膜识别,因为电影本身对其加入了一些神秘的背景和音效,让整个 场面看起来科技感爆棚。对于虹膜识别技术并不是到这几年才出现,虹膜识别的相关理论最早始于1930年代,但正式商业化使用是到20世纪90年代。

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一种近似红外线的光线对虹膜图案进行扫描成像,并通过图案象素位的异或操作来判定相似程度。一般要经过虹膜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四个过程。在虹膜识别过程中,会把虹膜从眼睛图像中分离出来再进行分析识别,由于每个人的虹膜具有唯一性,以及难复制性,理论上虹膜识别的安全性要高于指纹识别。

在现实里,虹膜识别技术在2015年时,就已经被日本富士通应用到了部分手机上,不过因为这种原因,这并未向iphone5s的指纹识别一样形成潮流,到目前为止大家熟悉的带有虹膜识别技术的手机可能还是三星Note7以和三星S8。而在电影里,我们也时常能看到这项技术的出现。比如非常著名的阿汤哥主演的电影《碟中谍》,除了精彩刺激的谍战,阿汤哥每次接受任务时都需要进行虹膜识别解锁后才能获得新任务。

3、1996年电影《勇闯夺命岛》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的高潮出现在iphone5s,iphone作为手机行业的标杆将指纹识别推向了顶峰,这样就让大多数智能机用户认为iphone才是指纹识别的先驱,其实不然,其实全球首款使用指纹识别的手机是2011年摩托罗拉MB860。2013年iPhone 5s之后成为潮流,现在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对于指纹识别的使用,最开始是在刑侦领域,早在60年代,美国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法国巴黎警察局就已经开始研发和应用指纹识别,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指纹极能带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指纹的特殊性,在案件的挣破上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配备了指纹识别,譬如公司员工卡、门禁甚至连笔记本都配备了指纹识别。

商业的应用更加促使指纹识别技术的普遍化,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中也经过了几代的演变,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即使现在指纹识别功能已经不是什么新科技,但是我们还是能在许多电影中看到使用这项技术。例如比较有代表性的施瓦辛格在电影《第六日》里运用的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尼古拉斯·凯奇在《勇闯夺命岛》和《国家保障》中都展示过指纹识别的效果。

4、2009年电影《阿凡达》

VR/AR技术

谈及最近两年科技圈什么最火,大家无疑都会想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AR和VR目前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诸多地方都能见到两者的身影。所谓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用计算机模拟出三维的感觉,然后再通过设备,将虚拟世界的信息更自然地传达给体验者,让之勇者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增强现实则是通过计算机叠加图像技术,利用虚拟世界套入现实世界并与之进行互动,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

而在手机阵营里,早有传闻表示对于果粉备受期待的iphone8将是一款AR手机。而在手机行业并非没有出现过VR手机,时尚市面上曾经出现过一款叫保千里打令的VR手机,该手机VR镜头模组像素值为2600万,采用SonyIMX258感光元件。这一套镜头模组最厚处仅为23.8mm,是全球最薄的手机VR镜头模组。通过保千里打令VR手机可以进行360°全景拍摄,可随时随地一键生成VR内容,并进行实时预览、编辑及分享。

就目前的产品来看,就算那些配备了VR和AR技术的手机,也无法和独立设备相比,在体验上还是有一定的劣势的,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注定了VR手机会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反观电影,里面也有很多的场景是通过这些技术来实现的,例如影片《阿凡达》,该影片的制片就是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向大家展现太空飞船内部操作的场景,而在电影《钢铁侠》中,钢铁侠穿上钢铁衣后,头盔内部的界面就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来实现的。

5、2014年《星际穿越》

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这部影片种,出现了3个特别厉害的机器人,其实现在看来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这3个机器人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塔斯(TARS)。在常态下,塔司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但是相比当下的机器人来说它还能做到自由的在液态和固态里随意切换,有高效的认知能力和强大的变形能力。尤其是当布兰德博士在水行星上遭遇浪击,塔斯能迅速变形移动救险。

机器人最为人知的就是阿尔法狗,柯洁这位顶尖级的围棋高手在与机器人对战的过程中,三局全败,当然在去年韩国选手李世石也和阿尔法狗对阵过,一样败阵下来,虽然李世石在中途扳回一局,但对于结果来说还是于事无补,赛后,有网友调侃说:阿尔法狗恐怖的不是它能赢下这场比赛,而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居然会放水,那才是最恐怖的。

当然国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同样在发展,出现在舞台上的就是小度机器人,从2014年面世起,小度机器人被人们知道的时候不多,直到登上《最强大脑》的舞台,让大众知道原来国内也有这么厉害的机器人,当然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不足以制造一个真正的变形机器人,但是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稀有金属铟镓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固液态的转换,起码从理论和技术的层面论证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可能性。

如今科技原来越发达,科技的进步飞速,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非常快。十年前大家都还用着老年机,没有触屏手机,一点也不只能,手机厚厚的,只能拿来打电话发短信,上不了网。到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从指纹解锁,面部解锁。各种app随便上网玩,网上购物聊天,十分方便了。以前手机支付只是一个设想,记得初中的时候还是在阅读短文里看到的,到如今人人都用微信支付宝,出门几乎不用现金。
近年来智能电子手表也是很受到欢迎的。一些家长不想给孩子配备手机,因为觉得孩子拿着手机没有自制力,爱玩不学习,影响学习。这时候的智能手表就进入了家长的视野。因为智能手表不光可以看时间,还有打电话的功能。这样就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重要的是智能手表小巧方便好看,也是一种酷炫的时尚。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合意,不然给他们使用老年机,肯定不乐意。
3D电影在以前也是没有的,现在看3D电影真的是太方便了,就一副眼镜的事。以前去电影院坐在后排,就像在人山人海里远远的看电视的感觉,除非电影本身太好看,要不然真的没什么意思。现在3D电影就如身临其境,尤其科幻电影,这种体验感更棒!


作为一位比较年龄比较大的人来说,之前也是看过很多科幻的电影,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黑科技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真的是非常羡慕那种黑科技,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有这种东西,这样的话简直就是酷毙了。
首先,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叫做海底两万里,里边的那个潜水艇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传说一般的东西,像是海底里的霸王,但现在的话已经非常的不稀奇了,即便是在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掌握了这种科技,在大海中探寻着各种的资源和矿物质。
另外就是之前有看过一些科幻电影,里面有各种的全息投影技术,比如说站在屏幕面前,你播放一个全息,用手指就可以在全息上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而现在其中有一个黑科技有一个就是键盘运用了这种技术。
我相信以后越来越多的电影中的黑科技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回到未来2》中的智能眼睛、无人机。《回到未来》系列的故事主线是一个怪博士发明了一个时间机器,男主人公Marty坐着它回到未来或过去改变历史。电影当中有一幕是Marty戴着智能眼镜吃早餐,并且可以接打电话。谷歌公司于2012年推出谷歌眼镜使它成为现实。并且电影中有无人机拍摄新闻的桥段,现实中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疆无人机如出一辙。

《2001漫游太空》中的语音识别、智能对话。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男演员正在使用神奇的语音识别系统,现实中现在各种app、软件中都有语音识别,给大家提供方便。而电影里那台可以与人对话的黑科技HAL9000型电脑,是现如今苹果手机中Siri的灵感来源。

《少数派报告》中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电影中第一个神奇情节便是人们的行踪被无数的虹膜扫描仪监控,通过虹膜和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每个人。现实中1991年就开始有初步进展,到目前为止,人脸识别技术精确度可达到99%,比如现如今各种手机便都拥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等功能。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以前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和事件物品,现在就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和这么多的高科技出现我们的面前。

就是正如目前的汽车正在向着电气化的方向不断演进,汽车中的很多部件都由电子系统所控制,例如车门、车窗、空调、座椅。而随着ACC自适应巡航、ESP车身稳定系统、AEB自动刹车、EPS电子助力转向等半自动系统的引入,事关车辆控制的油门、转向以及刹车系统也都交给了电子系统。

现实中已经被一次黑客事件弄得焦头烂额,花钱在电影中再一次,就是是为了说明自家汽车的电子化与网联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