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是否指大西洋(为什么是郑和下西洋)

  • 理财小能手康娃理财小能手康娃
  • 影视
  • 2023-01-23 15:11:20
  • -
郑和下西洋指的是南洋

西洋笼统的指代当时中国不知道的国家跟地区。
郑和的舰队分支绕过了好望角,所以应该是到达过大西洋东岸。

以当时来说,不是大西洋。但他的确到过大西洋。

不是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过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西洋大概是说在西边的海洋。因为自古以来,我们中国都自称是东方的国家,这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西洋大概是说在西边的海洋?

为什么四大洋中,太平洋、印度洋与北冰洋的名字,中文叫法与西洋文字的是一致的,只有大西洋却不是(大西洋的名字叫亚特兰蒂斯)?这说明中国很早就叫它大西洋

不是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过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他是沿着南海走的,然后到印度洋。去得最多的就是波斯湾和红海地区。自古以来,我们中国都自称是东方的国家,西洋大概是说在西边的海洋。

西洋指的是今天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以西的海洋,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洋。
他到底有没有到过大西洋,历史上没有记录我们也无法考证,所以不好猜测。

印度洋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西洋”。我们平常所说的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指的就是印度洋。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年)曾称之为“厄立特里亚海”,意为“红海”。
初时指的可能就是现在的红海,以后穿过曼德海峡发现还有更大的海域,遂用这个名称泛指整个印度洋。 到古罗巴时期,印度洋被罗马人称为“鲁都姆海”,但这个名字只不过是希腊语“厄立特里亚”的意译,也是“红海”的意思。 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并不是大西洋。当时他并没有到达大西洋。
郑和去的是印度洋,所以这个西洋就是指印度洋。

这个所谓的西洋,其实是指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地区,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大西洋,最远也不过是到达了非洲南端。郑和为了大航海事业也算是鞠躬尽瘁了,他是云南人。也是因为这个大航海,成为了中国明朝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第一个航海家了吧。毕竟西方第一个航海家航行的时间比他足足晚了近百年呢。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据说是朱棣派他沿海去寻找失踪的皇帝朱允炆,然后顺便代替大明、代替朱棣去宣扬大明国威,好让这些小国向大唐纳贡,变成大唐的属国。那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是永乐三年的六月份,郑和带着宝船浩浩荡荡下西洋,这一次郑和杀了盘踞东南亚的海盗首领陈祖义。

第二次下西洋是为了送外国使节回国,就没有很重要了。第三次下西洋的去的国家就多了,比如说爪哇、暹罗、苏门答腊等一堆小的国家。第四次也是去了差不多的这些国家,但是第四次下西洋,郑和回国后,外国使节居然带来了“麒麟”,不过所谓的“麒麟”就是一只长颈鹿罢了。

第五次和第六次还是在东南亚一带徘徊,第六次下西洋时期,朱棣去世。所以第七次下西洋的时间被推迟,一直到了宣德五年郑和才重新下西洋,这一次航行比较远,一直到达非洲南端。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行动,比西方探索大海早了近百年的时间,也为明朝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具体是指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地区,像历史上很多这些地方都留下了郑和的脚步,他为我国的航海发展及国际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和下西洋下的西洋,是指现在的印度洋附近的区域。从太平洋往印度洋出发。 具体是指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地区,都留下很多足记。为我国海上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世人在提起这件壮举时,总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郑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远航家,郑和与他的七下西洋,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和下西洋中西洋是指婆罗洲以西洋面,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位于今天的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附近。

明朝时期,西洋普遍指的是今天文莱,马来西亚以西的东南亚各国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这个意思。

郑和船队曾经航行至东海、南海、泰国湾,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及孟加拉湾,再绕过整个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从亚丁湾进入红海,亦有航行至东非马达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个国家及岛屿。

包括东南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暹罗;印度的古里、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东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

郑和舰队的七次远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年至1424年)开始,而最后的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开始。

前三次远航最远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远航行至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最后,船队远航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肯尼亚。

扩展资料:

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最先环绕地球发现了新大陆。他在28年间,一共“ 七下西洋 ”,舰队船只数目动辄二三百艘,人员最多时近二万八千人,包括占星家,医生,厨师,水手及侍卫。

郑和的主舰是当时先进技术的典范,船长130米,有9张帆,防水舱壁内储存了大量的食用水和其他物资,就算船体有破裂也不至于急速沉没,灵活的设计更能让船只在浅水航行。旗舰 “宝船” 比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的旗舰船大数倍,设计先进,规模技术均处于世界顶尖。

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推行了和平外交,从而稳定了东南亚的国际秩序 , 让倭寇闻风丧胆,牵制了蒙元势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他的大力推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播世界 。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与友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中国当时在国际上的威望。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重视礼尚往来,反对恃强凌弱。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但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

在爪哇岛,郑和的部下被误杀170人,郑和并没有使用武力相报复。郑和在旧港与锡兰的两次用兵都属于自卫性质。郑和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

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此时期的中国外交达到了明代西洋外交史上的顶峰。经过郑和的努力,多年不与中国来往甚至从未与中国来往的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先后与明朝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

有4个国家的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有16-17个国家先后4次派遣使者来华。中国同东南亚的关系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中国同东南亚的贸易圈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明朝廷派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从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海船规模、船数、人数、到达范围等方面看。它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
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永乐三年,开始了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一词发生巨大变化,“西洋”一词所包含的地域扩展到包括忽鲁姆斯在内的“西洋诸国”,多次见于皇帝敕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汪喻西洋诸国”,“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敕太监杨庆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西洋成为明朝热门的名词,从明朝刊行的一系列书籍 :费信《大西洋记》、巩珍《西洋番国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张燮《东西洋考》,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可见一班。郑和研究专家向达指出“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罗以西,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小巽他群岛、以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为西洋”在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的概念已发展到囊括西域的地步。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已经把 哈列、撒马儿罕、土鲁番、哈密等西域诸国称为“旱西洋”,可见西洋 一词已经发展到包含海外各国的意义了。 西洋
西洋,泛指西方国家,主要指欧美国家。而在古代是古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五代,不同时代含义不尽相同。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晚清用西洋一词指欧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