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关于落叶归根,安土重迁的诗句(落叶归根回故乡的诗句)

  • 百度网友a2ec080百度网友a2ec080
  • 影视
  • 2023-01-19 20:08:26
  • -
各自当情各自欢, 得意失意由一言。 其年始改称元和, 所谓人生能几何。 落花半落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归飞哑哑枝上啼, 根断泉源岂天意。

2.凿凿有据,落叶归根
凿壁偷将榜上名, 凿壁偷将榜上名。 有时误入千人丛, 据谷终无暴物非。 落花纷纷稍觉多, 叶到嵩山落更多。 归来共到市桥步, 根脚盘来爪距粗。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
故乡明月在 何日彩云归——陆游

5.归来
不是所有的出发
都是要探究对岸
比如雁来
一起结伴
从来不需要理由
故乡的那个家
不再是照在心里的那盏灯
不再是不眠夜微醺的黄酒
邀来流动的远山
就有了今天的不约而同  1.各得其所,落叶归根
  各自当情各自欢, 得意失意由一言。 其年始改称元和, 所谓人生能几何。 落花半落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归飞哑哑枝上啼, 根断泉源岂天意。
  2.凿凿有据,落叶归根
  凿壁偷将榜上名, 凿壁偷将榜上名。 有时误入千人丛, 据谷终无暴物非。 落花纷纷稍觉多, 叶到嵩山落更多。 归来共到市桥步, 根脚盘来爪距粗。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
  故乡明月在 何日彩云归——陆游
  5.归来
  不是所有的出发
  都是要探究对岸
  比如雁来
  一起结伴
  从来不需要理由
  故乡的那个家
  不再是照在心里的那盏灯
  不再是不眠夜微醺的黄酒
  邀来流动的远山
  就有了今天的不约而同 中国人向来有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即便是要远走他乡,一般也都会把故乡的土带在身边。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背井离乡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等到人老了以后,落叶归根、回到故乡的感触就越来越深。

这个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况且在古代中国,广袤的地域让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不得不远离家乡。而且这些年轻人一旦出去,很少能够回来。他们或许在外面建功立业,或许在外面一生漂泊。

公元744年,一个86岁的老人在离家50多年以后回到故乡。此时的他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回到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却发现早已经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他努力地回忆着少年时所经历的那些细节,希望能够和眼前所看到的找到对应。

正在此时,却转过身来看到几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嬉笑玩耍。他们一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觉得很是面生,也多了几分好奇。所以他们停下了各自的玩耍,就凑到老人的身边。叽叽喳喳的问道:这位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呀?你要到哪里去呀?

老人一看这场景,听到这样熟悉的乡音从稚嫩的童音发出来,多了几份从容。他本想笑着回答他们,却止不住老泪纵横,一首盘旋在心底的唐诗就这样喷薄而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这个诗人二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赶到京城去做官。此后官职越来越高,事务也是越来越繁忙。在他86岁高龄的时候,才告老还乡,回到故乡,写下了这首古诗,堪称唐诗300首当中最能体现落叶归根、游子之心的诗篇。

这首古诗的前两句平淡无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毕竟那个时代有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但是后两句所描绘的那个场景,却表达出了言之不尽的人生感慨。贺知章本为这个村落里的老人,这是他的故乡,无奈此时却被这里的孩子们当做是他乡之客。

他没有忘记故乡,无奈故乡却越来越不认识他了。 《落叶归根》
(余亚飞)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
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当代)
《落叶归根》余亚飞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
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