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谁能帮我找一下曾经流传过的一张关于《山楂树之恋》主人公老三的老照片不一定是原型照片。(熊音个人资料)

  • 分享社会民生分享社会民生
  • 影视
  • 2023-01-19 15:50:26
  • -

《山楂树之恋》是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2010年9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静秋:演员:周冬雨。一个善良坚强、努力上进、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女孩。她下乡编写教材,认识了老三,两个人相恋,期间静秋知道了老三的家庭背景也曾自卑过。后来老三失踪,静秋以为自己被骗,非常伤心。最后得知老三得了白血病不久于人世,赶去医院看他最后一面。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20世纪70年代,一个漂亮的城里姑娘静秋(周冬雨饰),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文化大革命”时很受打击,她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队长家,认识了“老三”(窦骁饰)。

老三爱上了静秋,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

这是我在网上给你找的

复制的一些介绍看看就算了我认为没必要去探求究竟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男主角跟我看小说想象的就很像~

三峡新闻网消息(三峡晚报)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昨起在全国全面公映,有关男女主角窦骁、周冬雨的气质、长相、演技成为山楂迷、观众议论的热门话题。老三、静秋一个被喻为“是女人就想嫁”,一个被喻为“是男人就想娶”,一对堪称完美的恋人原型是否也这样完美?静秋原型熊音早已揭开神秘面纱,但情圣“老三”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网上也没有其照片背景资料。近日,宜昌一位山楂迷向本报独家提供了一张疑似老三的照片,小说原型大嫂以及护理过老三的高护士、张护士在辨认后表示:无论气质长相,照片中的男子和情圣老三都很像。

艾米博客贴出疑似老三照片

前日,一名家住宜昌城区、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山楂迷向记者表示他收藏有一张疑似老三的照片,想请记者帮助找人辨认,“我是小说《山楂树之恋》的忠实读者,《三峡晚报》有关《山楂树之恋》的报道我基本都看了。小说把老三描写的太完美了,我想知道这个人究竟是不是他。”

从这位山楂迷提供的照片看,该男子在20至30岁之间,穿一件蓝色衬衣,里面穿白色背心,背景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一栋约五层高的楼房。从穿着和背景看,照片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的。据这位山楂迷讲,这张照片来源于小说作者艾米的博客,大概是5月份中旬发出来的,“我经常看艾米的博文,格外留意她博客发的东西。”

这位山楂迷透露,照片是艾米当作博客头像发的,他当时就觉得很奇怪,“怎么女作家贴一张男人的照片,而且从照片上看,无论是人物穿着还是背景都不像是这个年代拍的,后来我去冲洗时,别人说是胶片相机拍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山楂迷将照片保存下来是明智的,“第二天早上我再打开艾米的博客,那张照片不见了,查了所有留存的图片也没发现,我估计是艾米自己删了。”

发在自己博客里的照片为何刚发就删了?这位山楂迷在艾米博客的公告栏里看到一段话,“意思是让知道底细的人不要透露照片相关信息,但没有说是哪一张照片。”

这位山楂迷讲,在之前,艾米还发过一张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女孩的合影,照片中的中年妇女和网上公布的熊音(照片)非常像,但因为戴着眼镜无法进一步确认。“我当时就怀疑照片中的人就是老三,后来联想到网上的议论觉得更像了”。

这位山楂迷表示,所谓网上的议论,是网友对静秋、老三是不是像书中描写的这么完美的质疑,“当时电影已经在宜昌拍了,窦骁、周冬雨的照片被媒体登出来后,网上很多山楂迷包括我都觉得和书中的老三静秋相差太远了,而支持张艺谋的网友发帖子说,老三静秋是作者故意拔高的,并不像想象中的完美……”

“艾米发这张照片是山楂迷和张艺谋迷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她发出照片的目的可能是想告诉网友,情圣老三的英俊、气质并不是虚构的。后来又不想人们打扰老三及其家人,第二天又删了。”

多名原型人物认为“非常像”

针对这位山楂迷提供的照片,记者相继找到认识或护理过老三的三名原型人物和相关人员:小说中“大嫂”的原型人物余金秀、为两人最后一夜提供宿舍的“高护士”的原型人物高芬章以及宜昌市肿瘤医院退休护士张邦芬。

静秋当年到南村坪编写教材的时候,就住在大嫂余金秀家,对静秋老三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当老人听说记者手头有疑似老三的照片,迫不及待的说“快给我看看。”拿着照片端详了一番,余金秀老人表示:过了几十年,照片中的人是不是就是老三拿不准,“和老三很像,也是瘦瘦的,高高的,尤其是眼睛,和老三一样笑眯眯的,不过老三好像还比他笑得更开心一点。”

昨日下午,在夷陵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换药室,高护士一见到照片就肯定地说:“老三就是这个样子”。问她究竟有多像,高护士再次仔细看了看照片,“五官很像,体型、气质都差不多,脸型稍微有点胖,老三的眼睛好像比他大点”。

高护士透露,老三当时住院的原因是感冒,工作单位正是勘探队,在医院只住了大约一个星期。

“他当时的确找我借用过宿舍,说是女朋友来了没地方睡,所以对他有印象。”高护士回忆,那天她上早班,老三跟她说,女朋友要过来玩,想请高护士帮忙找个地方。“我住的是一个很小的单间。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抽屉桌。老三人很活泼,常和护士聊天,加上我姑妈家也在医院附近,就答应了。”高护士讲,静秋后来还找过她一次,“在老三出院后,向我打听他的去向,我说出院了”。

张邦芬,今年58岁,宜昌市肿瘤医院退休护士。老三当年就是在这家前身为671的部队医院去世的。“很像!尤其是眼睛、鼻子,笑得样子特别像,有点不一样的就是老三的头发没照片中的人头发厚,皮肤比他白,下巴也比他瘦。”

“我当时才分到医院,23岁,在综合科当护士,护理他有20天左右。”张护士表示,医生护士一般不会记得某个病人,之所以记得老三,一是因为他的病特殊,二是因为护理时间长,“当时医院就他一个白血病人,我原来在农村当过医生,对一些少见的病很感兴趣,所以对他格外留意。”

张邦芬回忆,可能是怕别人知道病情,老三住进来的时候用的不是孙建新的名字,“好像姓王,说是哪个厂的,住的两人间”。

张邦芬称,她印象中的老三大约22岁、23岁,跟人说话笑眯眯的,不张扬,说话风趣,有教养,经常穿一件白衬衣,“他来得时候不怎么说话,到现在还记得他鼻子出血低着头的样子。在我值班时,没有看到他家人来看他,什么时候走的也没有留意。”

找不到……

打酱油去了……

到新浪博客艾园,进新艾园,进艾黄信箱(左侧下方),点艾园帅哥,003号最像老三。 我有一张可是不知道怎么发图片?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百度百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形式:1、(书面形式)小说、戏剧、散文、剧本、寓言、诗体、词体、传记体、采访记。
2、(舞台形式)影视表演、戏曲、舞台剧、话剧、说唱艺术、相声、小品、二人转(都包括吧)。
总结:文学主要是以传播文化为主题,他是一个文化的载体,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来传播知识和文化,这才是文学,其中的文学形式都是传播的手段。 文学形式:(书面形式)小说、戏剧、散文、剧本、寓言、诗体、词体、传记体、采访记。艺术形式:(舞台形式)影视表演、戏曲、舞台剧、话剧、说唱艺术、相声、小品、二人转(都包括吧)。估计还有吧,大概不全啊!大家可以再添加啊 文学形式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电影。诗词包括:古体诗、近体诗、新诗、散文诗,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纪实小说)

文学艺术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民间传说。具体介绍如下: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3、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5、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艺术(literature and art),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文学是语言艺术,广义的艺术概念包括文学在内。

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原始人在协同劳动中伴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和诗歌。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壁绘画描绘狂奔的野猪、猛犸象和鹿群,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表现手持弓箭追猎山羊的人群。都说明原始艺术是直接来自生产劳动,是这些活动在艺术上再现。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对于文学艺术的需要,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生活,成为最易被人们接受、影响面最广的社会意识形式。进步的文学艺术,对于教育人、改造人、推动历史前进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是该时代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文学的形式
我们曾经夸奖过萧统的选文方法,因为它给文与非文划出一条界限。但是,我们不满意
他的分类法。他把所选的文章分成: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上书,启,弹
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烦,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
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这样的分类法是要给“随时变改,难
以详悉”的文艺作品一个清楚的界划,逐类列文,以便后学对各体都有所本。但是,诗,
七,赋等,因为有一定的形式,可以提出些模范作品;至于序,史论,论等,是没有一定结
构与形式的,怎能和诗、七等对立呢?设若不论是诗赋,是序论,全以内容的好坏为入选的
标准,不管它们的形式,那就无须分这么多类。可是不分类吧,诗赋等不但是内容不同,形
式也是显然的有分别,而且忽略了这形式之美即失去许多对它们的欣赏。这个混乱从何而起
呢?因为根本没弄清诗与散文的分别。不弄清这个分别永远不能弄清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
式只能应用于诗,因为诗是在音节上,长短上,有一定的结构的。泛言诗艺,诗的内容与形
式便全该注意;严格的谈诗的组织便有诗形学(Prosody)。诗形学不足以使人明白
了诗,但它确是独立的一种知识。散文中可有与诗形学相等的东西没有呢?没有。那就是
说,诗与散文遇到一处的时候,诗可以列阵以待,而散文总是一盘散沙。那么,在形式上散
文既不能整起队伍来,而要强把它象诗一样的排好,怎能不混乱呢?
后来,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把文章分为十三类:论辩,词赋,序跋,诏令,奏议,
书说,哀祭,传志,杂记,赠序,颂赞,铭箴,碑志。这虽然比萧统的分法简单了,知道以
总题包括细目;可是又免不了脱落的毛病,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姚鼐想要替文学分十
三体类,而专在箴铭赞颂奏议序跋钻营,却忘记了最富于个性的书札,及一切想象的文学
(小说戏曲等)。”(《新的文评序》)不过,林先生所挑剔的正是这种分类法必然的结
果:强把没有一定形式的东西插上标签,怎能不发生错误呢?再退一步讲,就是这种分类不
是专顾形式,而以内容为主,也还免不了混乱:到底文艺作品的内容只限于所选的这些题目
呢,还是不止于此?况且这十三类中分明有词赋一类,词赋是有定形的。
曾国藩更比姚鼐的分类法简单些,他把文艺分成三门十一类。他对于选择文章确有点见
识,虽与萧统相反,而各有所见。萧是大胆的把经史抛开;曾是把经史中具有文学价值的东
西拉出去交给文学——《经史百家杂钞》。他似乎也看到韵文与散文的分别,不过没有彻底
的明白。对论著类他说:著作之无韵者。对词赋类他说:著作之有韵者。以有韵无韵分划,
似乎有形式可寻,但这形式是属于一方面的,以无形式对有形式——以词赋对论著。但是无
论怎么说吧,他似乎是想到了形式方面。至于到了序跋类,他便没法维持这有韵与无韵的说
法,而说:他人之著作序述其意者。这是由形式改为内容了。以内容分类可真有点琐碎了:
传志类是所以记人者,叙记类是所以记事者,典志类是所以记政典者……那么,那记人记事
兼记政典者又该分列在哪里呢?有一万篇文章便有一万个内容,怎能把文艺分成一万类呢?
况且以内容分类是把那有形式的诗赋也牵扯在泥塘里,不拿抒情诗史诗等分别,而拿内容来
区划,这连诗形学也附带着拆毁了。
那么,以文人的观点为主,把文学分为主观的与客观的,妥当不妥当呢?象:
(主观的)
散文——议论文
韵文——抒情诗
(客观的)
叙记文
叙事诗
(主观的客观的)
小说
戏剧
这还是行不通。主观与客观的在文章里不能永远分划得很清楚的,在抒情诗里也有时候
叙述,在戏剧里也有抒情的部分——这在古代希腊戏剧与元曲中都是很显明的。况且,这还
是以散文与韵文对立,我们在前面已说过散文在形式上是没有与韵文对立的资格。
有人又以言情,说理,记事等统系各体,如诗歌颂赞哀祭等是属于言情的,议论奏议序
跋等是属于说理的,传志叙记等是属于记事的。这还是把诗歌与散文搀混在一处说,势必再
把诗歌分成言情,说理,记事的。这样越分越多,而且一定越糊涂。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研究文学的形式呢?这很简单,诗形学是专研究诗的形式的,由它
可以认识诗的形式,它是诗形的科学。散文呢?没有一定的形式,无从研究起。自然小说与
戏剧的结构比别种散文作品较为固定,但是,它们的形式仍永远不会象诗那样严整,永远不
会有绝对的标准(此处所说的戏剧是近代的,不是诗剧)。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研究形式呢?有的人愿对于这个作一种研究。但是这不足说明它的重
要。我们应提出研究形式对于认识文学有什么重要:一、文学形式的研究足以有助于看明文
学的进展。请看R-ichardGreenMoulton①的最有意思的表解(见
下)。
由上表我们着出文学的起源是歌舞,其余的文艺品都是由此分化出来的。这足以使我们
看清文艺各枝的功能在哪里:戏剧是重动作的,抒情诗是重音乐的……而且还足以说明文学
形式虽不同,可是并非界划极严,因为文艺都是一母所生的儿女,互有关联,不能纯一。
二、由文学形式可以认识文艺作品。Moulton说:清楚的明白外形是深入一切文
艺内容与精神的最重要的事。他又说:假如一个人读一本戏剧,而他以为是念一篇文章,一
定是要走入迷阵的。他并且举出证据,说明文艺形式的割裂足以损失内容的含义,如《圣
经》中的主祷文,原来的形式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实现,
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可是在英译本中,“在地上如同在天上”只与“愿你的旨意实现”联结起来。这样割裂
了原来的形式,意思也就大不同了。按着原来的形式,这最后的一句原是总承上三句的。
我们因此可以想到,不按着词的形式而读词要出多少笑话。
三、形式有时是创造的启示。形式在一种意义之下是抒情诗,史诗,诗剧等的意思。在
创造的时候,心中当然有个理想的形式,是要写一首抒情诗呢,还是一出戏剧?这个理想的
形式往往是一种启示。只有内容永远不能成为诗,诗的思想,精神,音乐,故事,必须装入
(化入或炼入较好一些)诗的形式中,没有诗的形式便没有诗;只记住诗的内容而谈诗总不
会谈到好处的。因此,要把思想、故事等化入什么形式中,有时是诗人的先决问题。东坡的
摹陶,白居易的乐府,和其余的大诗人的拟古,便多半受了形式的启示。诗的体裁格架不是
诗的一切,但是它确有足以使某种思想故事在某种体格之下更合适更妥当的好处。我们不能
因为旧的形式而限制新形式的发展。但是新也好,旧也好,诗艺必须有形式。胡适之先生的
新诗是显然由词变化出来的,就是那完全与旧形式无关属的新诗,也到底是有诗的形式,不
然便不能算作诗。新诗的形式是作新诗的一种启示。新诗可以不要韵,不管平仄的规矩,但
是总得要音乐,总得要文字的精美排列;这样,在写作之前,诗人必先决定诗的形式,不
然,作出来的便不成为诗。他可以自己创造一种形式,可是不能不要形式。反对新诗的是不
明白形式不是死定的,他们多半以诗形当作了诗艺。新诗人呢,为打破旧的形式而往往忽略
了创造美好的新形式,因而他们的作品每缺乏了音乐与美好排列之美。这不是说要求新诗人
们共同决定一种新的格律,是说形式之美是缺乏不得的。
四、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什么是内容?诗中的事实。什么是形式?诗的怎样表现。这样
看,诗人的文字便是形式。
另有一种看法:事实的怎样排列是形式,诗人的字句是内容。这是把上一段的说法颠倒
了一下。在上一段里,以《长恨歌》说吧,《长恨歌》的事实是内容,白居易的文字是形
式。这里说,白居易的文字是内容,《长恨歌》的排列方法是形式。前者是要说明事实是现
成的,唐明皇与杨玉环的事实是人人知道的,而白居易怎样诉说这件故事,给这件事一个诗
的形式。后者是要说明诗人怎样把事实排列成一个系统,一个艺术的单位,便是诗的形式。
假如他未能艺术的把事实排列好,东边多着一块,西边短着一块,头太大或脚太小,便是破
坏了形式之美。前者是注重表现,后者是注重排列。后者似乎以诗完全当作形式,和看雕刻
的法子差不多了。这两种看法在应用于文学批评的时候似乎有些不易调和,因为一个是偏重
表现的字句,一个偏重故事的穿插。但是它们都足以说明形式的重要,并且都足以说明形式
不仅是体格规律,而且应由诗人自由设计;怎样说,怎样排列,是诗人首当注意的。格式是
死的,在这死板的格式中怎样述说,怎样安排,是专凭诗人的技能。格式不错而没有独创的
表现与艺术的排列还不能成为诗。
可是,这两种看法好似都有点危险:重表现的好似以为内容是不大重要的,随便挑选哪
个事实都可以,只要看表现得美好与否。这好似不注重诗的感情与思想。重穿插的好似以为
文字是不大要紧的,只要把事实摆列得完美便好了。这好似不注重诗的表现力。在这里我们
应当再提到诗是创造的;文字与内容是分不开的,专看内容而抛弃了文字是买椟还珠,专看
文字不看内容也是如此。诗形学是一种研究工夫;要明白诗必须形式与内容并重:音乐,文
字,思想,感情,美,合起来才成一首诗。
我们决不是提倡恢复旧诗的格式,我们根本没有把形式只解释作格式;我们是要说明形
式的重要,而引起新诗人对于它的注意。专研究形式是与文艺创作无关的;知道注重形式是
足以使诗更发展得美好一些的。新的形式在哪里?从文字上,从音节上,从事实的排列上,
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找到的不是死板的格式,是诗的形式。今日新诗的缺点不在乎没格式,
而在乎多数的作品是没形式——不知道怎样的表现,不知道怎样的安排,不知道怎样的有音
节。我们不要以为创作的时候,形式与内容是两个不相同的进程:美不是这二者的黏合者。
“自然的一切形象与一些心象相交,这种心象的描写只能由以自然的形象为其图画。”(E
merson)①在一切美中必有个形式,这个形式永远是心感的表现。无表现力的感情,
无形式之美的心境,是野蛮人的;打磨光滑而无情感的韵语是艺术的渣滓!形式之美离了活
力便不存在。艺术是以形式表现精神的,但拿什么形式来表现?是凭美的怎样与心相感应。
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形式成为死板的格式便无精力,精神找不到形式不能成为艺术的表
现。

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盆景,餐饮;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拓展资料:

文学艺术(literature and art),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文学是语言艺术,广义的艺术概念包括文学在内。

文学艺术学作为一个专业学科来讲,指的是“文学艺术”学,即“文学艺术学”不是指“文学”与“艺术学”的简单合并,而是指关于“文学艺术”的学科。

文学艺术学着重文学艺术的探讨,致力于把握文学艺术的性质、规律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对文学艺术的创作、文学艺术的赏析及作家写作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