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鬼子来了》究竟好在哪里(鬼子来了深层含义)

  • 小林谈占卜小林谈占卜
  • 影视
  • 2023-01-17 03:32:46
  • -

《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一反中国电影传统的叙述和铺垫方式,异常坦率直接,充满力量与激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整部影片如同老子所说“上善若水”,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中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鬼子来了》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 与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



《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



扩展资料

《鬼子来了》主要剧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河北挂甲台村的农民马大三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的生活。

一个晚上,游击队绑架了日军陆军士兵花屋小三郎和翻译董汉臣,把他们捆绑塞入麻袋放在马大三家里,并吩咐马好好看管,几天后的大年三十来带人。

马大三和村民战战兢兢地看守两人,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数次发出求救信号,皆被村民化解。半年过去了,村民们担心事情暴露,却又不敢把花屋等放了。

马大三最终被董汉臣说动,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军宪兵队驻地,以换取粮食。日军宪兵军官酒冢猪吉是花屋的同乡。他表面上对马等人客气,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宪兵队整队去马的村子里和村民联欢送粮,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

作为一部精彩绝伦的杰作,《鬼子来了》有太多值得说的桥段。

比如说汉奸翻译官的设置。

为了自己的利益,翻译官故意错译。

小三郎想要用脏话激怒马大三,被中国人杀掉当烈士,翻译官就教了他两句中国话有时候还能改善一下伙食。

这种错译为影片提供大量笑点,同时让村民错估了日本鬼子的善意,最终被屠村。

在国产电影中,《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最好的作品——恐怕没有之一。因为它展示一流的人性洞察力。

被俘的花屋小三郎寻死觅活,确实有死志。

但有死志,未必代表不怕死。

马大三也发现,小三郎一心自杀不过是做样子。

在小三郎的价值观中,同样是死,自杀和被他杀是不一样的。

正所谓,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

小三郎想要的死,不是自杀,而时被中国人亲手杀掉,这样会有烈士美名。

这种人性洞察力,展现了姜文一流的导演才华。

如果有人问我,《鬼子来了》哪里牛逼,自然可以举出很多理由。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抗日电影。

寻常的抗日电影中,军民同心,众志成城,有大刀向鬼子砍去的少年英雄,也有手撕鬼子大快人心的抗日奇侠。

只是把日本鬼子拍成了脑残(坏人即脑残是任何幼稚作品的标配),只为观众提供廉价兴奋,忽略更高层次的人性剖析,注定是速朽的文化垃圾。

影片对于国民劣根性也进行了辛辣讽刺。

比如说事不关己,看客心理。

马大三找一刀刘时,有人这样介绍他斩首八大臣(历史控可自行搜索顾命八大臣)的场景:

“斩首那天,人山人海,北门内外,水泄不通。那么多人是看八大臣啊?错咯,看刘爷之刀法,每斩一人,欢声一片。看刘爷使刀,如饮美酒。”

这也呼应了马大三被砍头的场景。

看客是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

说书人窃喜不已,有了新素材,唱新曲。

比如说不守信

再比如说,影片用天才的喜剧桥段揭示了伦理关系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前文也提到,小三郎被翻译官欺骗,将“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这辈分可不对啊)当做骂人的脏话。

马大三接到神秘人“我”送来的俘虏,约定好五天之后取人。然而,神秘人再也没有回来(大写的问号脸,为国捐躯了吗?)。

有意思的是,在村民决定和日本鬼子交换人质换粮食时,鬼子一方表示,既然签约,就要守信用。

还有,影片的色彩处理也相当出色。

《鬼子来了》是一部黑白片,在结尾处却有一段彩色的砍头戏。

在国产电影中,《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最好的作品——恐怕没有之一。因为它展示一流的人性洞察力。 加入了喜剧所以好看,刻意丑化鬼子进村等剧情,是的笑料不断。 这种错译为影片提供大量笑点,同时让村民错估了日本鬼子的善意,最终被屠村杀光,还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