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电视版《大决战》根本就没把塔山阻击战国军为什么败了说清楚(塔山之战电影第一集)

  • 爱创文化爱创文化
  • 影视
  • 2023-01-04 11:14:11
  • -
老周

摘要:电视版《大决战》正在热播,不出预料,虽然有几个演员表现还是不错,但剧情和场面的把控和电影版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已经到了辽沈战役,但是对于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塔山阻击战,不但没有将战斗的激烈程度表现出来,更没有说清楚,国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电视版《大决战》正在热播,不出预料,虽然有几个演员表现还是不错,但剧情和场面的把控和电影版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已经到了辽沈战役,但是对于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塔山阻击战,不但没有将战斗的激烈程度表现出来,更没有说清楚,国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要知道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所以会被称为大决战,第一自然是因为战役的胜负对整个战争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国共双方主力集团之间的决战;第二则是因为战役规模宏大,双方参战总兵力超过了四百万。但是电视版的《大决战》既没有表现出决战的紧张和关键,战斗场面更是很小,如果不说明是《大决战》,单单将战斗场面抽取出来,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战斗,毫无亮点可言。

电影版《大决战》的场面气势确实宏大,表现黄维兵团开进一气呵成的长镜头就不多说了,就是塔山阻击战,国军独立第95师排成连方队,波浪式推进的场面也同样令人震撼。

对于电视版《大决战》老周连吐槽的欲望都没有,所以今天就借着这个由头,来聊聊塔山阻击战。

说到塔山足迹,很多人都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国军在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又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竟然攻不下毫无险要的塔山,实在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那么,国军究竟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首先,来看看参战兵力。从纸面上看,国军从华北抽调第17兵团的2个军4个师和独立第95师,从烟台抽调第39军3个师,连同原来在锦西地区的4个师,共12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统一指挥。

但是实际上39军的3个师要到10月16日才到达,根本就没参加战斗。仔细一数,在最为关键的10月10日至15日,葫芦岛锦西地区国军总共只有9个师,而其中独立95师和21师都是10日、11日才刚刚到达的,扣除必须用以守备葫芦岛和锦西的2个师,能使用的兵力不过才7个师。实际国军进攻塔山可以投入的兵力最多不过5个师!

还要看到塔山地形狭窄,整个防线正面也不过12.5公里,从打鱼山到白台山正面只有8000米,纵有万马千军也施展不开。再看解放军方面,塔山一线部队为4纵、11纵和第4、第6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这还不包括战役期间调到高桥的1纵3个师,其中直接用在防御上就有6个师。双方兵力对比,差距并不很大。

古代兵法云:倍则攻之。而国军和解放军的兵力对比只有7:6,远远没有达到一倍的优势。

其次,来看看装备和战斗力方面,国军的9个师中,暂编第62师和暂编第57师都是新建的部队,装备差人员少,重武器尤缺,战斗力较弱。54军第8师和第198师都是嫡系中央军,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54军军属炮兵营有美制105毫米榴弹炮12门,8师和198师各有师属美制76毫米山炮12门。92军21师也是中央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比较强的。62军属粤军系统,但是在杂牌部队中,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可算是翘楚之辈,也有相当战斗力。独立95师号称“赵子龙师”,更是东进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师。

解放军部队中4纵前身是原胶东部队,属于东野一等主力部队,而且1948年时的4纵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了,因为大量缴获装备已经大为改善,战斗力颇强,只是长于野战,阻击战经验相对较为缺乏。11纵则是由冀热辽军区部队改编而成,是新组建的部队,无论兵员、装备、战斗力都与4纵尚有一定距离。

两相比较,无论是解放军4纵11纵,还是国军东进兵团,从战斗力来看都是各自军中的中上水准,相差不大。

再说海空协同,国军虽然每天都有5-7架飞机前来助战,但是其空中支援强度根本无法与美军同日而语,甚至还有误伤自己部队的大乌龙,实际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微乎其微。海军表面上看是很卖力的,出动了包括最大军舰“重庆”号在内的大大小小13艘军舰,舰炮轰击起来也是震天动地,但是“重庆”号却借口吃水太浅在很远距离开炮,精确度很低,所以舰炮支援其实就是雷声响雨点小,徒有虚名而已。

在剧中给人的感觉是因为10月12日停战一天是关键原因,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我们来看看时间表:

10月9日,国军第62军3个师全部到达葫芦岛,考虑到部队在海上遭遇风浪,官兵晕船体力尚未恢复,决定次日拂晓开始攻击。

10日拂晓,国军开始对塔山全线攻击,当天的战斗还是比较激烈,从上午到下午,国军连续进行多次集团冲击,第8师一度突入塔山村,单很快就被解放军反击逐出,第151师连续8次冲锋都被击退。随后又改以炮击与冲击交替战术,企图先以炮火摧毁工事杀伤守备人员再以步兵冲击夺取阵地。4纵一线守备部队发扬顽强的战斗精神,以手榴弹、刺刀与敌反复拼杀,最终击退国军的进攻。

11日拂晓前,国民党军151师借助夜色掩护袭占白台山207高地,但脚跟还未站热,就被解放军猛烈反击赶了下来。清晨,国民党军即以62军151师、157师、54军第8师和暂编62师等4个师采取两翼策应中央突破战术发起大举进攻。进攻前首先进行了密集炮火准备,30分钟内就发射炮弹3000发。随即第8师在两翼部队配合下向塔山村猛攻,塔山村战斗至为激烈,守备部队在工事大部被毁人员遭受较大伤亡情况下仍顽强抗击,34团1连全连伤亡逾百人,连长刘景山组织文书、炊事员等勤杂人员坚持战斗,死守突破口附近一个院落。一直从望远镜里观战的4纵政委莫文骅亲自打电话给34团团长焦玉山:“迅速组织反击,由你亲自指挥,一定要顶住!”焦玉山放下电话就组织预备队34团1营乘其立足未稳立即发动反击,将其击退恢复原有阵地。紧接着第8师又在炮火掩护下成营成连实施集团冲击,12师果断将师预备队警卫营投入战斗,协同守备部队将敌击退。

这天战斗还是相当激烈的,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严重削弱解放军防御实力的地步。同一天国军第92军21师和独立第95师到达葫芦岛,也是考虑到官兵在海运途中晕船,决定12日休息一天。这个休息一天并不是能够左右胜负的决定原因。

因为,恢复进攻的13日是整个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军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烈、进攻最凶悍、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也是基本打掉敌之锐气的一天。因此4纵政委莫文骅后来在回忆录里将13日的战斗称之为“是对塔山存亡具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4纵共毙伤和俘敌1245人,自己伤亡1048人,是整个塔山之战伤亡最惨重的一天。

12日的休息,本来就是双刃剑,如果不休息,独立95师官兵体力尚未恢复,也未必能有13日进攻这样凶悍。这一天对于双方来说是平等的,解放军有了休息,国军同样也在养精蓄锐。当然,如果不是完全停战,而是以营连规模小部队不断进行袭扰,可能会更好一点。

14日,尽管蒋介石下达了“拂晓拿下塔山,中午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的严令,东进兵团投入第151师、157师、8师和独立95师全线发起攻击。国军采取火力掩护,“敢死队”为前导的集团轮番冲击战术。常常是一个营的冲击还未结束第二个营又紧跟着冲了上来,战斗异常激烈,塔山村、铁路桥和白台山3处,国军先后9次突入解放军阵地,但随即都被解放军各团预备队在守备部队配合下的反冲击所逐退。当天铁路桥饮马河南岸桥头堡4号阵地战斗最为激烈,在此据守的30团2营4连首当独立95师的攻击锋芒,英勇顽强,并多次与涌入阵地的敌军展开白刃肉搏,很多战士负伤不退裹伤再战,先后击退敌2次大规模集团冲击、8次波浪式连续冲击,阵地岿然不动。

15日凌晨,国军5个师借助夜色掩护发动偷袭,但被解放军发现,国军随即转为强攻,独立95师的攻势相当猛烈,解放军阵地岌岌可危,4纵果断投入师预备队,同时集中全部炮火轰击独立95师后续部队,经过激战终于恢复阵地。战至中午前后,国民党军伤亡枕籍锐气丧尽,不得不撤回出发阵地。国民党军因连日受挫,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强攻不成,如今偷袭仍未得逞,加上下午锦州方向炮声逐渐稀疏下来,而锦西方面再也联系不上锦州,估计锦州已经是凶多吉少——15日18时许,解放军攻占锦州——只得于黄昏时分全线后撤。

可见,12日的休息并不是什么关键因素,在之后13日、14日和15日,国军的进攻依然很凶猛,比10日和11日都要激烈。

那么,国军攻不下塔山的关键原因究竟是什么?

炮火,当然是炮火,战争之神的炮火,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塔山,谁占据了炮火优势,那么升力就将毫无悬念落到谁的手里。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塔山之战中,是解放军而不是国军占据了炮火优势!解放军4纵炮兵团连同加强的炮兵旅一部,口径在75毫米以上的火炮就超过100门,炮弹供应也非常充足,不算战役进行中的补给,仅战前储备就达4万发之多!战前,炮兵就对阵地前沿的要点、隘口和便于集结的地段等进行了侦察、测试和试射,在8000米的防御正面上构成了严密的火制地带。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战斗第一天的10日,12师反击打鱼山岛之敌,2门支援野炮先是各发两发试射,均为近弹,旋即增加400米射程,第三发便准确命中敌集结地,继而每门炮以急速射连放10发,将敌队形打乱,迫其仓惶回窜,然后逐次修正,实施火力追击。在战斗最激烈的13日,炮兵支援地面部队连续射击几无空暇,中午炮兵观察所发现敌在塔山村前树林展开1个山炮营,立即组织12门野、榴弹炮进行火力急袭,将其全部消灭,获得纵队通令嘉奖。

战斗打响的最初阶段,国军炮兵大口径火炮只有第8师师属炮兵12门76毫米山炮,暂编62师师属炮兵4门120毫米重迫击炮,54军军属炮兵4门105毫米榴弹炮(54军军属炮兵为105毫米榴弹炮营,但是此时第2连在锦州,第3连人员在菊花岛休整,火炮在锦西,参加塔山的就只有第1连的4门火炮,炮弹约3000发)。即便后来再加上62军的军、师属日式山炮,仍与解放军的炮兵力量相差悬殊。

战斗中,解放军强大的炮兵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以炮火轰击敌冲锋队形,封锁敌预备队,还对敌炮火进行压制。国民党军第8师副师长施有仁感慨地回忆到:“(解放军)炮火之猛烈,是我对解放军作战以来所仅见。我们从来是靠火力压制敌人,以绝对优势炮火开道。现在第一次遇到我方炮火处于劣势,部队士气受到极大震撼!”

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解放军在数量上是110:56,炮弹数量更是超过国军的十倍以上,这样的炮火对比,胜负还有悬念吗?

塔山的烽烟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站在这片旧战场,依旧会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气息,正如战后曾先后五次重回塔山的胡奇才所说“不知怎么,每当我站在塔山村,眼前就是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