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为什么七月是鬼节)

  • 好学者百科好学者百科
  • 影视
  • 2022-12-27 09:05:43
  • -
七月十四是中元节,也称鬼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盂兰节。

盂兰节(鬼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目犍连,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

盂兰节作为香港本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不仅代表着宗教及风俗符号,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承载着几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及身份认同。

扩展资料:

盂兰节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目犍连,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目犍连虽然神通力最强,却始终要看着母亲受苦,无能为力,便求助佛祖。

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让目犍连宴请十方僧侣斋食,等十方僧侣为目犍连的母亲诵经超度,也为骚扰目犍连母亲的冤魂超度,让目犍连母亲可以得到安宁。因为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所以最适合超度游离的冤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月十四

  七月十四是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 望采纳,谢谢!

我们都知道,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也就是俗称的鬼节,但是在南方部分地方,尤其是广东、广西的很多地区过鬼节却是在七月十四,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节?

中元节就是俗称的鬼节,在古时候是人们为了庆祝秋收,祭祖的一个活动。后来慢慢演化,逐渐被称为鬼节,算是对先祖的祭奠和敬仰,以及对秋收喜悦的表达。 中元节俗称“鬼节”,据说在中元节那天,地狱之门会打开,然后鬼怪会来到人间,在那天,活着的人会进行鬼魂祭祀活动,算是一个习俗吧。 中元节也叫鬼节,也就是每年的阴历七月十四,源于佛教盂兰盆会。人们通常在中元节这一天祭奠去世的亲友们的鬼魂,为他们烧纸钱、燃鬼烛等等。 中元节来源于佛教的孟兰盆会,中元节又被称鬼节。相传到了鬼节这一天,阴间地府的大门会打开,鬼魂会涌入人间,人们会准备祭品安抚鬼魂,让鬼魂早点回阴间不要捣乱。

中元节是什么时间 2020年中元节的日期与事项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来源佛教传说,目连(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中元节又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只是民俗而已,搞得跟真的一样,就成傻仳了 就是鬼节 在7月15 之前要给家里逝去的亲人烧纸钱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节日由来: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