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细思极恐总感觉哪里不对(细思极恐我觉得现实中)

  • 唯我尊唯我尊
  • 影视
  • 2023-03-28 15:56:02
  • -
细思极恐 网友分享真实又吓人的案件 太可怕了

细思极恐,为什么有的事情越仔细想越觉得不对劲!是我自己想多了,还是什么的,感觉好可怕啊!想想!

“细思极恐”说白了就是“脑补太多”“自己吓自己”!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极其正常的情况,等事情结束时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结果。但若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细究,就会推断出不同结论,这种结论的产生就是“细思极恐”!所以,凡事不要太较真,顺其自然就好!

[img]

生活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事情?

高二以前,我和大多数中学生一样,害怕周作人。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什么鬼?为什么不是看见两株枣树呢?他是不是在靠凑字赚稿费?

所以,讨厌周树人的我,也不愿意学周树人的文章,凡是碰到周树人的文章,都是老师怎么讲,我就怎么记笔记。

初中时,学过周树人的一篇小说,名字叫做《孔乙己》,当时的老师给我们讲,这篇小说批判了孔乙己的好吃懒做、装模作样、好面子……我照单全收了。

等到我高二时,感情上遇到了一些挫折,情绪低落之时,买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鲁迅杂文全集》来啃,这一啃,竟觉得哪里不对劲,尤其是《孔乙己》这一篇,当时的语文老师可能讲错了,如果他讲错了,那岂不是我接受了错误的知识?这个疑问一直伴随着我进入广西大学,直到有一天,我在广西大学图书馆三楼翻到周作人的一个集子,集子中提到孔乙己的原型是鲁迅家乡一个叫孟夫子的人,但又不完全是孟夫子的复刻,鲁迅塑造孔乙己的形象,只为批判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看到这的时候,我心中的疑问全解开了:

孔乙己品行极好,极少欠咸亨酒店的酒钱,间或一时没有钱,也会很快补上。

孔乙己文化程度很高,一般人只自动回字有三种写法,但他竟然知道四种,所以他应当懂很多别人不懂的学问。

孔乙己不是刻意之乎者也,只是读书多控制不住自己而已,孔乙己的“君子固穷”和“多乎哉不多也”的引用恰到好处,一个解释了孔乙己多年不中还坚持穿长衫的理由,一个解释了自己分茴香豆的原因并且暗示自己很有学问。

孔乙己有爱心,既愿意把自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还愿意教孩子识字。

孔乙己其实很精明,他知道店小二一直往酒里掺水,知道即便自己像短衣帮那样看着也没用,店小二还是能掺水。(证据是“这回是现钱,酒要好”,“我”被安排到只能干温酒一类无聊的事)。

孔乙己懂得诡辩的精髓:把同一件事换一个词去说。“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窃书!”

然而这样一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读书人竟然被打折腿了,当然是悲哀的了,当然是社会问题了。而我的那个语文老师,竟然把这本属于社会的过错,推给了孔乙己。这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啊?在给我们灌输怎样的鸡汤啊?“看到问题时,先反思自己”?“自己没错也要给自己找出点错来”?

原来我经历的是这样的洗脑教育。

也是够恐怖的了。

ps.两株枣树的绝妙之处在于,镜头感。我们读者的心思可以随着作者的文字流动,看到一株枣树后又看到一株枣树。

你以为镜子里的你就是真实的你 其实并不是...... 细思极恐

极思细恐还是细思极恐

一开始看到 "细思极恐"这个词语的时候我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面两个字应该调个顺序。"细思恐极",我又念了一遍,感觉顺口多了,于是每次看到"细思极恐"这个词语的时候,我都要在下面写评论特此纠正。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多把它写做"细思极恐"的答主,甚至在很多公众平台的推文里也写做"细思极恐"。于是我有点慌了,特意去度娘确认了一次,上面是这么说的:曾经有一段话说,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在你读完这句话后,证明了它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有的错误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你知道它一定是不对的。毕竟它不像"海誓山盟"和"山盟海誓",也不太像"心惊胆战"和"胆战心惊",更不像"正大光明"和"光明正大"。它只能是"细思恐极"。

细思极恐 网友分享真实又吓人的案件 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