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阿巴斯电影风格(阿巴斯电影风格分析)

  • 喵小ミ喵小ミ
  • 影视
  • 2023-03-20 09:48:01
  • -
阿巴斯是电影巨匠,也是伊朗电影复兴的功臣

戈达尔所说的“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这句话应该如何看待?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是亚洲影坛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之为大师级的导演,也是伊朗新浪潮电影的领导者,他在艰苦的拍摄环境下对生命进行无限的礼赞,用新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来记录生活流的情节,开放式的剧情,舒缓的镜头,即兴式的表演和非职业演员的选用,他一手把伊朗电影推向世界舞台。

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所组成的“村庄三部曲”中,阿巴斯将镜头对准了偏僻的乡村,讲述具有伊朗本土特色的故事,引导观众进行思考,赋予了影片诗一般的意境。

限于伊朗复杂的国际和政治环境,伊朗电影工作者要受到重重审查,带着镣铐跳舞。阿巴斯在重重重压下不断尝试,选择用孩子的视角来表现世界,由此催生了伊朗儿童电影的诞生。《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就是这样一部讲述一个孩子执着寻找朋友家的故事,在孩子不断的寻找和奔跑中,伊朗社会的面貌逐渐展现出来,她们的生活状态最真实的呈现在影像里,而镜头冷静克制,在如实记录贫瘠荒芜的社会面貌。

不同于许多导演热衷于炫技、精于故事结构的编排,《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用最简单的故事情节、最简洁的镜头和最质朴的方式还原了了电影刚诞生时的职责,大量长景头、固定镜头、远景的使用表现出人在环境中的状态,不断重复且固定的镜头里,孩子出画入画,奔跑,从天明到天黑,光线不断变化,时间慢慢流逝,与大人们的漠不关心相比,纯真的情感最打动人心。

公路片阿巴斯驾轻就熟

在阿巴斯的影片中,他喜欢拍摄一些琐碎、为人所忽略的细节,摄影机同观众一样处于未知视角,颠覆观众作为观看者的固定角色,引导观众主动参与进剧情,激发他们思考和想象力,在路上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探讨生命的本质。

《樱桃的滋味》中大部分场景都在车上度过

《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一部蜚声国际之作,也是阿巴斯影片风格最集中的体现。影片通过一个试图自杀的人不断寻找别人埋葬自己,探讨生命、死亡、宗教等哲学问题,虽然主题与自杀有关,但影片并没有厌世的情结,反而充满浓浓的诗意,樱桃成为了生命甜美意义的一种象征。这种对于生命美好的热情赞颂正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普世价值,或许也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能够受到广泛赞誉的根本原因吧。

影片场景基本都是在车上度过,窗外风景不断变换,电影并没有交代巴迪想自杀的原因,也没有说明最终巴迪的选择,就仿佛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展现,巴迪在开车途中,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只能在别人生命中走过一段然后下车,导演将摄影机放在汽车上,镜头随着汽车而晃动、记录,使得影片真实的质朴,非职业演员的选用让影片有一种生活流的戏剧性,一方面极力靠近真实,另一方面又让观众意识到镜头的存在,融合了戏剧与虚构,就好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一样,通过对生活中某个情节的加工再创造,让影片既有真实的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又并不艰涩枯燥,在这样的影片中,每个人都能抛下浮躁,认真思索,并在最终被触动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纵观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精致的编排,但是影片所传达的感情却能让每一个观影人深深感受到,他用自己对于祖国、对于生命、对于电影的热爱赋予影片深切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拨开一切技巧影片最本质应该传达的内容,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往往是最美的,这种美,能够跨越一切,不是吗?

[img]

阿巴斯简介

不与群芳同列的伊朗导演阿巴斯

丁丁(9月14日23:28)

谈到电影,极少有人会想起伊朗。

长久以来,这片绮丽的土地一直由欧美大国把持,即使将焦点对准亚洲,为世人所瞩目的也是中国、日本、印度等与西方接触较密的国家。相形之下,封闭而又动荡的小国伊朗完全可以被电影文化界忽略。这一悲哀的境况终于由一位不同凡响的电影导演改变,他就是现今影迷们不时挂在嘴边的阿巴斯。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自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1969年是伊朗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年——伊朗新浪潮(Iranian New Wave)诞生了,青少年发展研究院聘请阿巴斯组建电影学系,此后的二十三年间(至1992年),他一直在此拍片。电影系成为了制作伊朗新电影的温床,而对阿巴斯本人来说,这同样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从六九年开始,作为一名导演、剧作家、制作人以及剪辑师,他如一颗新星在伊朗电影工业浪潮中冉冉升起。

1970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首部抒情短片《面包与小巷》,从中我们已可洞见他日后集大成作品的艺术风格: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实生活的节奏,和现实主义的主题。而这一切都被他舒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积累了几年拍短片的经验,1974年阿巴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旅行者》(当然也只有74分钟),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叛逆的乡村问题少年,他执意要到首都德黑兰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八十年代,他相继拍摄了一些反映伊朗学龄儿童面临的问题的纪录片,如《一年级新生》(1985),《家庭作业》(1989)等等。

阿巴斯走了,留下了樱桃的滋味

阿巴斯美学指的是什么

阿巴斯美学指的是阿巴斯电影观和长镜头美学阿巴斯,无疑就是伊朗电影的代表性导演。随着电影的发展,不同的电影流派、不同的创作方法也是日新月异。电影表达方式的丰富为电影注入了更强的直指人心的力量。纵观阿巴斯的所有电影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鲜明的阿巴斯导演风格。他的影片充分展示了专属于阿巴斯的电影语言特征。这些电影语言虽然只是外部表现,但是却充分表达了阿巴斯的电影美学诉求。本文将从四方面分析其美学特征。

阿巴斯 限制无处不在,而且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