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健身> 体育> 正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军上尉巴特勒(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北笙北笙
  • 体育
  • 2023-03-11 23:21:01
  • -
他是我军最年轻的兵团司令,22岁一战成名,61岁代叶帅执掌三军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上尉巴特勒的资料

巴特勒是领导德国侵略法国、俄国等国家的罪人,是他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一个法国军官,积极参加侵略中国的活动,曾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写了什么内容

内容: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帕特农神殿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帕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

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鹳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帕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当初在帕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

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

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欧特维尔--豪斯。

文章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法国:这封信写于1861年,当时正是路易波拿巴在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

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

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2、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

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img]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清廷与外国伤亡情况汇总

第二次鸦片战争巴特勒上尉个人资料

巴特勒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但也有一说跟火烧圆明园似乎没关系,火烧圆明园的是小额尔金。只是法国一将官,跟雨果交情一般,也有的说跟雨果不熟,只是向他约稿的一个人。总支此人名不见经传,没有详细的记载。

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原文~~

原文: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出处:出自法国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856年,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正式发起战争。第二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连忙派人议和。

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驻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联军狼狈逃出大沽口。

在通州谈判时,双方使节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清政府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英法联军得知清政府扣押,并虐待人质后,立即进军北京。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两国以换约受阻,解救人质为借口,攻入北京,当清政府归还人质后,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扣押期间全部被杀,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其中数名人质惨遭肢解和碎尸。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的是英法联军,收益最大的却是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