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奇闻异事> 正文

契丹族是现在哪个省(契丹族的生活环境)

契丹族是现在哪个省?契丹是现在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希拉姆伦河流域。契丹是八个部落形成联盟后,到了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落称帝才确立的国号。直到公元947年,契丹国号改为辽,被金朝灭国后又建立西辽,随后在公元1218年被蒙古国覆灭。

契丹对应现在的省份


契丹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的希拉姆伦河流域。早期的契丹分为八个部落,后来形成部落联盟依附在突厥、回纥国家下面,直到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后,才正式将国号命名契丹。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后来被金朝灭国后,耶律大石就建立西辽,且一度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之一,但是在公元1218年最终被蒙古国覆灭。



辽国彻底灭亡后,契丹人融入了其它各个民族中,并且有少部分契丹人演变为现在的达翰尔族和云南地区的“本人”。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

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也称“辽朝”)。

扩展资料: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5-8]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契丹的历史

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作为一个比较弱小的部落联盟,先后隶属于北魏、突厥、唐朝、回鹘等势力。在唐朝时期,契丹人首领窟哥被任命 契丹人即为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主要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多与其他民族融合,后代为达斡尔族和随元朝蒙古军队迁居云南的本人。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契丹原意为“镔铁”,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契丹早期分八部。唐朝初年契丹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当时契丹酋长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贞观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皇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人们习惯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统称为辽朝。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女人袍内著裙,亦穿长筒皮靴。腰外系蹀躞带,上挂金玉、水晶和琥珀等饰件,还有随时可用的火石、筷子、餐具刀等。契丹人无论男女皆髡发。男子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妇女仅剃沿前额边的头发。
  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辽朝契丹人只有皇族帐和后族帐的人才有姓,两帐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没有姓的。契丹贵族只有“耶律”和“萧”两个姓氏,相传耶律阿保机本人羡慕萧何辅助刘邦的典故,将拔芮氏、乙室氏赐姓萧氏。耶律德光将述律氏赐姓萧氏。此外依附契丹的奚也姓萧。耶律”和“萧”二姓互为婚姻,婚俗特点是同姓不婚,娶亲不论辈分,异姓近亲结婚、离婚和再嫁均不受限制。早期尚有姐亡妹续,近亲结婚的习惯。
  契丹贵族盛行厚葬,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墓葬,出土的两套有金花银枕、鎏金银冠、金面具、银丝网络、金花银靴组成的殡葬服饰,完整的体现了贵族的殡葬习俗。耶律羽之墓室豪华富丽,天下奇珍瑰宝尽汇其中。他们早期游牧渔猎为生,阿保机时代开始务农。但辽代皇帝仍有四时捺钵的传统。 契丹人即为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主要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多与其他民族融合,后代为达斡尔族和随元朝蒙古军队迁居云南的本人。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契丹原意为“镔铁”,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契丹早期分八部。唐朝初年契丹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当时契丹酋长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贞观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皇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人们习惯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统称为辽朝。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女人袍内著裙,亦穿长筒皮靴。腰外系蹀躞带,上挂金玉、水晶和琥珀等饰件,还有随时可用的火石、筷子、餐具刀等。契丹人无论男女皆髡发。男子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妇女仅剃沿前额边的头发。
  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辽朝契丹人只有皇族帐和后族帐的人才有姓,两帐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没有姓的。契丹贵族只有“耶律”和“萧”两个姓氏,相传耶律阿保机本人羡慕萧何辅助刘邦的典故,将拔芮氏、乙室氏赐姓萧氏。耶律德光将述律氏赐姓萧氏。此外依附契丹的奚也姓萧。耶律”和“萧”二姓互为婚姻,婚俗特点是同姓不婚,娶亲不论辈分,异姓近亲结婚、离婚和再嫁均不受限制。

现在的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后裔,另外居住在云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统。

契丹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早期分契丹八部, 后来形成部落联盟,先后依附于突厥、回纥。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国后来被金朝所灭,之后耶律大石又建西辽,一度成为中亚强国。西辽最终在1218年被蒙古所灭。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人,,为阿、莽、蒋姓,现在分属10多个民族。

扩展资料:

服饰:契丹与周边各族各国的交往甚为密切,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与汉文化的交融最为深入。以服饰为例,契丹人传统的服装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

发型: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环,并同乌桓、鲜卑人一样,也有髡发的习惯。其发式不一,有的只剃去颅顶发,颅四周发下垂并向后披;有的在颅两侧留两绺长发,自然或结辫下垂;有的留双鬓上两绺,自然或结辫下垂,或使其从耳环中穿过再下垂,即沈括所说的,“其人剪发,妥其两髦”。 辽墓壁画提供了髡发的形象资料,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豪欠营出土女尸又提供了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女性髡发样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契丹族

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来,名为老哈河,亦称“土河”。契丹就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契丹人关于自己始祖有这样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青牛和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了。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

“库莫奚庐出库真率三千余落请交市,献马千匹许之,处之于营丘。契丹、库莫奚降,署其大人为归善王。”北燕灭亡后,亦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这无疑是有关青牛白马传说的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由此可知,契丹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契丹最早记载见于《魏书》。《魏书》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族时,首次为与契丹人关系密切的库莫奚立了专传。此后,《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文献通考》、《宋会要》等,都有关于契丹人活动情况的专门记录。

上述文献在记载契丹人的起源时,大致有“匈奴说”和“东胡说”两种意见。这两说又派生出另两说:一说“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一说“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 。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 ;契丹来源于鲜卑或鲜卑宇文部,出自唐人之笔;契丹为“匈奴之种”,则是数百年后宋人的说法。当然,鲜卑族的成分很庞杂,其中确实有人认为契丹为东胡系统东部鲜卑宇文部之裔,来自匈奴的“余种”,宇文部更是如此。

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然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皆自号鲜卑”了。此后,在与原东胡种的鲜卑人长期错居杂处中,由于相互通婚等影响,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它在形成过程中虽有一个主源,但仍是多源多流的。

契丹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

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辽神册元年(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国号“大契丹国”,年号神册,阿保机即辽太祖,从此契丹的可汗成为历史。

辽太祖掠夺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天赞二年(923年)春,耶律阿保机派次子、新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尧骨)率军进攻幽州。

耶律德光久攻幽州不下,转师南侵,虽然攻占曲阳(今曲阳西)、北平(今完县东南)等地,但幽州仍在坚守,契丹军遂于当年五月退兵北返。辽天显五年(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还有一部分发展成当今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一个叫做"本人"的群体。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是契丹人吗?他们的后人去哪里了?目前这些姓很可能就是契丹人

内蒙古 东北 契丹是今天的达翰尔族

现在的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后裔,另外居住在云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统。

契丹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早期分契丹八部, 后来形成部落联盟,先后依附于突厥、回纥。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国后来被金朝所灭,之后耶律大石又建西辽,一度成为中亚强国。西辽最终在1218年被蒙古所灭。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人,,为阿、莽、蒋姓,现在分属10多个民族。

扩展资料:

契丹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

唐时期就已经有相当规模的部落 后来形成辽 女真部落崛起后一部分西迁 史称西辽 蒙古崛起后开始基本淡出历史舞台。发源自哪我不知道,但是说某个县就有点搞笑了,契丹人刚开始还是游牧部落,后来才开始逐渐定居在长城东北部 包括今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南部。 关于契丹人的最终发展方向在我国始终是个谜,因为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契丹人最终去了哪里。前几年看过中央台的一个纪录片也是探讨这个问题,结论是推测在我国南方有一部分人是契丹后裔,再就是推测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但这些都是推测,具体答案还无法给出确实得答案。 契丹人自成一族,住在今天的俄罗斯远东大部、外蒙、内蒙已经北方一部分省份也就是燕云十六州为界,我们的首都曾是契丹人的南京。契丹人受战乱影响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的后裔有一小部分可能已经改名改族融入现在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