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张国民:80年代当红男星,两次与刘晓庆合作,女儿是黄磊的学生(演员张国民简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张国民以电影《金光大道》中“高大泉”的形象火遍全国,成为工农兵形象代言人。

40多年过去了,看过《金光大道》的观众都不年轻了,张国民的高大泉至今令他们难忘,是那个年代的全民偶像。

张国民祖籍河北衡水,1949年6月20日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

父亲是哈尔滨铁路文工团的导演,张国民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

高中毕业后,19岁的张国民考上广西军区文艺宣传队,成为一名文艺兵,后来又调入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搬上银幕,原本打算拍上中下三集,因故只拍了两集,下集未能拍成。

张国民因标准的工农兵长相和出色的业务能力被选中出演男主角高大泉,扮演他媳妇的王馥荔因此片有了“天下第一嫂”的美称。

《金光大道》在河北外景地拍摄,1976年7月28日夜晚,全剧组人员正在睡梦中,忽然一阵地动山摇,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惊醒了人们,张国民第一个反应是抱起电影中扮演他儿子的小演员马川往外跑。

马川是演员马精武的儿子,导演孙羽赞扬他说: “这件事充分证明我们选张国民演高大泉是正确的,因为他本人就具有和高大泉一样的牺牲精神。”

《金光大道》是张国民第一部影片,他那标准的国字脸、浓眉大眼,朴实憨厚、正气凛然的形象与浩然笔下的高大泉完美契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光大道》红遍全国,张国民也走上了银幕生涯的“金光大道”,先后主演了《斗鲨》、《萨里玛珂》、《神女峰的迷雾》、《潜网》、《金鹿》、《夕照街》、《北国红豆》、《明姑娘》、《索伦河谷的枪声》、《某男与某女》、《寻找魔鬼》、《愤怒的航空港》等影片,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知名的男演员之一。

张国民搭档的都是当时最红的女演员,如王馥荔、刘晓庆、宋晓英、张瑜、陈肖依、冷眉等人,其中和他最有CP感的是刘晓庆,两人合作了《潜网》和《北国红豆》两部影片。

在1981年的电影《潜网》中,张国民饰演的陈志平和刘晓庆饰演的罗弦是体校的一对恋人,罗弦是教授的女儿,门第观念很深的罗弦父母看不起出身卑微的陈志平,由于双方家世的悬殊和世俗压力,两人最终未能冲破生活的“潜网”。

张国民差点错过陈志平这个角色,因为导演王好为觉得他长得太英俊了,眼睛太大了,她看着张国民的照片说: “不行,不行,他这双眼睛太大、太有神。我要找的陈志平不要这么漂亮!要一看就忠厚老实的。”

王好为觉得陈志平和罗弦家庭背景悬殊,骨子里透着自卑,是个老实懦弱的男人形象,而张国民的形象很硬汉,不是她心目中的首选。

王好为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演员,最终还是选定了张国民,让他挑战一下新戏路。

张国民一看剧本就对陈志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个角色内心戏很多,他希望能塑造一个内心与外形反差很大的角色,演起来也很有意思。

张国民在表演中也设计了很多生活化的细节,以更好地表现陈志平因爱情受挫而消沉自卑的心理。

例如陈志平第一次到罗弦家里,在居高临下的罗弦父亲罗教授面前坐立不安,张国民设计了陈志平拿起一块糖反复把糖纸剥开又包上的动作,逼真地表现出陈志平尴尬无奈的心理状态。

在陈志平被迫离开罗弦去郊区体校工作,罗弦来看望他这场戏中,张国民为陈志平打造的形象是:一身洗得发白的运动服,肩上抠了个洞,穿着球鞋但没穿袜子,几天没刮胡子,脖子上挂了个哨子,两眼无神,一手拿着 体育 老师用旧的教学夹子,另一手提着破暖瓶,整个人提不起精神,一下子落魄又懦弱的感觉就出来了。

王好为导演夸赞他: “国民,你把陈志平演出来了!”

《潜网》拍摄于改革开放后不久,反映了当时比较突出的 社会 问题,引起了当时观众的共鸣。

1982年,张国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与沈冠初、黄小雷、马崇乐一起被称为北影厂四大当家小生。

1983年,张国民和王好为合作了《夕照街》,在片中扮演工人吴海波。为了演得像个工人,张国民又在服装上下了功夫。

张国民跑到建筑工地找到一位工人,他的工作服已经穿得很旧了,他过去跟工人师傅打招呼:“师傅,能把您的衣服换给我吗?”

工人师傅一看:“哟,这不高大泉嘛!得,我把这衣服白送给你。”

在《夕照街》中,张国民和宋晓英演一对儿,他们的表演和剧中其他演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陈佩斯、李丁等演员的表演十分鲜活,动作肢体语言十分丰富,而张国民和宋晓英的表演老老实实不闹腾,语言很平实,受到了质疑。

北影厂厂长汪洋看了样片后对王好为说:“好为啊,回去告诉国民要努力啊,让国民好好用功。”

王好为把汪洋的话转告张国民,张国民心里一沉,压力倍增,但嘴上不服气:“我挺用功的啊!您就看最后的交卷吧!”

宋晓英饰演的燕燕身体出现了问题,有意疏远张国民饰演的海波。海波不介意,对燕燕说:“我原来觉得你上了大学,而我是个工人,配不上你,现在我只想说:我爱你。”

燕燕说:“晚了,我已经得了重病,可能会又老又丑,有可能不能生育,头发也会掉光的。”

海波说:“我不在乎。”

燕燕热泪盈眶,她拿出自己家的钥匙,对海波说: “这把钥匙以后是你的了。”

张国民和宋晓英始终是不动声色的表演,却打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软的地方,他们最后一句台词说完,王好为喊了一声“停!”然后低下头抹眼泪,这是张国民唯一一次看见她在片场掉眼泪。

《夕照街》快杀青时,全剧组看了样片。放完后,李丁扯着大嗓门对张国民和宋晓英说:“嘿,我说,演的不错啊!没你们俩儿,这戏要翻啊!”

电影里其他演员的戏都太热闹太跳跃,张国民和宋晓英的表演在全剧里起了平衡的作用,让戏的节奏张弛有度。

王好为导演再次表扬他: “国民,你这卷交得不错啊!”

1984年,张国民和刘晓庆又合作了王好为导演的《北国红豆》。按说张国民和王好为已经合作了两部电影,彼此很熟悉了,但张国民还是通过试戏,把其他人选PK掉才拿到角色。

当时剧组只有一个单人间,王好为让张国民住,个别人有意见,刘晓庆说:“为什么不让张国民住单间?张国民全国就这么一个演员,别的工种可以让别人来替,可张国民别人替不了吧。你不让他住让谁住?”

戏拍完后,刘晓庆看过样片跟大家说: “这部戏里,张国民第一好,于绍康第三好,我第二好。”

刘晓庆说话特别直率,张国民说她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是个特别真诚的人。

张国民和王好为合作了《潜网》、《夕照街》、《北国红豆》以及1988年的《寻找魔鬼》四部电影,他说: “好为导演是位很扎实、不张扬,表面上很平静,而内心是一团火的很有才华的导演。”

顺便说一下,王好为是张瑞芳大姐张楠的女儿,张瑞芳是王好为的二姨。除以上几部影片外,她还导演过《海霞》、《瞧这一家子》、《迷人的乐队》、《哦,香雪》等影片,曾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提名。

在《北国红豆》那一年,张国民又和张瑜主演了《明姑娘》。这是一部描写盲人生活的影片,张国民饰演因一场意外而双目失明的男主角赵灿,张瑜饰演的叶明明是个先天失明的姑娘,鼓励赵灿勇敢面对人生,两人产生了感情。赵灿眼睛复明后,叶明明却毅然斩断了情丝。

张国民说: “董克娜导演选我出演,大概就是看中了我的眼睛大吧。”

这部电影拍得相当吃力,因为把握盲人的生活状态不容易,张国民老是拿 健康 人的生活状态去比较他们,总自以为是同情人家,拍着拍着就不由自主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跳出了人物的真实感。

张国民和盲人接触后觉得,盲人是不瞎的,他们什么都“看得见”,只不过是通过听觉、触觉、嗅觉来看见。他去盲人家庭体验生活,人家在家里十分开心,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幸福。

1985年,张国民主演了八一厂的《索伦河谷的枪声》,饰演一位指导员。

这部影片的导演景慕逵当年拍《南海风云》时原定的男主角是张国民,因故换成了唐国强,这次终于让张国民圆了在银幕上扮演军人的梦想。

孙道临曾经说过: “张国民的眼睛会说话。” 张国民的演技在这部电影里有了充分发挥,他设计了不同的眼神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成功演绎了具有务实工作作风和改革进取精神的指导员形象。

1985年,张国民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专修班学习。同学有郭凯敏、姜黎黎、唐国强、寇振海、刘信义、郭旭新、赵娜、宋春丽、宋晓英、吴玉芳、肖雄、梁同裕、赵越、赵静、李凤绪等,个个大名鼎鼎,可谓名副其实的“明星班”。

张国民从明星班毕业后,因担任北影演员剧团团长而减少了演戏的频率,进入90年代仅有《开采太阳》、《警门虎子》、《大风堂》、《明日有晴天》、《远行者》等寥寥几部作品,并没有让演艺事业走上更高的台阶。

2000年,张国民开始担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慢慢将主要精力转向幕后。偶尔出现在荧屏上,在《补天》、《省委书记》、《成人仪式》、《定军山》、《武昌首义》等影片中看到他的身影。

张国民虽然淡出了荧屏,但他的女儿张棪琰成为他演艺事业的接班人。

张棪琰生于1978年,199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海清、黄海波、温峥嵘是同班同学,班主任是黄磊。

观众对张棪琰并不陌生,她是《武林外史》的朱七七、《琅琊榜》中的莅阳长公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康师母、《我的前半生》中的女强人苏曼殊。

虽然张棪琰并没有大红大紫,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愧是张国民的女儿。

如今张国民已经71岁了,谈起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为什么辉煌时,他说: “除了时代背景、国家大环境的影响外,那个时期那一批电影人的胸怀才是成就辉煌的根基。”

青春可去,年华不老。属于张国民的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他们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留在观众心中。

宋晓英:2次获得金鸡奖,曾经不会穿丝袜,66岁仍活跃在演艺圈

80年代美女龚雪: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嫁到美国,67岁风采依旧

《保密局的枪声》男主角陈少泽:创下票房神话,与妻子恩爱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