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到底有多强大能够重创唐朝(史上真正的安禄山)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时期,我们的文化对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日本的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之战后,唐朝又取得了中原王朝对西部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经济极其发达,远超了同时期的阿拉伯。尽管唐朝非常的强大,但经过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也遭受了重创。那么,安禄山的军队到底有多强大呢?接下来看看吧!

一.兵力雄厚,物资充沛。在起义之前,安禄山经过长期的经营,具备了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平庐山节度使,河东节度使,三真的兵力达到了18.93万,而且还兼任河北河东的采访使,相当于把河北山西地区的财政行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安禄山负责过马厩,陇右群牧等使,掌握了优质的马匹资源。兵力雄厚,战马资源好,而且经济强大,这些就是战无不胜军队的基础!

二,安禄山是唐朝的节度使,因为安禄山与杨贵妃特殊的关系,安禄山得到的军饷比较多,深受昏君的重视,总是提供好的装备。除此之外,安禄山的军队大多都是胡人,在古代,胡人善战凶猛,体力也比汉人较好,所以,安禄山的军队的战斗力要比大唐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强悍。还有一些唐朝自身的因素,唐朝的军队有57万还在西域,无法支援过来这也是安禄山能撼动大唐的原因。

三,作战的时机比较突然。安禄山那我好了唐朝数十万大军皆集于西北 内地武备松弛且只有少量军队, 国防形同虚设, 更重要的是唐玄宗指挥不佳, 才让安禄山长驱直入攻破天险潼关 彻底乱了再收拾就费劲 。所以才能搞8年

你这样理解:安禄山四镇节度使,手下都是百战精锐。精兵是很厉害的,你可以参考李世民三千玄甲军横冲直撞的战绩。 真的是很强大,他的军队足足有100万,而且有一半都是精兵,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没有打过败仗,能够重创唐朝。 安禄山的军队十分强大,他掌握了19万的兵力,虽然兵力不如唐朝多,但唐朝的士兵已经习惯了歌舞升平,实力早已不在。 是非常强大的,因为有超过了100万的士兵。并且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所以实力很强大。

主要是唐玄宗的三个失误导致的结果。

失误一、“强枝弱干”政策导致唐朝边防军战斗力剽悍,内地和中央的防务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唐玄宗在府兵制破产后,为了抵御外患,便想出了募兵制。而为了更好的强化募兵制,他又搞出了“天宝十节度”。

当时,十大节度使本来就有兵有权有钱,节度使麾下的募兵战斗力本来就比没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内地驻军要强。而唐玄宗还生怕节度使的权力不够大,在边疆搞不定外患,又拼命的给节度使们从内地调兵员过去。这完全就是火上浇油,糊涂到了家。

这一点,有诗证史。

唐朝边塞诗人高适曾经写过一首八言绝句诗,把唐玄宗强枝弱干政策描写的清清楚楚。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使清夷军入居庸三首》

高适当时担任封丘县尉,封丘在河南。而高适当时收到的一个任务是押送本县的农民到清夷军(安禄山麾下的一支部队)服役。边疆节度使本来就有钱有权,能自募兵,而唐玄宗还把内地的青壮年送到边疆,强化边防军。如此明显的强枝弱干政策,一旦当边防军造反了,内地的老弱病残驻军又怎么可能打得过?

失误二、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唐朝三分之一的兵力。

节度使兵强马壮,造反条件成熟,唐玄宗对此也不是没有防备,比如曾经掌握四个大藩镇的王忠嗣因为与太子李亨交好,就被唐玄宗找茬处死了。不过自王忠嗣死后,唐玄宗对安禄山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感,让他身兼了三镇节度使。

三镇节度使是什么概念?简单的说,安禄山造反,任何一个节度使都不是他的对手。

当时虽然安禄山的部队只占到唐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兵力不占绝对优势,但他的统领兵力是最多的。比如河西军,总兵力约22万人,加起来比安禄山多,但这些部队是分别交给三个节度使统领。

单个拎出来,没有一个节度使是安禄山的对手。

如果说,唐玄宗只让安禄山管一个藩镇,其它两个藩镇分别交给另外两个人,就是借十个豹子胆,安禄山也不敢谋反。因为就算安禄山敢造反,他手下的将领也不敢反。毕竟道理摆在那里:一个藩镇造反,周围两个藩镇必然要出兵平叛。等中央军赶到时,安禄山就完蛋了。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唐玄宗给了安禄山一个足以造反的资本,让他掌握了河北、辽东和山西的兵马。

前面说了,内地防务本来就形同虚设,再加上安禄山地盘够大,实力够强,所以安禄山造反后,潼关以东没人能制约他,仅不到一个月时间,黄河以北便完全陷落了。

失误三、唐玄宗近乎于白痴的微操作犹如神助攻一样,帮助了安禄山。

唐玄宗有哪些“神助攻”呢?细数一下。

①: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怀疑是有人恶意造谣。并且唐玄宗反复强调,说安禄山是他的干儿子,不可能会他的造反。正是唐玄宗的犹豫,使得唐军错过了整顿部队反击的最佳时间。尤其是抽调最精锐的河西军东进。

②:安史叛军杀过黄河后,唐玄宗紧急任命回朝述职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到洛阳平叛。

封、高二人都是盛唐名将,唐玄宗调他们去平叛,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但问题是,玄宗早先错过了调兵遣将的最佳时机,因此封常清和高仙芝实际上都是光杆司令出征,平叛士兵都是现招的,基本没有战斗力。

这个时候,封常清和高仙芝吃败仗是在所难免的。唐玄宗必须要给予他们信任才行。然而唐玄宗却并没有这么做。他在洛阳失守之后,杀掉了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使得唐军临战前就折损了大将,士气就先崩溃了。

封、高二人被杀后,安禄山在洛阳简直要笑死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昏招都能干,唐玄宗确实是老糊涂了。为了鼓舞士气,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与唐朝分庭抗礼。

安禄山称帝的那天,是天宝十五年的正月初一,距他造反的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仅仅才过去了40多天。

③:听说安禄山居然称帝了,唐玄宗的气的要死,表示自己要亲征,要亲手宰了安禄山那个胡种。可玄宗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敢真去。所以就让人暗中请当时在长安闲居,腿脚不太好的哥舒翰上前线。而哥叔翰根本不想去,他是被杨国忠的嘴炮反复轰炸,脸上挂不住了,才勉为其难答应的。

去之前,哥舒翰提了要求,说前线的事情由他说了算,朝廷不能干预。玄宗为了让哥舒翰尽快出征,当时就答应了。然而真当哥舒翰去了之后,唐玄宗反悔了,他是左一道圣旨,右一道圣旨,反复催促本来就信心不足的哥舒翰出战。后来唐军在灵宝惨败,固然哥舒翰要负主要责任。但唐玄宗的锅也只能让他自己背。

④:弃长安而走,助长了叛军的气焰,暗助安史叛军的威名达到了顶点。但从后来唐肃宗指挥河朔藩镇精锐和回纥军反击来看,安史叛军的战斗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所以说,正是因为唐玄宗的几次瞎指挥导致了唐军前期莫名其妙的几次惨败,才给人一种安史叛军十分彪悍的印象。而实际上,叛军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强悍。

因为唐玄宗过于疏忽大意,没有想到安禄山的军队打来得如此之快,被安禄山的大军打得措手不及。也并不是因为安禄山大军强悍,而是因为唐朝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因为安禄山的大军是属于边军,常年作战,所以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而长安附近的守军没有经历战争洗礼,战斗力相差明显,所以安禄山能够如此强悍。 因为在当时安禄山是节度使,他拥有着很高的自治权,所以说他的军队实力很强大。 因为出了很多叛徒,幽州(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是安禄山的义父和举荐人。此外,宰相张说的两个儿子张均和张垍(ji)两兄弟都主动投靠了安禄山,成为安禄山的宰相、中书令。其中宰相张说的次子张垍娶了唐肃宗李亨之妹宁亲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皇后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