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杨玉环甩原配丈夫李瑁进宫,为何李瑁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是不是当年李隆基对李瑁有何承诺(杨玉环是谁的贵妃)

我觉得李瑁和杨玉环是真心相爱的,因为杨玉环的出身挺一般,说出身名门都不知是祖上几代的事情了,能够嫁给寿王,并且是正妃,对于当时的家境来说,算是一步登天了,并且李瑁长的并不丑,两人又年龄相仿,应该是比较和谐的,从这一点出发,感觉寿王和玉环都是可怜人,当然也能看得出来,玉环家里是没啥背景的,要不然也不会被李隆基轻而易举夺过来,没有任何阻力,至于李瑁为什么忍气吞声,很简单,皇家亲情淡薄,李隆基杀了3个儿子的事才过去几年?皇家关系又错综复杂,还关乎到咸宜公主等,不是你想拼就能拼的,我估计玉环也不可能让寿王冒这个杀头的危险,至于承诺啥的就想都不要想了,李隆基夺走儿媳还跑去跟你商量商量?!之前看过一部杨贵妃的黄梅戏,觉得还比较靠谱,李隆基直接传了儿媳就再也没有放回去了,寿王去宫里要人,李隆基一怒之下非要砍头,玉环给求情才保住一命,虽然演的剧情短且生硬,但是感觉更贴近现实。至于你说杨进宫后,寿王为什么四年未娶?那是因为他说了不算,玉环刚进宫,寿王就自请给宁王守孝了,貌似守了三年,太丢人了,倒不如这样避开世俗好受点,而且他的婚姻是要靠老爹指婚的,后来才把韦氏指给他。至于寿王能不能当太子?简单来说,之前还有机会,杨进宫后就一点机会都没了,李隆基不傻,这样的事情恨不得掩埋掉,不可能再让寿王活的太乍眼,最好不见面了,尴尬不是?!当皇帝更不可能了,等自己死了戴绿帽子么?!所以许诺寿王立储的事根本不可能,反而是恰恰因为杨玉环由可能变成了不可能。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我一向觉得挺怀疑的,真正的演变应该是这样的:杨玉环马嵬坡死了后,当时人们对杨家的态度是厌恶的,所以杨玉环被描写成一个大胖子,都是文人们泄愤罢了。百家讲坛有讲过,周昉的画作都是普遍的把妇女化成大胖子,以显示身份,应该就类似于毕加索那样的,在当时还受到很多文人的批判,真正的审美主流并不是那样的,讲坛里说过选妃标准有两点,白且修长,出自哪个文献我也不记得了,肯定是可考的,所以杨玉环应该是不会很胖的。后期人们慢慢意识到杨玉环的无辜,觉得她也是个牺牲品,慢慢的对她有了怜悯之心,就开始给她编造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为比翼鸟不是也被打假了么,呵呵!至于李隆基爱不爱杨玉环,可能算有吧,要不然也不会有杨家的飞黄腾达,当然也有可能是李隆基单纯的讨好杨玉环,不管怎么说,对于杨玉环算是拿出诚意了,那么杨玉环爱不爱李隆基呢?我觉得未必,杨玉环离开寿王府进宫的时候22岁,李隆基貌似是55岁,不要被电视剧骗了以为很年轻,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很短的,没有染发剂,护肤品也很差,当然皇帝相对来说保养的好点,可是总也是很不年轻了,跟寿王还能打个情骂个俏,跟皇帝多少是不同的,地位都不相同,不知道哪句话给得罪了,杨玉环虽然爱荣华富贵,但是做寿王妃一样可以衣食无忧,何必去陪伴个老头子呢,所以马嵬坡一死,可能也是种解脱吧。。。。 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 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 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历史上的寿王是个悲剧的人物,本来与杨玉环成亲,也算是奉了御旨。日子过的还算美满。武惠妃死后,寂寞的唐玄宗开始寻觅新的爱人。可宫中佳丽三千,他偏偏看中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于是就有了进梨园、入道观、纳为妃的故事桥段。但是,对于寿王而言,这是何其的痛苦与难言。父亲是一国之君,却抢了自己的妻子,这好比在天下人面前,扒光了寿王的衣服,当街巡游一般。寿王却不敢反抗,更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因为他是儿子,他的父亲也是个强势的君主,加上个人的性格,让他不会去反抗。这就是历史啊,其中人性的善恶,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经历的人才最清楚。我想,李瑁肯定也悲伤过,也埋怨过他的父亲吧,而杨玉环心里是不是还有他,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历史不是苍白的文字,是人性的百科啊。 他不敢有反应

李瑁没有反击过,寿王在母亲武惠妃死后,已经失去了玄宗对他的宠爱,李林甫对他的态度也有了变化,既无内援又无外助,就算想反击也没有这个力量。

唐朝的“封建”诸王“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王并没有政治和军事权力。当时的史学家刘秩记载:“自汉以降,虽封建失道,然诸侯犹皆就国。今封建子弟,有其名号而无其国邑,空树官僚而无在事;聚居京师,衣租食税。”唐玄宗之子虽然都被封王爵,但并不拥有封国,更不“就国”行政。亲王待遇也只是食封食邑,唐朝食封制度总的特点是“分食诸郡”。《通典》卷三十《职官·历代王侯封爵》云:唐制,爵位共分九等,“并无官土,其加实封者,则食其封。分食诸郡,以租调给”。玄宗时期,食封的方式是将封物与州县的租庸调合并,一起送到京都太府寺,然后再由“赐坊”分配给诸王公主等。

而亲王们也不能独立开牙建府,而是住在一起,《新唐书》卷八二《十一宗诸子列传》载:“开元后,皇子幼多居禁内,既长,诏附苑城为大宫,分院而处,号十王宅。……禁中置维城库,以给诸王月俸。”“十王宅”的主人并不止十位,而是先后两批共入住十九位亲王,包括寿王李瑁。李瑁等亲王们就是这样按月从“维城库”里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即“聚居京师,衣租食税”。

从这里看,李瑁既无可靠势力帮助,又没有独立的钱财来源,怎么进行反击。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看看,李瑁的妻子被谁抢了?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37年,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武惠妃去世。这个武惠妃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就是将一个妃子,在死后封为皇后,在这在中国历史极为少见。既然武惠妃去世,这让唐玄宗李隆基闷闷不乐,心情极度低迷。然而,大臣跟唐玄宗李隆基进言说他的儿媳妇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如此,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伦常就把杨玉环招到他的太真宫,彼此缠绵。

如此,李瑁的妻子就被他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夺走了。这都不是什么新闻,在大唐武则天曾是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后来居然跟太子李治结为夫妻,真是奇葩的不得了。

既然,妻子就被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夺走,李瑁反击了没有?答案是没有反击过。原因有几点:

第一,就是李瑁没有兵权。他的老婆唐玄宗李隆基为防着他,从不给他实权,即便是身为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等职,但都没有兵权。

第二,就是不被唐玄宗李隆基看好。即便是在太子李瑛被废杀。此时,宰相李林甫建议立李瑁为太子,原因就是李瑁的母亲武惠妃生前很得唐玄宗李隆基喜欢。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没有选择立李瑁为太子,而是立了第三子李亨被立为皇太子。

第三,就是李隆基牢牢把握大权,李瑁无法跟父皇唐玄宗李隆基抗衡。

当然反击过,只不过在无力反击,也不敢反击的时候,他秉承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原则,把一腔怨恨深深埋藏在了心底,反击直到十多年后才得以实现。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李瑁与杨玉环相识谈起。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武惠妃之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寿王。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七月,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15岁的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得知儿子的心思后,武惠妃请求唐玄宗为李瑁赐婚。不久后,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当然这位多情的皇帝此时并没有见过杨玉环本人)。少年少女,新婚燕尔,两人甜美异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逝世。当时武惠妃是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失去心爱之人,唐玄宗变得郁郁寡欢。

这个时候,就有人进言,说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对这个以前自己从未留意过的儿媳妇好奇起来。找个理由,招进宫看看吧!一看,果然倾国倾城。那还说什么呢?伦理纲常,先一边去吧,设法把美人弄到手再说。明抢,显然不合适,那就变通一下,迂回前进。随后,一场“夺媳阴谋”展开了。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五年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她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立为贵妃。

那么,亲爹要把自己的老婆弄走,李瑁舍得吗,反抗了吗?

开始时,他没有理由反抗。唐玄宗让杨玉环出家,是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为名。对于这道圣旨,李瑁是没有理由违抗的。因为,这是以孝道为借口的。古代是礼制社会,孝道非常重要,皇室更加讲究这一点,李瑁根本就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况且,当时唐玄宗当时只是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李瑁根本没有理由拒绝。而且,当时李瑁也没弄明白唐玄宗的真正意图。

后来,时间一长,李瑁终于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但他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唐玄宗听信武惠妃、李林甫的谗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不久,又将三人赐死。李瑁当时就明白了,在父亲眼中,手中的皇权远比儿子们的性命重要,连太子都不在话下,他一个小小寿王又有什么力量和胆量去跟父亲对抗呢?

再者,李瑁存有私心,他还觊觎着太子之位。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被废为庶人,是由于唐玄宗听信了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谗言。武惠妃和李林甫是一党,他们之所以下此毒手,是为了推李瑁上位。可惜,做下亏心事后,武惠妃受惊而死,李瑁失去了最强大的依靠,然而他的“太子梦”并没有立即破碎。李林甫当时权倾朝野,他数次劝说唐玄宗,想让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李瑁也一直翘首以盼。可惜,唐玄宗意属忠王李玙,高力士、贺知章等人也支持李玙。公元738年,李玙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

即便是这样,李林甫和李瑁依旧没有放弃幻想。因为自己是反对党,李林甫担心日后会有祸患,一直伺机动摇东宫。李瑁也一直心存侥幸,妄图有朝一日李亨被废,自己登上太子之位。因此,爱妻杨玉环被父亲夺走后,他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公开表现出来。甚至于,他应该还想过,因为自己“让”出了最心爱的女人,父亲是否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一下他的损失。

于是,唐玄宗在李瑁的消极无为态度之下,最终把杨玉环搞到了手。

可是,李瑁后来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在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前夕,仅是把大臣韦昭训的女儿封给他作为寿王妃,便算进行了“补偿”。李亨在太子的位置上虽然战战兢兢,却有一直有惊无险。昔日李瑁的老婆杨玉环和他高高在上的父亲,则在全国人民面前大秀恩爱。

李瑁郁闷异常。可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他什么都做不了。不过,他的怨气不会消散。终于,苦等十多年后,李瑁等到了“复仇”的机会。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长安失陷。之后途经马嵬驿时,爆发兵变,杨国忠死在乱军刀下,杨贵妃自缢身亡。

唐玄宗本打算继续逃亡蜀中,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就在逃亡车架准备出发的时候,竟然出现了百姓成群哭泣,并挽留太子李亨以期收复国都长安的场景。

唐玄宗迫不得已,遂令高力士和寿王李瑁传达“圣人口谕”,命太子李亨留下收拾残局。

奉命传达“圣人口谕”,李瑁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唐玄宗此时已无力掌控大局,他只要悄悄地鼓励一下自己的皇兄,表达一下老父亲“久厌大位”,希望太子接班儿的意思,李亨便会勇敢地去追求权力的高峰,而唐玄宗将失去皇权,再也不能以势压人,“胡作非为”。

终于,被唐玄宗压得喘不过气来 ,几次险些失去太子之位,一直伺机而动的李亨,摆脱了唐玄宗的控制。他跑到自己的行宫灵武后,召集忠于大唐的臣民,扛起了收复江山的大旗,并登上了皇帝宝座,而唐玄宗则被推尊为太上皇。李瑁所遭受的夺妻之苦,也终于在十多年后得以实现反击。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明皇杂录》

李瑁有没有反击过,此处的李瑁,正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封爵寿王,同时也是贵妃杨玉环的前夫。李瑁本名李清,此人命途多舛,半生坎坷,母亲武惠妃深得唐玄宗的宠爱,本以为会“子凭母贵”,谁曾想,唐玄宗将其送到兄长宁王李宪处抚养,李瑁在伯父伯母的照顾下,长大成人。

直到他七岁的时候,李瑁才得以进宫,去拜谒兄长永王李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唐玄宗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于是封他为寿王,并改名李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李瑁的胞姐咸宜公主出嫁,婚礼在洛阳举行,而当时寄养于洛阳,在三叔杨玄璬家里居住的杨玉环,受邀参加婚礼。杨玉环美艳无双,李瑁对其一见倾心,在武惠妃的干预下,李瑁如愿以偿聘杨玉环为寿王妃。

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整日以泪洗面,茶不思饭不想,后宫虽有三千佳丽,但唐玄宗不为所动。有人进言寿王妃杨玉环国色天香,昏聩的唐玄宗,竟然将儿媳召入后宫之中。但碍于名节问题,唐玄宗先是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为由,让杨玉环出家当女道士,所以杨玉环又被称为“杨太真”。

之后,唐玄宗将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便马不停蹄的封前儿媳杨玉环为贵妃,当年唐玄宗废掉原配的王皇后,再也没有册封皇后,而杨玉环俨然成为后宫之主。

李瑁虽有夺妻之恨,但敢怒不敢言,李瑁贵为亲王,虽然身兼“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的要职,但都是遥领,并无实权。

而且李瑁的母亲,武惠妃生前,曾构陷皇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披甲入宫,意欲谋反。经历过唐隆之变的唐玄宗,未经查证,便将三位皇子废为庶人,然后赐死。被夺妻的李瑁,即便心有不甘,看到如此强势果断的父亲,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有,但应该只是内心戏。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强势君主,在这点上他很好的继承了自己先祖李世民的血统,虽然没做到弑兄杀弟那么极端,却也毫不犹豫的赐死的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公元713年)。

李隆基的强势不仅仅表现在杀伐果断上,还表现在其对权利的把控,因为他手中的权力并非是皇帝身份授予的,而几乎是其真刀真枪,一点点拼回来的。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逼死了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将自己的老爸“赶”上了王座。紧接着又于公元713年发动“先天政变”,夺取皇位。

这便是李隆基血淋淋的帝王之路,残忍、血腥。如果你以为登上后就会变的仁慈吗?错。

一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于是在公元737年,李隆基一口气宰了三个儿子,当然我们不能说是他直接杀的,李隆基还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他先是将几个儿子贬为庶人,再让他们自生自灭,皇帝如此暗示,自然有无数人心领神会,让他们死于各种意外。

当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伴随老爸杀了亲姑姑,逼爷爷退位,在砍了自己的哥哥时,留在孩子心理的父亲该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角色,所以当这位父亲用着极其卑劣的手段,抢走了自己的媳妇时,他所能做的只有服从,心中生不出半点抵抗,因为这是他求生的本能。

李瑁虽然想要反击,但是因为个人能力的有限,所以一直没有成功。李瑁的妻子原本是杨玉环,两人当时也非常的相爱,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后来便想尽办法想要得到杨玉环。但是之前因为武惠妃的阻拦,唐玄宗一直没有成功得到杨玉环,后来武惠妃因为陷害皇子,最后被吓死了。当时的唐玄宗非常的伤心,毕竟在遇见杨贵妃之前,武惠妃是他最喜欢的妃子。

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后,便用计让杨玉环去了道观,为了弥补李瑁,重新给李瑁找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还赏赐了李瑁很多的东西。李瑁之前也想过坚决不放杨玉环离开,但是因为唐玄宗的施压,李瑁开始动摇了,之前因为武惠妃的帮助,李瑁才能在唐玄宗身边安然无事,现在李瑁唯一的助力,他的母妃已经去了,唐玄宗也因为武惠妃陷害皇子一事,对于武惠妃心生嫉恨,因而对李瑁没什么好脸色。李瑁权衡利弊之后,才忍痛割爱,离开了杨玉环。

杨玉环经过李瑁的背叛,非常的绝望,唐玄宗便借机趁虚而入,俘获了杨玉环的芳心。杨玉环跟唐玄宗在一起后,两人非常的恩爱,虽然两人的辈分差了不少,杨玉环还曾经是唐玄宗儿子的妻子,但是因为唐玄宗的喜欢,朝堂上也不敢有太大的反对的声音。而对于李瑁来说,夺妻之恨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父皇,这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人,是李瑁不敢得罪,也深知自己得罪不起的。

可惜的是,唐玄宗跟杨玉环的这段孽缘也没有持续多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受胁迫,处死了杨玉环。杨玉环终究还是被辜负了,但是没了杨玉环的唐玄宗,晚年也过得非常的窝囊,寂寥。而李瑁,也为自己曾经的懦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忍受不了父亲对他的夺妻之恨,他也有反击过,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怎么能反抗得过作为皇帝的父亲呢。 当然反击过,只不过在无力反击,也不敢反击的时候,他秉承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原则,把一腔怨恨深深埋藏在了心底,反击直到十多年后才得以实现。 对于唐玄宗的夺妻之恨,李瑁自然是只能生活在郁闷之中了,但他后来却抓住机会假传唐玄宗退位的旨意,让太子李亨提早登基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