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历史唐朝皇帝功绩(唐朝年号顺序一览表)

唐太宗:
政治方面,第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了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唐太宗充分发挥了臣僚的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第二是革新政治。唐初的统治制度基本沿用隋制,但鉴于隋朝的灭亡,对制度又有所革新,使之进一步完善。

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我们知道,隋炀帝曾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是戒奢从简。隋炀帝为了自己过奢侈的生活而大兴土木,役使千百万人营建洛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因此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还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朝的文化政策基本沿袭前代。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唐朝的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课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武则天: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唐玄宗:
他接受并采纳了宰相姚宗所提出的十项建议。在政治方面,他以仁义治国,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赏罚分明。例如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仗着自己的身份,抢夺百姓财物,吞占民田,最终被玄宗正法。他严禁外戚宦官干预朝政。提倡大臣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善于纳谏。他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取消了租税以外的一切额外征收。正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玄宗初年政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

唐朝时期,唐政府对外贸易十分频繁。当时与七十多个国家发生来往。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因此,大批外商都十分向往来唐经商,唐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一切,与唐玄宗所做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唐玄宗重视文化、科技,所以在他统治期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各种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这中间,以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科技领先世界,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测算子午线长度的僧一行。另外,这一时期的书法与绘画也蓬勃发展,出现了伟大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

政治的清明,导致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以至天下富庶,在开元年间出现了空前的盛世景观。 贞观之治

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

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战绩很彪炳的朝代。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群雄割据的中国。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时又远征东西两突厥,灭高昌、收其地为州县,灭高句丽和百济并在白村江战役打败日本援军,又与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征战。当时唐朝在亚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唐朝在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战败,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和胡化。

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唐太宗 李世明 贞观之治 贞观长歌已经很清楚他的功绩
则天皇帝 武曌 历史首位女皇帝,历史顶峰开元盛世的奠基人
唐明皇 李隆基 开元盛世直接创造者,此人有才,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成也萧何败萧何 李渊,开国皇帝,李世民,贞观之治,李隆基,开元盛世。   武周之前的唐朝 618年—690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干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被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被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 705年—907年
  中宗
  (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
  (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干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干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哀帝 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李祝原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改谥曰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贞观之治

  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

  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战绩很彪炳的朝代。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群雄割据的中国。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时又远征东西两突厥,灭高昌、收其地为州县,灭高句丽和百济并在白村江战役打败日本援军,又与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征战。当时唐朝在亚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唐朝在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战败,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和胡化。

  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武德 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 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武德、贞观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风、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第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
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是、长安、神龙 则天顺圣皇后 武照 (690) 67 16 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跃,贞观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高宗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照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四子李旦,载初元年(690年)废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都洛阳,史称“武周”
嗣圣、神龙、景龙 中宗 李显 (683)(705) 28 2,6 55 高宗第七子 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睿宗 李旦 (684)(710) 23 7,3 55 高宗第八子 6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
先天、开元、天宝 玄宗 李隆基 (712) 28 45 78 睿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皇太子,712年,受禅即位
至德、乾元、上元、宝应 肃宗 李亨 (756) 46 7 52 玄宗第三子 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陷潼关,亨随玄宗出逃,至马嵬驿,与玄宗分道,北上灵武,七月,即帝位于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 肃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后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建中、兴元、贞元、宝应 德宗 李适 (779) 38 27 64 代宗长子 初封奉节郡王,进封鲁王、雍王、764年被立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永贞 顺宗 李诵 (805) 45 46 德宗长子 初封宣城郡王,进封宣王,德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贞,实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实八个月
元和 宪宗 李纯 (805) 28 16 43 顺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顺宗时被立为皇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被官逼顺宗退位,拥立太子
元和、长庆 穆宗 李恒 (820年) 26 5 30 宪宗第三子 初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宪宗死,以皇太子即位
长庆、宝历 敬宗 李湛 (824年) 16 3 18 穆宗长子 初封鄂王,长庆二年被立为太子,穆宗死,以太自嗣位,后被宦官刘克明杀死
宝历、大和、开成 文宗 李昂 (827) 19 14 32 穆宗第二子 即位前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杀敬宗,拥其弟李昂既帝位
开成、会昌 武宗 李炎 (840) 27 7 33 穆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拥立李炎为皇太弟,废太子成美为陈王,文宗死,炎以皇太弟嗣位,后以服用金丹病死
会昌、大中 宣宗 李忱 (846) 37 14 50 宪宗第十三子,穆宗弟 穆宗时封光王,武宗时立为皇太子叔,武宗死,由宦官拥立为帝,后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
大中、咸通 懿宗 李凗 (859) 27 15 41 宣宗长子 武宗时封郓王、宣宗死,宦官王实等矫诏,立以为皇太子,旋即位
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僖宗 李擐 (873) 12 16 37 懿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晋王,懿宗病死,宦官刘行深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擐为皇太子,懿宗死,擐嗣位
文德、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昭宗 李晔 (888) 21 17 38 懿宗第七子 懿宗时封寿王,僖宗病死,宦官杨复恭立晔为皇太弟,僖宗死,晔即位,天复四年(904年)朱全盅、忠逼帝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杀之
天佑 哀帝 李祝 (904) 13 4 17 昭宗第九子 乾宁时封辉王,天复四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杀宣帝,立祝为皇帝,天佑四年(907年)帝僤位于朱全忠,唐亡,帝被封为济阴王,次年被鸩杀 唐朝皇帝

李渊 566-635(618-626)
尊号:
改尊:神尧皇帝
增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谥号:大武皇帝
庙号:高祖
葬献陵
李世民 599-649(626-649)
尊号:
改尊:文武圣皇帝
增尊: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谥号:文皇帝
改谥:文武圣皇帝
增谥:文武大圣皇帝
增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
葬昭陵

李治 628-683(649-683)
尊号:
谥号:天皇大帝
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庙号:高宗
葬乾陵

李显 656-710(683-684,705-710)
尊号:大和圣昭孝皇帝
谥号:孝和皇帝
改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庙号:中宗
葬定陵

李旦 662-716(684,710-712)
尊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谥号:大圣贞皇帝
改谥: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庙号:睿宗
葬桥陵

李隆基 685-761(712-756)
尊号: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
葬泰陵

李亨 711-762(756-762)
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庙号:肃宗
葬建陵

李豫 726-779(762-779)
尊号:宝应元圣文武皇帝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庙号:代宗
葬元陵

李适 742-805(779-805)
尊号:圣神文武皇帝(神武孝文皇帝?)
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
增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庙号:德宗
葬崇陵

李诵 761-806(805)
尊号:
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
葬丰陵

李纯 778-820(805-820)
尊号:睿圣文武皇帝
谥号:神圣章武孝皇帝
庙号:宪宗
葬景陵

李恒 795-824(820-824)
尊号:文武孝德皇帝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庙号:穆宗
葬光陵

李湛 809-826(824-826)
尊号: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庙号:敬宗
葬庄陵

李涵 809-840(826-840)
尊号:
谥号:元圣昭献皇帝
庙号:文宗
葬章陵

李炎 814-846(840-846)
尊号: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庙号:武宗
葬端陵

李怡 810-859(846-859)
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
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增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庙号:宣宗
葬贞陵

李漼 833-873(859-873)
尊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
庙号:懿宗
葬简陵

李儇 862-888(873-888)
尊号: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庙号:僖宗
葬靖陵

李晔 867-904(888-904)
尊号: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
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庙号:昭宗
葬和陵

李柷 892-908(904-907)
谥号:哀皇帝
改谥:昭宣光烈孝皇帝
葬温陵 包括武则天有21位 废话联翩 除了一个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外还有荒唐之说 楼上2个人 网上照抄那么多 简直没有自己的思想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
李适初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
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他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寿六十四岁。在位二十六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全唐诗》录有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