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最强大脑》项目难度又翻车,观众一眼看出答案,这是怎么了(最强大脑第二季)

江苏卫视的头部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从2014年播出第一季,到现在第八季的播出,节目已经走过7个年头。除了主持人还是原来的”中流砥柱“蒋昌健老师,其他嘉宾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参赛的选手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初第一季、第二季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第八季的《最强大脑》出现翻车的情况,我觉得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最强大脑》变《最强网红》

《最强大脑》第八季这一季人员变化比较大,除了主持人蒋昌建老师和薛兆丰、攸佳宁教授外,其他的嘉宾换成了王力宏、李诞和王耀庆来担任脑力见证官。观众们都希望能看到一些超能力的选手出现神仙打架的场景,目光的焦点放在来参赛的选手身上。

但是让观众们失望的是, 以前来参加节目的选手个个都来头不小,各种逆天的学历,各种领域的佼佼者。“学神”“考神”比比皆是。但是这一季的参赛选手都是顶着“歌唱比赛冠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冠军”“全网播放量过亿的视频博主”“百万粉丝美女博主”“牙科门诊部医师”等这种头衔被选来参加节目。而且这些参赛选手的出场方式也和相亲节目一样如出一辙,各种网红齐聚一堂,硬生生地把脑力比赛节目的《最强大脑》变成《最强网红》选秀节目。

二、节目策划有问题,题目难度大大降低

参赛人选由原来的高智商变成网红、流量,那么为了照顾这些人,题目难度自然大大降低。《最强大脑》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时候,一个题目的出炉,需要节目策划组构思半年之久。比如郑才千挑战的“魔方墙”,王昱珩挑战的“微观辨水”,鲍橒挑战的“蜂巢迷宫”等这些题目都是超高难度,又结合各行各业的知识,看得观众们热血沸腾,弹幕上是清一色的惊叹和佩服。再比如陈智强挑战的“一沙一世界”,也就是沙画,整个场面惊心动魄,美妙绝伦。88幅沙画摆满整个舞台,看起来气势磅礴,赏心悦目。镜头移到近景,可以看出画的是各国的著名建筑,有金字塔、故宫天坛、泰姬陵等等。每幅沙画都画得非常精细,就像是素描画一样,富有立体感。当沙画坍塌的那一瞬间,内心涌现出无限的唏嘘和惋惜。

自从叨叨魏退出《最强大脑》之后,节目策划有问题,出的题目也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而且还很单一,一如既往的熟悉,不是“逃出华容道”就是“鲁班立方”。原来一个题要节目组策划半年之久,现在给人的感觉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不过我估计节目策划也是有满肚子的苦水:参赛选手的水平摆在哪里,如果出的题目太难了,没有人解答出来,那这个节目也没法看了。

其实站在节目策划的角度,也能够理解,《最强大脑》八季下来,所出的题目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基本上各种类型的题目都已经出过了,要想再出一些不重复的、新颖的、有难度的题可谓是一项令人”脑壳痛“的工作,费力不讨好。

三、具体到”时间刺客“这个题目,无效干扰项太多,有凑数之嫌

《最强大脑》第八季正式比赛的第一个题目叫“时间刺客”。这个题目,介绍规则的时候,主持人渲染气氛很到位,选手们表情也很配合,观众们以为难度系数很高。但是当大家看到正式的题目之后,却发现所有的目标时间都是由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时针是四个点,分针则是五个点(除去中心点)。虽说所有选手给出的目标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的组成方式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这简单的九个点而已。

我们都知道,一个盘面上虽然给出很多个杂乱无章的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点都能形成直线,像”时间刺客“这种,一个盘面上从顶点出发多个点只能形成一条直线,而且还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说实话,那些杂乱无章的点这种无效干扰项是非常多的,但如果大家要是知道了怎么观察之后,基本上答案都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项目虽然有100个干扰项,但是大部分都是凑数而已,如果选手结合自己的目标图形进行比对的话,可以说是非常容易的。

《最强大脑》当年作为首档大型脑力偶像竞技真人秀,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那句“我们要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口号也深深影响了不少人,但是再好的节目也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参赛选手整体实力下降,题目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一季不如一季的铁律也是无法打破,江苏卫视如果无法创新打造出新的强档综艺,那也只能硬撑着举办下去,咱们且看且珍惜吧。

娱乐超级社,用心帮你还原真实的娱乐圈,分析热点人物和话题,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最强大脑》这个类型的节目在播出很多季之后,陷入了瓶颈期,观众被大神级别的选手惊艳之后,想要一直保持节目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复杂多样的节目规则。看似是为了给选手增加难度,其实也是考虑到刺激度不足的原因,单靠选手无法保持节目的精彩程度。就像是一些网友说的那样,最强大脑渐渐向学霸比拼的模式考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是一档非常出色的节目。尤其是节目刚刚开始举办的前几季。无论是超高难度的比赛项目,还是拥有非凡能力的选手,都给了观众足够的刺激感。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可就像是歌手比拼演唱能力的节目一样,能够达到水准线之上的人就那么多。在举办了几届之后,可以选拔的新人就非常有限了。如果只是一直邀请同样的嘉宾来参加节目的录制,又会给人带来疲惫感,觉得没人能撼动他们的位置。比赛类的节目,如果缺少了悬念,看点自然就会弱了很多。观众只要看,出场的选手是谁,就能明白最后谁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节目组需要在项目难度和悬念方面做出取舍。于是,一些在校的大学生渐渐成为了比赛的主体。愿意来到比赛当中的学霸,在实力上相差不会太悬殊。另外,临场发挥也容易出现起伏,可能上一场节目刚刚立起来的不败人设,下一次比赛就失误了。

这种发挥上的起伏,给节目带来了最重要的看点,就是比赛的悬念。观众没办法准确的判断实力更强的选手是不是能够获胜,自然追更节目的欲望去就会变强。

为了增加悬念,节目当中的题目难度就不能设定的特别高。一方面,如果选手没办法解答,观众就会对选手的能力产生质疑,毕竟在第一季、第二季的节目当中,选手都是比谁作答更快。如果到了后面的选手身上,连答案都没办法给出,那最强两个字的含金量就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只有把题目设定的不是那么难,选手之间才更容易产生胶着的场面。单方面的碾压自然精彩,但是,只有悬念丛生的比赛,才更能彰显出比赛的魅力。

制造悬念

记得有一期的节目,在专家讲解比赛规则的时候,一位嘉宾就已经完成了节目中给的体验道具。确实,在嘉宾手中的道具,难度是降低了的。但是,嘉宾居然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就能找出答案。那如果嘉宾去参加比赛,专注于备战和思考,相信完成比赛项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专家的作用是告诉观众,这次的比赛项目有多难,非常不容易完成。而选手在备战时的状况,却是很快就能找到规律,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完成。可想而知,节目的比赛难度下降了多少。

选手不必专注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就算是不太擅长的题目。至少也是可以做出答案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年观察水的比赛项目、辨别声音的比赛项目、蒙眼走迷宫的比赛项目,给到并并不擅长给领域的选手去做,那是不是可以完成还不得而知。而且,这种类型的比赛变得越来越少。这就是节目组在难度和对抗性方面做出的取舍。对于学霸来说,这些题目都可以完成,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总结

之所以会出现观众一眼看出答案的状况,是因为节目组在为了增加对抗性,降低了一定难度所导致的。另外,选手的能力相较于最初的几季,确实是有所不及。至少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他们很难和那些选手抗衡。于是,为了增加比赛当中的对抗性,用你追我赶的场面来掩盖难度的不足,才会出现观众更先找出答案的场面。

初衷变了,从一开始的寻找最强大脑,到现在的揽钱,新奇度不够了,到现在这个节目也已经播出7季了,确实有过很多的好点子,但是现在可能黔驴技穷了。 现在的《最强大脑》已经不是当初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的节目了。通过资本注入,已经完全成了名校大学生用来镀金的场所,难度也可想而知了。 因为这个节目已经办了太多期了,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让人觉得新鲜的项目,而且要找这么多天才是困难的,所以就有滥竽充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