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这幅画是传世名画,但为啥很少人见到全貌呢(富春山居图高清大图)

  • 李红腾好货精选李红腾好货精选
  • 影视
  • 2023-01-19 07:08:27
  • -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10和211展室里有一个长达14.5米的展柜,里面陈列着两幅山水画,一副叫《剩山图》,一副叫《无用师卷》。看到这儿,有朋友就疑惑,不是苦苦等候为的是欣赏《富春山居图》吗?这展示的也不是啊。之所以这两幅山水画在一个通柜里展示,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幅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富春山居图》。

这次展示也是《富春山居图》分离360年后再次相聚。

《富春山居图》为何一分为二?

有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清明上河图以及千里江山图,而富春山居图虽然也在其中,但知名度却比较低,今天我就带大家来重温一下这《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富春山居图》是纸本水墨画,在六米多长的画卷上描绘的是浙江富春山一带的景色,远处山峦起伏,近看平岗连绵,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被后世称之为“画中之兰亭”,为元代著名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力作。

此画也是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可令人不解的是,这幅传世巨作却被一分为二,这究竟是何人所为?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黄公望子,厌倦仕途

黄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说起这黄公望的名字还有一段小故事。黄公望本名陆坚,自幼父母双亡,被永嘉一位黄乐老先生收为义子。黄乐老先生当时已经90岁了,一见陆坚非常喜欢,高兴地说“黄公望子久矣”,就此陆坚改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当时正值南宋灭亡,失亲亡国之痛让黄公望自小就关怀世事,关怀民生疾苦。

黄公望年轻的时候虽然做了点小官,但也没什么大权力,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受牵连蒙冤入狱。就此黄公望彻底对官场心灰意冷,在虞山、松江、苏州、杭州一带过上了隐居于漂泊的生活。在这景色怡人,风光秀丽的地方,他深深地体会着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不断提升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自身的艺术境界,这一漂泊就是三十多年,失去经济收入的他,一度以占卜为生。

物我两忘,七年功成

在黄公望50多岁的时间,突然想学画了。他要把对大自然的美画出来。在朋友王蒙的帮助下,黄公望拜当时画坛泰斗赵孟頫为师,成为入室弟子。赵孟頫可是宋末元初时的著名书画大家,开创元代新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绘画作品兼有诗、书、印之美,对黄公望的创作也造成了极大影响。

61岁时,黄公望加入了道教全真派,全真道派主张全身心沉浸在大自然当中。这种宗教思想对黄公望的创作影响非常深远。他给自己取道号“大痴”,终日在山中静坐观荒山乱石、在江边静坐观水天一色,废寝忘食,甚至于大雨滂沱也全然不顾,完全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幅画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当此画完成时黄公望已是八旬老人,后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赠与全真道派师弟无用,俗名郑樗,无用也成为了此画第一位收藏者。自此,这幅传世巨作便开始了600多年的坎坷经历。

明成化年间,绘画大师沈周得到此画后爱不释手,沈周是唐伯虎的老师,当时著名的书画大家。这一见书画墨宝遇见了一位懂它的人应该是最圆满的结局,但意外发生了,《富春山居图》不翼而飞。中国古代收藏家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将藏品拿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名人来写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这题跋越多,时间越久远,价值也就越高。

沈周也不能免俗,将《富春山居图》拿给一个朋友写题跋。可让沈周没有想到的是,这幅画被朋友的儿子偷出去卖了,却撒谎被贼偷走了。就这样《富春山居图》在沈周手里流失了。失去《富春山居图》后沈周是茶饭不思,后来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富春山居图》背临了一遍,加入了自己的技法,叫《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也成了沈周的代表作。

很长时间,《富春山居图》都下落不明。直到明万历年间,这幅画再次落到一位绘画大师手中,这个人就是明代绘画大师董其昌。董其昌得到后是大加赞赏,“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认为这幅画简直是将整个天下的山水都囊括了进去,赞美之情是溢于言表。说来也巧,因缘际会下,30年后,董其昌又收购到了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一下子触发了董其昌的创作灵感,于是挥手做下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交相辉映的《仿大痴富春大岭图》。

不过,我相信终有一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将再次相聚展示在世人面前,到那时将不仅仅是短暂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