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电影《喜宴》影评(电影喜宴影评豆瓣)

  • *漠然つ*漠然つ
  • 影视
  • 2023-05-04 03:44:01
  • -
阳光下的罪恶 婚闹 事件为何频发

以“爱”之名,给你我认为最好的爱——《喜宴》影评

曾经在网路上甚是流行的对话,也反映在了这部李安导演的《喜宴》中。 影片被划分为同性电影,然而实则上却与其他大部分华语同性恋电影不同,这一部有happy ending,其并不著重於同性关系和身份认同的探讨, 也没有什麼大尺度的情爱画面。最大的尺度也就是在男主角高伟同与男友Simon以为家里没人的时候,从一楼开始两人热吻到楼梯间裸露半身,之後就在二楼发现父亲仍在家而重整衣物,没能看到美好的肉体这可能让一大帮腐女、腐男们在观影后颇感失望。

在影片的开头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双喜”字的“三喜”字,就已经预示这将是三个人的喜宴。在影片中,男主角高伟同,他的父亲、母亲、房客兼形婚对象顾威威和男友Simon,每一个人物都被束缚著,却又给爱著的人有意无意地定制了爱的枷锁,而他们对待这种禁锢的态度和反应也是不同的。

最直接和凸显的冲突就是以男主角高伟同为代表的受到现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中华年轻一代与高爸爸、高妈妈等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坚守者的抗争,尤其体现在传宗接代上。

父亲与母亲基本上是统一战线的,母亲就像父亲的代言人。影片开头还未有画面时,母亲的声音先拉家常似的道出。通过母亲的讲述,间接瞭解到父亲是一个退休了的军官师长以及他失去大权之後的状态——落寞和敏感。非本人对自己的描述,往往能使人物形象更客观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和缺少互相瞭解的陌生感,当然军官身份也使人感受到权威感和失权前後的落差心境。而当第一个画面显现时,高伟同正在边听母亲的录音带边健身。在後续片段中都可以多次观察到每次听录音带时都是在他健身的时候。运动可以释放安多芬,让人感觉愉快。导演安排这一情景,表现出男主角正承受著父母亲逼婚带来的巨大压力,亟需要释放。

事实上,异性恋间也会存在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遭到家族反对的情况,这也是一种表现与传统对抗的方式,但是导演李安却选择边缘的同性恋作为题材,将这种矛盾对立最大化,拉到极端。在中国传统社会,如果子女是同性恋,对父母来说简直就是极大的耻辱,最根本的还是起源於无法将香火延续下去的固执观念中。当然,我也不知道为什麼中国人这麼热衷於繁衍生息,这也许就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洗脑和束缚的枷锁吧。就如父亲于河岸边与Simon的对话中,回答“为何不能让伟同、妈妈还有威威知道父亲已经知道他们之间的同性关系”时说的“For the family. 如果我不让他们骗我,我怎麼能抱得了孙子呢?”而在Simon的一句“I don’t understand.”之後,父亲的一句“I don’t understand!”与两人沉默的背影随著镜头的拉远,陷入了沉思。

这种执念已经深植于传统华人心中,况且人到了成年,三观都已基本定型,更何况是退休了的父亲,一直以来的权威性和父权至上的观念让他活出了人生的活力与动力,突然之间不断地被挑战和质疑,这种转变是非常残忍和残酷的。然而父亲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不得不“watch,hear, learn”:传统的价值观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被面子绑架了吗?我瞭解我的孩子吗?最终父亲在登机安检时举起双手的姿势,也表达了父亲的态度。李安导演在《男生女相》里指出的“他那个样子像投降也很像妥协,也很像自由了”。在我看来,或许没有很彻底,但更多还是表达父亲内心解放了。

除了上述之外,导演在剧中也采用了特别明显的反讽手法: 父亲刚刚来到美国住进Simon家时,与儿子的对话非常讽刺,自己是为了逃避包办婚姻而逃家从军,然而因为爷爷的一句“要在海外生根立足,延续高家香火”,又将这种包袱丢给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感情,因为受到他人的干涉而不能和真正爱的人在一起都是令人感到痛苦的,这种感情是互通的,不应被束缚。

而在处理高妈妈的态度时,导演却进行了不同的、压抑的表达。高妈妈在得知真相以後,拿著儿子的儿时照相簿,说著带大他的不容易,想以母爱来绑架顾威威把孩子生下来。妈妈也是在父权思想灌输下,已经习惯了麻木。然而妈妈所做的一切以丈夫、孩子为中心,都让她想像威威一样“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前途”却不得,转而又为孩子们设下枷锁,希望能按照满足父亲的愿望发展。妈妈知道伟同和威威去打胎时近乎癫狂的状态让人心酸。导演用长镜头记录妈妈从二楼窗户里看到二人开车离开後,而无助地跌坐在地上,眼神呆滞地看著前面,来表现她已经陷入这个角色很深很深。离别时,所有人都能释怀地祝福和拥抱,唯有妈妈是没有得到释放的。从以下的表现中都能体会到:在大家翻看喜宴照片中看到伟同与Simon合影时,母亲即刻合上相册说要出发了,以及最後机场的道别都特别尴尬,始终没有对Simon说出一句话,连最後的告别之拥都没能做到,最终由父亲打破这一僵局,给了Simon一个拥抱。

犹记得一个长镜头场景,高伟同上楼去叫爸爸吃饭,然而却看到异常平静地躺在籐椅上的爸爸。那一刻仿佛镜头都冻结了,镜头一转,给满额皱纹的父亲特写,高伟同不禁心头一惊,用手一点一点地靠近去感受父亲是否还有呼吸。这一刻真的让人动容,让人心疼为子女忙活了大半辈子的父亲。而下一场景就是伟同决定马上结婚,完成父亲的心愿,我想在上一场景中的父亲形象必定在他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看到累得在沙发上睡著的父亲,那一刻我觉得他真的苍老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麼有力和强大地保护著我。我还记得我任性地和我爸爸说自己想当一个不婚主义者时父亲脸上阴沉的表情和沉默不语的姿态。在那一刹,我只想要让他高兴,不要违背他,抛弃不婚的念头,可能这辈子他最在意和最能让他高兴和有动力的事情也莫过於子女传宗接代了。这也许就是我们文化中的“孝顺”荼毒吧。

高伟同在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就是一个矛盾体,不想辜负父母,违背东方思想的“孝顺”,又想要像西方人一样自由地做喜欢的自己。不断地内心纠结和迟迟不做出的决定,让事情发展越发恶劣, 也让身边的人被束缚地更紧,更喘不过气来。越是想要讨好每个人,越是事与愿违。而他对顾威威在性行为上的主动,也没有直接拒绝,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李安导演安排了顾威威这一角色,表达除父爱母爱之外的另一种爱,可以是异性恋间的爱情也可以是朋友间的友爱,而这种爱也可能成为枷锁。威威对高伟同的一再“引诱”,从一开始伟同来收房租时,在出租房内的各种靠近与各种肢体接触,到结婚当天的各种神情凝视,再到闹洞房後的霸王硬上弓。在这些场景中从特写的镜头中,不难看出她是喜欢高伟同的,是爱他的。同意形婚也许是为了绿卡,但是眼睛里的神情是骗不了人的。她也曾试过用各种方法想要改变高伟同,企图掰直他,甚至以为能用肉体性爱和孩子来拴住他,但都失败了,最後选择了释怀,成全了高伟同,这才是真正的爱。

除此之外,如上述场景中高妈妈为了留住顾威威肚子里的孩子,而欲激发她的同情心和对传统女性使命的认同感,然而威威的眼神里透露出坚定,她的态度就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理解同情妈妈,但是依然有自己的想法,不肯妥协。但是第二天在去打胎的途中,决定把孩子留下来。而这是她自己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虽然和父母亲想要的结果一样,但是这是不同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这也是她对枷锁的自主反应。

Simon在剧中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导演一次接一次将其设定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简直就是“神助攻”。Simon在一开始出主意,让高伟同和威威假扮情侣,导致高的父母要来美国,之後看到因草率结婚而不高兴的高爸高妈,而主动提出要请客吃饭,谁知在聚餐中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老陈(高爸爸以前的部下,正是该中餐厅的老板)。老陈提出的办喜宴逐渐地展开了後续情节,将故事推向了高潮。李安导演在调度人物中,非常自然地衔接了一个个场景,真的是碰巧的事都发生在了一块儿,然而却没有给人很匪夷所思的、剧情无逻辑性的感受。也正是Simon出於爱想要帮助伟同解决心头石,却不经意间将自己也陷入这一套又一套的捆绑中,最终因假扮夫妻的事情发展失控,而准备离开。也许真的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而每一次他的建议也都构成了一个枷锁,使各方的矛盾更激化,最终爆发。

在整部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喜宴上敬酒和喜宴後闹洞房的场景。虽是1993年的电影,但是这种习俗从古至今并仍在延续。导演将细节处理地用心之至,让参加过多次婚礼的我也觉得身临其境,仿佛就在曾经的某场喜宴上。

在酒席上各位“亲朋好友”更是将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使出十八般武艺,绞尽脑汁,只为让新郎官——高伟同多喝点酒。为捉弄新郎新娘而提出叼鸭头,起哄让新郎亲新娘,洗手间内宾客醉酒呕吐,以及沙发上东倒西歪的醉酒客等镜头描写,都是采用长镜头拍摄,异常真实、生活化。而作为观影者的我,在一次接一次的嬉闹和逼迫这对新人的画面中,内心产生对这种习俗中存在的诸多陋习感到反感,希望能快点结束这场折磨。正如导演在剧中客串的一角色口中说出的“你正见识到5000年性压抑的结果。”身为局外人,我们可能更清醒,现实生活中,原本应是真正爱彼此的人幸福的时刻,现在却变成了撑面子撑场面,让一帮人以“爱”的名义来戏耍的情境,然而新人很生气却还要保持微笑。在闹洞房时,导演特意在中间切换到Simon驾车送爸妈回家的场景,两个场景一对比,一吵一静,形成强烈反差,使人只想享受片刻的安宁,愈发对陋习感到厌恶,而闹洞房的人们却深陷这样的枷锁中自得其乐。在喧嚣嘈杂的婚房中,背景配乐却播放著《无言的结局》。新婚之夜搭配如此伤感的歌,也恰恰反映了新人的无语和无奈。

李安导演的这部《喜宴》是在1993年台湾新浪潮电影的馀波中制作的。影片内容非常写实,贴近人民生活,采用非职业演员来出演带来一种自然、亲切感,就像身边的某个朋友的故事。除了同性元素以及对传统父权的对抗以外,本剧更表达了:如果真心爱对方,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爱,要像marketing调研一样,倾听对方,瞭解对方,否则爱会变成枷锁,就如手中的流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而对於打著爱之名来绑架你的人,切勿做好好先生,只会越陷越深。

有哪些曾经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影片?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

2、《侠女》

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

3、《阿q正传》

1983年岑范《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的大陆影片。《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这部电影让你看到当时的社会有多愚昧,有多腐朽。

4、《霸王别姬》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5、《戏梦人生》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李安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1993年该片荣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也是目前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02《悲情城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侯孝贤

主演:陈松勇,梁朝伟,辛树芬

影片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该片于1989年10月21日在台湾上映。影片获1989年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是第一部获得金狮奖的华人影片。

03《秋菊打官司》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张艺谋

主演:巩俐,雷恪生,刘佩琦,戈治均,杨柳春

该片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不屈不挠逐级上告的故事。影片获得1992年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巩俐也凭借此片获得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的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后,王庆来整日躺在床上干不了活。秋菊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女人,此时已有6个月的身孕。丈夫被踢伤,她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样的事一定得找个说理的地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去乡政府告状。经过乡政府李公安的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

04《爱情万岁》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陈昭荣、杨贵媚

该片主要讲述了地摊小贩、售楼员和推销员三人在同一公寓感情追逐的故事。影片获得1994年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冬天过后的台北夜里,仍然洋溢著活泼热闹的都市气息;夜街上便利超商内,阿康买了一瓶矿泉水,一个人逛到公寓大楼内,空荡的屋子里,寂寞的阿康询思著属于自己的感情,而另一隅,在中兴百货饮食楼层里,美美和阿荣初次相遇,两人喝著果汁,有意无意的注视著对方,彼此似乎产生了爱恋的情意。两人相偕来到属于美美托售业务的公寓大楼,却不知阿康已在公寓里,三人从此展开一场躲藏、追逐的感情戏。

05《一个都不能少》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张艺谋

主演:魏敏芝、张慧科

该片根据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讲述了乡村代课老师魏敏芝在得知学生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后,她独自一人踏上了进城寻人之路的故事。本片获得1999年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06《断背山》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李安

主演:希斯·莱杰、杰克·吉伦哈尔、琳达·卡德里尼、安娜·法瑞丝、安妮·海瑟薇、米歇尔·威廉姆斯

影片改编自安妮·普鲁克斯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在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怀俄明州,两个男人之间存在着复杂情爱关系的故事。该片获得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63年的灿烂夏日,怀俄明西部,年轻的牛仔杰克·特维斯特与恩尼斯·德尔玛因同为牧场主乔·阿桂尔打工而相识。杰克比较健谈,且骑术高超。恩尼斯自幼小父母双亡,性格内向寡语。人迹罕至的断臂山深处,高山牧场的放羊工作单调而艰苦,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供杰克与恩尼斯栖身的帐篷狭小得只能睡下一人,另一人不得不睡在露天篝火旁,起初二人各自放羊,少有交流。

直到有一天,二人晚饭时喝多了酒,夜晚又分外寒冷,于是杰克与恩尼斯同帐共裘而眠。在酒精与荷尔蒙的作用下,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空虚寂寥让两个19岁的青年彼此相爱了。

07《三峡好人》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贾樟柯

演员:赵涛,韩三明

影片讲述了煤矿工人韩三明和女护士沈红从山西来到重庆奉节,分别寻找到了自己已离开十六年的前妻和分别两年的丈夫。该片获得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三峡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的重庆奉节县城,迎来一男一女两个山西人。男人来自汾阳,是名忠厚老实的煤矿工人,来奉节为寻十六年未见的前妻。前妻是他当年用钱买来的,生完孩子后跑回了奉节。寻前妻过程中波折不断,韩三明决定留下来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现。

08《色·戒》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导演:李安

主演:汤唯,梁朝伟,王力宏,陈冲

该片改编自作家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故事。该片获得2007年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汤唯凭此片一战成名。

汤唯饰演的王佳芝,是剧团台柱,假扮香港贵妇,先与易太太混熟,继而借机色诱易先生,从中制造暗杀机会。但在易先生向王佳芝送上钻戒时,易先生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情,这个一闪即逝的眼神瞬间令她明白她对易先生所演的戏是假,但情却不假。汤唯在影片中的旗袍装美轮美奂,配上精致的妆容,令人印象深刻。

09《红高粱》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导演:张艺谋

主演:姜文、巩俐、滕汝骏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10《香魂女》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导演:谢飞

主演:斯琴高娃,伍宇娟,陈宝国,雷恪生

《香魂女》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于1993年2月联合推出的一部剧情类型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香二嫂从小做童养媳,历尽苦难,最后为了傻儿子却成为伤害另一个少女终生幸福的刽子手的故事。该片1993年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1《喜宴》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导演:李安

主演:赵文瑄,米切尔·利希藤斯坦,金素梅,郎雄,归亚蕾

《喜宴》是一部同性电影,于1993年8月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定居在美国的同性恋者高伟同为了打发逼婚的父母,与非法移民女画家顾威威假结婚而展开的一连串故事。影片获得1993年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2《理智与情感》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导演:李安

主演:凯特·温斯莱特,艾伦·里克曼,艾玛·汤普森,詹姆斯·弗雷特,汤姆·威尔金森,休·格兰特

《理智与情感》是由李安执导, 詹姆斯·弗雷特、哈里特·沃特尔、 凯特·温丝莱特、艾伦·里克曼等主演,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的爱情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英国庄园主去世后,由于遗产法规定家产只传男不传女,他的女儿们都面临着扫地出门的命运,嫁一个好丈夫便成了她们的燃眉之急。大女儿为了全家的幸福她深深藏起自己的儿女私情;小女儿为了追求爱情甘愿付出。最终“理智”和“情感”都得到了真爱。

该影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1996年获得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3《图雅的婚事》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导演:王全安

主演:余男,森格,彭洪祥,巴特尔

《图雅的婚事》是由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爱情电影,由王全安执导,余男、巴特尔、森格等主演。该片于2007年3月22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

14《白日焰火》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导演:刁亦男

主演:廖凡、桂纶镁、王学兵

《白日焰火》是由刁亦男执导和编剧的一部悬疑爱情影片,该片主要讲述的是一起碎尸案所引起的的吴志贞、张自力、梁志军三人的爱情救赎故事。该片获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主演廖凡凭此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

[img]

喜宴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伟同(赵文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与男友赛门(Mitchell Lichtenstein)在美国过著幸福的同居日子,烦恼来自要用各种招数应对远在台北的父(郎雄)母(归亚蕾)的一次次逼婚。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无奈,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过一劫。

剧照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拚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似乎,伟同在强大的父母(传统)面前,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表面正常”的男人。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Wai-Tung Gao 赵文瑄 Wei-Wei 金素梅 Mrs. Gao 归亚蕾 Simon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 Mr. Gao 郎雄 Egg Head 姚培德 Andrew Dion Birney Baby 李淳 Director Wang Dean Li Joe John Nathan Old Chen Tien Pien Miriam Marny Pocato Simon's Nurse Tonia Rowe 职员表 制作人 徐立功、李安、James Schamus、Dolly Hall、Ted Hope、Feng-Chyt Jiang 导演 李安 副导演(助理) Annie Tan 编剧 李安、冯光远、James Schamus 摄影 林良忠 配乐 Mader 剪辑 Tim Squyres、李安 选角导演 Judy Dennis 艺术指导 Steve Rosenzweig 美术设计 Rachael Weinzimer 服装设计 Michael Clancy 布景师 Amy Beth Silver

以上信息来源

角色介绍

赵文瑄饰演高伟同

高伟同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高家独子,与男友Simon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过著同居日子。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饰演Simon

Simon是美国人,医生,与高伟同相爱五年的同性恋人。

金素梅饰演顾葳葳

顾葳葳是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在高伟同的公寓里借住,属于非法女移民。为拿到美国绿卡而答应与高伟同假结婚。

精彩花絮

1、李安挑演员相当谨慎,拍《喜宴》找不到适合的男主角,他一度想自己演高伟同这个同性恋角色。

剧照

2、高伟同的扮演者赵文瑄参演此片前曾是空少。当时,他把试镜带寄给李安看,居然让李安和他儿子整整笑了一个星期。李安对他的评价是“这个人完全不会演戏”,但尽管如此,李安还是选中了这个英俊但不会演戏的人做男一号。李安认为,“导演就是教演员演戏”。

3、出现在喜宴的众多客人中也包括导演李安。

4、李安是本片拍摄6年前写的剧本。

5、影片前半部的剧情来自李安好朋友Neil Peng的亲身经历,他也参与了本片编剧。

6、影片中Simon给新婚的二人做饭那晚出现穿帮镜头,在不同角度的镜头中西蒙手里的筷子有变化,身边的碗也不时出现、消失。

7、李安在柏林电影节上凭借《喜宴》拿到金熊奖的时候,张艺谋是评审团主席。2007年,张艺谋任主席的评审会又把威尼斯的金狮颁给了李安的《色·戒》。

8、徐立功回忆,《喜宴》获得金熊奖后摆庆功宴,当天李安一看到桌子上的鱼翅汤就哭了起来,后来徐立功到厕所悄悄问他才知道,那碗鱼翅,让他想到美国家里的太太和孩子,在他从事电影工作奋斗过程中,家里过得很苦,他得到了荣耀,有人请他吃鱼翅,这是妻儿多年吃不到的,他很希望家人能够跟他一起分享这碗珍贵的鱼翅。

获奖记录 时间 奖项 获奖方 备注 1993年 第43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喜宴》 获奖 1993年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喜宴》 获奖 1993年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李安 获奖 1993年 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郎雄 获奖 1993年 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归亚蕾 获奖 1993年 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李安、冯光远 获奖 1993年 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奖 李安 提名 1993年 纽约国际独立电影及录影带展导演奖 李安 获奖 1993年 义大利国际影评人协会金车奖年度最佳影片奖 《喜宴》 获奖 1994年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喜宴》 提名 1994年 第5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喜宴》

提名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 上映日期 美国 1993年8月4日 英国  1993年9月24日 法国 1993年10月6日 影片评价

本片是李安首次扬威国际影坛之作。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观点和中庸观念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使这个几乎令所有家庭困扰的社会问题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种喜剧的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恋的理念,是东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到类似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却又是在最繁华最现代的都市——纽约发生的,古典和现代在这里交汇,新旧观念在这里冲突后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把一个传统中国家庭面对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的困惑、无奈以及宽容传递出来。当然,《喜宴》的成功也要归功于其中几位演员称职的演技。特别是李安的两位御用老将郎雄和归亚蕾,他们自然、持重的表演几乎盖过了几位俊男美女的风头。

剧照

作为一个喜欢探讨伦理问题的导演,李安的这部影片在题材上延续了创作者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冲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复杂的人际情感纠葛的关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囚禁个体几千年的伦理建制,其间叫人咀嚼玩味的问号俯拾皆是。但李安在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所显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颠覆任何道德价值观的思想锐度,而是其气定神闲的叙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处在于能把这诸多线索加以巧妙编织,并在一层一层展开故事,推向戏剧冲突 *** 的同时,对各种人物细致到位的刻画和对诸多价值、情感的裂缝用一种普遍的“爱”的名义来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这种叙事风格上的特点在其后来执导的《理智与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新浪网评)

《喜宴》的影评

李安想要通过《喜宴》来传达一个观点:对长达五千多年性压抑的一种释放。所以,李安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和一句台词:“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这句话很放屁!

五千年前的中国实行抢婚制、三千年前乞丐都有妾,一千三百年前,男女可以随意苟合,七百年前约束寡妇不能改嫁....怎么到李安的嘴里,就特马的五千年了?

李安为什么要拍同性恋题材的《喜宴》?

因为他不认同中华文化,认为西方的同性恋是自由是平等是民主的具体体现!中华历史上的确有同性恋,但那是被认同的行为吗?并且,古代的同性恋都是性压抑的结果吗?更多的是那些不愁吃不愁穿的达官贵人们在寻求的一种刺激吧!

李安这个对中华文化一无了解的人,竟然拍一部讽刺中华文化并且还得到国人的认同?我只能说,李安以及认同他的人,都是辣圾!

如何评价李安的《喜宴》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喜宴》,还仅仅停留在熟背了李安父亲三部曲之后的文艺常识才开始下手的。

对李安的样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电影中说过一句“这是中国几百年的性解放”的儒雅表情。还记得他说这是诠释电影的一句台词,不过感觉镜头很傻,从此再也不出演自己的作品了。

《喜宴》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在表现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性恋、黄昏恋等元素的一部电影。如果将它比喻成一个人的话,我会幻想着是一个诗一样的儒雅男子,满袖清风的那种。可以驾驭得了各种风格的混搭。

影片为表现外国同性恋男人与中国同性恋男人的家族封建差异,伟同父母的介入就显得尤为有中国父辈的代表性。父亲的权威,母亲的柔软与忠贞均在无形中施已了巨大的压力。在其中一场戏中门的阻挡下,似乎也隐喻了这种新旧思想的碰撞与两代隔阂。

片中,外国打工仔的上海女人,在三无(无父母关爱、社会关注、地位)的背景下出场,才会很容易的扮演未婚妻一职,无任何包袱。但也正是源于这种经历,才会在遇到伟同父母后感受到了来自家的温暖与陪伴。一开始以利益为目的的她,逐步转变成了温顺的东方女性。

为何称之为父亲三部曲,自然和“父亲”脱不了干系。伟同的父亲严肃而伟大,他渴望了解儿子,有时以老顽童的形象在片中一傻到底,却只为这个为自己家族传宗接代的不孝儿子。当得知自己儿子是“弯”的时候,明显崩溃不已,戏外观众也在表情中充分理解。但这种父亲的高大影响是中国几千年来从祖辈传下来的,是重重的压在心底里的那种,无法喘息。所以伟同的表情也总是在父亲和基友之间判若两人。

但是,无论如何,伟同和父亲两人都做了妥协。儿子在父亲熟睡一幕想到了死亡,顿时感觉的恐慌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是他的一种试图理解父亲的沟通方式。而在影片最后父亲的无奈离别,在经过安检是的双手举起,又何尝不是对儿子态度的一种投降?

李安对话余光中 色戒 在大陆上映少了1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