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叶卡捷琳娜大帝第四季什么时候出(叶卡特琳娜大帝第一季)

在2021年6月2日播出。

叶卡捷琳娜从自己丈夫的手中夺得了皇位后,仍然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因为她懂得,既然自己的丈夫可以被废黜,那么自己可能有朝一日会面对同样的命运。女皇不仅聪慧过人、又有政治远见,她也同样对有魅力的异性十分关注——尤其是憨厚的士兵格里高里·波将金,吸引了她全部的目光。

波将金少将在前线英勇作战,叶卡捷琳娜对他的来信珍而重之,仿佛十几岁的少女读到了男友寄来的情书。虽然性格坚韧,但渴望爱情的叶卡捷琳娜仍忍不住向好友抱怨延绵不断的战争。更严重的问题是,她仍然被很多子民视为篡位者。

当波将金从前线返回,希望和叶卡捷琳娜交往时,却发现她已爱上别人。与此同时,保罗王子对无法继位感到十分沮丧。

叶卡捷琳娜第四季6月2号出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皇?

中国武周王朝(共1位)

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皇帝;14岁进入唐帝国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后来的高宗)有染;649年太宗死,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唐宫;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于655年成为高宗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创垂帘听政制度,称“天后”(高宗称“天皇”),掌握实际权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后先后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继续掌权;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遂革唐命,自立为女皇帝,称尊号“圣神皇帝”,建立大周,史称“武周革命”;705年因“五王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死后谥号多次改动,其孙唐玄宗时定谥则天顺圣皇后。她自从成为高宗皇后起就开始掌握最高权力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华帝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武周之治”。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共1位)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太宗内禅于太子陈晃,是为陈圣宗,圣宗遂娶昭圣公主为皇后,为乱伦之举,同年生子陈昑(即后来的陈仁宗);死后谥昭皇帝。她做过女皇,后又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皇后,儿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传奇女性。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著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共8位、10代)

(这个存在一定争议,因日本自天武天皇才开始改称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称号应为大王,所以推古天皇及皇极天皇应不在此列。)

推古女帝(592年—628年在位):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皇极女帝(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女帝,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持统女帝(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元明女帝(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元正女帝(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孝谦女帝(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明正女帝(1629年—1643年在位):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后樱町女帝(1762年—1770年在位):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印度帝国(共1位)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阿比西尼亚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共1位)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中国的武则天,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等都是很著名的女皇。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有些译法依德语的英语转写(Catherine II或Catherine the Great)而称呼她为凯瑟琳二世或凯瑟琳大帝。港澳台地区熟称为凯瑟琳大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国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亲王(德文:Die Prinz von Anhalt und Zahlbürst)之女,同时也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后裔。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初到俄国之时,努力学习俄语。后来逐渐取得一些军队支持。由于彼得三世另有新欢,叶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临被废的威胁,于是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96年11月,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当时发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也被尊称为“大帝”。
  
  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
  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中国武周王朝(共1位)

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皇帝;14岁进入唐帝国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后来的高宗)有染;649年太宗死,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唐宫;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于655年成为高宗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创垂帘听政制度,称“天后”(高宗称“天皇”),掌握实际权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后先后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继续掌权;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遂革唐命,自立为女皇帝,称尊号“圣神皇帝”,建立大周,史称“武周革命”;705年因“五王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死后谥号多次改动,其孙唐玄宗时定谥则天顺圣皇后。她自从成为高宗皇后起就开始掌握最高权力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华帝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武周之治”。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共1位)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太宗内禅于太子陈晃,是为陈圣宗,圣宗遂娶昭圣公主为皇后,为乱伦之举,同年生子陈昑(即后来的陈仁宗);死后谥昭皇帝。她做过女皇,后又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皇后,儿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传奇女性。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著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共8位、10代)

(这个存在一定争议,因日本自天武天皇才开始改称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称号应为大王,所以推古天皇及皇极天皇应不在此列。)

推古女帝(592年—628年在位):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皇极女帝(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女帝,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持统女帝(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元明女帝(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元正女帝(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孝谦女帝(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明正女帝(1629年—1643年在位):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后樱町女帝(1762年—1770年在位):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印度帝国(共1位)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阿比西尼亚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共1位)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中国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注:吕后之类有权没名的就没算了

俄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罗曼诺夫朝除彼得外的唯一大帝)

奥地利 特蕾西亚女王(没考证是否可以称女皇,当时欧洲著名女强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42465.html

英国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促进英国的崛起)维多利亚女王(日不落帝国在这里最终出现)

注:英国的伊丽莎白只有女王称号,但维多利亚兼任印度皇帝,可以称皇帝

如果想的话,埃及末代法老托勒密朝的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也可以算上 武则天、伊丽莎白、叶卡捷琳娜(俄国)

1、武则天

武则天,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紫式部

紫式部,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作品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文字典雅,情节曲折,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对往后日本文学之影响极大。另著《紫式部日记》,成书于公元1010年秋。

紫式部创造的《源氏物语》开启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时代,并影响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宫崎骏在内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其以“真实”为基础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并对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

3、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让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于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成为崇高的象征。“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

4、亚历山德拉·柯伦泰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者,她的名字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被击败的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她是“杯水主义”的倡导者,被西方的女权主义者奉为先驱。她是最早正式担任驻外公使的女性之一。

她的作品以表现性解放为主题,她本人对待性关系也持自由的观点,是“一杯水主义”的倡导者,因而在苏联受到正统批评界的攻击,1927年以后,她的小说便不再出版。有意思的是,她的书在苏联成为禁书以后,在中国却大行其道,流行一时。

5、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印度政治家,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是印度现代最为著名及存有争论的政治人物之一。

她一方面为印度在冷战时期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针而令其政绩上蒙上阴影。因其领导印度的十六年间的政治方针相当硬朗、立场坚定,故后人亦称其为“印度铁娘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式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德拉·柯伦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迪拉·甘地

第十位埃莉诺. 阿奎丹公爵夫人
1122-1204

在中世纪盛期,埃莉诺曾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有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年仅15岁时,她继承了阿奎丹和普瓦捷的直辖领地,获得阿奎丹公爵夫人和普瓦捷伯爵夫人的头衔,成为了独立的统治者。在12世纪,阿奎丹是法国最大最富有的领地。与中世纪时期的其他统治者以及女性不同,埃莉诺和她的家族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将阿基坦变成了中世纪欧洲西部最大的知识文化中心之一,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137年,埃莉诺嫁给了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在与路易七世结婚期间,她参与了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甚至与丈夫一起远赴罗马帝国。埃莉诺成为了发展西欧、.君士坦丁堡以及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贸易协定的关键人物。1152年她与路易七世终止了婚姻关系,并于1154年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皇后。
1170年,英国国教大教堂的大教主托马斯·贝克特反对国王亨利二世减弱教士与罗马教廷间的联系,因而遭人暗杀。埃莉诺和其他人一样强烈的反对这次谋杀,并最终导致了1173-1174年叛乱中,埃莉诺以及她的三个儿子和反叛支持者一起联合反对亨利二世。

第九位
哈特茜普苏德
公元前1508-公元前1458

哈特茜普苏德是古代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她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五法老,统治时间远远长于埃及历史上其他女王的统治。她嫁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病弱的图特摩斯二世。公元前1492,在他们的父王图特摩斯一世逝世后,他们两人开始共同统治。公元前1479年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也相继离世,于是她开始独立执政直到公元前1458年去世。
很多埃及古物学者和历史学家都认为哈特茜普苏德是古埃及最成功的法老。她大建陵殿、重建了自第二中间期以来被希克索斯王朝侵略者中断的贸易关系,并大范围远征朋特—一个位于埃及南部富饶之地。在其统治期间,哈特茜普苏德也成功领导了在努比亚、累范特以及叙利亚共和国的军事战役。
第八位
玛莉亚.特蕾莎女皇
1717-1780

1740年,玛莉亚.特蕾莎女皇继承父亲查理六世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皇,掌权欧洲中心的领土。1756年,在她丈夫去世后,玛莉亚.特蕾莎与儿子约瑟夫二世实行共治。
同年,玛莉亚.特蕾莎上台执政,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发动了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入侵哈布斯堡王朝的西西里亚领地。腓特烈拒绝承认玛丽亚.特雷莎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伙同其他国家,如巴伐利亚、萨克森、法国和西班牙与他联合。玛丽亚.特雷莎也联合匈牙利军队防御反击。最终,她成功驱逐了入侵军队并保住了哈布斯堡王朝作为她在欧洲的主要势力范围。1748年,这场战争以爱斯拉沙伯条约的签订宣告结束。
玛丽亚.特雷莎为在本国推动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她在军队的规模上扩大了200%,并提高税收以保证政府的稳定收入,尤其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收入。她通过联合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人加强中央集权,前者被划分为办事机构。她还与先前的敌人法国结盟,联合发动了1756外交改革,反对新的盟友普鲁士和大不列颠帝国。她的政治决策和外交改革都有效增强了本国经济和综合国力。
玛丽亚.特雷莎同样参与了启蒙运动,大力推广教育以及政治自由。她在普鲁士建立了皇家科学文化院并通过要求维也纳大学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更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支持医学研究。玛丽亚.特雷莎的一些国内改革包括禁止焚烧拷问女巫,废除死刑,并推行义务教育。
第七位
狄奥多拉皇后
500-548

狄奥多拉皇后是中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是查士丁尼一世的妻子和皇后,与其共同治理拜占庭帝国。
在她嫁给查士丁尼一世之前,狄奥多拉皇后曾是一名女演员并参加贵族的宴会,因而成了许多她款待过的贵族的情妇。后来她改信基督一性论者的教派并摒弃了之前的生活方式,于523或是525年嫁给查士丁尼一世,527年继查士丁一世离世后,她与查士丁尼一世为帝国的共治者。狄奥多拉做了很多事关国家政府的决定,比如,523年,由于人民对高税收的愤恨,宗教矛盾以及由贪污而引起的君士坦丁堡尼卡暴乱。为保全性命,查士丁一世企图逃离皇宫,而狄奥多拉皇后说服他留下,在狄奥多拉的帮助下,查士丁一世成功镇压了叛乱。
狄奥多拉积极参与推动君士坦丁堡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之一并倡导女权运动。她修建桥梁,渡槽以及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就是其中的建筑之一,建于532-537年,被认为是拜占庭风格建筑的成功典范。她通过法律禁止强迫卖淫并关闭妓院,同时在离婚和财产拥有权方面给予妇女更多的权利,她给予母亲监护孩子的权利,判处强奸者死刑,并禁止杀害承认通奸的已婚妇女。
狄奥多拉548年6月28日死于癌症,她和查士丁一世被东正教教堂誉为圣人。

第六位
武则天
625-705

武则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生活在唐代,出生于一个富裕、地位显赫的家庭,同样受过良好的教育。13岁的时候,武则天被唐太宗纳为小妾。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上台执政,武则天按照惯例被送到尼姑庵里当尼姑。唐高宗的妻子王氏,虽然当上了皇后,但又企图削弱丈夫对他最喜欢的小妾萧淑妃的宠爱。于是她将武则天从尼姑庵里带回宫,安排在唐高宗身边当小妾。然而这个计划却与王皇后的初衷事与愿违,武则天最终成了唐高宗最得宠的嫔妃,而武则天、王皇后、萧淑妃这三个女人之间的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王皇后和萧淑妃,这对曾经勾心斗角的对手最终决定联合起来以停止唐高宗对武则天的迷恋。然而,这个计划同样也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654年,武则天产下一女,孩子出生不久后突然夭折,唐高宗和朝廷官员都指责是王皇后杀死了这个婴儿,而武则天则取代王皇后当上了皇后。655年,萧淑妃和前任皇后被指控有巫术而双双按照武则天的指示被处置。
作为皇后,武则天变得极其强势。在唐高宗的晚年,她几乎做了大部分事关国家大事的决定。唐高宗最终于683年逝世,而武则天也顺理成章成了继承王位的遗孀。690年,武则天自封为帝,结束了唐朝的统治时期,改唐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作为皇帝的女性。

她为巩固政权不择手段,许多仁人志士都被杀害或流放,武则天在位期间,她实现了很多夙愿,她在中国极力推崇佛教并最终将佛教取代道教成为国教,她还成功减少税收并增加了农业的产量。武则天以80岁的高龄于705年逝世。

第五位
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1451-1504

伊莎贝拉一世被认为是西班牙史上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女皇。她以资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而被人们所熟知,同时她还创立西班牙宗教法庭,并统一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自1474年至1504年过世与丈夫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共治。
伊莎贝拉一世与丈夫一样,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西班牙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社会,几个世纪以来,天主教徒、犹太人以及穆斯林长期居住在一起。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坚信将罗马天主教推崇为西班牙的国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在1478年创立了西班牙宗教法庭。数千犹太人在瞬间全都变成了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大约有2000名犹太人在宗教法庭受到了拷问,屠杀或流放,4000名犹太人接受了洗礼以免受驱逐和迫害,而西班牙剩余的穆斯林就成了后来的目标。伊莎贝拉被天主教堂誉为上帝的追随者,天主教女王,这也是她成为天主教圣人的开端。
当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开始上台执政后,收复失地运动终于告一段落。除了少部分穆斯林在安达卢西亚的那斯里德王朝统治下,大多数西班牙人被统一到天主教的门下。然而,1458-1492年,伊莎贝拉和费迪南试图通过战胜剩余的穆斯林王国并将穆斯林流放来为收复失地运动画上句号。
同在1492年,伊莎贝拉资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在伊莎贝拉的支持下,哥伦布的探险航行奠定了西班牙海外殖民帝国的地位,这为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长期的世界影响力。换句话说,伊莎贝拉一世为推动西班牙成为世界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位
伊丽莎白一世
1533-1603

尽管历史上有许多皇后,比如马蒂尔达皇后、简格雷女王以及玛丽一世都曾凭借自身的头衔统治过英格兰,而伊丽莎白一世则是第一位加冕皇后凭借自己的绝对权利统治英格兰。她终身未婚,因而常被人们誉为“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推动了英国文艺复兴而为人们熟知,她还击退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格兰创建了新教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她自1558年起在位一直统治到1603逝世。她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作是“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的确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阿斯克姆.罗杰。作为罗杰的学生,她学习并精通希腊文、拉丁文、修辞学以及哲学。伊丽莎白上台执政后,毫不意外她会将皇宫变成诗人、作家、音乐家和学者的交流中心,并与威廉.莎士比亚、埃德蒙·斯宾塞和克里斯托弗·马洛这样的文坛巨匠保持联系。
尽管伊丽莎白被认为可以包容英国的所有宗教,但出于对新教的信仰,伊丽莎白还是将英国的国教从罗马天主教转变为新教。她的统治和对国教的转变激起了其他天主教欧洲国教的强烈争议。伊丽莎白的表亲,苏格兰的皇后玛丽多年来一直以为她才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所以后来的多年里,玛丽一直在密谋暗杀伊丽莎白。然而,玛丽却在软禁中度过了她的生活,并最终在1587年被处死。
玛丽的处死以及英国长期对荷兰、西班牙新教的支持成了最后一根稻草。1588年,伊丽莎白的之前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出了他的海上舰队--无敌舰队入侵英国,想要废除伊丽莎白并将罗马天主教重新定为英国国教。然而,伊丽莎白也毫不退缩地反击,并最终赢得了胜利。无敌舰队的挫败使西班牙破产的同时,也让腓力二世蒙羞不已。然而,在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却走向了繁荣并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强国。

第三位
慈禧太后
1835-1908

自公元7世纪武则天建立周朝之后,慈禧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了。事实上,慈禧可能比武则天更具影响力。她是一位雄心勃勃却又保守的统治者。她反对接受国外的影响却又支持1900年的八国联军。无论怎样,我将慈禧列为第三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慈禧是咸丰的皇后,丈夫去世后,她成为了儿子同治的摄政者,后来她侄子光绪又受到她的垂帘听政。1861年,慈禧上台执政直至1908年去世。慈禧是满清王朝最后一位女皇,也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女皇。
慈禧1851年被送进紫禁城,成为咸丰皇帝的嫔妃。1856年,慈禧生下一子,也就是日后的皇帝,同治。在她产下一子后,慈禧在宫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并成为了皇后。咸丰皇帝不久后于1861年去世,她的儿子同治继位,受她垂帘听政,由她全盘掌握国家大权,决定国家事务。她的周围有许多善于谏言的贤臣,这也是日后成功维持政权的关键所在。
慈禧统治时期,中国外患内乱不断,整个国家遭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平起义带来的影响。慈禧提拔曾国藩处理天平起义,最后起义被成功镇压了。1881年,她因担忧外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过多而终止了与西方之间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停止将中国留学生送到西方学习并加强了对西方的敌意。
1898年,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感到中国急需政治文化改革。因此他发动了我们熟知的百日维新,并又开始向西方学习。然而,慈禧给了光绪当头一棒,她将光绪帝软禁起来从而结束了这场改革。中国对于西方的愤恨随着1900年八国联军持续加剧,以至于将西方基督传教士变成攻击的目标。八国联军溃败,西方势力调停并结束了这场叛乱。然而讽刺的是,1902-1908年间,慈禧开始逐渐改变其对西方的看法并开始鼓励中国现代化。我真想知道是什么让她改变了主意。

第二位
俄国凯萨琳娜二世
1729-1796

凯萨琳娜二世,也被称为凯萨琳大帝,我认为她确实应该在我排列的席位上占据第二位。她所统治的俄国过去乃至现在仍然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她将启蒙运动的思想引入俄罗斯并不断扩张领土。她的统治自1762年起直至1796年逝世,长达34年。
凯萨琳娜出生于德国(现今波兰)的一个信仰路德教的小公爵家庭。1744年,凯萨琳娜已经掌握了俄语并远嫁给后来继承俄罗斯王位的彼得三世,改信奉正教。这场婚姻持续了一年,凯萨琳那时候并不幸福,她认为她的丈夫傲慢自大又不成熟,于是在1752年与皇宫的侍卫共谋发动政变,给了她丈夫沉痛一击。因此,凯萨琳娜登上了俄罗斯的皇位。
作为女皇,凯萨琳娜继续像彼得大帝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一样西化俄国。她将启蒙运动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她的政治、文化艺术以及成功的对外政策上。她同样在两场重要战争中击败了土耳其帝国,从而将俄罗斯的领地扩张到黑海。凯萨琳那的帝国领土跨越三大洲: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大西洋以北、黑海以南、阿拉斯加太平洋以东以及波罗的海以西。
1767年,凯萨琳娜通过创立立法委员会进行体制改革,并于1775年引进当地政府自治政策,1785年发布了《御赐贵族特权诏书》。然而在1773年,一个名叫普加乔夫的哥萨克人在乌拉尔山附近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被称作为普加乔夫起义。叛乱的追随者包括哥萨克人以及一些对凯萨琳统治不满的少数民族,包括巴什基尔人、鞑靼人、哈萨克人以及卡尔梅克人。普加乔夫自称他就是消失已久的彼得三世,那个11年前为了逃避谋杀而今重新归来要回王位的人。这场叛乱激怒了凯萨琳娜女王并促使她进行政治改革,她镇压了普加乔夫起义及其他叛乱,制订更多的社会规制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使农奴制度变得更为盛行。换句话说,凯萨琳娜的政权不会被任何人或任何事动摇。
第一位
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

在我的名单上名列榜首的当属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我强烈的感到维多利亚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这不仅仅因为她是英国的女王,更因为她是大英殖民帝国的统治者。
维多利亚帝国覆盖了1420万平方米的领土面积,跨越六大洲,殖民地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尼日利亚、南非、苏丹等其他国家,大英帝国是19世纪、乃至历史上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统治了近4-4.58亿人,她的统治时期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作是“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对于保守派的宗教信仰、社会态度、流行时尚以及本国政治都造成了巨大反响,甚至连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深受影响。维多利亚的统治时期自1837年起直至她1901年过世,长达63年,这也是大英帝国统治时期最长的君主。
尽管维多利亚女王与英国议会分享权力,但她仍在政治决策上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维多利亚曾在任命内阁大臣和首相的问题上发挥作用,她还负责任命特别大使以及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并且常常私下以书信等方式与首相共商国家大事。
维多利亚推动了英国乃至整个大英帝国的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1838年,她支持英国议会通过关于在所有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度的法案,1847年,支持通过工厂法案,将工人在纺织厂工作时间缩短到十小时。最后,维多利亚女王还支持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以保证所有的男性户主有投票选举的权利并有效将选民范围扩大到英国绝大多数男性。 居里夫人 著名科学家发现了镭和钹(原谅我,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
维多利亚女王 英女王,其在位时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奖是世界上对护士工作最高肯定的奖项,你应该想起她是谁了吧
甘地夫人 印度不知该怎么形容
赖斯 美国前国务卿,曾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
玛丽莲梦露 美国影星
奥黛丽赫本 我们永远的公主
图片请在百度图片中搜 法国的圣女贞德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玛丽一世
俄国叶卡捷琳娜大帝

中国宋庆龄,慈禧,宋美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