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朱棣造反成功以后为什么不杀黑衣丞相姚广孝呢(蓝玉不死朱棣敢反吗)

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父祖都是医生,十四岁时,出家做和尚,就把名字改成道衍,字斯道,号独庵,亦自号逃虚子。他从师父席应真那里,学到了不少关于阴阳术数兵家等方面的知识。有一次前往嵩山时,遇见相士袁珙说他面目特异,将来是刘秉忠一类人物。刘是元代大名人,是忽必烈帐一最受宠的汉人,是元帝国的总设计师。听得相士这么说,姚广孝当然很开心。也许正是这样一句话,让他心中那从未磨灭的建功立业的心动了。

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为表示怀念,决定选拔有道高僧侍奉诸子,并辅弼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的朋友,当时已出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借机推荐了他。姚广孝到南京后见到燕王朱棣,言谈颇为投机。他答应要送给王爷一顶白帽子,“王”字加上个白帽子的隐语,着实让朱棣就惊又喜。于是朱棣把姚广孝带回北平,让他担任庆寿寺主持,而事实上,出入燕王府,密谈军国大事,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

那位文弱的建文帝继承王位,却没有能力继承朱元璋的恐怖政策,毕竟太年轻,没有政治经验,政治根基还没扎稳时,就过早地采纳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而且动作过大。大的让皇帝的叔叔大爷们陷入了到要么坐以待毙要么造反的二难选择。机会终于到了,姚广孝积极动员朱棣起兵反叛,并且把精通相术的袁珙和金忠介绍给朱棣,朱棣秘密招募军士,利用所住宫殿(原元朝皇宫)幽深的优势,在宫内秘密制造兵器。姚广孝为防止泄密,特意把兵器场安置在地下,还养了一群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盖兵器锻造声。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便决定立即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大破南军。李景隆、平安相继败退。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难以破城。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朱棣于是退回北平。后来,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再次退军。

当时,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继续进军,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后来,姚广孝对朱棣道:“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

燕王起兵三年,与朝廷各有胜负,但没有突破性进展,仅仅保住了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燕王和姚广孝敏锐地意识到,长此下去,别说夺取朝廷政权,就是生死存亡都很难预料。在这危急的关头,姚广孝不愧为一个出色的谋略家和军事家,他在总结了三年的作战得失后,提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谋,这就是:“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这一奇谋的提出,燕王没有想到,建文帝更没有想到。谁敢出这样的计谋啊?谁能想出这样的神机妙算啊?燕王高兴地说:“频年用兵,何时已乎,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率兵南下,远袭京师。第二年五月,一路征战,到达长江北岸。姚广孝的这一谋略给了建文帝致命的一击,建文帝把主力派往北方讨灭燕军,没有部署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更没有想到朱棣会以弱小的兵力远来突袭。而燕王按照姚广孝的谋略,甩掉了朝廷部署在北方的重兵,在其兵力薄弱的地带穿插突进,竟然在短短四五个月中攻到长江北岸,与京师仅有一江之隔。至此,建文帝惊恐失措,无计可施,只得请求割地求和。燕王已稳操胜券,攻取京师只在旦夕,因而对建文帝的求和置之不理。六月,朱棣挥师自瓜州渡长江,建文帝派兵迎战,均告失败。燕军兵临城下,建文帝政权岌岌可危,谷王朱?B、大将李景隆等开城投降,京师遂告陷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进入京师,终于夺取了明朝的政权,当了皇帝,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定年号为永乐。

靖难成功了,朱棣荣登大宝,开启了属于他的王朝。帮朱棣打下江山后,姚广孝又致力于帮朱棣建设江山。他制定大政方针,他亲赴赈灾一线,他辅佐太子朱高炽,他教导皇孙朱瞻基,他还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修。他无疑是朱棣最得力的助手。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永乐盛世,朱棣对这位唯一的挚友,自然是论功行赏,给予高官厚禄。但是,姚广孝不爱权、不爱才、也不好色,他拒绝了朱棣无数次的封赏,选择清贫孤苦的生活,白天穿官服上朝,晚上换上僧服,吃斋念佛,清心寡欲。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听从“智囊团”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削藩,五位藩王先后遭到清算,朱允炆将下个目标指向燕王朱棣。

就在这时,一个人力劝朱棣起兵谋反,这个人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他不仅力劝朱棣谋反,还为其举荐了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之后还帮助朱棣,在燕王府训练兵马、打造军器,并饲养家禽来掩盖声音。

然而《明史》却记载:

“(朱棣)命(姚广孝)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就是说朱棣即位后,命姚广孝蓄发,他不肯,要赐他府邸和宫女,他也不接受。平时上朝,姚广孝就穿朝服,一退朝他便换回僧衣。就连他回乡时,朱棣赐的黄金,他也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既然姚广孝当初力劝朱棣谋反,那他肯定是有所图才对,可为何朱棣即位后,他又什么名利都不要,那他到底图什么呢?

姚广孝本来出身医学世家,可到了他这一代,却选择不再行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姚广孝14岁就出家,法名“道衍”,后来他又拜道士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洪武八年,朱元璋征求精通儒术的僧人,姚广孝也去了,可惜没有选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实际是有志向的,不然就不会去选僧官。虽然这次没选上,但上天还是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马皇后去世以后,朱元璋下令挑选高僧,陪同诸王诵经祈福。就这样,姚广孝结识了燕王朱棣,二人一见如故,随即成为好友。丧事结束后,姚广孝主动请求,要陪伴朱棣回北平,得到朱元璋应允。

朱元璋根本没有想到,就是他这一声应允,为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埋下祸根。姚广孝在北平一直深受朱棣重用,当朱允炆削藩时,姚广孝便劝他起兵谋反。朱棣原本很是担忧,对他说:

“民心向彼,奈何?”

姚广孝答:

“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就在姚广孝的力劝之下,朱棣终于动了心。姚广孝又举荐袁珙、金忠给朱棣,二人为其占卜,卦象说朱棣乃九五之尊的命,这便让其下定决心。虽然靖难之役并非一帆风顺,但朱棣强过朱允炆,他的“军师”姚广孝,也远超朱允炆的“智囊团”黄子澄、齐泰等人。最终朱棣如愿登基,任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可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姚广孝却不要名不要利,甚至在他临终前,朱棣问他有什么遗愿,姚广孝都只是请求他,放出僧人溥洽,并未替自己要什么。姚广孝费尽心思帮助朱棣称帝,他不图名不贪利,那他到底图什么呢?

相士袁珙当初见到姚广孝的时候,通过其面相就惊讶到了,他吃惊地说:

“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由此可见,袁珙一开始就看出,这个和尚并非什么“善类”,和刘秉忠不过是一类人。

刘秉忠是谁呢?他从小信奉佛教,拜天宁寺虚照禅师为师,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后,他曾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后来在大臣建议下,元世祖诏令刘秉忠还俗,封他为光禄大夫、太保,又将翰林侍读的女儿嫁给他,并赐予宅第。

袁珙通过姚广孝面相,认定他会照着刘秉忠的路子发展。事实果然如他所料,姚广孝的确是一位有野心的和尚,但他料错了一点,就是姚广孝的“野心”,并非是高官厚禄,而是通过一己之力颠覆天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当这一目的达到后,姚广孝便无欲无求了。

称霸世界 呵呵 不清楚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