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有谁了解两晋南北朝的,知道王浚的简介吗(王浚冲裴叔则二人)

王浚 简介
206~286 西晋名将。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人。多谋善战。初任河东从事,后受车骑将军羊祜赏识,转为车骑从事中郎。西晋泰始八年(272),任广汉太守时,纳主簿李毅之议,发兵讨灭枉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门张弘等,迁益州刺史。后因治边有方,少数民族多来归附,拜右卫将军,任大司农。晋武帝与羊祜密谋伐吴,祜荐其留镇益州(治今成都),旋加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王浚受命藉长江上游地势之利,治水军,以屯田兵及诸郡兵合万余人,大造舟舰器仗,作攻吴准备。历经七年建成一支强大水军,在灭吴之战中起了重大作用。咸宁五年(279),上书请速攻吴。时镇南大将军杜预亦上表请即伐吴。遂促成晋武帝于十一月发兵大举攻吴。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浚自成都出发,率水陆军顺流而下。二月,越过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带走吴军置于江中之铁锥,以火炬熔毁其铁链,攻克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继续前进。在杜预等的支援和策应下,顺利攻占西陵、夷道、乐乡、武昌(今宜昌东南、枝城、松滋东北、鄂州)。三月,与另两路晋军同逼吴都建业(今南京)。又临机果断,领军过三山矶(今南京西南),率先进入建业西石头城,接受吴主孙皓投降,实现西晋统一大业(见晋灭吴之战)。因灭吴功勋卓著,拜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六年,转抚军大将军,加特进。卒年八十。from:http://post.baidu.com/f?kz=102702784
关于西晋王浚的问题王在田

这个问题非常好(让我这样不关心政治的人在这个版有用武之地了:),这俩不是同一个人。

被石勒大摇大摆找上门、拿下、斩首的糊涂虫的确是王浚。晋书列传第九 王沈列传附其庶子王浚传:

浚字彭祖。母赵氏妇,良家女也,贫贱,出入沈家,遂生浚,沈初不齿之。年十五,沈薨,无子,亲戚共立浚为嗣,拜驸马都尉。太康初,与诸王侯俱就国。三年来朝,除员外散骑侍郎。元康初,转员外常侍,迁越骑校尉、右军将军。出补河内太守,以郡公不得为二千石,转东中郎将,镇许昌。

及愍怀太子幽于许昌,浚承贾后旨,与黄门孙虑共害太子。迁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寻徙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于时朝廷昏乱,盗贼蜂起,浚为自安之计,结好夷狄,以女妻鲜卑务勿尘,又以一女妻苏恕延。

可见王浚的老妈被贵族王沈诱奸,生下私生子王浚,遭到王沈歧视,多亏王沈死得早,王浚时来运转承嗣袭爵。八王之乱时王是个闲散京官,参与政治斗争而获得兵权出镇河朔,与当地崛起的鲜卑族结好,天下大乱后俨然成为一方诸侯。

下场跟三国时的韩馥差不多,自己引狼上门,把假意卑躬屈膝的石勒请到军中,立即被石勒逮捕并斩首于襄国。

【 在 ggrr (石头河没水啦) 的大作中提到: 】

先前征东吴的主力统帅叫王浚,后来匈奴入侵,在北方继续战斗的也有一个叫王浚的,后

来被石勒杀了,他们是不是一个人啊?

至于征东吴的那个叫王浚,浚通浚,但为了区别一般写作浚。

晋书列传第十二 王浚列传:

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

又晋书列传第四 羊祜列传:

会益州刺史王浚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浚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可见所述为一人,但其人本传用浚,故以“王浚”传世。

幸亏有你这个问题,我才知道浚通浚,以前一直读瑞,多谢你的问题纠正了我的别字。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经典,美貌仪伟,有大志,不被乡邻承认。他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后被地方推举,做河东刺史徐邈的幕僚,与刺史女儿喜结良缘。后参加征南军事,因功被尚书左仆射羊祜荐为车骑从事郎中。不久又被提升为巴郡(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太守。巴郡处吴国边境,兵士苦役,百姓多不愿生男孩,王浚乃减轻赋徭负担,强令执行保护男孩生命的条律,并给予优厚生活条件,养活数千人。后调任广汉(今四川省遂宁县境)太守,施政有方,分利给民,深得民心。恰逢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用计击杀张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升任益州刺史。任职期间,武力与怀柔政策并举,允许少数民族的殊风异俗并存,少数民族安然相处。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升为右卫将军,并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税款、财政、粮谷、盐铁。羊祜知王浚才干,秘密上表奏请留任,果然获准,重新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西晋武帝咸宁初年(275年),晋武帝计划讨伐吴国,命王浚在益州督造战船。战船多层结构,可容纳两千人,上面可以驰马奔跑。是水中的活动城池。这种战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遂提升他为龙骧将军,负责荆州、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地区的军事。
  对伐吴事,晋朝廷内争议颇多。王浚上书分析当时的两国形势,指出有利形势,并得到杜预等人的支持,才力斥众议,武帝便下诏发布进军命令。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蜀境水军自成都出发,兵不血刃,攻克坚城,顺流鼓棹,向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进军。
  为了不误战机,他没有到长官安东将军王浑处“议事”,而是举帆直指石头的门户重镇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境),大获全胜。接着攻下石头,接受吴国国王孙皓的投降,亲自解开孙皓自缚枷锁,接受玉玺,收集吴国版图户籍,查封府库。军队很少有抢掠、扰乱居民生活的活动。晋武帝振出使者慰劳王浚。王浑嫉妒王浚有功,上奏武帝说王浚违令不听指挥。王浚也上书批驳王浑贪人之功,申辩自己无过,晋武帝对他没有论罪。
  王浚班师回朝,被封为襄阳县侯,采邑万户。赏赐他的孩子王彝为杨乡亭侯,采邑1500户,共赐给王浚父子绢1万匹、衣一袭,钱30万缗及若干食物。王浚平吴功最大,却为王浑父子和豪强所压抑,每次进见武帝,就诉说自己打仗的辛劳、功勋和被冤枉的情形,有时气愤得说不出话来,就不免失礼,但武帝每次都宽恕了他。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浚功高赏轻,秦秀、孟康就替王浚代请。武帝也就按照他们的请托,升王浚做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官至龙骧将军,后又提升为抚军大将军。太康六年(285年)卒,时年80岁,谥号武,葬柏谷山(在今灵宝县西阎乡大字营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