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展现我国汽车工业在时代大潮中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再到“中国创造”的奋进历程
生动描摹几代中国汽车人
以青春热血书写沸腾人生的壮丽画卷
看时代大剧里的陕汽创业创新故事
以上是最近热播,主要取景地在陕西宝鸡的电视剧《沸腾人生》的外宣口号。电视剧里的华汽厂原型就是如今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几集发生的故事就是在被陕汽职工称为“沟里”“西沟”的老厂区——宝鸡岐山县麦李西沟——当时叫陕西汽车制造厂。
电视剧时间跨度不短,看剧情梗概反映的是波澜壮阔的30多年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重卡行业几经兴衰,以艾长安、沈夏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的命运也随之跌宕,也正是他们的奉献与热血,才换来中国重卡工业的今日辉煌的故事。
作为四线小城陕西宝鸡人,能有反映本土企业发展历程的影视剧播出是有些自豪的。剧组曾在宝鸡多地取景,有开关厂,宝光老厂,宝钛老区,长乐塬,火车站广场等地,当时招聘群演也是广告满天飞,人尽皆知,这在不大的小城宝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更不用说开播后身边不少宝鸡人在朋友圈,本地媒体平台上分享的群演体验,妥妥的本地“热搜”了。
目前看到“螺丝钉品质导致试车失败”剧情,实际观感就是,剧集服化道和取景确实不错,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场景比较还原,实地拍摄带来满满的年代感。
但不知道是金主诉求还是剧组受限于成本,外宣策略等原因,对于国家三线建设这一历史背景给企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表现比较简单,这一点也是如今回顾三线建设时,给中国内陆地区带来变革的积极肯定。实际笔者在走访宝鸡本地“三线建设”企业时都能感受到这种“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发的矛盾与冲突,这也在众多三线建设相关资料,文学中被多次提及。
比如关于陕汽的初创阶段纪念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对于一个当时连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肥皂、白糖、洗衣粉、酱油膏、粉丝等,都需要靠同事从北京带去的初建工厂,要进行样车试制的优化和改进,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而剧中的生活困难来自于工厂“5改7”转型时的资金困难,这种将三线建设时社会层面偏远地区供给的“难”降低到了企业自身的“吃饭难”好比将一个人外出打拼白手起家的拼搏进取变成能力不行饿肚子的手法,不能不说令人大跌眼镜。而且当时很多工厂改开时都有着“找米下锅”的经历,如今很多国企的所谓“三产”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痕迹。
再比如三线建设往往选在有地形优势的山沟农村,现在依然有附近村民感叹如今企业发展得这么好,工人生活条件和退休工资那么高,“还不是当年占的我们的地”,而他们当年的补偿“少得可怜”。甚至当时厂区工人与周边村民在意识层面,交往层面爆发的矛盾冲突很多资料都有记载,剧内没有多少着墨,反倒用火车站遇小偷,大学生几句“偏见”来表现,这种“刻板印象”对于工厂发展“难”的说服力也弱了几分,也少了三线建设的时代感。
剧中的父母一辈老演员还有点工厂人的说话样子,比如男主父亲艾陕北,不说这么刻意的名字,有时候是能看到他演出了那种家在厂里,厂在家里的当时厂职工的无奈与坚持。而遇到厂子效益不好,想尽办法走出去,或者说不想孩子像他们一样留在山沟里的想法,三线工厂很多父母都是有的。而到了男主这一代呢?从十几岁随父母从城市到山沟的心理落差,到出去见识到了外面的好再回来的内心挣扎,是当时很多三线子弟的心路历程,剧中用当时年轻人不可能会有的“七剑”式友谊以及男女主的心理变化来处理也有点简单粗暴。陕汽一部分人来自北京,他们之间说发小都更靠谱,而且各家有各家的难与经历,将七人的心路历程穿插进来不是更好吗?非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几句不想留下来体现冲突吗?
当然电视剧《沸腾人生》开始于厂子转型改革之际,已经度过初创时的困难时期,但三线建设背景及人物变化提及太少,难免会令经历过那段时期的观众觉得不贴合实际,而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呢,又会觉得这部剧像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奋斗职场剧,网络平台的评论里也确实有这样的声音。
横空出世的三线建设
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走向破裂,中国原有的安全体系产生动摇。1964年,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据此,国家重新定位了安全政策,在“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判断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拉开了帷幕。
一、二、三线主要是按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的:一线,指沿海和沿边省份;二线,指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三线,指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6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称“大三线”;一、二线省份的腹地又是本地的三线,称“小三线”。三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在内地建起一个工农结合、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
为了加快三线建设进度,国家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那个年代,这两句话迅速凝聚起全国的力量,把最好的物资设备配置给三线,把最好的人员输送到三线,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
当时对一线和二线建设采取“停”(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缩”(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搬”(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到三线)、“分”(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一分为二,分出部分迁往三线)、“帮”(从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帮助)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加强三线建设。
电视剧开始背景:陕汽从“那地方”走出去
那地方啊,溪水长啊,三线大军扎营房。
那地方啊,麦李香啊,十里西沟蓝工装。
那地方啊,军号响啊,挥汗如雨建工厂。
钢花溅,焊枪晃,造出军车真风光。
1964年三线建设背景下,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决定在西北地区建设重型越野汽车生产厂,自行设计制造五吨级越野军车。1968年,在五丈原下,来自各地的热血青年投入到挖地基、建工厂、造军车的紧张劳动之中,新中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陕西汽车制造厂在这里拔地而起。
陕汽第一代创业者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工具,四无材料”的困难条件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地进行建设和生产。
当年老工人的回忆:
“1970年8月15日,坐火车到了蔡家坡以后,卡车就把我们和行李拉到‘西沟’。当时,这里只有两座厂房,一个是工具车间,一个是机修车间。车身厂、总装厂在建厂房,我参加了地基坑的施工。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拼的就是人力,全靠车推肩挑。”
“就在渭河滩上住,住的是茅草屋。床铺就架在沙滩上,下边垫砖头,不然床就会陷进沙子里。”
1982年,适逢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陕汽向有关方面要了32名毕业生,没想到报到的只有17人。据时任领导回忆,“不少人到西安后听说陕汽在离西安138公里的山沟里,就掉头返回学校去要求改派到其他单位了。这给了陕汽厂领导一个教训,下决心要把陕汽迁到西安去。”
1985年引进斯太尔(Steyr)7吨车项目让陕汽获得了走出麦李西沟的机遇。厂领导多次到西安寻求政府部门支持,最终获准在西安东部建立新基地,同时还获得3000个西安户口的优惠额度,不仅解决了为陕汽创业做出贡献的员工们的后顾之忧,也为日后招聘名校毕业生创造了条件,为陕汽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电视剧里的一些瑕疵
经历过残酷战争的转业军人男主人设经不起推敲。演技没有问题,但举止与行为过于轻浮了,PTSD的人还经常嘻嘻哈哈的也是有点怪,过于张扬的性格,没有上下级观念硬闯厂长办公室,军人尤其是那个年代的军人不可能是这样,这不就是职场小白愣头青人设吗?
男主少有的几次贴合军人形象的场景一个是主动去开抛锚在火车铁轨上的卡车,确实很多军人有这个身先士卒的觉悟,另一个就是试车员考核那里的一些军人动作,比较标准。
另外,几个厂职工哪怕是领导家里也过于精致了,你说是上海的工厂领导家我也信,哪像条件艰苦的三线,很多三线厂老人家里到了2022年都没有剧里这么精致,除了多了一些现代电器。
期待更多
目前电视剧开播集数不多后面应该会更深入展开,以上仅为个人观看感受,作为亲戚朋友有不少是三线人的笔者,这一部在宝鸡取景反映从宝鸡走出去的企业故事的电视剧必须支持。
只是比起前几年大热的《大江大河》,明显感到《沸腾人生》在服化道之外的写实与历史图景表现不够,略有遗憾,本想这部剧可以扛起三线影视标杆的。
发个牢骚,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不否认现在很多年代剧播出后反响良好的比例很多,但看多了后会发现很多恶俗的套路,每个套路都非常恶心人。
这次就拿这个剧举例来说一下我看到16集被恶心的结果。
首先是男一男二对女一的感情冲突,男二在火车上对女一的那几句话,真是恶心死我了,什么可以选择啊什么什么的,就差明说你心里的人不行,赶紧来选我,我最适合你,赶紧进我的怀抱吧。
然后接着莫名的感情冲突,男一看不上男二,男二看不上男一,就非常突兀的看不上。
好,现在跳过这些,然后是恶俗的女二对男一出现好感,就非得让男一看见女二难堪的时候,然后让女二对男一出现好感,然后引起女一对男一的吃醋,每次都是恰到好处,恶不恶心。我现在想想就觉得恶心。
好,跳过这段,然后是工人看不上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心胸狭窄看不起工人。行吧,这就算是个人的问题,先跳过。
然后是秀技术,男二大学生秀知识,男一秀经验,然后双方一笑泯恩仇,又一次的恶俗恶心。
然后大学生们接着看不起工人,这些先不说了,接着说即将破产工厂全力技术攻关,样车试驾,男一说服男二接着试驾,喝水喝错了喝成酒,然后就一直含着,也不吐也不咽,然后撞车了。这些咱就当特意剧情,先过。
全力攻关的厂长书记说死不信任开车的男一,只会拿喝酒说事,男一怎么说车有问题就是不信,也不查车,就干耗。怎么这种时候不应该找出原因吗,哪怕对方身上有错误,只要有质疑就应该查明原因啊,哎就不,你说车有问题那么你拿出证据来,没证据就没问题。
然后男一男二双方都各自查问题。这里神剧情就出来了,大学生3天内修好了进口机床,真牛逼,一帮学造车的能在三天内检查完进口机床故障并且维修好,真牛逼,连机床资料都不用看,真牛逼。
然后问题解决,然后大学生回家,然后男二在上车后突然改主意选择留下,恶心。
留下就算了,那你倒是别走啊,就不,没多长时间就跑了,结果还是回到了北汽,你这走了算怎么回事,那你之前何必留下来。
男二走了后的剧情还不错,就是一帮人努力振兴工厂的故事,这里有了个危机。
厂子需要钱,二道贩子想买车找了厂子儿子,厂子儿子没办成,然后男一吃饭遇到了二道贩子,找了女一的爹违规的解决了问题,厂子的问题解决了,给女一的爹留下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还不小,在16集直接引爆了男一女一的感情。
接着说恶心人的点,厂子儿子看到二道贩子给男一钱,就觉得自己亏了,觉得自己的朋友不厚道,只看到了给钱,然后就走了。明明是男一叫他过来一起吃饭的,你自己不去非得偷看他俩,还看了很久,那你倒是看全了啊,看戏只看一半。恶心,现在想起来就得去厕所吐一会。
然后这事过去了,男女主去战场立功了,厂子就批评自己的儿子,儿子想到了之前的看到一半的戏就越想越气,就举报了女主的爹,举报完独自后悔,然后就没事人了。恶心
女主爹就因为这事死了,嗯,女主妈这傻逼就直接怨恨厂子。男一女一在战场上定情后,回家就知道了这件事,结果男一这傻子自己去说赖自己,圣母到没边了,恶心。
然后女主就跟他妈回北京了,地址谁也没说,结果男主找到北京居然找男二问地址。
呵呵,咱就说现在的影视剧能不能少点套路,像这种披着奋斗外衣的恶俗剧能不能少一些,看完给自己恶心够呛。直接给我劝退了。
记得陪家里老太太看电视剧时,老太太说:你喜欢艾长安还是葛太平?我说当然是后者,老太太惊讶于我居然能喜欢“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我没反驳,男主优秀的像开挂的龙傲天一样让人敬畏,除了那个天大的误会,好像一路开挂,情怀党告诉我,他吃那么多苦怎么不说,那你告诉我,那个年代那个场景谁不吃苦?
散尽钱财能能救到深圳第一大车企老总,陕西企业对广东深圳消息宛如遥控精准掌握还有个“机器猫女友”,不管事业还是感情,来看看对垒的失败者:葛太平一去不返,30多集突然回归,杨薇薇女舔狗一般等待十年才突然醒悟离去,徐驰临走前成全女主还要打电话给男主玩段苦恋最后嘱托从此一去不复返居然还要被男主借钱(你以为国属变省属外资就能进去了?)真牛逼,怀孕事件大概是仅次于竞争订单的唯二挫折,什么?大雪事件?你真的相信顺手把试车竞争对手备用油拿走?呵呵。至于后面财政危机,那是销售部卖几台车能解决的问题吗?
至于女主,那就更奇葩了,为了一个“遗愿”,跑外企“师夷洋人以制夷”,顺风顺水舔狗护送加天资聪颖做到企业三把手,见男主一次哭一次,身体状态堪忧非要去3500米高原玩大冒险成全男主,用威曼的资源和理念还不承认(女主:我都是业余时间自己想的,那么牛逼建议下回不要拍桌子上图纸,换在家拍),没事,我们还有徐舔狗呢,什么,lucy关键时刻“仗义自爆”?难怪威曼这么烂,南方集团总经理给别人订单,还去找竞争对手做人情,副总经理天天玩宫斗,感情是徐驰撑的啊?
有舔狗保驾护航全身而退后,终于可以回去了?什么?竞争对手杨薇薇?给我退!徐驰?退!葛太平?影响男女主感情?退!丈母娘不同意?回老家,退!(我自私,但我觉得大部分妈都不会同意吧)怀孕?不要,退!女主跟男主一样,超能力单纯能量金刚战士(工人:不单纯不行啊,我说不管谁收购不影响我工资就行被厂长儿子训斥了啊),几万工人的未来省政府干啥吃的,就靠男女主呗
再后来的剧情大家估计也都猜到了,研发成功,渡过难关,汽车复兴,艾长安能晋升高风亮节却退居二线给未来的年轻人机会,大团圆结局,也就这样
总之,不是男女主不优秀。这种人境界太高,跟我不是一个等级,偶尔擦身,只能仰望不能接触。中国汽车史有不少奉献更多的人,但奉献,更多的是与枯燥和岁月为伍,而不是开挂和无处不在的感情戏精,最起码,葛太平虽然也很我们不是一个等级的,起码生活中有这种人,还能真实点
40集来拍出年代剧真的很难的,所以它只能选择部分情节来稍显刻意突出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发展,让我们感觉人物是矛盾的或者说矛盾的不完整,没能用更多的细节来展现鲜活而又“完美”发展的人物形象的确不是很讨喜。但是,坚持看完后会发现故事是感人至深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爱是真切的,越是在黑暗时刻越显得真实。很多电视剧的剧情都能轻易猜出来,但有的是猜出来后就不想看了,还有的是越看越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