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高堡奇人 第一季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Season 1(2015)

简介:

    亚马逊发布了13部原创剧的试播剧之一。

演员:



影评:

  1. 本文是发在循迹销讲的一篇稿子,授权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转载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咱们都知道,法西斯阵营被彻底打败,所谓正义战胜了邪恶,世界恢复了和平。

    硝烟散去,很多人会庆幸“幸好自己没生在战乱的年代”,也有一些人会琢磨,万一纳粹和日本赢了二战,会怎么样呢?

    这种假设式的想法在正经的历史研究中用的还是蛮谨慎,但是脱离开历史研究,这样的脑洞就肆意生长了。

    《高堡奇人》第一季海报 图源于网络

    2015年首播的美剧《高堡奇人》中,就刻画了这么一个虚构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德国和日本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美国瓜分了,美国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当中。当然,有压迫就有反抗,而黑暗的统治也不是铁板一块,这才有了电视剧当中几位主角表演的空间。

    这个系列的电视剧已经拍了好几季了,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去看,这里就不剧透了。

    笔者今天想针对上面这个话题聊一聊——如果轴心国真的打赢了二战,会怎么样?

    01轴心国有很多机会存在下来

    有人说,德国和日本不就是自己作死才彻底输掉了二战么?它们怎么可能赢得二战呢?它们怎么可能征服世界呢?

    征服世界这事儿基本就是狂想,我们不讨论它,单就说“轴心国能不能赢”,这个问题,许多人已经讲过了,比如德国作死打苏联,日本作死偷袭珍珠港等等。

    这样的事情,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把希特勒和东条批判一番,固然可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看穿一切,不过这样的睿智多多少少忽略了当事人的心境,把这些拥有后见之明的智者们扔到当时,他们的表现未必就会比当事人好。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图源于网络

    在笔者看来,所有在说“德国作死”,“日本作死”的言论,都在忽略同盟国将士们的牺牲和奋战。

    因为战争不是伟人“大手一挥”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成千上万基层的官兵们在战场上,面对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危险。站在后世看历史,很容易代入所谓的“宏观叙事”,“伟人视角”,就不要说去认真看看历史上的战场多惨烈了,看看《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这样的影视作品,就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

    更何况,对于轴心国而言,什么叫赢呢?非得是征服世界么?那可未必。

    从最低限度讲,轴心国如果不无条件投降,算不算赢呢?轴心国让盟军坐到谈判桌前,算不算赢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单说二战的时候,德国和日本也有不少次机会媾和。

    德军占领巴黎 图源于网络

    比如,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把法国揍趴下了,英国孤悬海外,瑟瑟发抖,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的“至暗时刻”能不能挺得过去。

    这个时候,希特勒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说“只要承认纳粹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纳粹德国愿意同英国和平相处。”

    当时的大英帝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在二战之前,英国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和一些别的很现实的原因,选择了绥靖政策。

    当战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对英国极度不利的至暗时刻,英国政界和民间是有不少人主张“同纳粹媾和”的。

    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图源于网络

    如果英国人真的这么做了,那么纳粹德国不就赢了么?这得是多不识时务的一个人,才能面对这么一台武装到牙齿的战争机器,说出“我们决不投降”的狂言,并且拿着整个英国的命运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呢?

    所以我的一个朋友说,战前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或许不是个坏人,但是面对希特勒这样的恶棍,也就只有丘吉尔这样的恶犬才可以。

    到了德国“作死”打苏联之后,直有一度,苏联真的摇摇欲坠,按照希特勒的说法,“我们只要在门上踹一脚,整座破房子都会倒下来”。

    苏联直到1943年,领导层都不断地冒出“要不要同德国媾和”的想法。甚至到斯大林格勒战役都结束了,1943年春天,苏联还想着跟德国谈判恢复1939年的边界(这样的话波兰就甭想复国了)。

    后来这事儿被英美知道了,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斯大林又是斥责又是打气,还给了不少的物资,这才断了苏联同德国和谈的念想。

    但你看,当时如果这样的秘密和谈真的成了,纳粹不也就赢了么,至少会比历史中难战胜不少。

    剧集中1962年的美国被分裂成了三个国家:落基山脉以西的日属太平洋合众国(Japanese Pacific States);落基山脉以东的大纳粹帝国(Greater Nazi Reich);和被称为落基山合众国(Rocky Mountain States)的中立地带。图源于网络

    日本呢?也是这样的。要不是军部下克上,在深陷中国战场的时候又去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会让美国对日本断绝贸易和物资禁运?甚至到了后来,美国其实是准备同日本和谈的,和谈条件是什么呢?

    只要日本撤出亚洲英美的势力范围,美国准备出面说服国民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和汪伪政府。这样的和谈条件,如果真的日本答应了,那么又会怎样呢?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庆幸,那会儿的昭和男儿“很有精神”,才会有后来的历史。

    再退一步讲,如果德国在慕尼黑协议之后就收手了,不去侵略别的国家,而是在国内展开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它会那么快败亡么?日本如果不去“南下”,它在伪满洲国干的混蛋事儿还会有人追究么?

    这事儿不能细想,往深处想想,一个很可怕的结论呼之欲出——轴心国的败亡,纯粹是因为它们在外面四处惹事,如果闷声发大财,关起门来搞事情,它们活下来几乎是可以确定的事情。

    二战之后,一些后来的独裁者大约是吸取了元首的教训。元首毕竟有艺术气质,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在《我的奋斗》里写了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结果身死国灭。

    那么,战后的许多和轴心国类似的国家(比如那个靠血统世袭的半岛国家),当然是要鼓动民众仇恨外面,还要狠狠地压榨剥削民众,但是它肯向外打么,才不会呢。

    这样看来,“轴心国还活着”绝不是一个艺术的幻想,它就是在世界的不少地方活生生的现实。

    02法西斯为什么那么坏?

    讲到轴心国,有个绕不开的词,那就是“法西斯”。

    法西斯坏,反法西斯是正义的,这是许多孩子都知道的事情。那如果往深处问一问呢?为什么法西斯就是坏的?

    这就让人很没办法回答了。笔者记得自己小时候看过《第三帝国的兴亡》,有一章叫《德国的纳粹化》,这里面讲的许多内容都会让我觉得有时空错位的感觉,仿佛这不是在讲遥远年代遥远国度的故事,这些东西怎么似乎改个主语就“怎么昨天在哪里看过”似的。

    希特勒与戈培尔合影 图源于网络

    比如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元首”,当年希特勒和戈培尔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正义感爆棚,毕竟,坏人不会把“我是坏蛋”这四个字写到脸上。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在东方争取生存空间”,“德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战争”,这样的话怎么看也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对于连想都不想的人来说,这种话伴随着漂亮的军服,欢呼的人群和宏大的场景被刻进记忆,成了“一按就兴奋”的情绪开关。

    歌德怎么说德国人来着?“一想起德国人,我就充满怜悯之心。他们作为个人,各个可敬,但是作为集体,却总是迷路。”

    当然啦,“作为集体总是迷路的”,绝不仅仅是德国人。

    那么,法西斯的邪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事儿挺不好回答,见仁见智,但在我看来,以下几个表达从某种程度上是等效的:

    其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引自美国《独立宣言》)

    其二,没有灵魂这个词,形容人的属性将变得多么吃力。在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求生求偶、繁衍、趋利避害、热了想乘凉冷了想取暖的自然属性之外,“剩下的”那些东西,总得有一个名字吧,那就叫“灵魂”吧。(引自刘瑜老师的文章)

    其三,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法国哲学家帕斯卡)

    奥古斯特·兰德梅赛(August Landmesser,1910年5月24日-1944年10月17日)德国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的一名工人。1936年6月13日,海军训练船霍斯特·威塞尔号启航,奥古斯特拒绝行纳粹礼,他的举动被人拍了下来,因而使他闻名于世。图源于网络

    这几句话的共同点都承认了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人除了生物学的属性,还会有些形而上学的追求,你说是思考也行,说是追求幸福和自由也行,说是灵魂也行。

    不管怎么样,这是人的基本属性,也是人的基本权利。如果不承认这些,只是说人有生存权,吃饱肚子就行,那是养猪。

    法西斯是不承认人有这些“灵魂”的,或者说,人就算思考,也不应该为了自己思考,而是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所谓的“一切为了德意志”,本质上是这样的情况,所谓的“以我大和魂,一机换一舰”的神风特攻队,本质上也是这样。

    1933年柏林焚书事件(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下)图源于网络

    当然,有人说法西斯杀人,但大家不要忘了,纳粹在杀人之前是在烧书,“最初,他们烧书,后来,他们杀人。”

    随着二战硝烟的散去,法西斯是被打倒了。但是丘吉尔说,“那些比法西斯更可怕的政权,却把自己成为是‘反法西斯’的英雄。”想想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不把人当人的地方,高堡奇人是有相当多现实感的。

    03发生的历史真的是必然么?

    高堡奇人这个系列的电视剧里刻画了纳粹和日本的凶残,美国人对这两个轴心国凶残的刻画是来自二战中德军和日军真实的表现。

    但是不得不说,许多战后的强人政权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并不会出动大量的军警,盖世太保或者宪兵队去明晃晃地抓人杀人,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的。

    当然,更可怕的是,强人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做什么,在这样的地方,恐惧已经深入民众的骨髓,所谓的“莫谈国事”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而任何看上去异端的行为,都会被周围的民众自主告发。关于这些,电影《窃听风暴》刻画的淋漓尽致。

    电影《窃听风暴》剧照 图源于网络

    许多人写作文,一开始没词了总喜欢套一个固定的模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句话其实透露了一个潜意识,那就是“技术的发展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真的这样么?未必。

    且不说技术的发展使得杀人更有效率这件事实了。单就说乔治. 奥威尔的那个1984,小说里的电屏难道不是技术进步的产物?

    现在的技术比奥威尔想象的极限还要好,你都不知道当这些技术用来奴役人的时候,会是怎样可怕的后果。假设一下,如果纳粹那会儿有互联网,希特勒和戈培尔会拿它干什么呢?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邪不压正,正义战胜邪恶”,并把它当成一个必然规律。在我看来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

    美剧《高堡奇人》剧照 图源于网络

    上文提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轴心国有很多的机会存在下来。如果同盟国的那些领袖有哪怕仅仅一次妥协了,世界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当然,在二战之后,许多本质上和法西斯没什么差别的政权也还在继续存在着。这些政权并不会四处出击,也就可以一直苟活至今,这些土地上的人们过着的,也就是水深火热的生活。

    有人会说,高堡奇人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美国这样一个所谓的“自由世界的灯塔”,怎么可能会被法西斯所占领呢?

    也未必不会,对美国来说,这种可能更多地不是来自于国外,而是在国内。

    看看那些以“自由派”自居的激进分子如何以政治正确之名搞思想文字审查迫害的,看看Antifa打砸抢如何被冠以正义之名,再看看左派是怎样试图废除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我们大概就会明白,美国变成我们陌生的样子,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真的只是一连串的偶然造就的。不存在什么“必然发生的事情”,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说是幸运也好,说是不幸也好,都不是理性操控的结果。

    美剧《高堡奇人》第三季剧照 图源于网络

    高堡奇人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如果轴心国赢了”这样的假设,本质上的现实意义就是如此,总有些力量试图不让个人去思考,试图剥夺个人的灵魂,这些力量会一直在的,并不会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终结。

    笔者看过一本薄薄的小书,书的名字是《芒果街上的小屋》,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蛮深刻的——Keep writing,Esperanza,that will set you free.

    这大约可以解释为什么“写作”在一些地方是危险的事情,更可以解释为什么“写作”至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为了。

    (完)

  2. 看过本剧找来原著读了一遍,凭记忆做个比较,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吧(下有剧透) 1、剧集对原著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必要的。原著文笔细腻,类似于纯文学小说,但是人物关系较为松散,情节也不紧凑,不适合直接搬上屏幕,所以剧集只保留了原著基本的世界设定(假设德日赢得二战,瓜分美国)和一些主要人物,下面具体分析; 2、原著主要人物有弗兰克,他的前妻朱莉安娜(剧集里是女友),古董商罗伯特,日本商会会长田介(剧集里是贸易大臣),次要人物有德国间谍温格纳,德国领事瑞斯,德国秘密警察乔(剧集里变成了主要人物),弗兰克的同事艾德,罗伯特的日本客户等。剧集增加了副总指挥史密斯,日本总检察官,日本太子夫妇等一些角色。原著中将各人串联在一起主要是一部《蝗虫之灾》还有易经。《蝗虫之灾》是小说中的小说,内容是描写同盟国如何获胜以及获胜后的世界,虽然在德占区被禁还是有很多人读,剧集里变成了电影,也是为了推进剧情发展。易经在原著中是人人会用,剧集中改为了只有日本贸易大臣会用; 3、小说主要就是描写各人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的主线情节,如弗兰克如何与艾德开首饰制造公司,并试图将首饰卖给罗伯特;罗伯特如何与他的日本客户交往;温格纳如何与田介会晤;朱莉安娜如何与乔相识,同居,然后一起去找高堡奇人,也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 4、总体来说剧集改动之后故事变得更为合理,更符合普通人感受。原著中有些人物性格不是很好理解,比如对尊严异常敏感的古董商罗伯特,言行反复不一的乔。有些情节也显得不太合理,如温格纳会晤田介只是为了把蒲公英计划(就是德国对日本发动核战争的计划)告诉日本,其实日本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原著中希特勒疯了,他的继任者马丁也死了,然后是戈培尔上台,剧集中希特勒还在掌权; 5、个人感觉剧集和原著在走势上是相反的,剧集开始平淡,后面渐入佳境。而原著是开始可读性较高,后面陷入大段心理描写和议论,读起来较为枯燥; 6、关于高堡奇人,原著中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剧集中应该是指希特勒; 7、剧集最后贸易大臣的穿越开始还以为是借鉴了蝴蝶效应中的日记桥段,看过原著才知道书中就是这么描写的,而且很快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回来了,如果剧集有第二季的话应该会有说明。 最后说点题外话:

    1、原著作者迪克显然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尤其是易经。对于西方文化感到失望的他在东方文化上寄托了希望,这点从书中他对日占区和德占区的描写就能看出来,原著中日本人整体是彬彬有礼的,而德国人是狂妄自大而疯狂的。但是相较于纳粹,作者显然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认识不深,当然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点在剧集中做了很好的纠正,事实上德日可以说是一丘之貉,虽然在意识形态和种族政策上有区别,但是在迫害别国人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2、原著可以说是很大胆的假设了一个德日赢得二战的世界,但是仔细看过剧集和原著就会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书中也有对于纳粹种族灭绝的大量议论和嘲讽。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现代人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过去的方式。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德粉,还有部分人对于元首抱有崇拜心理,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打破这种幻想。从某种角度说,希特勒确实是一个有才能有理想的人物,可是他的理想是极端偏执的,是要以亿万人的生命和尊严作为代价的。历史的因缘际会将他推上了前台,这就注定了人间的一场大浩劫。如对二战德国感兴趣推荐看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和《解读希特勒》这两本书,后者比较简短,适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时来读,读后会对这个人物,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理解。

    ~不知道看啥片,欢迎加入豆瓣小组“片荒剧荒们的集散地”-~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这里来看看

    想要查看更多影视内容,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臭蛋电影”

  3. 11月20日,亚马逊终于在网站上放出了《高城堡里的人》的全季,这距离试播集上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这部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同名小说的自制剧,自试播集推出之日起,就引起了巨大关注。随着全季的上线,此前守着试播集翘首以盼的影迷们,终于可以大饱眼福。

    菲利普·K·迪克是美国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多次被搬上大荧幕,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银翼杀手》以及《少数派报告》。前者是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根据菲利普原著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虽然刚推出时票房不佳且恶评不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了影迷心中的经典,更被誉为“邪典”电影的开山之作。后者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票房影评双丰收,今年更是被福克斯开发成美剧,搬上了电视荧幕。

    《高城堡里的人》出版于1962年,次年获得雨果奖。这部菲利普早年的代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道路却是一波三折。2010年,BBC宣布将与斯科特工作室一起,将小说改编成一部四集迷你剧搬上银幕,斯科特本人将担任该片的执行制片人。然而到了2013年,媒体报道称该剧的开发对象变成了美国科幻电视台,不过斯科特的执行制片人地位没有变动。但是紧接着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2014年10月,亚马逊旗下的亚马逊工作室宣布开拍该剧的试播集,使得该剧成为亚马逊进军流媒体行业后,首次试水的自制剧集之一。2015年1月15日,试播集上线播出,成为“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试播集(亚马逊副总裁罗伊·普莱斯)。亚马逊于是在二月宣布续订该剧全季,并将于年底全部上线。

    《高城堡里的人》原著的设定十分大胆。作者菲利普·K·迪克虚构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世界被战争胜利者德国与日本瓜分。曾经的美国领土,以中部的落基山脉为界,被分割为两个殖民国家,分别被各自的宗主国所控制。但是书中的一位作家,也即“高城堡里的人”Hawthorne Abendsen,在自己的小说《沉重的蚂蚱》里也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即一个法西斯失败,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胜利的世界。当然,《沉重的蚂蚱》书中的世界近似于真正的“现实”,但也略有不同。整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人物,有些互相认识,有些不认识,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关联。作者汲取了《易经》中的思想构建整个小说,使得作品整体上散发出一种和西方传统科幻都不相同的独特气质。

    原著作者菲利普曾表示,自己的这部小说的结尾原本就是开放性的。据此看来,电视剧的改编确实沿袭了作者的思路。此次最终上线的整部剧集,保留了原著的背景设定和主要人物,但是在情节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一次再创作。女主角Juliana Craine生活在日本占领下的旧金山,妹妹因为加入反抗组织被当局杀害,临死前交给她一份电影胶片,即"高城堡里的人"所制作的影片《沉重的蚂蚱》。为了一探究竟,Juliana踏上了去往"中立区"的班车,寻找妹妹的接头人,并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东部德占区纽约市的货车司机Joe Blake。Joe的真实身份是潜伏的纳粹特工,目的是为了寻找"高城堡里的人"。两人之间擦出爱情火花,之后分别作出了的种种选择,不断地改变着既有的生活轨迹。此外,通过对“大德意志联邦”(Greater German Reich)副总指挥官、“美利坚太平洋合众国”(Pacific States of America)贸易大臣等人物的刻画,也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德日两国之间战争前奏的酝酿等时代背景做了较为全面的铺陈。

    试播集上线后,不少观众表示该剧的情节乏善可陈,不少地方落入俗套,故事的节奏感也略弱。实际上,从上线的整部剧集看,这样的指责同样适用。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只是这一系列剧集的开篇之作,主要目的是交待背景,引出人物。基于本剧的故事设定,后续剧集在情节推进上将会有较大的突破空间。而与此同时,本剧的最大看点,则是在颠覆性的背景设定之下,对于一个虚构的,但是有极具真实性的平行世界的全景式展现。德占区60年代的纽约时代广场,以及旧金山的商业街区,这些"脑洞大开"的场景,剧中都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极为精细的还原,再加上对于同时代美国和日本经典音乐融入情节中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使得整部剧在视听感官上极富冲击力。
  4. 无意中翻得此片,遗憾的是又是美剧,不是说美剧不好(往往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下面来说说自己的观感

    1:开篇就是让人诧异的满大街的万字符,以为是导演讽刺独裁,其实是二战同盟国战败了。。。。
     
    2:美国本土被德日瓜分统治,其他国家情况不详,估计后面几集会有所交代

    3:在独裁政府的军事管制下必定会出现抵抗组织,果不其然,一个机械加工厂就是地下组织的基地。

    4::男主经人(第一集结尾得知是个内鬼)介绍来到这个地下组织与领导人接头,接任务:送货(与女主发现的影片属于同一部,估计是连续剧)到德日两国的中立区。

    5:女主(合气道高手,无业青年,车祸后遗症恢复中)接到其妹妹送来包裹,后发现竟然是二战同盟国胜利的影片!!其妹妹临终前只说了一句话:“我找到了原因”

    6:女主为了实现妹妹的未完成的使命,毅然抛下男友,前往包裹目的地,德日在美国的中立区,并且和男主“偶遇”

    第一集的大概内容就是这样。

    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是,男主是纳粹的奸细,目的就是要铲除抵抗组织,而女主所发现的同盟国胜利的影片却与其当下的世界格局完全相反

    以下是个人猜想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德国在二战时期所拥有的惊人的科技力量是否对当时的真实结果进行了篡改。
    也就是说,希特勒当时的智囊团已经预见到了二战最终的结局,但为了第三帝国的延续,通过科技力量回到自己曾经犯下致命错误的那个时间点,修正了自己的错误,最终达到与日本一起赢得二战胜利的结果。当然,这条时间线已经无法回到原来的时间线所存在的维度。然而原来的时间线所在的维度中的同盟国可能也得知了存在这样一个”平行宇宙“,但可能限于能力,只能将视屏信息带给这个新的时间线上的人。。。。。。
    影片估计想表达的思想是:
    1:独裁政府无论存在于哪个角落都将被有觉醒意识的人抵抗到底!
    2:隐喻,二战的胜利其实只是独裁政府上演的”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