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靖国神社 — 占领下不为人知的攻防战 靖国神社 ~占領下の知られざる攻防~(2005)

靖国神社 — 占领下不为人知的攻防战 靖国神社 ~占領下の知られざる攻防~(2005)

导演: NHK

主演: 昭和天皇 东条英机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05-08-13

片长: 58分钟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首相の参拝などを巡り、内外で論議を呼ぶ靖国神社。そもそも靖国神社とはどのよう神社なのか、それを考える上で、重要な資料が次々と発見されている。

演员:



影评:

  1. 片子快结束的时候,一个太平洋战争阵亡遗属的话印象很深,他的父亲在太平洋战争的阿图岛玉碎中阵亡,NHK给的旁白是,“对于军部表彰阵亡者的做法,他不以为然”,然后他对镜头说道:“英灵、军神之类的话,是当时为鼓舞士气而造出来的词语,说阵亡者们回到了靖国留在那里,那我的父亲也就在那里,只要去了那儿就能见到他了,是不是灵魂真的去了那里,这个我不知道,但是还能去哪里呢,没有其他可去的地方”。

    相较于“军国主义”这样的大旗,普通人希望自己死去的亲人有个祭奠的场所是再朴素不过的感情,比如这位喜一先生,他的父亲不论遗骨还是遗物,都在太平洋战争中荡然无存。

    下面说说片子里大概的内容,非常详实。

    靖国神社是明治时期创立的,从日本步入现代化开始,历次战争的30万阵亡者都供奉于此。军人阵亡后通过 “招魂”“合祀”的仪式成为新神,名单是经过天皇圣断,天皇会亲自向成为新神的战死军人低头参拜。正是这种莫大的荣誉感驱使二战时期的日本军人宁死不降,不断发动万岁冲锋。

    美国在终战前就有专门的战后事务委员会研究过了,把矛头指向了靖国神社,认为这里是军国主义的源头,要从思想和精神上改造日本,断绝日本再次走向军国主义,必须废止靖国神社和它背后的超国家主义。

    旧陆军省管靖国神社的美山上校和在麦克阿瑟来日本的前一天去见了东条英机,询问他对靖国神社举行招魂和合祀的态度,东条英机的说法是“靖国神社需要永久存续和天皇亲拜,日本精神根底是皇室和国体,日本精神的脊柱之一就是敬神崇祖”。

    GHQ(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对靖国神社的态度开始有些暧昧,因为又想干掉靖国神社,但又想维持“信仰自由”的统治改造方针,在这样的暧昧气氛中,旧陆军省在解散前夕组织了规模盛大的临时招魂大典,因为很多阵亡者的名字都无法统计,所以是临时。招魂人数达200多万,把在终战前剖腹自杀的人也放进去了,原来只有阵亡的才能进靖国神社。为了给GHQ留下好印象,所有参列军人都穿上了西服。但后续原计划的公开合祀没有举行,因为遭到了苏联、中国、澳大利亚的抗议,天皇也在被GHQ暗示后,提出不参加。

    GHQ的宗教课在后面调整的策略其实还是想干掉靖国神社的,判断遵循2点,1.是否鼓舞战争意识、2.是否束缚宗教自由。为了靖国神社的存续,神社方面做了很多自我调整的措施,主动提出比如把“神社”改成“庙宫”,甚至改成非宗教的纪念碑。

    后来GHQ出了文件废除国家神道,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的宣传遭到禁止,实行政教分离断绝国家和宗教的联系,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了一般宗教法人归文部省管。

    靖国神社方面也主动去掉了设施内代表皇族的16瓣菊纹,用水泥盖起了灯笼上的军人浮雕(占领结束后恢复了),在神社举办御灵节,引导和平慰灵的气氛,但真正让GHQ放弃废止靖国神社的还是阵亡军人遗属的努力,现在美国还存有大量当年的请愿书。

    但在美国占领结束后,昭和天皇还是恢复了参拜,至今在二战中阵亡的260万日本军人还是被祭祀在这里,天皇一年两次派使者到神社。

    靖国神社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大概就是这样,再次对NHK的专业性感到佩服。

    靖国神社曾经是驱动军国主义战车向前的发动机,现在依然和皇族、政府有些暧昧,毕竟这是一段无法抹杀的历史,是实实在在被国家投入战争的260万生命,虽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里只是一个祭奠在战争中死去亲人的地方,不然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

    感想的话,不怕死的士兵其实挺可怕的,背后一定有很骇人的信仰支撑,幻想着天堂72处女的ISIS和当年幻想着进靖国神社成神的日本士兵也没什么差别,普通人怎么可能宁死不降都去自爆。日本真庆幸当年是被美国占领而不是苏联。

    至于靖国神社本身的问题,其实刚终战的时候,美国如果主动把阵亡士兵的祭祀功能移出来做个纪念馆什么的,完全去宗教化打祭奠亡魂,反对战争,和平永续的牌肯定是最佳操作,但现在已经错过了这个节点,把神道教作为招牌让靖国神社留下来确实有问题。

    但最感慨的还是NHK在片尾的一问,“在战争中身故的人们,由谁用何种方式来纪念来记忆呢”。

    2018.05.19 上海

  2. 日本人非常善於保存自己的傳統,讓過去為了帝國奉獻生命的人也在戰敗後新時代得到尊重。橫井宮司經過仔細考察,發現GHQ同時持有「廢除國家神道」與「尊重信仰自由」的方針,便主動把Yasumi Shrine改成宗教法人持有,也配合以水泥塗掉紀念雕塑,摘走菊花象徵。1949,GHQ也不再為難神社,把國有土地撥給他們,然後「move hands off」。天皇呢,自從戰敗最初參加了一次性撫慰不能統計出名字的二百多萬兵士鄭重參加了「大招魂祭」,之後非常聰明善於審時度勢地等到1952駐軍走了再恢復參拜,這樣大家退讓妥協,保護了遺族一個寄託哀思的場所,守住了對自己歷史記憶的尊重。渡邊清這種少數人覺得天皇即使不被審判,也應該退位謝罪;不過站在裕仁的角度和利益,保持自身的存在,向上一個時代告別,又認真記住逝者,這時「不認錯,不反省」其實反而是對兵士們為之犧牲之目的的敬重。要接受這種想法,所需要轉換的心態,是把一個人看成連續的個體。但其實當戰敗後新的生命轉向決然不同的終極意義,這時後面的「我」已經無需對前面的「我」負責了,卸下包袱反而才能同時全心全意迎接新挑戰,並且保持上一個失敗了時代的純粹性。當然,從法理上看,天皇作為最高統帥,只讓下面官僚負責說不過去,日本內部也有一半民眾希望他退位。不過這就是象徵元首作為天照大神子孫而被豁免的民族神話在起作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