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80后,小学暑假第一次看此剧,当时没看全过,只是对主题歌印象深刻。没想到快30年后网上重新刷了一遍。按当时的水平,应该算一部巨制(20个电视台联合摄制),服化道也应该是当时较好水平(横向比较)。剧情楼上ipercy的剧评已经介绍了,不再赘述。只是有些观点,我认为不能用现在的观念看过去,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英雄豪杰揭竿而起,有具体的时代背景,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刘福通,张士诚,朱元璋,李善长,察罕帖木尔),有比较合理的剧情发展,比起现在架空时代,人物纯虚构,情节不够神仙凑的流量剧还是非常良心的。人物关系不是现在那种“一生双旦”的套路,这里的女二纯属反面人物,是为了反衬男一女一高大形象,崇高理想,纯洁爱情,优秀品质而存在的对照组。现代人可能认为这设计很傻,但却是符合当时主流观点的。女二的悲惨下场其实一出场就注定了,秦梅娘第二集去杀施耐庵叔侄时,自己蒙着面,却问认不认识她?她明知那人是小时候救命恩人还追杀人家,追杀就罢了,还问认不认识,这就过分了。她当面呛红巾军叛徒董大鹏说自己和他不一样,他是打不过投降过来的,自己是小时年幼无知被奸人裹挟,幸亏义父相救的。其实这正是剧中有意的反讽。她被童家兄弟打个半死,男主去杀她,她哭哭啼啼说自己的苦衷,似乎自己是为了和命运搏斗不得已的行为。对比同为梁山后裔的公孙老道投靠朝廷追杀红巾军,纯属贱人矫情。剧中红巾军几个首领,嘴上说得大义凌然,要推到暴政,救民水火,其实却彼此勾心斗角,甚至私通元人。而元朝阵营也有不同势力明争暗斗,察罕等外臣(察罕是色目人)为了剿灭红巾军呕心沥血,却遭到清河郡主及其父科尔沁郡王等宗室权贵的谗言等,这些都是小时候不注意,长大踏入社会再看才有感触的。细节方面该剧也比较细腻,那时候大侠出门也得拿个包袱,不是现在剧里拿个武器就千里独行的,时间长了衣服也会脏,肚子也会饿。不过这部戏,每逢吃饭男主就啃鸡腿,虽然真实可不太雅观,但比起前几年大火的某流量武侠剧包子都是道具做的,还是真实得多。唯一有点不明白的,要说当时的社会风气,本剧倒是没什么辣眼情节,男主和女二在客店里,女二勾引男主只是露出胳膊和肩膀。第二次药铺里,男主在被下了春药的情况下,连脱外衣的机会都没给女二,就直接掀了桌子。但清河郡主和秦梅娘似乎关系超越一般闺蜜,两人的亲昵程度,比男主和女一都过分,让我不厚道的觉得,难道二人蕾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