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蓝的上司是太让我感动的一个角色。你无法直接评判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但他的确陪伴着宝蓝成长,如父亲一般的人物。“现在世道越来越坏了吗?我很喜欢以前的人,以前的一切,但现在好像大家都不关心别人了。如果说以前多好多好,这对没有经历过以前的人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话。所以现在经历的每一个瞬间,都同样重要和珍贵。”宝蓝父亲去世的时候,她的上司留到了最后。她上司癌症快要去世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帮宝蓝扛下一切责任。也正因为这样,在追悼会上,公司来的人寥寥无几。你的追悼会,你想要什么样的人参加,多而杂,难道不觉得吵吗?少而精,真正为你离去而难过的,那才是最重要的啊。所以我觉得,我觉得宝蓝的上司,拥有了一个特别珍贵的追悼会,难能可贵。你快要工作了,希望你能有紫英一样的有勇气,有底线,善良正直的人,“我希望工作是能给人带来价值的,而不是减损价值的。”有多少人工作就只是想混口饭吃?你也想这样吗?
90年代的语境下,等待韩国国民的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这个职场故事设定的事件正处于危机前夜。与《可爱先生》以拼搏奋斗的职场故事谋求国家振兴不同,这部影片立足于2020年的“新危机”局面,回望90年代的那场危机,以反思其发生机制和集体精神应对策略。故事涉及如下几个层面的矛盾:
1,公司官僚制与下层职员的矛盾。
2,工厂管理与乡民的矛盾。
3,外籍经理人与本国管理层的矛盾。
主人公们辗转在三种矛盾里,直到第三种“东-西”矛盾超越了第一和第二的“上-下”矛盾和“内-外”矛盾,成为重大的压抑力量和翻盘快感来源。换言之,从金融危机的角度看,本土企业虽然怪诞奇葩,但远没有境外资本穷凶极恶。前一个压榨员工的生命,后一个剥夺本国企业的命脉。于是底层职员的奋斗,接续了企业命脉。
从整体上看,这是韩国电影资本为本土商业资本背书,以全球资本为假想敌的故事。资本所生产出的(文化)意识形态,总是把自身的秩序描述成符合人性、自然而然、从来如此和普遍存在的。但这部影片的三重矛盾,却在彼此的矛盾中显露了那种“自然而然”面临的危机。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要求资本以全球化的面貌出现,横行无阻。但当代多元化世界的格局却必然要求以民族-国家的角色处理资本问题。于是底层职员的自我奋斗,最终转换为选边站的是非问题。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开始你排斥它,后续适应它,最后“不能没有它”。职员的选择总是有限,她们充满怪异味道的选择,也透露出当代韩国人回望金融危机时的矛盾心理。
三振跟三星名字还蛮像,讲述的是韩国九十年代高中毕业的女生大型企业生存的故事。 九十年代,大家都以进大型企业为荣,并都为之终身奋斗。在这些大型企业,存在这样一群人,她们负责处理部门的琐事(例如倒咖啡,找资料),她们没有晋升机会,她们只有高中学历。虽然她们在企业的最底层,但是她们也非常以自己的企业为荣,愿意为之终生奉献。 当发现个别工厂乱排污水时,她们主动上报公司,避免影响公司形象。公司也很快回应并受理,积极与村民商议赔偿。表面上一切进展顺利,但是随着她们偶然的一次推测,却发现了公司在此事造假,直接篡改了水质检测数据,导致附近村民产生怪病,也没有停止乱排的恶行。 她们本来没有胆量去调查,但是本着善良,为了公司,下定决心找出篡改数据的高层并举报。 在调查的过程中又发现公司的收购危机,如果想了解详情,可以去看看电影。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是韩国导演的正常水准,虽然情节可以,反转也很多,但是整体比较平庸,有点为了反转而反转的意思。这个电影想讲的东西有点多,所以重点不明确。总得来说,是打发时间很不错,特意去看没必要得一部电影。
韩国从不缺现象级的作品,《三振》可谓一部韩国版本的《隐藏人物》,韩国在对好莱坞类型的本土化改造上依然驾轻就熟。
三个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赢得(男性)世界尊重的故事,这无疑也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政治正确”。本片在“女性”的弱者身份探讨下,加入了“唯学历论”的社会偏见。值得玩味的是,在财阀称霸的韩国,长久以来财阀和普通人的矛盾,用一个虚构的“三振集团”被巧妙的转化为爱国主义,转移成为韩企和日企的矛盾。三星工厂事件的受害者等了十一年才等来了迟来的道歉,投资本片的乐天集团又是韩国财阀巨头之一。影片在蚍蜉撼大树的主题之下,遮蔽了历史遗留在韩国的财阀问题。戏剧性的情节始终无法描绘现实之残酷,人民如蝼蚁,在韩国也推不倒大树。
影片结尾处,不断在强调的1995,那个亚洲金融危机前的“盛世”,强调对于美好时代的怀念,更是在有意无意的展现韩国迅速跃为亚洲四小龙时期,人们对于资本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