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90婚介所(2021)

90婚介所(2021)

主演: 孟非 阚清子 沈奕斐 孟常

类型: 真人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1-08-13(中国大陆)

集数: 12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该异性交友节目旨在帮助90后寻找90分的爱情。节目聚焦90代单身男女,以平等正向的态度,探讨和展现健康的亲密关系。节目以女性为主视角切入,通过游戏化的试恋闯关,与多位男性相互了解,寻求自己心仪的伴侣。在这里,嘉宾拥有最大自由度的选择权利,他们通过自主判断与选择,决定不同命运走向。

演员:



影评:

  1. 在《90婚介所》中有位男生话题度比较强,刘梦竹

    刘梦竹有两个点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节目才三期,对他表现出好感就有两位。

    另外一点就是刘梦竹提到他是在“洗衣粉广告”中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

    什么是“洗衣粉”家庭呢,这个刘梦竹自己在节目中和vlog视频中都有提到。

    先来说说节目中的,在第一期面对第三位女生左冉冉的时候,刘梦竹就说过他不喜欢单亲家庭的,因为他是在“洗衣粉广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

    女嘉宾左冉冉问刘梦竹,什么意思。

    刘梦竹就解释说,“就是一个小男孩跑进来,妈妈,我衣服脏了,然后就帮她擦,就是那种很和谐的感觉。”

    这个再直白不过,一说大家就能很快明白这是怎样的家庭,不外人家庭环境非常好,家境殷实,父母相处和睦,孩子也比较乖巧。

    左冉冉一听就明白了刘梦竹是什么意思。

    在vlog中刘梦竹也说过了他的洗衣粉家庭就是说父母都是青梅竹马,6岁就认识了,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湖北的护士,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

    刘梦竹也在视频中反复说过他是从小就学钢琴的,但是没学过吉他,吉他就学了一首歌《情非得已》。

    他是18岁就去美国留学了,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了两年,现在在大公司做商务工作。

    刘梦竹或许真的生活在让人羡慕的“洗衣粉广告”家庭中,但是真的没必要用这样的家庭环境去羞辱从小生活不幸的人。

    从刘梦竹跟第一期女生左冉冉的对话,一直都感觉他是在秀优越感,说自己成长环境多么好,家庭多么好,受过多么好的教育。

    什么从小就学弹钢琴啊,还有在房间内的时候,还问左冉冉有没有一些奇怪的爱好,接着他就自己说他的小爱好就是收集房卡。

    没有国外生活经验的可能就会对这个“收集房卡”这个爱好表示不理解,左冉冉果然也问了,房卡不都是要上交的吗,怎么还能收集。

    这个时候刘梦竹就提到国外的房卡是可以收集的,每个地方的房卡都很有特色。

    这一点似乎是在考察左冉冉有没有国外留学过,有没有国外生活经验,让左冉冉自惭形秽,同时也秀到了他的海归身份。

    言辞之中,也有对左冉冉的看不起,好像在说女生这样是配不上他的。

    在跟左冉冉一对一聊天的时候,刘梦竹始终在引导左冉冉,希望左冉冉表达出对婚姻没有希望,对爱情没有希望的话。

    从刘梦竹两句问句就能看出来,一个是刘梦竹问左冉冉相信婚姻吗,左冉冉回答说她不相信永远的爱情和永远的婚姻。

    一个是,问刘梦竹愿不愿意为了喜欢的人来到另外一个城市。

    其实这样的回答完全没问题,没有永远的婚姻和没有永远的爱情,这个表达并不能看出左冉冉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

    倒是能够看出来左冉冉需要人去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只能说左冉冉对于婚姻和爱情是内心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是有心理准备的。

    这样也是出于自我的保护机制,不让自己受伤太深。

    这个时候她其实需要男生给她一种保护她,让她更有安全感。

    但是刘梦竹却反复拿家庭这个标准去刺痛左冉冉,左冉冉只好回答说——

    这一点我可能没办法改变,因为我的家庭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刘梦竹这个地方做得真的太没风度的了,不喜欢就不喜欢,看不起就直接离开就好了,没必要一直秀优越感,和揭开别人伤口。

    可以看到谈起家庭,左冉冉的眼睛中是有泪花的。

    第二个问题左冉冉也回答的很得体,她说可以试试。

    如果一开始就为了对方去到另外一个城市,可能也会显得很不负责任。

    刘梦竹最让人反感的并不是他不喜欢这个女生,而是一直贬低这个女生。

    到了后期采访的时候,刘梦竹居然说,左冉冉在一对一房间中跟在大房间中表现得很不一样。

    这真的有点老甩锅人的意思了,女生左冉冉一句刘梦竹的不好也没说过。

    到了刘梦竹这里就是左冉冉表现得不一致了。

    并且根据刘梦竹的陈述,还是左冉冉在一对一的时候表现得很疏远。

    是谁表现得疏远,看了节目的都一目了然。

    到了最后已经很明显了,他还犹犹豫豫的样子,想要表现是女生不想选自己,慢吞吞到了奔现出口,看到女生就在出口等他,他又走开了。

    个人感觉,在这里,刘梦竹跑到出口看了看,看到女生在他走开是出于两点考虑。

    一个是他以为奔现出口不会有人,前面说过他言辞之中暗戳戳的在羞辱女生,女生正常听了都会直接走到单身出口的。

    所以他还想要造成一种是女生不选他,但是他想选女生的错觉,他想借此博得观众和舆论上的好处。

    结果发现女生在,他误判了,于是就走了。

    第二个是,他想看看自己的魅力,是否自己已经这样说了,女生还是会喜欢他,在出口等他。

    确认完自己是有这样的魅力之后,刘梦竹就离开了。

    从女生角度来看,左冉冉是真的感觉不到刘梦竹的不尊重吗?

    个人觉得未必,她不是感觉不到,而是她也完全懂得刘梦竹的看不起和不尊重。

    所以她纠结了一会,还是选择走到奔现出口。

    她走到出口并不是因为她喜欢刘梦竹,而是她想看看刘梦竹怎么做。

    她知道刘梦竹不会选择自己,所以她走单身和奔现出口都没什么区别,没有损失,只是她想看看这个男生是否恶劣到这种程度。

    结果就跟左冉冉判断一致,刘梦竹果然没有走过来,而是站在拐角处瞄了几眼,又离开了。

    所以这里,还是能够看出左冉冉还是很聪明的,但是刘梦竹的做法实在很下头。

    在第二期,他面对配音演员韩娇娇的时候,更是连敷衍都懒得敷衍了。

    韩娇娇很礼貌的问他会弹什么歌曲,他弹了个《贝贝》,就说了两个字,又说另外一首是谈给想要深入了解的女生听的。

    《贝贝》这首歌要简单介绍一下,这是首只有4秒的歌,真是短出了新境界。

    相信这也是学吉他弹唱学得最快的一首歌。

    在刘梦竹的vlog中,他还说《情非得已》以后等到1V1的时候弹给心动女生听。

    既然这样,你总抱着个吉他干啥?

    面对韩娇娇夸赞刘梦竹说是吉他新手的时候,刘梦竹还表示肯定,说他就是自谦。

    总之,真的太下头了,就这样的真不知道怎么好意思到处说他是“洗衣粉家庭”成长的男孩。

    不知道是代言了哪家洗衣粉广告,厂家还不赶紧找他退钱!

  2. 这个节目和其他的恋爱节目不一样,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年轻人婚恋观、自我观、价值观的大起底。邀请的成员辐射的范围非常广,23-40岁的都有,但是目前看到的主要还是集中在23-30岁的适婚青年,而且都受过良好教育。

    了解同龄人们是怎么想的,这件事真的太有意思了。从节目目前效果看来,这届年轻人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自我、最有边界感的一群人了,或许也是结婚最困难的一群人。选择的这些嘉宾都挺有典型性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

    我斗胆试着分析这些人,也算是对自我认识的重新定位和梳理。

    (一)1号老二次元妹子:

    1、人生阶段: 对自我的认识、观念都还在不断确认中。

    她的理想型是高的、好看的、内心成熟的。她第一场选择了金融男,但理由是看到对方在做笔记,想知道对方对自己的分析和看法。第二场的程序员明显就不是她的理想型,但是还是想进一步看看对方身上是不是有自己没法发现的闪光点,她愿意去看看,但是发现还是说服不了自己。她说她想丁克,理由不想让孩子占据自己为数不多的个人时间和个人空间,她说这个决定是自己经过思考的。

    她这种状态和她个人的兴趣、生活关联非常大,纸性恋、二次元、JK、大女主爽文,她对爱情的想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二次元空间,二次元世界塑造了她的婚恋观,是她的舒适圈。

    但是人却是活在三次元的世界里的,或者说,三次元才是人生活很大的一部分。二次元空间是舒适的、和谐的,而三次元空间里,对立、矛盾、冲突才是常态,三次元的和谐是要经过不断磨合才有可能获得的,很考验技术。所以,尽管她很漂亮,在三次元空间里,她的确难以找到一个让她心动同时也对她心动的男生。

    2、典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对三次元空间的体验可能是不够充分的宅男宅女们。

    这部分人有些人活在小说的世界里,有些人活在游戏的世界里, 有些人活在动漫的世界里,他们在这个世界里是安全的、舒适的。但是这个世界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它是虚拟的,虚拟的困境在于,它很容易会变成虚假,所以,身在其中的人要不断自我说服,自我确认才能够得到短暂的自洽。当在虚拟的世界里塑造出的情感观和三次元世界不融洽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对立、甚至是对抗,比如在谈到丁克问题的时候,就上演了一场观念的对抗。

    现代生活有一点很突出,就是观念的自由、自我的不可冒犯,边界感很强。这些特质对于确定自我很重要,但是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个极端,在确认自我的过程中,他人的不在现场,从而导致这个“自我”不够有力量,或者说,离更自洽的状态,还有一段路要走。

    人类的本质,是和他人产生连结,在连结中,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共情也好,冲突也罢,不管最后的选择和结局如何,但这的确是成长必经的历程。

    3、解决方案:对他人保持好奇,多一点耐心。

    这个解决方案是给我自己的,如果还期待婚姻或者是爱情,那么对人保持好奇和耐心就非常重要。谈恋爱这件事,是两个人的事情,涉及他人了,那就肯定不能太自我,太自我就适合独自美丽。独自美丽也不容易的,要自律、要用更丰富的生活去填充时间,填补孤独感,还要在这种漫长的孤独中,找到一种节奏,游刃有余,充分把控,精神世界持续丰富强大,才能真的开心。哇,真的不容易啊!!!

    (PS:金融男的预测小本本非常搞笑,很多时候,人的状态其实是感性的,而经济学在做预测的时候,会默认人是绝对理性的,现在知道为什么经济预测老是出错了吧?哈哈哈哈哈)

    (二)城市规划妹子

    1、人生阶段:人的本质大抵是孤独的。

    在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上,这姑娘是真的活明白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坦然面对这一切。她对未来、过去、对兴趣爱好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太大的困惑,所以,她真正期待的是,来一场心灵的碰撞。充分品尝了孤独之后,同时还对世界、对他人抱有热情和好奇的人,有一股内在的蓬勃的生命力,她这股内在的力量,在现场的男生,有多少能够get到呢?

    她的理想型是善良的,聪明的,因为,本质上,她也是这样的人。善良意味着能够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能够换位思考,能够最大可能做到共情,不会伤害人。聪明意味着面对很多难题,最后都能够找到一个妥帖的解决方案。在这里,我更愿意把聪明换成智慧,智慧是更上一层的聪明。能够同时拥有善良和智慧这两点品质的人,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人间不可多得的妙人。

    2、典型:代表了一部分事业成功、精神世界强大的人。

    这类人已经到了确认自我的状态,精神世界丰富而强大,他们或许已经各成风格,但可以看到在如今的气质里,都含有对生活的充分品尝之后的阅历、沉淀以及选择。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或许已经没有太大的困惑,能够妥善安置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信念坚定,并且这种坚定里没有攻击性,因而显得自洽、平和。

    这类人活得很有自己的节奏,就像这位姑娘,她身上有一股优雅的利落,有自律也有自省,她很干脆地放弃了重启,她已经能够做到进退有度,张弛得宜,让自己处于可控和平衡。这类人是非常懂得自我管理的人,这种自我管理,能够让他们持续强大。

    这位妹子的典型在于,有世俗意义上的优秀,但在世俗的世界里,很难找到同频共振的人。在社会权力结构依然是男权主导的今天,很多男生,在面对这样的女生,其实第一反应是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在节目中是可以窥见的,比如,“hold不住啊”、“你会不会因为过于优秀而导致单身”这样的反应和言论。

    虽说现代社会平等、尊重、自由是文化进化的主调,但是人与人之间不自觉的权力关系建构反而是一种潜意识层面的常态。这种权力结构构建过程中,有人不自觉地建立对他人的掌控感,有人是回归自我,建立对自己的掌控感。我一直认为,这种自我和他人之间权力倾向,就是不够自信和真正获得自信的分野。目前来看,这群男生都很自我,但他们真的不够自信。这位妹子的待人接物,优雅大方得体从容,在事业成功、生活的丰富、人格和精神力量强大、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四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她这种自我管理让她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3、一个解决方案:没遇到合适的人就独自美丽,享受当下,遇到心动的就主动出击。

    单身的男男女女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碰撞出爱情火花的很少,甚至可能是不存在的。当真正意识到这个现实的时候,不免会被一种深重的孤独感包围,但是解决方案也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了,就像这位姑娘说的,“变成更好的自己陪伴自己”,被拒绝后也能优雅转身,这位妹子就是当代职业女性进化的模板啊!!!

    遇到心动的就主动出击,这件事还得练练,这是技术性问题,不急不急。

    (三)三号元气少女

    看了第二期,突然失去了更新的动力。就最后简单写两句,任何过往经历都只构成一个人的一部分。关键看人是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未来,一辈子很长,生活的可能性是很多的,我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一直活在自己设想的框架,真实的人生是在变化的。坦诚面对自己,是走上人格自由的第一步,这位姑娘做到了,她很棒。

    就先这样吧。

  3. 朋友:

    说实话,我是很少有冲动想给一个相亲综艺写评论的,但无意间看了一期《90婚介所》,真的感觉区别于从前的相亲综艺,它更多的像一个大型当代年轻人态度观察实验现场。

    这部网综让我通过观察别人,来觉知自己。看了节目,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这一代适婚年轻人,相较以往,大概是迄今为止最注重自我,最敢于真实表达,既自信又自卑的一代了吧。也许,正是这样的自我与自卑,让我们这代的年轻人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保持在一个低位。

    节目第一期主要是3位小姐姐和32位小哥哥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一不给我传达着90后就是“敢”的态度。

    我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哪怕这不一定是成熟的,不一定是别人会赞同,甚至知道很可能会被喷的,但我首先要做的是忠于自我,而不是在镜头前打造理想人设。

    一、自我:以己为始,从我出发

    第一位女生,是个jk宅女小姐姐。她上节目的宣言是:“男人不要影响我的拔刀速度”。

    她是个游戏公司的品牌运营,生活中充斥着二次元,纸性恋、大女主爽文;她介绍自己说:“我有一根网线就能一直宅在家里”。

    这位小姐姐谈到是否丁克的话题时,她毫不避讳的表达,自己希望丁克,而支持丁克与反对的男嘉宾比例是:6:3。可见,丁克这件事在当代年轻人中的接受度不算低。Jk小姐姐谈到的原因是:女生要在生孩子上花去很多的精力,平常工作已经这么忙了,再将女生所剩无几的自己时间,被剥夺,分享给一个孩子,是自己无法想象的。

    当一个男嘉宾说到,生孩子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的传承。而jk小姐姐的下意识反应是:文明延续不管我的事,要是将生孩子与人类文明联结,就是一种道德绑架了。

    当有人提问父母对于她丁克想法的意见时,她说:“我不替自己考虑,我还指望谁替我考虑。”

    因为jk小姐姐出众的颜值,受到了颜值和兴趣爱好都匹配的小哥哥的释好时,看起来她也满足了她提出的个子高,好看一点的要求,但她选择了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金融男去1v1聊天,原因是金融男做了笔记,想听听金融男对自己的评价和分析。

    要是,你以为自我的特质只存在于JK小姐姐身上就错了。当jk小姐姐和男嘉宾谈到时效性恋爱时,男嘉宾提出自己的想法:谈有时间限制的恋爱 就是一段时间的恋爱。他说保证会爱一个人不会超过爱自己。因为,人本质上是自私的。希望谈恋爱是有时效的,是到爱情的热情燃尽为止。他可以保证谈的时候对你没有欺瞒;但也保证肯定不会陪你一辈子。

    男嘉宾这样的观点提出,观察员忍不住吐槽了一个渣。也许,男嘉宾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观点不容易被人接受,但他依然提出且认为这是我的观点,我希望是这个样子的。

    通过这个节目让我发现,我们同龄的一代,或多或少都有自我的特质,除了上文说的种种。

    第二个女嘉宾自认为对心动男生没有问题了,就是属于她的了,就不再有过多互动,而向其他男生提问,原因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心动男完全没有收到任何信号,现场的其他人也是一脸蒙圈状态,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第三位女嘉宾直球式发言,看到男嘉宾变魔术失败,第一反应是表达真实的自我感受,认为这个魔术表演,不新奇也不刺激,而没有更多的想其他。他对于嘉宾问你妈和你同时掉水里,这样的问题,也是毫不留情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时间房间里的气氛多了一丝火药味。

    当然,自我也没什么不好,毕竟人是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动物。

    父辈那一代,更多的是满足他人期待。他们那一代更多的是肩负着将家族从农村带出到城市,走出大山的家族使命,而看不见自己。

    90后这一代,因为成长的环境物质资源和精神世界基本满足,更多的是着眼于自己开不开心、愿不愿意,我是怎么想的。

    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首先你得先看到自己,发现自己,然后再去学着尊重别人,了解别人。但,若你想走入一段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只看到自己是不够的。

    二、自信:敢于真实表达

    第一期给我的感觉,不论男女都很敢,敢于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是第一位jk小姐姐还是第二位,第三位,她们给我的感觉是更多的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

    90后的男嘉宾满要是遇见自己喜欢的女嘉宾,更多的也是自信直接的表达意见,我喜欢你,我就更多的当面表达,当面去插卡。

    第一位小姐姐的需求就是男人不要影响她的生活,孩子不要分散她的过多的精力,理想对象要有身高,有颜值。她想毫不避讳自己在二次元世界熏陶下的婚恋观和人生观。

    第二位小姐姐是事业和个人都比较优秀的类型,当被问到是否害怕是否优秀会影响找另一半时。她直接回答的是:“我不认同优秀是一种错的感觉。人大体是孤独的一生 如果我没那么幸运遇见,那么就是自己陪伴自己,那我为什么不让优秀一点的自己陪伴自己。我的标准一直就在哪儿,水就那么深,但对每个人来说,这个深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她的能力也足够支持她自信的表达认为:地域不是问题,有能力的话,在哪里都可以,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不给自己设限制。

    第三位小姐姐是外表萝莉内心强大的类型,有什么说什么,不喜欢猫咪的我不喜欢,父亲早逝的家庭变故,没办法改变,但我喜欢你我愿意奔现,看你如何选择。

    90后的对于婚恋会更自信,更真实,更直接,不管内心是不是真的不害怕,至少展现出的是自己的直球式表达,我是有自己态度的人。

    三、自卑:张扬下的脆弱敏感

    有趣的是,这个综艺让我看到90后也是矛盾的一代,也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张扬的一代,在他们看似有态度有想法的外表下,还是会有脆弱、敏感、怀疑和迷茫。

    很明显的是,jk小姐姐说出自己想要的是颜值高,个子高,像李泽言那样的,但后面也会加上一句,自己的自问自答,我配吗?我不配。

    城市规划师小姐姐,在自己选择的心动男生没有选择自己后,就心情糟糕到不想重启认识其他房间的人。

    萝莉小姐姐,在谈到自己的家庭变故时,难掩自己的慌张,同时谈到了自己不相信有永远的爱情和永远的婚姻,会随时做好婚姻不好的那一天的准备。她内心也渴望,也期盼,但是她的经历,让她对于婚姻和爱情,没有那么多的安全感。

    第一期的3个小姐姐,看起来都很优秀,很直接和自信,但是当真的处于如此的特定环境,若没有完全想好自己要什么,带着迷茫和运气来的话,那么有点懵就不再是意外,而成为了常态。也许有因为、这么短的时间,接触那么多的人,也许是因为心底其实并没有完全理清楚你自己到底要什么?这就导致我们的婚介所,一直开不了张。

    90后婚介所的男男女女,浓缩我们这一代寻找爱情的模样。

    我又渴望获得爱情的甜蜜,又对爱情没有安全感;

    我又想拥有一个人的陪伴,我又害怕另一个人打扰我原本的生活;

    我既想拥有婚姻,又担心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

    生活已经够苦了,我只想多点甜,否则我宁愿高贵的单身。

    你若想问,那我们90后咋整?感觉第一期更像是抛出了一个问题,给你我思考,而我希望《90后婚介所》接下来的几期,可以通过男女嘉宾的碰撞和牵手,给我们启发,找到正解答案吧。

  4. 看完后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感觉与其说在看综艺节目,不如说在看分析录像,看的时候觉得比较催眠比较累,但是看完了回顾分析又确实觉得有些有趣。

    我个人觉得这个节目最有意思的点不是男女嘉宾相亲,而是这些原本互相陌生的男嘉宾们组成的群体的行为模式,以及其中的个体在这个群体中展现出的行为模式。我觉得这一定程度上是由节目设置的规则环节决定的。

    整个相亲流程大概是:

    1. 32个男生入场后先选择一个自己想讨论的话题,根据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将男生分成数量不等的四个组,每组人数6-9人不等。

    2. 一位女生登场后,在四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这组男生进行交流,交流后双方进行双选,双选配对成功则进入1v1单聊环节,不成功则可以选择重启。重启二周目双选环节只给女生呈现愿意选择她的男生,只要女生同意1v1配对必定成功。

    3. 1v1单聊后双方选择是否进入关系,如果双方都选择同意,则相亲成功,只要有一方放弃,则相亲失败。

    最开始看见流程的时候,我的重度乙游DNA直接动了,这不就是许多女生梦想的择偶天堂吗。初看规则感觉主动权都在女生手上,男生作为一种本该在求偶场上主动出击的生物,此刻却只有在房间里巴巴等待女生垂怜的份。如果女生不选择男生的房间,男生就只有干瞪眼着急的份。就算进去了,男生想要得到女生的垂青,也得面临一大群同性的竞争。

    但在看过两轮完整流程实战后,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只看一轮流程,主动权确实在女生手上,但如果看多轮流程,我觉得主动权恰恰相反,更多的在男生的一边。

    在单轮游戏中,女生的异性选择确实很多,游戏也由她的选择主导进行,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同一位女生最多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失败,她就会离开舞台,但男生们只要没有看对眼的,可以一直待到节目结束。可谓是流水的女人们铁打的男人们,我看完几轮下来,已经可以肯定我一定会随着节目推进逐渐熟悉男嘉宾们,但女嘉宾如果没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大概率是会被我快速遗忘的。就像《非诚勿扰》的节目设置,24位女嘉宾才是铁打的,是主角,而每一位流水般上场的男嘉宾是排队来闯关的,虽然登场的时候聚光灯都打在他们身上,但如果没有很亮眼的表现,大概率很快被遗忘,到后面,人们甚至不会去数有多少男嘉宾站上过这个舞台,已经连个编号都懒得给他们。

    在这里,每个女生登上的求偶场都无比梦幻,迈进自己选择的房间,成为这群男生关注的中心,他们都热情似火,对你百般殷勤,但殊不知自己的选择时间相对于他们的来说只是昙花一现。女生在空间尺度上占据了一时的优势,而男生们在时间尺度上却把握着长期的优势。

    我不禁想象,等到后面的女嘉宾们登场,她们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流程,接触其中的某个群体,但这个群体中的男嘉宾们已经见过不知道多少个女嘉宾了。这其中的经验问题,实际的决定选择次数,主动权在谁,我想不用多说。女生毫无疑问是自己那局游戏的主角,但这个系列游戏的主角毫无疑问是这群男生。

    所以我接下来重点谈谈这群系列游戏的主角们。

    最开始的分组问题,将男生分成了四个陌生人组成的单性群体。因为是新的群体,所以成员之间彼此需要熟悉,团队需要决策需要行动,因此需要确定领导的问题。因为是在选择同一个选项的基础上建立的群体,因此群体成员之间会有一定的性格上的相似性,同样的选择行为也会给成员之间带来亲密感。因为成员都是成年男性,所以成员间也必定会在异性面前产生竞争,争夺配偶权(?)。

    观察这四个群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没错,由最开始的四个选项分出来的四个陌生人群体,最后呈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群体模式。最直观的就是第三位女性出场时,第一个房间(选择“未来”的组,姑且称之为未来组)和第二个房间(选择“兴趣爱好”的组,姑且称之为兴趣组)的差别。这两组算是两个极端,又被同一位女性选择,对比性非常强非常直观。

    未来组气质明显偏成熟,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有不少着装正式(西装),踏入房间的瞬间宛如进入了一场企业会议现场。他们有不少人习惯仔细分析思考后再行动,谋定而后动,同时会观察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参考,因此显得比较谨慎。虽然不会轻易表露,但个人主见都比较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这也变相导致群体比较难协调合作。

    他们选择思考和讨论的话题,“未来”,其实是比较尖锐比较深入的问题,两个人的未来可以说是所有感情面对的终极问题。有多少多年的陪伴和爱恋,就停止在“没有未来”这一步。一上来就直击要害不说,每个人对这个问题还都有了自己思考后比较清晰的想法,影响他们抉择的因素,只是看看女生对未来的规划跟自己的匹不匹配,打多少分。这样的思维方式很深入很直接,但是其实不太适合作为开场白,不太适合陌生人之间直接碰撞,特别是对于年纪小一些不是想要一步迈入婚姻的女性来说,直接谈明确的未来有些太仓促。我理解年龄较大的男性们的理性和直接,但是正常恋爱的未来都是两个人互相商量后交流的结果,而不是直接来比对,两个陌生人人生规划高度符合的几率实在有些太低了。

    在这样的群体中,最后的结果也有些惨烈,女生进去之后就冷场了,连讨论都基本讨论不起来,最后女生一个也没选,就直接进入下一个房间了。

    (我个人觉得与其直接谈明确的未来规划,不如加一些假设条件,稍微脱离实际一些,来进行一些未来的畅想,讨论一下向往的生活样貌,避开一些太过于现实的东西来作为开场。)

    兴趣组相比于理性长期规划的未来组,则明显具有一种“活在当下”的哲学偏向,带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玩乐气质。兴趣组整体偏年轻一些,着装偏休闲,手里都拿着自己兴趣爱好的相关物品(闲不住)。成员显得热情活泼好动,无话不谈,整个群体给人的感觉很阳光,很暖,很有情商。他们选择的兴趣这个话题,本身也是一种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比对,不需要评价,只需要呈现的话题。兴趣之所以适合作为陌生人聊天的开场,也是因为它很少会带来负面反馈。人们对不同的爱好大多都是欣赏和好奇,如果爱好相同还可以共振,却很少会出现反感和讨厌的情绪,聊兴趣很容易活跃气氛,有利于大家快速打成一片。不过容易聊的话题也是一把双刃剑,感情可不是和谁都可以,参与者心里都有爱情的门槛,当下的朋友不代表未来的伴侣。大家的交流浅尝辄止,来电很容易,漏电也非常快。推进到1v1阶段后,稍微抛出几个现实问题就能让双方迅速降温。

    兴趣组有趣的地方其实在于,其成员呈现出了明显的群体性行为,他们不需要主持人,自己就有一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的活动方式。他们会快速确定这个女孩在群体里最感兴趣的男孩,如果自己不是这个“天选之子”,也对女孩不太感兴趣,就会飞速投身到助攻的行列里,把这个最吸引女孩注意的男孩推到当前团队的leader位置上去,积极推动两人进入1v1环节。看着他们的行为,我想起了自然界求偶场上的雄性动物们,不禁感慨在以竞争为主的空间里,有的时候协作却比竞争更重要。兴趣组其他成员的帮助有效地提升了环节推进的成功率,提高了双方当事人的勇气。在这种几个小时内快速确定感情的情况下,大家最缺乏的其实不是理性,而是一种往前走的勇气,因此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群体策略。

    这个群体做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无非于集体插卡。当时女生最关注的男生对于插卡这件事非常的犹豫,于是群体中有人提议所有人都插卡,用集体规范的压力推动这个男生把卡插上去,集体把这个举棋不定的人推进最后的1v1环节。很多人对这个行为感到气愤,觉得是这样对女生不负责任,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群体策略,在道德上也算不上有什么无法令人容忍的瑕疵。前面我已经说过,这场相亲里其实所有人都不缺理性,都不缺冷静,每个人都期待未来,却也都害怕踩坑,因此每个人最缺乏的东西,其实是向前走的勇气。仅仅是第一场和第二场,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很多匹配失败和错过。被选择的男生觉得女生对自己没意思,不关注,因此没有选择插卡,结果反而错过了问女生真实想法的机会。

    我觉得很多人对1v1的要求提的有些太高,对最后配对的要求也有些太高了。进1v1就必定要配对成功吗,我觉得不必,1v1能做到双方真诚交流,揭开群体假面舞会中戴在脸上的面具,其实就算成功了。最后携手走出房间就是he了吗,我觉得也不是。携手一起出去只是代表愿意在一起试试看,只是一种意愿和可能性,代表这个男生愿意为了现在这个女孩,放弃这场相亲以后可能出现的选项(仅仅在节目框架内考虑)。但是不是真的在一起,当然还得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和感受。回到插卡的选择上来,大家互相鼓励进1v1里试一试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彼此关系也没有确定,只要不是明显的反感讨厌,我觉得大家不应该吝啬给彼此选项,应该有去尝试的勇气。

    当然,未来组也不是完全没有群体行为。在这里我们又可以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关注的焦点就是女生进入男生所在房间后,大家的欢迎仪式,这个环节决定第一印象,因此至关重要,我把这个环节戏称为“开场集体求偶舞环节”。首先,不管仪式是正式还是随意,四个组都有欢迎仪式,对女生比较有意思的男生在这个环节会比较热情,表演比较卖力。其次,随着节目的推进,这个环节明显开始变得复杂化和仪式化,从对着异性搞对同性的那一套入伙仪式(吓唬她),到坐在座位上集体打招呼,站起来集体喊口号,再到集体唱歌表演节目。各组在看到其他组的开场表现后,可能也会不断的学习总结,整体方向趋同化。

    未来组和兴趣组出场顺序都靠后(憋坏了),于是都向进入的女主角表演了集体唱歌送东西的节目。行为模式很相似,因此差异也就显得比较突出。未来组搞了一个合唱队,在房间中心站得整整齐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些自我中心的站位,把进来的女生直接从舞台割裂到了观众席上,不太利于女生接触融入这个群体。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女生惊疑不定,犹豫要不要踏进这个房间,出现了明显后退的动作,直到送礼物的男生从后面出来,才稍稍地用互动缓解了一下尴尬。对比之下,兴趣组的开场互动性明显强很多,整个群体将女生作为关注的中心,而不是去关注自己团队的指挥。送女生礼物的男生也是从边上接近送,避免自己有过多的存在感,将整个团队的中心始终聚焦在女生身上。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互动性极强的接纳性氛围下,女生很快就和这群男生熟悉,主动加入了他们的群体中。

    我相信不少人看完这期节目,都觉得兴趣组的表现简直把未来组吊起来打,觉得未来组没有未来可言。我觉得这还是和节目组本身的规则和流程有关。整个节目中,参与者要在短短两个三小时内决定,要不要尝试和眼前的人发展一段亲密关系,而节目所呈现的,也仅仅是这两三个小时内的内容。这样的规则下,相信一见钟情的人的成功率远远高于理性规划的人,短期决策者的成功率也高于长期决策者。如果没有热情和勇气,不上头,基本不可能两个人一起从节目里走出去。

    在节目设置的基础上再来看男嘉宾们选择的四个话题,就会发现,这四条线讨论的话题不一样,难度其实也不太一样。其中,“兴趣”应该是群体关卡走起来最easy的一条线,甚至可以算是新手关。前面已经提到过,兴趣本身就是陌生人之间熟悉最喜欢使用的话题之一,也容易让个体之间碰撞出火花,是一种典型的高呈现低评价话题。

    其次则是“过去”,算是normal关卡,谈论过去本身也是一种熟悉彼此的方式,这也是一种高呈现低评价的话题。不过过去比起兴趣,则多了一些禁忌,比如“前任”,“婚姻史”,“原生家庭”这些话题,都在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带有一定的评价性色彩。谈论这些敏感的过去话题时,大家都会和自己心里的标准进行比对,如果自己有硬指标而且对方不合格,就会直接pass掉。

    价值观我觉得算是“hard”关卡了。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主见。虽然长期来看人的价值观会随着成长不断变化,但短期内大家都不会轻易让步自己的观点。大家到这里来也不是为了开辩论会想要彼此说服,而是想要寻找价值观相同,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人。这其实就有点划队分界的意思了,在自己呈现观点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每个人划归到了不同的群体中,加分加不了多少,扣分倒扣得挺狠。但亲密关系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分离。如果抱着“双方三观一定要完全一致”的心态,一直筛下去,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下去,其实只会让和自己相同答案的人越来越少。

    最难的我觉得就是“未来”了,我愿称之为这个游戏里的地狱模式。许多爱情无法维系,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双方觉得没有未来。一上来没有感情基础就直接问这么终极的问题,双方还都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预设,很直率,很现实,但要匹配也非常困难。许多人感慨“未来组没有未来”,仅仅看最开始一对多的这个环节,我觉得确实也是如此。单论推进到1v1环节的成功率,未来组应该是目前来看最困难的一组。

    不过我个人认为,从长期来看,不管使用什么策略,最后维系长期稳定亲密关系的概率,四个组应该是差不多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一下1v1环节的情况。兴趣组固然最开始很easy,大家可以快速打成一片,但所谓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进入1v1环节后,兴趣组的难度明显上升,热情开始冷却,开始大量考虑之前没考虑的现实的长期规划的因素,我愿称之为“宽进严出”模式。过去组也同样面对这个问题,前面相互欣赏,标准放得很低,但爱情的门槛可没这么低,该考虑的还是得考虑,该问的未来还是得问。而价值观和未来组则相反,这两组前面的标准本来就抬得比较高,这也意味着一旦共振上了,后面的推进相对来说就会顺利不少,离开节目之后的长期发展更是如此。实在很喜欢,为你降低一些标准,甚至修改一些择偶的选择框架,也不是不可以,这就属于“严进宽出”的策略。

    这两种策略只能说互有得失,谁优谁劣还真的不太好讲,毕竟在亲密关系中,这四个问题都会出现,没有捷径可以绕过。落下的功课,总有一天还是得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