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没站相,作为军中精英,站立起码要挺拔端正,男主站立的时候,整个人是歪的,没有一点军人的精气神。而且没有军人的身材,瘦得跟竹竿似的。
这两点加起来,整个人看起来不像军人,倒和街边二流子差不多,让胡去演小混混绝对比军人适合。。。。。。。。。。。。。。。。。。。。。。。。。。。。。。。。。。。。。。。。。。。。。。。。。。。。。。。。。。。。。。。。。。。。。。。。。。。。。。。。。。。。。。。。。。
最近真的被《凭栏一片风云起》所打动,这部民国时期飞行员和女学生的爱情讲出了淡淡的悲凉感。
首先在抗日战争年代,装备本身就是不如人的;更紧缺的就是具有经验的飞行员,这也就有了张启在开始为了招飞而奔走相告那一幕。
剧中的张启是一个家境殷实成绩不错的民国富二代,但个性十足弃学从军,幸好父亲也是十分支持自己。而与他定了娃娃亲的孟海棠是复华大学秘书长的女儿,也同样是个个性十足的民国女生。沉迷研究甲骨文,且全心全意支持张启的飞行事业。
张启和孟海棠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整个领域,似乎就是本剧聚焦的文武双线救国。面对敌军入侵,面对文化掠夺,含光中队的飞行员们都舍命护国;而复华教授凌问岳孟无染,也同样是舍命传承甲骨文化。
尤其是在凌问岳教授那节公开课上,当他悲壮的告诉学生,他不惧死时,同学们也都站起来,喊出“葬于中国,我不惧死”时,我真的有被深深打动。王劲松老师的演技和台词真的很有代入感。
祖国还在危难时期,匹夫有责。那一刻,真的让人很感动。
很感谢当年献出生命的勇敢的他们,让我今天得以安全的坐在这里感受生活。
对于一个军迷和近代史爱好者而言,我看完全是由于国内抗战空战题材影视剧较少的原因去看的。我只能说有些细节出乎意料地好,但是有太多地方出乎意料地扯淡。先说好的地方,比如说剧情中男主改造霍克三的情节是取自中国空军历史上四大队队长高志航为了对抗日军的九六式战机轻化了霍克三,去除了整流罩、炸弹架等配件。其次,剧中道具细节也不错,包括飞机的机翼上还很细致地装了炸弹架,因为霍克三是投弹、驱逐双用战斗机,而像之前同等类型的电视剧都没有注意到,可见在这一点剧组还是很细节的。但是现在说说我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首先就是“含光中队”这个队名听着过于出戏,当时的中国空军有赫赫有名的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在抗战空战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诞生了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李桂丹、柳哲生、周至开等王牌飞行员,如果编剧把主角定位在这些人之中会更符合历史,代入感更强,与历史的联动和对历史的还原可以使情节更加严谨和厚重,而且可以真实的再现那个时代出身名门望族的飞行员威震长空、舍身报国的气节。其实我一直觉得抗战空军头号王牌刘粹刚和他的爱人许希麟的故事是个很好的原型,因为既突出了空战王牌英雄的传奇色彩,又可以体现出那个乱世动人的爱情,可以把时代背景和个人宿命完美结合,拍成电视剧之类的也会有市场,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口味。这样看来,本剧剧情上有一点很尴尬,就是你完全看不出来主角身上有谁的影子,特点并不突出,好像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因为原型并不明显,人物塑造又有点单薄,和真实历史中那个时代的飞行员相比有些出入,没有完全展现出那个年代空军飞行员精神和生活上的一些变化,刻画并没有非常细致。因为在我看来,既然你的背景是基于真实历史的,那么在人物塑造上应该有着明显的原型(一个或几个都可),或者用足够的艺术手法完全虚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和特点一定要丰满,足够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所以在我看来这个剧既没做到前者,也没完全做到后者。其次,该剧在一些方面剧情虚构地并不合理,甚至有点牵强,既没有《远去的飞鹰》那样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流畅的剧情,也没有《血战长空》那样足够的历史还原度和悲壮,偶像剧的成分大大掩盖了历史成分,既没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没有很明显的原型,人物形象又过于单薄,所以说历史和爱情、正剧和偶像剧的的融合并不理想,就处于一种不上不下、定位不明显的尴尬境地。
信仰坚定热血滚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剧看的我热血沸腾!老戏骨演技超群,最喜欢曾教授哈哈。胡一天的张启演技台词又是一个飞升,天生做演员的,进步太快了!看剧过程中都忘了胡1天有多帅了,完全跟着他入戏被一次次的打动。剧中第一代飞行员全是二十几岁甚至二十不到的有志青年,不顾自己的生死,一心只想报效祖国。 飞行员纯纯的带着忧伤宿命的爱情在家国情怀面前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刻骨铭心。忘记哪个网友说的: 那个年代的爱情很短,短到只需一眼就能认定;那个年代的爱情很长,长到需要用一生来去遗忘。凭栏每一句台词都好燃!也好好哭,“我这个人这条命已经许给了国家,就不能许给你了”。给编剧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