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山水相连,四季分明。史载“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徐锦江历时三年打造,融合传统徽派风格与现代理念的艺术中心,坐落于此。
没错,正是香港演员徐锦江,却不是你记忆中的徐锦江。
不是白胡子红帽子的圣诞鳌拜,不是狂暴刚猛的金毛狮王。
《了不起的匠人》让我们看到另一面的徐锦江,使人感到陌生、惊讶,我们从不知道演员之外的徐锦江是什么样子,在这个节目里,他的形象逐渐清晰,丰满,叫人赞叹。
---------------------------------------------------画家徐锦江-------------------------------------------------------------
一切都要朴实,不要哗众取宠。
以凶狠男配行走江湖的徐锦江,很少被人知道,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是岭南派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弟子。在2015年,于北京现代美术馆举办过“徐徐丹青似锦江”的艺术展。著名美术评论家纪太年这样评价过他: “徐锦江的绘画专业度很高,中国演艺圈有很多人玩字画,但有些人只是借着自己的名气来炒作,徐锦江不是这样。”
美院毕业之后,徐锦江赴港进入演艺圈发展。在做演员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拍戏压力太大等原因,他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他曾想以张国荣离开我们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因为“太美了”,一度吓坏了他的妻子。这时,关山月的女儿对他说:“你重新拿起画笔吧。”
就这样,绘画再一次走进他的生命中。
徐锦江用最普通的宣纸开始作画,朋友提出要送他优质的纸,他拒绝了。他说他不是要做专业的画家,只是随性。此时绘画于他,更是一种救赎,他的情感在一笔一墨之间流转传递,抑郁的情绪缓缓被冲淡。
人生中有些决定性的时刻,脑袋里响过“咔哒”一声,像开了一扇新的门。暂停演戏之后,重拾画笔之时,他也在思考,以画画为原点,还能做点什么。在氤氲如画的蚌埠龙子湖畔,他遇到一座150年历史的古建筑。
你们会不会相信,人和一事、一物之间,也会产生某种情感链接,深深的触动到自己。以致几年后的今天,他再次提及当初与它相遇的情形时,沉默良久,没人知道那时他到底是怎样的心情,他忍住眼中的泪花,声音哽咽道:“我第一次看到它,我觉得我应该给它新的生命。”
现在再去看那时和一群人共同打造这座艺术中心时的照片,徐锦江还是会觉得心酸。他无疑是感性的,拥有纤细的情感是作为一个好演员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入艺术之门的启蒙,但它又常常使徐锦江在人群中感到不知所措。
正在艺术中心和工作人员布置展览的徐锦江,听到说有人来参观,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进到休息间躲起来,他害怕陌生人。他在休息间喝下一口水,身体都仍然呈现出一种紧张的状态。内心的孤独与脆弱,和他外表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幸运的是,有懂你的人相伴。------------------------------------------
徐锦江叫自己的妻子蚂蚁姐,因为她像蚂蚁一样事无巨细照顾他。
蚂蚁姐和我想象中不同,打扮中性干练,剃着寸板头,言笑间干脆爽朗,这种性格特质,明显和徐锦江形成了互补。她也是欣赏徐锦江的,在她眼里:“徐大哥是一个特别可爱的人。”
1994年徐锦江和蚂蚁姐相遇,见了三次面,说了三句话,就在贵州的黄果树登记结婚。为什么选黄果树,徐锦江说:“我觉得我的感情,就像黄果树一样,一泻万里,没的回头。”
不知道这是不是叫福至心灵,在机场咖啡厅偶然见到,就要娶人家做老婆,竟然娶回了一生的知己。蚂蚁姐陪伴徐锦江从演员,到今天的艺术创作者,徐锦江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她的身影。
-----------------------------------------------------------开心就好---------------------------------------------------------
徐锦江艺术中心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齐心为开幕做准备。开幕式手办礼送什么?当然是去年圣诞节霸屏为我们送祝福的鳌拜。
鳌拜是徐锦江亲手雕刻,他怕人家觉得他太抠,特意将它做大一点。讲起这件事,他自己都笑的合不拢嘴。哦,对了,徐锦江讲话的声音,意外的轻柔,像是连一朵花都怕被惊扰到那么轻柔。
他和雷神的合影剪报,挂在艺术中心的墙上,这些事于他,都是乐趣。“大家开心都是好的。”
他驻足在自己的一副水墨丹青前,感到自己在慢慢的走进人群。“其实不怕的,一切都要面对。”
他对自己还有一点介意,有点惭愧:“因为我不够执着,我不够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耗尽一件事。”
其实没关系的,画画给你的生命带来了出口,你觉得开心就是好的。
我们觉得开心,也都是好的。
在匠人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匠人群体成为IP界的爆款,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潜移默化进入大众的思维,这也理所当然地促成了一批此类主题的文化作品的诞生,《了不起的匠人》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部由优酷联合知了青年公司全新打造的亚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纪录片,于2016年6月21日在优酷正式上线,在收获了高评价(豆瓣评分第一季8.5,第二季8.3)和高点击量(第一季播放总量6900万,创优酷纪录片历史最高播放记录)之后,第二季也已经于今年4月18日在优酷上线。 这部片子与以往严肃小众的纪录片不太一样,它以大众的视角讲述匠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感性,更加人性,也更加接地气。在视频的呈现上,它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风格,辅以精美的画面、清新的配乐、年轻化的文案和创新的形式,将每集故事浓缩在二十分钟内,短而不显仓促,反有意犹未尽之意。相较于许多纪录片挥之不去的科普感,《了不起的匠人》则是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 同时该片也一改纪录片没有主持人的形式,选择林志玲担任配音和主持人,向来被认为严肃的纪录片配以嗲嗲的旁白解说,有一丝别扭之余竟也酝酿出一种温柔软糯的美感,这也使其脱离了说教之意,以平行视角,重在讲述匠人们不被辜负的匠心。 此外,在每一集的片尾还有一个相当于彩蛋一样的匠人语录,通过短短数字,勾画出匠人们数十年的心声。“人皆平等、美无高下”,“从规律中突破才是真正‘创物’的人”, “风花雪月、生死枯荣,见之皆欢喜”“繁华是潮流的事,体验内心宁静,不被时代所累”,匠人们的“鸡汤”,在时间中淬炼后,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发人深醒。 在讲述匠人故事之外,这部纪录片对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的困境也有启发和点醒之意,一方面在选材上,该片添加了现代化的艺术题材,不论是从叙事风格和传播形式,亦或是拍摄选景、人物颜值、背景音乐等方面,都最大程度地想要抓住年轻人观众的心,让富含东方美的传统技艺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该片运用了边拍边卖的创新模式,为传统手工艺拓宽了销售渠道,也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给那些同样面临传承和销售问题的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了一些发展的新思路。 纪录片第二季相对于第一季而言,从人选到器物都更加注重传统元素,聚焦器物背后的东方美,着重展现最东方的手工艺、审美和处世哲学。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既有90多岁的黎族制陶阿婆,也有80后汉服匠人,还有超越日本的漆器大师,复原明代宣德炉的能工巧匠,涵盖了亚洲各地区的传统技艺。从对节目的选材来看,《了不起的匠人》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对匠人匠心和东方美的展示,还有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对民族自豪感和大国文化自信的弘扬。匠人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血液,此部纪录片,表面上是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呈现,其本质还是一场久违的文化觉醒,而这种文化觉醒的载体,除了纪录片展示出的传统手工艺之外,还有蕴含在匠人匠心之中的东方古典审美趣味。 近年来,对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提倡可以说是国产人文类节目的主题,尤其在2017年开年,文化类节目开始逆袭,从《中国诗词大会》的刷屏,到《见字如面》的火爆,再到《朗读者》的异军突起,观众对文化类节目似乎忽然之间充满偏爱。从查一个字、学一个成语、到念一句诗,读一封信,看一个造物的过程,在娱乐至死的综艺环境下,有深度、有温度、有底蕴的非娱乐性节目正悄然占据一块高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正借助着各种形式,直抵人心。这类节目,唤醒了全社会对同源文化的共识,传播着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肩负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使命感。事实上,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代人对快节奏生活的自省,和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人之初心的回归。 而《了不起的匠人》的走红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对“工匠精神”的提倡,对传统手工艺的呈现,对东方审美哲学的弘扬,无一不体现着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和不辜负初心的倡导, 而这一点,也正是源于对当下的生活的疑问,对商业社会的反思。换言之,这更像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匠人不辜负所爱的生活方式,正是在快节奏中迷失和挣扎的人们所缺失的和所向往的,在如痴如醉的观看背后,是心向往之和求而不得。 黎族阿婆羊拜亮与陶器相依相伴一生,铜炉匠人陈巧生为钻研铜炉技艺八年未出门,黄蚕纺织匠人森本喜久男背井离乡四十年为拯救柬埔寨濒临失传的技艺,他们不畏惧枯燥与漫长,一边打磨着作品,一边修炼着人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坚持着不辜负初心,为接近极致倾注一生,这是匠人精神,也是我们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最罕见、最缺乏的体验。 在这个时代,除了泛娱乐,还应该有沉淀型的内容。所以在多数浮夸喧嚣的网剧和网综中,像《了不起的匠人》这样安安静静、平实质朴的节目显得格外珍贵,它没有流量明星的轰炸,没有炒热点的娱乐化,却有对内容创作的敬重、对文化的传承、对东方美学的致敬,和对匠人背后故事的聚焦。在这一切求快的时代,或许你能从这股清流中受到启发,从而体会到专注、沉淀、执着和坚守的力量。 文化类节目,还在探索的路上,不免有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了不起的匠人》受篇幅所限,在表达上蜻蜓点水,未能深挖出震撼心灵之处,也有人认为与电商结合让匠人精神显得过于商业化。但我们要知道,任何一档节目都不会是完美的,这并不妨碍它受大众追捧,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予这些文化类节目更多的宽容。同时,在火爆的文化类节目市场中,想要保持高关注度,除了新鲜的表现形式,还要保证优质的内核输出,源于淳朴匠心的闪光点,才会让节目更加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