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故事中的故事 Сказка сказок(1979)

故事中的故事 Сказка сказок(1979)

又名: Tale of Tales / Skazka skazok

导演: 尤里·诺尔施泰因

编剧: 尤里·诺尔施泰因 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

主演: 亚历山大·卡利亚金

类型: 动画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上映日期: 1979(苏联) 1984-04-14

片长: 29 分钟 IMDb: tt0079986 豆瓣评分:8.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处处皆是动人的意象,拍竣即获多个大奖(其中1984年奥林匹亚动画大展评委会授予此片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画影片”),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动画片”,2006年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本片被评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六名。

演员:



影评:

  1. 二十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等一批苏联电影艺术家开创了俄罗斯"诗电影"的伟大传统。近年来更多进入我们视野的是这种传统在俄罗斯导演塔尔科夫斯基身上的复兴,塔氏的《乡愁》、《镜子》等影片是运用蒙太奇谱写的优美诗篇。很少引起理论界注意的是,俄罗斯"诗电影"传统在俄罗斯实验动画中得到了另一个方向的发展。动画自由和放松的形式,或者更能实践电影对"诗化"的追求。但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空白,本文试图从美学和电影史的角度出发,阐释这一动画史上的独特现象。

    俄罗斯诗意动画的巅峰之作

    俄罗斯可能是除法国外最有电影传统的国家。苏联的动画也有悠久的历史,在40年代以前,苏联动画片作家主要致力于制作一些供儿童们观看的美术片。这些影片大多是动物寓言片,手法上很受迪斯尼的影响。50年代以来,苏联动画片趋向多样化,摄制了一些供成年人观看的讽刺片。在60年代,苏联动画片与捷克、南斯拉夫、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画片交相辉映,与美国、西欧等国的动画形成两种大相径庭的传统。7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异军突起,与美国动画成为占领世界市场的两大流派。与此同时,铁幕后的苏联动画也渐渐淡出了全球视野。

    近年来,前苏联在70年代前后创作的一批实验动画短片重新获得了世界动画界的关注。在这一批动画片中,西方和东方的动画师们都在前苏联动画片中发现了独特的手法和视觉元素。而在这些动画实验短片中,尤其有一种风格的动画引起我的关注。这类动画深受欧洲先锋派电影和前苏联诗化电影传统的影响,与七八十年代苏联新的诗电影同时发生。类比"诗意电影"的说法,姑且把这类动画称为"诗意动画"。在这一类动画片作者中,尤里-诺尔斯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故事中的故事》集中体现了"诗意动画"的特点。这部动画片被西方电影界誉为"有史以来最佳动画片"。本文就从解读《故事中的故事》这部影片入手,来探索俄罗斯"诗意动画"这个流派的美学特质。

    《故事中的故事》是俄国动画师尤里-诺尔斯金(Yuri Norstein)的作品。这部片长27分钟的动画短片完成于1979年,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80年,《故事中的故事》获得了法国里尔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大奖、南斯拉夫赛格罗布动画节大奖。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艺术节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佳动画片"的称号。动画史上获此殊荣的动画片屈指可数,《故事中的故事》无疑是俄国动画的代表作品。

    尤里-诺尔斯金是当今在世的最重要的动画作者之一。1941年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成为动画师以前,尤里-诺尔斯金只是把绘画作为爱好,他原来的职业是木匠。1968年,尤里-诺尔斯金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动画短片。他的重要作品包括《25周年的第一天》(25 October, the First Day,1968),《克尔杰内兹战役》(The Battle of Kerzhenets, 1971,与伊万诺夫瓦诺I. Ivanov-Vano共同执导),《狐狸与兔子》(The Heron and the Crane, 1974) , 《雾中的刺猬》(Hedgehog in the Fog,1975),《故事中的故事》(Tale of Tales,1979)等五部短片,其中《故事中的故事》最负盛名。目前他正在致力于将果戈理的小说《外套》改编为影院动画片,但因为资金问题而搁置。尤里-诺尔斯金和他的小型制作团队,包括他的妻子佛兰西斯卡-亚布索娃(Francesca Yarbusova),摄影师亚历山大-朱科夫斯基(Alexander Zhukovsky)和剪辑师米诺维奇(M. Meerovich),在国际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尤里-诺尔斯金的短片善于运用多层动画摄影机整合各种动画方式,以营造诗意的气氛和精美的细节。他将自己的艺术风格称为视觉记忆Visual Memory。他的作品以诗意的非传统的叙事方式,营造神秘和怀旧的气氛。尤里-诺尔斯金的作品都以富传说气息的童话或者儿歌作为重要元素,他的作品复杂和感伤,就像是成年人对于童年记忆的诗意挽歌。尤里-诺尔斯金的作品,总会让观众陷入有点神秘的感伤和怀旧而不能自拔。

    《故事中的故事》分析

    《故事中的故事》是一部让观众感动而非看懂的诗意电影。在他的作品中,尤里-诺尔斯金将动画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摈弃了叙事,用视听意象的交织,在诗化电影的创作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只能去分析文本的结构,用心体验情感,而不能抱着观看剧情片、追求娱乐的期待,否则那可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故事中的故事》以自由的非叙事风格,结合了偶动画、剪纸和透明介质上绘画的多种动画技法,最终用多层摄影台进行整合,营造丰富的影像景深和质感。高度符号化的视觉意象:小灰狼、火车、街灯、落叶、废弃的汽车、舞蹈的人、阵亡通知书、毕加索风格的米诺牛、普希金作品风格的人物、雪地中吃苹果的男孩和他酗酒的父亲...所有这些意象在片中反复铺排,构成了一个抒情诗般复杂和优美的体系。这些元素的选择也是经过细致的安排,充满来自作者个人记忆的隐喻和象征。作品中出现的写实的废弃的汽车和房子,来自于尤里-诺尔斯金儿时生活的莫斯科街区的照片。而雪地中吃苹果的男孩的父亲,在同一个镜头中他的帽子也突然变成了十八世纪俄国军队军帽的式样。乍看互相没有联系的元素,经过尤里-诺尔斯金的精心安排,形成了惊人的诗歌一般的节奏和韵律。尤里-诺尔斯金在讲述自己作品时认为他关注的是所谓视觉记忆"visual memory",即来自于他个人记忆的影像。通过对Visual memory的追溯和精致安排,《故事中的故事》直指人心,观众在观看这部杰作时会不自禁地怀想自己记忆中的片断。

    《故事中的故事》中反复的音乐主题也对气氛的营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事中的故事》引用了J.S.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形成怀旧和优雅的气息。巴赫的巴洛克风格音乐和莫扎特的古典主义音乐恰如其分地营造了影片的基调。片中贯穿始终的有两首乐曲,一首是30年代爵士风格的Burnt By The Sun,另一首由俄国摇篮曲改编的歌谣,中性的声音反复低吟浅唱:"睡吧,孩子,别睡得太靠床边,要不然小灰狼会在你睡熟时,把你偷走,带到黑暗的树林里..."。(Sleep, baby, but don't lie too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bed, or the little wolf will steal you while you sleep and take you into the dark woods.)这首摇篮曲对这部没有对白的影片来说,起到了提纲式的作用。尤里-诺尔斯金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故事中的故事》的主角就是那只小灰狼,或者,我认为,还有那首摇篮曲。影片开始于摇篮曲中,摇篮曲中的小灰狼看着将睡的孩子。而在影片最后,小灰狼偷走了一个发光的卷轴,而那卷轴也变成了婴儿,在丛林里小灰狼唱着摇篮曲哄孩子入睡。在最后的这个段落,早被我们成年人遗忘的传说、现实的过往、关于童年的淡淡记忆,交织在一起,让人潸然泪下。

    视觉和听觉的片断交接起来,形成了尤里-诺尔斯金对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的记忆。关于赋格曲一般的结构尤里-诺尔斯金没有作仔细的阐释,他只是认为《故事中的故事》是他童年记忆的视觉表现。正因为影片似乎充满隐喻和象征,所以有很多对影片主题的臆测,如认为是反战、反专制等,我认为都不能涵盖影片的丰富内涵。这种类型的臆测,实际上是因为缺乏对来自于法国先锋派电影和俄罗斯诗电影,直到塔科夫斯基和尤里-诺尔斯金这一电影史发展脉络的模糊认识,在下文中我还将从这个角度详细阐释。

    在《故事中的故事》制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苏联当局的同样的对主题的臆测。这样一部电影可能的隐喻,让当时让有关当局非常紧张,第一稿剧本未获通过,第二稿剧本获通过后制作也被迫搁置了一年之久。影片制作完成后也未获通过,因为影片原来的题目是《小灰狼》(A Little Grey Wolf)。后来尤里-诺尔斯金采用土耳其诗人Nazim Hikmet的一句诗歌"故事中的故事",影片才勉强获得通过。

    尤里-诺尔斯金在论及他的visual memory观念时提到他关于"语言"与"形象"的关系。他认为语言就是由个人记忆中的一系列图像叠加而成的。当我们说出哪怕像"椅子"这样简单的词语时,每个人的思想中都会浮现椅子的形象。由这个理念出发,尤里-诺尔斯金认为与文学作品不同,电影丧失了每个读者对内容独特的视觉阐释。所以在他的影片中,更多地体现出苏联诗电影传统甚至先锋派电影的理念。
    诗意电影与意境

    1931-1934年间,在苏联的电影工作者中掀起了电影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争论之一。争论双方彼此交换了关于诗学问题的见解。争论发生在电影中"诗"的拥护者和电影中"散文"的代言人之间。"散文电影"的代表人物是C.尤特凯维奇,而"诗意电影"的倡导者则是爱森斯坦。爱森斯坦在《三五之中(1924-1929年)》中指出"电影要摆脱纯粹的戏剧和剧作结构,完全掌握史诗和抒情诗的方法"。这场争论宣告了"诗意电影"流派的确立。"诗意电影"的大师们,包括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普仁科等,认为电影可区分为散文电影和诗意电影两种不同的体裁。"诗意电影"的倡导者们认为,诗意电影和散文电影的的区别不在于节奏不同,或是诗电影单凭节奏,而在于一个事实:诗意电影的形式要素凌驾意义要素,决定作品组成的是形式,而非意义。换言之,"诗意电影"注重用影像和声音的"构成",来构筑诗歌或者音乐这些"时间艺术"般的复杂结构。

    "诗意电影"实际上是对20年代法国左翼电影导演的"先锋派"的传承。先锋派也认为"电影是最有力的、诗的手段"(让-艾普斯坦:《从埃特纳山上看电影》,巴黎,1926)。先锋派试图从脱离文学和戏剧的纯电影手段(运动和空间)中,寻找可见的形式和节奏的变化。电影中"诗的因素"被认为就是作者的心理联想。电影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客观图景,而是电影作者的脑海中对现实生活的一些意象的精心编排。

    "诗意电影"观念其实近似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观念。有形与无形合一,虚实相生,诗画合一。重在用艺术意象编排制造的意境,来抒发作者的性情。"诗意电影"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乃至无意识,追求抒情性、哲思性,不像传统的或者商业范畴内的电影,注重完整的故事情节、形象和典型性,而只是渲染出一种意绪、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从而在作品中追寻人的生命律动。《故事中的故事》就是这样,通过作者记忆中的各种意象,建立了一个张力场,使观众于其间回味和顿悟。"诗意动画"追求的境界,不就是中国美学追求的诗、艺术、哲学合而为一么?


    尤里-诺尔斯金的"视觉记忆"观念也正与"诗意电影"和"先锋派"的某些观念源出一处。"诗意电影"的传统在七八十年代由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尔科夫斯基在他的七部电影中作了最好的继承和发挥。而尤里-诺尔斯金则在另一个方向上使用动画的形式进行了探索。
    动画这种形式,比起实拍电影来,也许更能完成"诗意电影"的追求。动画中的形象更加可以自由地被动画作者掌握,色彩、构成、动作、时间等诸多元素都可以随意掌握。对于追求意境的"诗意电影"作者来说,动画实际上是更好的选择。电影作为一种建立在记录机器基础上的艺术,毕竟有它记录的本性在。而动画则可以成为纯粹表现的艺术,更方便诗意电影作者精心构筑记忆堆砌的意象世界。


    "诗意电影"的核心要素往往是时间和记忆,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时间与记忆的维度中展开。《故事中的故事》也是这样的一部自传性作品,讲述一个艺术家的童年体验与成长。尤里-诺尔斯金用电影自由地表达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记忆。这就是在把握"诗意电影"发展脉络后,对《故事中的故事》的认识。

    诗意动画与塔尔科夫斯基

    第一次看《故事中的故事》,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塔尔科夫斯基。塔尔科夫斯基(Andrey Tarkovsiky)是与尤里-诺尔斯金同时代的著名苏联导演。被认为是"诗意电影"的传承者。将尤里-诺尔斯金与塔尔科夫斯基进行对照,或者更能理解"诗意动画"的前世今生。

      塔尔科夫斯基(Andrey Tarkovsiky)常常被誉为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以来最伟大的俄罗斯导演,但他本人却明确地批判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及其快节奏剪接技术。他在《雕塑时光》(Sculpting in Time)一书中写到:"蒙太奇电影的理念,即以剪接手段将两个概念连接起来造成新的第三个概念,在我看来是违背电影本性的。艺术绝不能将概念之间的互动作为终极目的。形象是具体的物件,但却沿着神秘的途径延伸到超越精神的地带......"。表面上看,这种对快节奏蒙太奇的拒绝是一种"返祖现象",似乎返回到卢米埃尔兄弟时代的原始电影技术。这对于习惯接受主流电影的观众造成了相当的"观赏障碍",对塔尔科夫斯基作品的"沉闷"与"缺乏娱乐性"深感畏惧。但这种敬而远之的心态很可能是来自于商业化电影所引导和造就的偏狭观赏习惯。塔尔科夫斯基的诗性叙事不只是长镜头的运用,同时也配合了丰富多样的电影手段:别致优美的构图中唤起象征意味的景观与物件(地平线,田园,河流,沙岸,树木,房屋,门窗,墙壁,镜子,食物,动物,雾气与火焰等等),场景变换与剪接所造成的奇异时空效果,场面调度、背景物体对比和运动以及光线的微妙变化所产生的流动韵律......。摆脱了商业片般的应接不暇的视觉刺激之后,画面本身的意味和诗性品格清澈起来,引领观众进入一种凝视与冥想的状态,在沉静之中抵达超越性的想象、思考与诗性体验。

       如果我们尝试着改变既有的观赏定势,就会感受塔尔科夫斯基的诗性叙事绝不沉闷和乏味,相反,它具有丰富饱满的张力与激情。在《乡愁》那段著名的长镜头中,主人公安德列缓缓移动的孤寂身影,闪烁的烛火与潮湿的绿墙,寂静的风与水滴,安德列抵达终点时令人窒息的呼吸,形成了一种充满存在意味的生命时刻,蕴含着"大音希声"的力量。

      尤里-诺尔斯金与塔尔科夫斯基不同,他仍然是快节奏剪接的拥赘。与塔尔科夫斯基相似的一点是,诺尔斯金也善于应在能唤起象征意味的景观,来建立画面自身的意味和诗性品格。同样地,当我们放弃观赏商业片的娱乐期待,就会看到两种电影中同样充满的激情和张力,同样对时间和记忆清澈的思考。 

      从同一根源的诗电影脉络上考察,塔尔科夫斯基和尤里-诺尔斯金正是来自于爱森斯坦等先辈开拓的"诗意电影"探索的两条分支。

      行文至此,我重又翻开塔尔科夫斯基的《雕刻时光》一书,以及介绍尤里-诺尔斯金的文章。1974年,塔尔科夫斯基完成《镜子》,受到有关部门的"封杀",当时未能广泛公映。1979年,塔尔科夫斯基拍摄《潜行者》。与此同时的几年,尤里-诺尔斯金也在创作他的最好的几部实验动画。两位大师,不同的领域,相似的追求,都是在那个年代的俄罗斯,也许他们应该有过交流甚至成为朋友吧。可是还是没有任何发现,不觉怅然。隔了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已经很难根据一点点文字和影像,去推断在那个时代的苏联,两位大师的所思所为。也许隔着这一层面纱,才凸现作品的美丽。

      塔尔科夫斯基在1984年,54岁的时候过早去世。而尤里-诺尔斯金也只能在这个全球化世界的一隅,试图以很少的资金改编俄罗斯文学的名著《外套》。尤里-诺尔斯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前卫艺术家,我更愿意把自己当作魔法师"。在当今商业主宰的动画界里,尤里-诺尔斯金以及其他俄罗斯动画作者的作品,总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正像魔法师变换出的世界一样,那种诗一般纯净的美,美得令人窒息。
  2. 搜寻一些豆瓣上过去看过的电影,又遇见了那部心爱的影片尤里·诺尔斯金的动画《故事中的故事》(或名“小灰狼要来了”)。两年前曾给丝管兄写过一封信,短短地分析了一下这部伟大的动画片。现在自己已经找不到,幸亏丝管兄博客上还有一份备份,多谢丝兄了。
    网上有人关于这部30分钟的动画片写过一篇长文,吾道不孤也,见链接: (时间久了,这个链接失效,不过有豆友已经将这篇文章转贴在第一篇评论中了:)
    我的那部分就附在下面,算是个不像样子的短评。只望能让更多人进入诺尔斯金的世界。

    ----------------

    我最爱的是小狼的场景,开头傻傻地探头探脑,笨拙地哄孩子,烘土豆那场简直让我觉得我就是那只小狼。看迪斯尼动画的时候,我是从来不会介入那些漂亮画面的,可 Norstein 只用几个最朴素的细节,就一下子能让人“进去”!最近在读国内新出的一本塔科夫斯基的集子,这位俄国导演最关心的就是“真实”,有一句近乎箴言式的警句:“为了达到影片里的真实,有时必须违背现实世界的真实”。动画片本身是最“不真实”的,但 Tale of Tales 从第一镜头开始,却能一下子把我内心里时间灰尘吹去,体会到近乎新生的“真实”。

    塔可夫斯基还提到他那部自传性的影片《镜子》,剪接风格接近 Tale of Tales,跳跃式的“诗意”逻辑,但导演明确提出他那部电影的内在逻辑是音乐上的。我曾像那头小狼一样,时时吹着那首探戈曲的旋律,突然发现这条旋律就是从摇篮曲的骨干音里长出来的!加上看到塔可夫斯基这段话,就想到用奏鸣曲式来分析一下这部半小时的作品,居然能套得上:

    呈示部 Exposition:
    主题A:婴儿和小狼——(摇篮曲)。
    主题B:单色的象征世界,诗人,牛头怪,母亲等等——(巴赫)。

    展开部 Development I:
    a. 战争和探戈曲(请注意,探戈曲的旋律是摇篮曲主题素材的延伸)
    b. 副部主题的变化,孩子和鸟,童真的失去(巴赫)
    c. 小狼和废弃的别墅(隐约的摇篮曲主题)

    展开部 Development II:
    a1. 战争,三角战地信封和凯旋(探戈曲重现)
    c1. 艰难时代,小狼,土豆(小狼的探戈曲口哨)

    重现部 Recapitulation:
    主题A:强光,小狼步入象征世界(摇篮曲主题骨干音)
    主题B:单色的象征世界(巴赫)
    两个主题(两个世界)由小狼的“盗火”之举联接在一起(新的插部—莫扎特,摇篮曲)。
    重现展开部I中的b,孩子和鸟,童真的美满(巴赫)

    尾声 Coda:
    归于尘世的平静和朴素(隐隐的探戈主题回响)

    当然,Tale of Tales 的寓意是开放的,不可能用文字将它固定下来,但其结构富于音乐性却是确定无疑的。那些林林总总的意象在这个结构中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最诗意和幻想的创造物往往诞生于精确的手段。Norstein 至今的作品只有两个多小时,煞费苦心的漫长创作肯定有精心的布局。另外还喜欢他的《雾中的刺猬》,也很童真。另外两部,《鹳鹤之争》与《库里科沃会战》完全是另一个类型了。
  3. 声明: 本文所有歌词均由本人翻译,个别句子没有直译。水平有限请见谅;如有错误请指正。 【若要转载其中任何内容,请注明来源。】

    1. Fable of Fables(故事的故事) 作者:Nâzım Hikmet 翻译:Richard McKane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the plane tree and I. Our reflections are thrown on the water the plane tree’s and mine.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its us the plane tree and me.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the plane tree, I and the cat. Our reflections are thrown on the water the plane tree’s, mine and the cat’s.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its us the plane tree, me and the cat.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the plane tree, I, the cat and the sun. Our reflections are thrown on the water the plane tree’s, mine, the cat’s and the sun’s.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its us the plane tree, me, the cat and the sun.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the plane tree, I, the cat, the sun and our life. Our reflections are thrown on the water the plane tree’s, mine, the cat’s, the sun’s and our life’s.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its us the plane tree, me, the cat, the sun and our life.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First the cat will go its reflection will be lost on the water. Then I will go My reflection will be lost on the water. Then the plane tree will go its reflection will be lost on the water. Then the water will go the sun will remain then it will go too.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the plane tree, I, the cat, the sun and our life. The water is cool the plane tree is huge I am writing a poem the cat is dozing the sun is warm it’s good to be alive.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its us the plane tree, me, the cat, the sun, our life

    本片的灵感与名字都来源于这首诗,作者是土耳其诗人纳泽姆·希克梅特(Nâzım Hikmet)。余光中曾将这首诗译成中文,译名为《一则寓言》,收录在《土耳其现代诗选》。

    2. Баю-баюшки-баю(宝贝宝贝快入眠) 词曲:俄罗斯民歌 演唱:Александр Калягин(小灰狼配音者)

    宝贝宝贝快入眠 Баю-баюшки-баю 不要躺在床边沿 Не ложися на краю 小小灰狼要出现 Придёт серенький волчок 它把你抱在腰间 Он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它把你抱在腰间 Он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拽到小树林里边 И у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搁在柳树丛下面 Под ракитовый кусток

    片头就响起了这首摇篮曲,后面小灰狼夜奔的情节与歌词内容相呼应。其实本片最初名为《小灰狼要来了》(Придёт серенький волчок),正是取自这首摇篮曲中的一句歌词,但是最终没能通过苏联当局的审查。以下是完整歌词:

    宝贝宝贝快入眠 Баю-баюшки-баю 不要躺在床边沿 Не ложися на краю 小小灰狼要出现 Придёт серенький волчок 要把你抱在腰间 И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它把你抱在腰间 Он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拖进小树林里面 И по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拖进小树林里面 И по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搁在柳树丛下面 Под ракитовый кусток 小狼小狼滚一边 К нам, волчок, не ходи 我的宝贝别睁眼 Нашу Машу не буди

    宝贝宝贝快入眠 Баю-баюшки-баю 不要躺在床边沿 Не ложися на краю 小小灰狼要出现 Придёт серенький волчок 要把你抱在腰间 И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它把你抱在腰间 Он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拖进小树林里面 И по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拽到小树林里边 И у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搁在树莓丛下面 Под малиновый кусток 小小树莓红又圆 А малинка упадёт 掉进宝贝嘴里面 Прямо Катеньке в рот

    宝贝宝贝快入眠 Баю-баюшки-баю 不要躺在床边沿 Не ложися на краю 小小灰狼要出现 Придёт серенький волчок 要把你抱在腰间 И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它把你抱在腰间 Он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拖进小树林里面 И по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拽到小树林里边 И у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搁在杨树丛下面 Под осиновый кусток 小狼你快滚一边 Ты к нам, волчек, не ходи 我的宝贝别睁眼 Нашу Машу не буди

    宝贝宝贝快入眠 Баю-баюшки-баю 不要躺在床边沿 Не ложися на краю 小小灰狼要出现 Придёт серенький волчок 要把你抱在腰间 И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它把你抱在腰间 Он ухватит за бочок 拖进小树林里面 И потащит во лесок 有位奶奶住那边 А там бабушка живёт 烤着美味面包圈 И калачики печёт 卖给小孩来赚钱 И детишкам продаёт 宝贝吃了心里甜 А Ванюше так даёт

    从整个歌词看,这只小灰狼并不邪恶,至少比中国的“马猴”(亦作“猫猴”、“马虎”)可亲不少。

    附试听地址(非片中版本):

    3. Утомлённое солнце(疲惫的太阳) 作曲:Jerzy Petersburski 作词:Иосиф Альвек 演唱: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 演奏:Джаз-оркестр Александра Цфасмана

    太阳面带着疲态,     Утомлённое солнце 温柔地告别大海;     Нежно с морем прощалось, 就在这时你坦白,     В этот час ты призналась, 爱情不再。        Что нет любви.

    我顿感怅惘无奈,     Мне немного взгрустнулось, 却并不愁苦悲哀;     Без тоски, без печали, 就在这时响起了      В этот час прозвучали 你的话来:        Слова твои:

    分手吧,我不会感到怨恨, Расстаёмся, я не стану злиться, 这件事你我都有责任。   Виноваты в этом ты и я.

    太阳面带着疲态,     Утомлённое солнце 温柔地告别大海;     Нежно с морем прощалось, 就在这时你坦白,     В этот час ты призналась, 爱情不再。        Что нет любви.

    1935年,波兰作曲家耶日·彼得斯布尔斯基(Jerzy Petersburski)创作了探戈曲《这是最后的星期天》(To ostatnia niedziela);1937年,苏联诗人约瑟夫·阿尔韦克(Иосиф Альвек)将这首大热探戈曲填上了俄语歌词,于是就有了这首《疲惫的太阳》。这首歌本来只是一首表达分手心情的情歌,却因流行于大清洗及卫国战争时期而被赋予了沉重的时代含义;它也因此出现在多部苏俄电影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烈日灼人》(Утомлённые солнцем)——片名正是歌名的变型。本片用这首歌作为男人和女人的卫国战争离别曲真是再应景不过了。

    附试听地址:

    4. Prelude No.8 in E Flat Minor / Fugue No.8 in D Sharp Minor (BWV 853) 作曲:Johann Sebastian Bach 演奏:Святослав Рихтер

    出自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由苏联钢琴家李赫特弹奏。这大概是片中所占篇幅最长的音乐了。曲子出现在本片同名诗作所描绘的场景中。

    附试听地址:

    5.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KV41): II Andante 作曲:Hermann Friedrich Raupach,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在11岁时把德国作曲家劳帕赫的作品改编成了这首钢琴协奏曲。片中版本演奏者未知,听音色可能是大键琴而非钢琴。曲子出现在雪景片段中。

    附试听地址(非片中版本):

  4. 去年为了完成论文任务,就选择了这个影片。然后上这里认真阅读了一下各位朋友的评论,并且在论文中采用了一些意见。几年前粗浅的写过一篇关于这个影片的,但在写这篇的时候,我认真的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一秒一秒的看这个片子,虽然不足50遍(那位英国作家看了50遍,然后去采访诺尔斯金),但可能有七八遍吧。
    这篇文章从叙事结构来分析这个影片,试图从某个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影片。但说实话,论文写完,我也不敢说我这些分析是否真的触及到了作品的一点点真实意图?



    《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模式浅析

    摘要:本文从俄苏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着手,对诺尔斯金的动画作品《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叙事中的主题,揭示出影片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叙事模式,陌生化,《故事中的故事》


    A Study of the Narrative Style of Tale of Tal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familiarization of the Russian Formalism,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narrative style of Tale of Tales, an animation work of Yuri Norstein,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urpose of its narrative styl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theme of the story from the specific structure.

    Keywords: narrative style, defamiliariztion, Tale of Tales

    一、背景介绍

    《故事中的故事》(Tale of Tales)是俄罗斯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Yuri Norstein)的手绘动画作品,片长仅27分钟。在创作过程中,该片几经磨难,并曾一度改名,最后才通过前苏联政府的审查,于1979年完成。该片以其独特的魅力,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80年获法国里尔电影节评审团大奖(Jury Grand Prize)、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大奖(Best Film Longer Than Three Minutes)、南斯拉夫赛格罗布动画节大奖(Grand Prize);1984年在洛杉矶奥林匹克艺术节上获得“有史以来最佳动画片”(the greatest animated film of all time)的荣誉,2002年又再次在赛格罗布动画节上获得“有史以来最佳动画片”(the greatest animated film of all time)的称号。它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得到了举世关注,人们不断试图对其进行诠释,希望解开隐藏在那优美画面底下的含义。

    该片的编剧及导演尤里·诺尔斯金1941年出生于奔萨州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母二战中逃难至此。诺尔斯金在莫斯科郊区长大,后进入艺术学校学习,1961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1968年执导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他的主要作品并不多,其中久负盛名的是本片及《迷雾中的刺猬》(Hedgehog in the Fog)。受爱森斯坦等苏联电影艺术家开创的俄罗斯“诗电影”的伟大传统的影响,诺尔斯金致力于改变影片的传统叙事方式,运用风格复杂精密的动画形式及高超的多层动画摄影技术,擅长在影片中营造诗意的气氛和精美的细节,使影片具有一种神秘和怀旧的气氛。他把自己的艺术风格称之为“视觉记忆”(visual memory),影片展现的仿佛是成年人对于童年的记忆片段的叙述,充满感伤及诗意。《故事中的故事》,就象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影片《镜子》(Mirror)一样,试图重建人的记忆,或者说是他自己童年在那大院子里生活的记忆,并通过摇篮曲中的小灰狼的视角来把这些记忆的画面呈现出来。整个故事似乎是从小灰狼的视角来观察人的生活,而故事的主题则是和战争有关。记忆不是以时间顺序依次呈现的,而是根据记忆片段之间的关联或它们在记忆中的深度以非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因此,不能够用传统的故事叙事方式来叙述记忆,只是把一系列记忆的画面散布在影片过程之中,并留下大量未曾描述的空间,让观众自己去填充与连接。

    二、影片叙事分析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哲学及心理学等的发展,文学及艺术领域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倾向,不同的哲学思想进入到文学及艺术的创作和批评之中,对它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它们的体式、风格、美学、技巧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体现出一种新的认知世界与诠释世界的视角。其中俄苏形式主义学派的陌生化理论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形式主义从文学的内部去寻找诗学特征(诗性),发现了“符号指向自身”,即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建立并推崇陌生化理论,认为文学演变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无意识的对文学形式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过程。他们认为,叙事作品的文学性不在于故事本身所传达的思想,而恰好在情节、在对故事的各种材料的构造方式上,即如何将素材通过陌生化的方法使其变异,成为新颖的、引人入胜的叙事话语。传统的叙事作品侧重作品的故事性与戏剧性,要体现在典型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及结局的过程。而传统叙事作品中的这些因素,在运用陌生化理论的现代主义作品之中却被颠覆,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性萎缩或被隐藏,作品可能以选择性描写、荒诞、剪辑、意象等手段把片段粘合在一起,构成偏离传统期待视野的新文本,象卡夫卡的《城堡》和贝克特的《等待多戈》等。

    《故事中的故事》也是一部让观众感动,而非看懂的电影。如果观众抱着观看剧情,追求娱乐的角度来欣赏此片,则会迷惑而返,因为它是一部看不懂的电影。卡莱尔·基特森(Clare Kitson)为了撰写《尤里·诺尔斯金及〈故事中的故事〉:一个动画家的历程》这本书而采访诺尔斯金之前,曾反复观看此片至少五十余遍,并在书中的第一章里写到在作品完成之后,有人希望诺尔斯金及其编剧能把影片表现得更透明些,然而,他却不愿意让作品太透明,这虽然会让观众充满好奇和失望,但是却给研究者带来了研究的热情。另外也是由于此片的主题及故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苏联当局对此片主题的臆测,害怕影片中可能存在的隐喻会对当局及社会构成嘲讽,因此,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影片被不断修改、搁置,并改名后才获得通过。由此可见,由于没有采用传统的叙事模式,对此片故事性的解读就存在很大的难度,或者至少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诺尔斯金本人也并未对此作品进行过多解释,他只是表示,影片是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的描写,其中包括战争,他家居住的那个集体公寓(kommunalka),院子,高高的白杨树,床头桌,昏暗的过道,探戈舞曲,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和其中的小灰狼,以及贝拉阿姨(Aunt Bella)给孩子哺乳时丰满的乳房等,所有这些都只是作为一种视觉记忆元素反复出现在影片之中,但并不能够很容易的从中找出一条情节主线把影片的各个部分串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然而,作为影片的各部分的各个叙事单元,在创作者的心中,却一定与创作主题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表达某个目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基于此,可以通过对影片文本进行细读,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联系和意义,而本论文也侧重于揭示影片各个叙事单元各自和相关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影片进行细读,发现影片中场景的切换构成了一个个的叙事单元,因此,可以从这些叙事单元把《故事中的故事》切分成若干个小片段,切分的方法是以场景中的人物主体或故事为对象,当人物主体或故事发生变化时,则把它切分为另外一个片段。按这种方法,大致可以把影片切分为18个部分,每部分或长或短,但都与前后的各部分相独立,或者会与另外的某部分相呼应。以下是这18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1. 苹果、哺乳婴儿与小灰狼、摇篮曲

    2. 渔人家庭的生活,包括:小女孩、牛、洗衣女人、婴儿、诗人、猫、渔人

    3. 桌布被风吹起、载有大炮的火车呼啸而过

    4. 院子里,窗子被钉上、小灰狼在院子里的活动(在汽车轮子上照镜子、在缝纫机上荡秋千、哼摇篮曲等)、树下的家具被烧毁、汽车开走;飞鸟徘徊、大雪、烧火的女人

    5. 昏暗的路灯下,青年男人跳着探戈舞蹈、男人从女舞伴怀里消失、桌布翻飞、士兵在大雨及大雪中走向黑暗;火车灯光下,战地三角信件飞来、在急促的音乐声中,桌布起伏、信件中战士受伤的内容;路灯下,女人独行,走进黑暗、桌布飞起、火车驶过、落叶被卷起,翻飞,最后落于平静的水面,有鱼从水下窥视

    6. 女人在走廊里烧火、小灰狼在一边注视

    7. 雪地里苹果树下,小男孩吃苹果,幻想上到树上与乌鸦分享、喝酒的男人与唠叨的女人坐在长椅上、音乐舒缓;酒喝完之后,男人摔瓶而去,男孩从幻想中惊还、女人粗暴地拖着孩子离去、男人与小孩都戴着军帽;小孩落在地上的苹果、碎瓶、雪中孤独的长椅;一人独自返回,消失在雪中,音乐停

    8. 家具被火烧成灰烬、小灰狼取土豆、烧土豆、哼唱摇篮曲

    9. 音乐起、焰火代表的战争胜利、探戈舞蹈(大部分男人没有回来,弹手风琴的男人缺了右腿)、阵亡通知书、杯子与水滴,音乐停

    10. 小灰狼从火中拨出烧好的土豆、吃土豆、哼着歌曲、跳舞等;走廊里透着外面的强光,小灰狼一步一步的走出去

    11. 海边惆怅的旅行者、静谧的渔人家庭的生活(女孩与牛跳绳、女人摇篮、男人做饭、诗人思考)、渔人邀请旅行者吃饭、最后旅行者独自远去

    12. 书桌上的烛光、纸页、小灰狼偷视纸页、婴儿哺乳,与小灰狼对视

    13. 女人招唤女儿、渔人收拾鱼网,出海打鱼、门中透出强光、女儿目送父亲

    14. 诗人思考、猫弄灭烛光、纸页上闪光、小灰狼欲偷走纸页、诗人诡异的笑

    15. 小灰狼偷走纸页,卷成筒,逃走、小灰狼躲避大街上呼啸的汽车、树林中,纸卷变成了婴儿,啼哭、小灰狼处理婴儿,最后放进摇篮,给他哼唱摇篮曲

    16. 树叶上滴下的水滴、苹果上滑动的水滴、摇篮曲

    17. 雪地里苹果落下、小男孩吃苹果、小灰狼在雪地里看着树上的男孩

    18. 士兵离去、乌鸦与落下的苹果、渔人家庭的田园生活、诗人沉思、雪落小院、雨中小院、火车驶过隧道,留下一串白烟、探戈音乐起,全剧结束。

    从以上切分出的18个场景来看,小灰狼一直贯穿始终,它出现的场景共有9次,频率最高,占全部场景的50%, 分别是第1、4、6、8、10、12、14、15和17场景。除了14和15是连续场景之外,其它均是间隔在其它场景之中的,这表明了小灰狼是《故事中的故事》的主线,以及它和其它场景故事的联系。根据诺尔斯金自己透露的信息,这部影片是以小灰狼的视角描写的对童年生活的“视觉记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除了小灰狼是影片中此刻的真实存在外,其它的全部是展现为“视觉”样式的一种记忆,或是由记忆产生的期望。记忆的模糊性决定了记忆片段间故事的不连贯性和缺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小灰狼迷离的眼神以及在许多场景中与其它主体间的距离,也可以看出它在这些场景中是处于一个观察员的位置,而不是自己真正参与。通过考察小灰狼与其它场景故事的关系,或许能够从某个角度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将按所切分的场景,对影片的叙事方式进行分析。

    场景1中,空旷的院子里的小灰狼想起了吃奶的婴儿,听到了温柔的摇篮曲,在这一安静详和的场面里,小灰狼自然就想起了渔人家庭怡然自得的生活,老实的牛、可爱的猫、任性的女孩、忙碌的母亲、沉思中的诗人、以及辛劳的父亲,这是记忆和思维的自然过渡。但逍遥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不被中断,狂风吹起了布好的饭桌上的桌布,火车载着武器轰隆而过,预示着平静的生活中即将出现波澜。

    场景4中,小灰狼独自在院子里,看着满院的汽车、家具,以为回到了现实。可是人们离去时用木板封住门窗的声音,把它从记忆中带回现实:汽车开走了、家具被烧毁,只留下一片黑色的灰烬。小灰狼回头,似乎又看到了一个女人在集体公寓的走廊里孤独的烧火劳作。小灰狼知道,这个院子本不是这么安静的,这个女人本不是孤独的。于是,它想到了曾经男男女女们唱歌跳舞的快乐景象以及激动的探戈舞曲,但战争把男人从女人身边带走,在雨夜和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中把他们送进黑暗,随后只是把充满血泪的伤残通知送给女人。狂风卷走宴席上的桌布,火车卷走飘零的落叶,许久才落于水面,归于平静。

    场景6中,平静的落叶把小灰狼带回现实,看到孤独的女人,它又想到了喝酒男人的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小男孩的幻想。当父亲愤怒的摔碎酒瓶,男孩从幻想中醒来,场景回归现实,残酷的现实,一家人离去,只有一个人踽踽独行而返。在场景8中,小灰狼回到现实,取土豆烧着吃。食欲让它回忆起兴奋的事情,那是战争的胜利,但胜利带给家庭的却是残缺,残缺的叶子上淌着水滴,意味着残缺的家庭的泪水。场景10又回到小灰狼的现实,吃着烧好的土豆,唱歌跳舞,走廊外的强光吸引小灰狼走出去,看到外面和谐的田园生活,惆怅的旅行者通过渔人家庭的生活获得了生活的意义,挥手告别,踏上人生的征程。

    场景12中,小灰狼发现记载人类记忆(历史)的纸页,它想起了婴儿,难道婴儿就是人类的记忆和历史?诗人在诗意的生活中写下记忆,记载历史。小灰狼终于偷走了历史,但却遭受到各种来自人类的威胁,是不是意寓着历史也会面对各种威胁,被夺走或被篡改?然而,纸卷却变成了婴儿,啼哭的婴儿,在这里就可以肯定的说,纸卷记载的历史与婴儿之间的紧密联系:历史记载在纸上,但却需要下一代人来传承,让它变成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婴儿是历史的承载者。现在,婴儿无人照顾,却由小灰狼来抚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吗?残缺的叶子上与绿色的苹果上的水滴,再一次让人想起了人类的眼泪。当小灰狼想起了男孩幻想的生活时,却又想起了残酷的记忆,即士兵走向黑暗的征程。田园生活一幕幕的呈现,却始终让人无法忘记孤零的小院。又是火车轰隆而过,留下一串白烟。火车又会带走什么,带来什么?探戈舞曲再次响起,是否昭示着历史的重复?

    如果把各场景简化,小灰狼的场景由A表示,渔人家庭的场景用B表示,战争相关的场景用C表示,小男孩的场景用D表示,则可以用如下的方式表示《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结构:ABC—AC—AD—AC—AB—AB—AD (CB)[1],这样就更清楚的表明了A场景在影片中起的主线作用。

    然而,叙事并不是《故事中的故事》的主要目的或是它表现的主要手段,诺尔斯金认为语言是由个人记忆中的一系列图像叠加而成的,他又认为,电影与文学作品不同,它丧失了每个读者对内容独特的视觉阐释,因此,在这部描写童年记忆的影片里,他试图从视、听觉感官感受来努力营造他的诗意电影风格,也正是这样才让此影片具有诗一般纯净的美,美得令人窒息。

    三、结论

    通过对《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影片运用了陌生化的叙事手段,以充满诗意的唯美画面讲述记忆,小灰狼贯穿于整个影片,充当回忆者和审视者的角色。它的记忆包含现实、幻像、和战争的残酷,表现了记忆的任意性、模糊性及复杂性。然而,影片的意义并不止于视觉叙事,如有人从奏鸣曲式分析了影片的音乐性等,而且,影片还有众多的意象,如苹果、火光、落叶等等,需要人们去阐释。

    参考文献:

    1. Byatt, A.S. “Sweet Little Mystery” [N]. The Guardian (Review). April 16, 2005

    2. Kitson, Clare. Yuri Norstein and Tale of Tales: An Animator's Journey [M].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3. 高玉萍.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及其陌生化理论[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9

    4. 张云鹏,胡艺珊. 从符号学角度看陌生化理论[J].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6

    5. (film)

    6.



    --------------------------------------------------------------------------------

    [1] 场景14中小灰狼初次与现实接触,因此,这个与前一场景并入一起;场景16为过渡场景,故此未放入进来;场景18为结尾,同时有B与C。
    注:由于技术原因,论文没有做文中注,参考文献只是简单的罗列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