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万重浪 Ten Thousand Waves(2010)

万重浪 Ten Thousand Waves(2010)

又名: 万层浪 / 浪 / Better Life

导演: 伊萨克·朱利恩

主演: 张曼玉 赵涛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0

片长: 55分钟 IMDb: tt1744790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万重浪》实质上是一个装置艺术,放映现场竖起9块银幕,观众身在其中可以体验到另类的“立体电影”的效果。赵涛出演阮玲玉一角,张曼玉在该片中出演女神妈祖,从长江一路遨游到达出海口,最后“阮玲玉”和“妈祖”两人在现代的上海擦肩而过。女神妈祖先是沿着长江水以鲲鹏的姿态遨游于空中,以忧郁的眼光注视着大地和水面;继而她又出现上海浦东的摩天大楼间,以飞翔的姿态,出现在“阮玲玉”赵涛公寓的窗外。最后她出现在长江岸边,在一片水雾中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江面上的帆船和渔民,画外音是时缓时急的鼓点。继而她转身飞升,消失在水边的竹林中,画外传来空灵的“魂兮归来,无远游兮”。

演员:



影评:

  1. 不是我提的 是导演硬要提的 他说他这种用fantacy来mediate悲剧的做法只有乐观的工人阶级才能干出来(并且举出strange fruit类比),顺便对跟他同享研究资料的中产阶级代言人伪记录片导演嗤之以鼻。

    导演虽然是一略微overweight的黑人大叔 上的确是圣马丁 我还不如举出common people来对比呢。导演一闭眼,什么移民的苦难啊都升华成maggie的一颦一笑了 各种符号被硬掷到屏幕上不说,艺术家导演还要搞9块屏幕才好放到MoMa去吗

    有些也不可谓不切题 费尽心思请的各种大牌也不可谓不叹为观止(除了maggie还有赵涛、李屏、杨福东和书法家巩法根)音乐和剪接也让人在间或睡着之间仍能啧啧称奇

    可叹可悲我无法逾越的中产阶级性。艺术作品不能用作者意图来诠释,也没什么善恶之分,但艺术家早就是在名利场里面打滚的人上人了。我不是不能认识到美化神化悲剧的价值,但是也对于导演的安然自若对于叙事的嗤之以鼻隐隐不安

    不过我觉得在导演不断的humblebrag给自己贴金踩踏传统叙事电影的同时,最大的悖论是他不得不依靠一个叙事(而且是个真实事件,可谓连创作都省了)来做载体(要不然到底谁看得懂啊,不看背景我就觉得是矫揉造作)我虽然不喜欢abstract expressionism, 好歹人家不仅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而且放弃了“内涵”只需要“技巧”做载体不是 ?至于神神叨叨搞个类比比喻神话传说念个诗啥的 美则美矣 算不上新潮吧
  2. 今天看到新浪新闻说马方确认MH370航班在印度洋坠毁的消息,因为新闻上也没有看到让人确信的疑似残骇打捞及鉴定的具体细节,于是在新浪微博发了一张去年在MoMA拍的《万重浪》妈祖海上搜寻的照片,如果真在海上,即便希望仅存一线,也愿妈祖保佑他们,指引他们,回到故乡,回到家,回到亲人的身边。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回头再去看《万重浪》这个电影艺术装置作品,感觉就更触动人心。

    去年12月在MoMA碰巧看到了这个作品,在通往二楼的楼梯上就能看到右手边的大厅挂了几大个屏幕,错落播放着金茂东方明珠这样让人最熟悉的中国场景。大厅沙发上、地板上躺满了人,仰着脖子环顾着从天花板垂吊下来的9块大屏幕上不同的画面,有30年代的上海画面,也有青山绿水的乡村画面,后来张曼玉也出来了。片子挺长,古今穿梭,现实和虚幻并存,语言音效混杂,一时很难看懂。特别是张曼玉飞在天上发出女鬼似的呼唤时,现场不时有窃窃的笑声和议论,别说老外,其实我也看不懂,只是安静的把整部片子给看了下来。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片子是基于2004年一场“拾贝惨案”而拍摄的,有一批在英国打工的捡拾贝壳的福建人曾在海里遇难,而影片张曼玉这段就是讲福建的海神妈祖在海上焦急地四处寻找遇难的人,要把他们的灵魂招回故乡。而导演也出乎意料的不是个中国人,而是个带着黑人血统的英国人。那一刻很感动。

    其实《时尚芭莎男士 》2010年10月 发表过一篇就这个作品的长篇文章,写的特别好,资料非常详尽,这里摘取两段话:

    "我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伤,感到心痛,我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是做些让他们感到欣慰的事情,以此抚平活着的人失去至亲的伤痛。"朱利安(本片导演)说,"所以我萌生了拍摄这个故事的念头。"

    “在福建,这个英国人还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妈祖的传说。这个护航海神,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是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因为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父亲便给她取名林默。林默自小聪明颖悟,性情和顺,热心助人。生长在大海之滨的她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林默十六岁那年,有一次父兄出海未返,天气突变,飓风大作,狂涛怒威。她预感这次父兄航海必然凶多吉少,急得痛哭流涕。不久,风浪稍息,她便驾舟出海寻觅父兄。父亲果然被她救了回来,但其兄尸体尚未找到。于是,她安慰了父亲后,自己又奋勇驾舟出海寻找兄尸,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把其兄尸捞回安葬。

    林默死的时候只有28岁,以后,航海的人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具体文章地址:

    艺术品,尤其是当代艺术品,更偏观念化,往往一开始看不懂,其实也是正常,你可以去看作品介绍或者自己找相关资料去深入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艺术家所处的环境,个人背景,生活状态和那一刻的想法,最后你才能正确解读作品,体会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那个思想,透过单纯的形式,得到精神上的获取。

    《万重浪》,是浓厚的亲情、故乡情,生离死别,却无奈于身不由己,只有让信仰去抚慰悲伤的灵魂。
  3.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个版本,第一次是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在放映亭中以一块屏幕呈现的9屏蒙太奇。第二次则是在慕尼黑的Museum Brandhorst以装置呈现。同时由于Isaac Julien(导演)又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并因为在明年夏天要在学校的展上呈现这个装置,所以花了点时间来听他的阐述并去领会这部影片。
    首先我想从形式上来讨论下这不影片。多屏蒙太奇不是新鲜的东西,在其之前就有很多艺术家做过,同时在西方的很多展览中也会运用到。但是Julien其实是一个传统导演出生的艺术家,整个片子的拍摄方式都是按照主流电影去拍摄的,甚至有些许的商业味。这种将传统电影置入多屏幕的表现在此之前我是没有看到过,或者说如此完整的置入,是非常少见的,当然也是非常难的。从形式上这是一部让人能够激动的影片,特别是以装置呈现的时候配有强烈的音效,更有一种让人被置入影片空间的感觉。
    而这部影片有意思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形式,而是其内容。一个西方人所理解的表达的,对于西方人或东方人来说,确切的说是中国人来说究竟有怎样的差异。官方阐述我不再赘述,网上都有。以下是Julien亲口所阐述的。这部片子的主要背景资料是关于中国南方地区经常有人因偷渡而丧命,以此扩展开来去阐述一些文化上的失落,甚至一些政治题材,包括城市化,理想主义等等。这部片子的信息量之大,扩展之广让我觉得似乎Julien想彻底来讨论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看这个片子,至少我是感受到了,但我并不知道Julien自己是不是知道整个片子中的那些素材镜头的意义所在。个人感觉整个从内容上讲,片子还是有点散的,因为涉及的题材实在太多。在课上我问了一些德国的同学对这个片子是否理解,回答是基本理解。我也相信,由于整个蒙太奇的语汇是西式的,所以能对整个片子有所把握。但是他们也承认对部分的带有强烈背景色彩的图像无法理解,比如文革,比如老上海与新上海,比如玛祖。这部影片的制作团队基本是中国的,包括演员。我认证看完了张曼玉的采访,作为一个演员她也并不能说到太深入的东西,言语间她也总是用大陆来称呼中国,并讨论到政治的敏感性等。姑且不把这部影片定义为一部讨论政治的影片,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装置能在上海展出,至少审核方是没有读懂,置于看展览的观众有多少人读懂也就不得而知了。
    有很多想说的但又不便说,毕竟用母语写东西的时候总是会有所顾及,不是一部特别优秀的影片,但是是一部很值得去讨论的影片。
  4. 整个小黑屋里只有两个老人,老奶奶推着老爷爷的轮椅,一声不吭,应该是住downtown的退休夫妻。进去的时候已经放映了大概两分钟的样子,9块屏,几块是广西山水,一块中远处休憩小亭清晰可见,还有剩下几块渔民划船。说实话那鼓点的节奏有点让人不寒而栗,何况还有不知哪儿来的那种鬼片里的风声。就在老子欣赏广西山水甲天下的时候,从身后那块屏突然飘出来一个白衣女子,正前方跳出来张曼玉那张迟暮脸。一惊,尼玛会不会这么赚啊只是想花5块钱吹会儿空调结果包场小黑屋看鬼片。

    然后画外音出来了,魂兮归来,无远游兮。抱歉,这句还是后来搜到的,当时一直努力听,总觉得是万物归来什么什么婺源,看一眼边上那老太,更一副迷茫眼神瞟我,我说sorry这尼玛是ancient chinese老子也真没办法。这时候更坑爹的画面出来了,死尸出来了,至少我觉得那是尸体。就那么散落在丛林里,堆在一起好像要生火BBQ一样。鉴于我今天早上4点半起床一直没睡觉又吐了一上午接着开长途,看到死尸我对不起导演还是得反胃一阵子。出去接了个电话才顺便仔细看了装置介绍。说是导演inspired by。。。2003年几个中国南方渔民偷渡溺死事件。。。然后我os着“好呐,知道你要干嘛了嘛”的心情重新走进小黑屋。

    后面的情节就是,有个女人叫做阮玲玉呀她一生凄凄惨惨戚戚,对不起儿女呀妈想你们但是回不去呀,只能把魂灵儿轮回了又轮回哟。见证了老上海光怪陆离见证了新上海车水又马龙。经历了人民红光满面举大旗经历了毛主席万万岁。那个张曼玉演的妈祖看在眼里哟苦在心里哟,苦得脸上的小细纹用玉兰油擦都擦不掉哟。镜头从左中右推移妈祖的漂亮裙子和漂亮脸蛋,妈祖时而苦逼时而焦虑反正你是别指望有神仙是会笑的因为一笑都是小细纹呀亲。

    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片子,只不过9块屏幕看起来身临其境一点想得会多一点。当然这和看片人的心境有关。比如最近的我感情受挫又搵不到工就会想一些基本没用的东西,比如宿命这种事情。

    我觉得导演一定是抱有部分不怀好意的居心去揣测中国人的上进心的,比如偷渡死掉的渔民和一世飘零的阮大小姐。努力去获得的,都是些带不去的东西,这些事情,出世的妈祖看着一定略捉急。不管是旧上海大减价啊当铺啊,还是浮夸的高架桥啊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艺术家啊,毛主席万万岁啊小红旗大红花啊,都是些俗气的人俗气的事物吧。最终大家的宿命都是一样的,尘归尘,土归土,即使带着对人世间的留恋。

    认命吧人类。


    Sep 18,MCASD Jacobs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