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MIB星际战警:跨国行动(台) / 黑超特警组:反转世界(港) / 黑衣人外传 / 黑衣人4 / 黑衣人23 / 黑超特警队4 / 黑衣人:国际守护者 / Men in Black 4 / Men in Black IV / MIB 23 / MIB 4
导演: F·加里·格雷
主演: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泰莎·汤普森 丽贝卡·弗格森 库梅尔·南贾尼 拉菲·斯波 艾玛·汤普森 连姆·尼森 戴维娜·西塔拉姆 纳西尔·贾玛 维克托里娅·菲斯 佩内洛普·卡普迪雅 斯蒂芬·怀特 安纳托·陶布曼 露丝·霍洛克斯 贝恩·科拉科 马西·哈里尔 希滕·珀泰尔 通恰伊·古奈什 艾德里安·阿尔瓦拉多 史蒂芬·萨姆森 曼迪娅·弗罗里 黄渤 伊隆·马斯克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06-14(美国/中国大陆) 2019-06-12(中国台湾)
片长: 115分钟 IMDb: tt2283336 豆瓣评分:5.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万万没想到,本来打算五月底到六月在电影院过年的我,居然一直被按着头吃屎。从《哥斯拉》到《黑凤凰》,再到这部《黑衣人》,吃屎三连击,唯有完全不抱期待的《阿拉丁》让我开心。
我企图给三部烂片排个名,但真的下不去嘴啊,都是屎,有啥好挑的。
还有个疑问,某些影评说这部《黑衣人》是对前作的致敬啥的,你们怎么记得那么清楚?!每年这么多片子,我连去年看过什么都记不得了,真是羡慕你们(引用通稿的能力)啊!
对《黑衣人》的特效没有期待,毕竟系列一直不以特效见长,可好歹 2019 年了,你就给我们看这个?雷克萨斯植入我能理解,戴森吸尘器也给钱了?!
期待的幽默全是尴尬,锤哥的楞和傻完全不好笑,我觉得演员最怕的表现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够帅,然后要把自己的自觉演出来,妈呀,不自知的帅才是最帅的啊!怀念威尔·史密斯的灵动。女武神的形象在海报上不错,活体就整个垮掉。最可怕的是还要让两个毫无化学反应的人讨论化学反应,让我想起以前考试前通宵背毛概。
本以为追车戏和动作戏能扳回一城,也是太天真了。
生平第一次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这么浮皮潦草的追车戏,从追击中逃脱全靠科技加成,每次要追到了就直接升天,你tm是在逗我吗?摩洛哥的群众演员们也是不敬业,大家面对外星科技的酷炫摩托表现真是淡定呢,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共享单车早已经教育好当地市场了。
最后的大战更是敷衍,连森大叔变成大章鱼不过就是为了摔男女主角两下,然后转身离开,借助虫洞,千里之外,喂,你们不是宇宙中最危险的怪兽吗?我看连森不就是为了看他拳拳到肉地怼人怼成渣渣吗?
两个反派莫名在夜店的一段尬舞也看得我起鸡皮疙瘩,想想《碟中谍》的夜店戏,甚至是《杀死伊芙》的夜店戏,《黑衣人》的还真是为了跳舞而跳舞呢,陈慧琳是制片人吗?不如跳舞,谈恋爱不如跳舞。
啊,好生气啊,只能盼望 21 号的《千与千寻》回血了。
不行!根本不行!除了一开始的片头音乐给怀旧的我带来些许感动以外,整个剧情就是失望加上更失望,片头的两条时间线一开始感觉很碎片化,剧情开头就被切割的支离破碎,主线剧情单调没有新意,很容易猜到结尾。 有老梗我知道是必然的,但是根本没有让人感觉到对前三部有任何敬意,只是用老梗告诉大家我还是《黑衣人》系列哦。整部影片感觉就是锤哥的流量剧,锤哥除了卖肉和看着帅气在这部剧里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加了《雷神》的梗,就好像锤哥就不能脱离《雷神》了,完全没有威尔斯密斯当初给人那种黑人随性而为却又有奇效的喜剧感。 我永远记得当初看完《黑衣人》第一部时,最后结尾整个宇宙成为外星人手里一个玻璃球的镜头,这个镜头给了我太多太多感受,让当时还年轻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宇宙的伟大和渺小,这也是整个《黑衣人》影片的中心思想,后来第二部第三部都有类似的镜头告诉你这部影片的真正意义。可是现在呢?呵呵,不说了,心痛。 虽然这部剧里还是能看到不死小强外星人,让人无法忍耐的红色大按钮,银光闪闪的高科技枪,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这部影片只是《黑衣人》的尸体,因为没有了《黑衣人》的灵魂。 一星给特效,一星缅怀《黑衣人》。
结果imdb一查竟然花了1.1亿美元。
IRS要不要查一下索尼是不是在洗钱?
=============这篇影评涉及剧透==============
到USC或者UCLA电影学院找几个学生坐在一起聊一下午都能聊出更有新意的故事来,这个剧本开发的成本恐怕主要是IP许可费。
整个电影像是编剧从其他项目的办公室的地上捡回来一堆故事卡,东拼西凑了一下就交差了。每个剧情转折几乎都能提前猜到,然而它发生的时候又生硬得让人猝不及防。
开头M小时候目睹黑衣人给父母洗脑,然后就立志加入黑衣人(逻辑呢?),二十年其他什么事也没干。一个小孩怎么知道的那么多,还自学成才什么都会,完全没有解释,反正就这么告诉你的。Tessa再帅气,这个角色也不能说服我。作为虚构角色,灭霸都更让人有共鸣。
但就这么一个新人,一进这个神秘机构马上秒杀全场,第一次实战训练就表现突出,仿佛那么多资深特工突然变成了弱智。弱智的代表就是H,好莱坞历史上90%的特工/警匪片里都有这种不拘小节的特工/警探,只不过锤哥太帅了,让人还能勉强看下去。
当然后来的情节发展告诉我们H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什么样也没说,反正大家都跟他说你变了。我要是H我也会很委屈,你好歹把话说清楚,到底哪儿变了。直到结局他找到了自己“变了”的原因,都没说明白他以前到底什么样子,能让T那么坚定地推荐他当接班人。
至于大boss,从头到尾都活在其他人的叙述里,到底有多可怕,电影根本没有体现。最后的大战完全不大,就一个触手怪,而且制作水平像是穿越回了1997年。Netflix的Stranger Things第一季8集一共才花了四千八百万,都能做出更恐怖更有压迫感的CG怪物。
反倒是街舞兄弟的出场更震撼,动作场面也比较有想法。可惜在夜店斗舞那场莫名其妙的戏之后就没法直视这两个人了,前面建立起的神秘感和紧张感全毁了。据说两个演员是知名舞者,但真没必要这样加戏。
而且先营造成恐怖反派再反转,这梗在去年《铁血战士》就玩砸了。如果他们也是大boss的受害者,那为什么一开始不讲清楚寻求合作,而是一上来就残忍杀人呢?反转揭开之后,前文逻辑都不成立了,只能说创作者自己都没有花心思。
内奸的悬念也是一样,想要误导观众认为C是内奸,一开始就不能做得太明显,要留下线索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一开始就指着C说你是内奸,简直就是在C脑门上写了无罪两个大字。而其他探员的戏份又太少,一来二去很容易就得出结论T才是内奸。
剧情创作都这么偷懒,难怪演员看起来也不怎么享受的样子,拿钱办事而已。尤其是Liam Neeson和Emma Thompson,充满了“当年一不小心签了个系列合约现在还得来这破玩意儿里跑龙套”的怨念。Kumail Nanjiani大概是唯一能感觉到欢乐的人,就是配音小兵的那个,《硅谷》里的码农,《大病》的男主和编剧。
刚查了一下烂番茄和meta,已经跌到24%和38了,北美票房预测也不乐观。国内上映到周六才刚破亿,这还是同档期没有强对手的情况下。希望这次扑街可以让好莱坞稍微清醒一下,与其浪费大笔钱在大IP系列上,不如多注意一些新人导演编剧,成本更低,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原创作品。
作为好莱坞资历最老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的手中曾经握着许多好牌。在1989年被索尼收购之后,吃尽了90年代成本低廉的喜剧/惊悚/动作电影红利,也吃尽了21世纪初《蜘蛛侠》和威尔·史密斯的红利。
而到了超级英雄的新纪元,企图在市场上抢到一席之地索尼/哥伦比亚,成为了重启和翻拍的排头兵。一版又一版的蜘蛛侠,《全面回忆》《天师斗僵尸》《机械战警》《豪勇七蛟龙》《超能敢死队》,走量不走质的翻拍几乎全部踩空,少数的成功案例(《功夫梦》《龙虎少年队》)也早早没了下文。
尽管有着这样短视的黑历史,索尼哥伦比亚也并没有放慢啃老本的大方针。这一回,怀旧牌的打法从全面失败的“全面重启”,在《勇敢者游戏》的激励下,变成了“软性激活”——尚未上映的《捉鬼特工队3》《绝地战警4》和《霹雳娇娃》如此,两部续集分别跨越十年和七年的《黑衣人》也是如此。
但软重启和软续集就一定会成功吗?走下坡路的皮克斯在2010年之后大张旗鼓地开始制作早期动画电影的续集,《怪兽大学》《海底总动员2》《超人总动员2》《赛车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4》分别距离前作12/13/14/6/11/9年,其中超过半数只能称作差强人意。
而在大片制作上向来缺乏水准连续性的索尼哥伦比亚,能制作出优质续集的机会,无异于期望于奇迹。就《黑衣人:全球追缉》的制作方针而言,明显是走的《勇敢者游戏》的老路子:已经擦出火花的明星搭档(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雷神3》;道恩·强森和凯文·哈特,《乌龙特工》),富有天赋和易于控制的导演(F·加里·格雷;杰克·卡斯丹),以及亏了不心疼,1亿美元的中等预算。
但这一如意算盘,必然是失败的。
首先,两个明星在一套电影中很来电,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化学反应会延续到另一套电影里。尽管有着汤姆·汉克斯/梅格·瑞恩(《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基努·里维斯/桑德拉·布洛克(《生死时速》《触不到的恋人》)这样的正面例子,不靠谱的雷神和厌世女武神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基于两个角色的共同撸瑟背景和自负性格。但这对组合在《黑衣人:全球追缉》中除了银幕上的刷脸之外,并没有产生真正有趣和深层次的互动。
在系列前作中,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互动在迥异的性格对比下不仅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在故事最终总是对应着情感上的释放。反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在面对平淡的对白和场景时,简单的卖蠢装傻搭配吐槽役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白白浪费了两人的才能。
另一方面,导演F·加里·格雷尽管有着《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出色履历,但在《黑衣人》这样富有灵感和机智的题材面前手足无措。且不论黑人导演和科幻题材是否水火不容(阿娃·杜威内《时间的皱折》和施特方·布里斯托尔《相会在昨天》都是灾难性的烂),《黑衣人:全球追缉》在动作戏和特效方面非常缺乏想象,多数是依靠CG特效来弥补设计上的偷工减料,表现力上远不如大量采用现场特效的前作来的有效。而在至关重要的外星生物上,不仅未能爬出恐怖谷,与其他电影——如《黑客帝国》的病毒双胞胎,如随处可见的触手要素——大同小异的设计更是凸显想象力的欠缺。
如此多的拿来主义,归根结底是为了弥补糟糕的剧本。编剧组合马特·霍洛威和阿特·马库姆的很多作品大都非常平淡和俗套,如果导演和主演能够对其加以补充,自然很好(如《钢铁侠》);但如果不能,便是第二个《变形金刚5》。早期《黑衣人》电影中,对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和搭档喜剧buddy comedy的揶揄是电影轻松且有效的关键之一。但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黑衣人:全球追缉》都更像是一部索尼系科幻电影,与《超能敢死队》《像素大战》《鸡皮疙瘩》有着更多的共同基因,而非一部有着巴里·索南菲尔德的怪趣思想的《黑衣人》电影。
当然,《黑衣人:全球追缉》并不想要抛弃系列前作的魅力,只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也分不清轻佻与轻浮,戏谑与没正形,朝索尼另一王牌系列,007的模仿也不得要领。而出于索尼系大片的通病,《黑衣人:全球追缉》也很难决定它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电影,以及它想要讨得哪些观众的欢心。
对于一套电影系列来说,二十年足以天翻地覆。诞生于1997年的《黑衣人》虽然基于都市传说,但基调轻松,演员富有魅力,贵精不贵多的小道具,足以打动一代观众。作为系列的最新作品,《黑衣人:全球通缉》不再满足于简单有效,一味地放大规模,加入社会热门议题,因为害怕落伍,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自我特色。
这远比票房失利还要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