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热搜(2023)

热搜(2023)

又名: Trending Topic

导演: 忻钰坤

编剧: 业青 杨薇薇 徐小虎

主演: 周冬雨 宋洋 袁弘 王皓 陶海 石蕊 王硕 米拉 张煜雯 钟晨瑶 师悦玲 方晓莉 范祎琳 柯宇

类型: 剧情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3-11-30(中国大陆) 2023-07-31(FIRST青年电影展)

片长: 121分钟 IMDb: tt17507008 豆瓣评分:5.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热搜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演员:



影评:

  1. 对《热搜》评价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事先的观影期待。倘若是因为忻钰坤此前两部长片的不俗表现,期望在电影里再次看到对于人性之恶的探讨,对于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的展现,那它会让你相当之失望,除了在主要角色设定上沿袭了《暴裂无声》,同样设置了黑色的掩藏真相的有钱人,白色的追逐真相的草根,以及一个灰色的附从于有钱人,但骨子里与草根又有所共情的“仆从”,影片整体上根本看不到忻钰坤以往作品里的精妙结构与有力表达。当然,这并不意外,当他拿着别人写好的剧本,其实就意味着这次他只是扮演一个纯粹打工人而已,作者性、自我表达、风格这些都要服膺于资方的需要,哪怕拍出来的东西可能会砸掉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招牌。

    当然,换个角度,把这部电影当成一部架空背景、架空年代,不需要脑子去看的爽片,倒也不算是那么糟糕。甚至于如果观众恰恰是电影的目标人群,又急需宣泄掉心中对于男女性别对立问题的满腔情绪怒火,它反倒是一个相当之合适的引燃媒介。个性女主编大战斯文男败类,无权无钱无势的自媒体草台班子对抗只手遮天的商业巨鳄,只有在爽文和漫画里才能上演的蚍蜉撼大树。当然,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你千万不能联想到现实,但凡联想到一点,但凡稍微带点脑子去思考电影中逻辑的各种不合理,都会毁掉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好感。

    漂浮与虚假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所在。非常好笑的一点是,这个发生于自媒体时代的故事,本身就更像是自媒体时代下大数据运算“攒”出来的产物。资方说,我们要拍一部赚钱的现实主义题材商业片,目标观影群体是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的年轻高知白领女性,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有所关注但又没有太深刻的思考,尤其对于女权话题和当下性别对立极为敏感。在框定好观影群体后,需要在电影里加入足够多的话题点以便在上映后翻炒热度,这些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女权、男女对立、男性凝视、社会对于年轻独立女性的不包容、网络暴力、自媒体生存现状等等。这些话题中,最重要的男女对立,所以电影中要流露出足够强烈的厌男气质——男性角色分为两类,要么是禽兽董事长、斯文败类经理、帮凶校长这组,从行为到语言都以毁灭女性、玩弄女性为唯一目的。要么是沉默合伙人、听话小跟班这组,从精神到行动上都认同女主、服从女主,甘心被女主支配。

    有了观影群体,有了表达主题,有了主角和配角的基本概念人设,剩下的就是按照类型片写一条取悦主流观众的故事主线。通俗化类型化的故事表达并不是原罪,没有人说此前靠作者化表达成名的导演此生就不得按照主流剧情类型片的模式拍片。但《热搜》的问题在于,明明它有《药神》这样的现成模板可以套用,它却懒得在剧情的逻辑性合理性上多做一点点打磨,完全是随着编剧的性子,随意安排各种巧合,任性地去展开和收束故事。

    如果按照一种最安全最保守的思路去写故事,故事的原貌似乎更应该是这样的:陈妙曾经是个在体制内报社工作的记者,当年她大学刚刚毕业,怀揣着仗笔走天涯的梦,但体制内媒体的约束限制让她感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于是她跳出体制,创业成立自媒体公司单干,但为了顺应市场为了自我生存,她在创业过程中逐渐忘却了自己当初要坚守的正义和要追逐真相的初心,为了点击率和商业合作开始不顾底线地追逐热点博取流量,终于在技校女生跳楼这件事上翻了车。一夜之间,陈妙从加害者变为了受害者,她开始切身体会到网暴的残酷,体会到自己过往行为之龌龊,体会到社会对于年轻女性的无情,体会到乌合之众的冷漠愚昧。藉由张小穗生前好友余甜的帮助提示,陈妙逐渐开始一点点拨开了事件的真相——原来她沦为了恒世集团清除负面新闻的枪。而随着她的调查深入,恒世集团背后的肮脏内幕也逐渐暴露出来。陈妙在调查过程中经历了重重困难,身边的同伴也因为理念上的不认同、现实中的威逼利诱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她自己甚至遭遇了生命危险。就在她感到绝望的时候,以何言、艾米为代表的沉默的大多数(媒体人与受害女性)站了出来,事情发生了反转,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出来指认王世民,恶人终究伏法,陈妙在这一过程中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初心以及作为媒体人的真正价值。

    但在电影中,陈妙这一角色的弧光完成过程被严重简化,她的前史只在母亲的一句话里简单带过,对受害者的态度转变也仅仅是因为收到了受害者寄来的签名书,里面有受害者对事件真相的描述,然后便一夜之间突然正义感爆棚,girl help girl,要和自己的金主爸爸势不两立,根本不像是一个职场老油条的行事逻辑。电影里不顾现实真实的逻辑硬伤几乎比比皆是,譬如说几个明显的点:

    1.陈妙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不会不知道新闻写作不能只相信一面之词,哪怕是自媒体公众号发文,也不能在没去核实信息真实的前提下贸然相信张小穗在签名书里的陈述。 万一是恒世集团的竞争对手想要借机诬陷打击王世民呢?万一写下那些内容的不是张小穗呢?万一张小穗写的内容不全是真实的呢?如果说一个什么也不懂,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媒体人可以贸然相信。对于一个已经成为头部自媒体主编的老油条,难道连信息真实性核实的环节都省略掉,就可以直接怒气爆棚,决定为素昧平生的陌生女孩出手,而且是直面自己的金主爸爸?

    2.王世民如果真的有电影里说的有那么大本事,还犯得上去兴师动众,找头部自媒体来给一个技校没背景的小女生泼脏水?

    3.这种都已经牵扯上人命,引发社会热议的案子,不会只是简单的民事纠纷,警方一定会介入其中。一个连正经采编资格都没有的自媒体主编,拉着三个同事组成的草台班子就去调查,还试图去与自己曾经的金主爸爸较量。这种事想想就好,在现实中怎么可能发生?而且想拿酒店的监控就能一下子拿到,想找当年曾经被王世民侵犯过的女生就能一下子找到。编剧未免实在是太偷懒,太相信机械降神。

    4.余甜为什么在张小穗死后可以使用她的微信账号回复陈妙信息?难道她们两个已经好到可以共用一个账号了?怎么会有这样亲密的关系?

    5.余甜说张小穗之所以被下套拍裸照,是因为岳鹏用了她的手机给张小穗发了信息,然后又马上删了。如果真的是十万火急的事情,难道常理不是应该张小穗直接给余甜打电话或视频语音?最不济也得发一条信息。现实中怎么可能你的朋友给你发了一条信息说自己遇到危险了,你就什么也不问直接就去了。难道没长脑子?

    在逻辑不合理之外,影片另一个突出硬伤是角色普遍不讲人话,他们说的更像是影评人和自媒体账号影片解读视频里的精讲文案,是语言层更上的思想层,这些东西由评论者放在书面表达里或许很合适,但直接交由影片里的角色用嘴巴讲出来就显得异常做作。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编剧团队并没有实地对自媒体行业做过什么田野调查,也并不真正了解自媒体人的生存现状,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和手机,拿着一堆二手材料靠自我想象编出来了一个故事。看似里面堆了很多金句,但实际上和现实毫无关联。

    在无法做到自我表达与生存相兼顾的情况下,先保障生存活下去,对于年轻导演来说并不是什么寒碜的事。但怕的是,当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甚至尝到了在舒适区里恰饭的甜头后,就甘心待在原地打转。但愿,忻钰坤也能像这部电影里的陈妙那样,因某个契机重拾自己当导演的初心,而不是像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另一位年轻导演一样,起步即巅峰,早早沦为一台无趣无聊的传声筒。

  2. 1、先说结论,最多5分、不及格;即使换了忻钰坤导演自己来打分,他也应该心知肚明:不值及格;

    2、告诉大家一个判断“烂片”的简单标准:如果电影出现大面积解释性台词,就相当于电影住在ICU打白蛋白,大概率烂片

    3、《暴裂无声》主角是个哑巴,没有台词,但信息含金量量远远超过《热搜》。

    4、《热搜》就是编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拍的是个啥了,所以才大段让不相干的角色硬讲传播学知识,比如,让严校长讲“乌合之众”,严校长的角色/戏份跟“群体无意识”挨的着吗,把这种解释性台词安排给他?想把“群体无意识”讲出来、又没讲清楚,因为编导自己就不懂,所以台词乱塞,自己也没信心台词讲的对不对、更别提台词是否接上下剧情。

    5、《热搜》失败的核心原因是因为编导完全不懂公关传播学。基于此,这个电影就不可能准确写出漂亮的核心矛盾,没有核心矛盾那么就不编出有好故事、好节奏,没有好故事、好节奏那么人物也立不住,哪儿哪儿都是毛病,从头到尾滑坡到底。(到了我想吐槽都无处下口的程度;我一般不评价这么烂的片子,但是这次破例,因为我希望将来有人能把媒体题材拍好)

    6、其实,我是已经明确知道(朋友说)它是烂片的情况下,特意买票来看的,就想看看影视工作者对我们传媒工作者的无知能离谱到什么程度。嗯,果然都在射程范围内。

    7、鉴于《热搜》对公关传播学的悖谬多到一本论文写不完……以下我只挑几个大众熟知、能看懂的重点错误。

    8、首先,最基本的,《热搜》公关部的工作目标就错了。企业公关是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不能是去跟陈妙自媒体斗气。那么大一个公司,老板丑闻,不赶紧降热度,还给陈妙买流量做直播,疯了吗?只要陈妙在热搜上,他们王总肯定也下不了热搜,这笔账肯定还是恒世集团血亏。(编导以为舆论战是1V1对抗赛,非要拼个输赢,但其实口水战上不管谁赢谁输,都是恒世集团输)。

    9、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级别的消息,很无聊,(最多在第一阶段霸凌视频+自杀新闻会火一下),根本没多大可能性天天上热搜。(第二第三阶段都没提供能刺激剧情螺旋上升的冲突视频——监控不算那个太弱达不到感官刺激)。很残酷的说,网友早就奔着下一个热点去了,有几个人会关心陈妙是哪棵葱。(不信的话,对标咪蒙,她都上过多少次新闻了,但是有谁关心她的私生活吗)

    10、编导太天真了。哪怕是DAJ之类的头部企业,也不能随心所欲随便买一条热搜就真的能有流量。如果有人不信邪,敢承包有效流量的话,我很乐意双11当中间商赚差价,把流量转包给电商平台。所以,恒世集团有钱也不能做到控制互联网,陈妙买推广更是哗哗打水漂。真正的热搜都不是买来的,核心还是看“内容”的杀伤力,比如,“吴签”/“哪李贵了”,一旦形成meme,丑闻当事人万劫不复,再也甩不掉负面标签。

    11、国家有关部门是会干活的。不可能放任企业和自媒体一个个像法外狂徒似的在热搜上为所欲为。

    12、编导在生活中肯定没有接触过超头部级别的营销号。大家都说陈妙对标的是咪蒙。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但凡自媒体(尤其是偏营销号的自媒体)做到陈妙那个级别,个个都是互联网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人精,什么没看过?什么没吃过?——她100%一定确定以及肯定在接触到“霸凌视频素材”第一时间就知道背后有问题了,根本不可能出现任何“蒙在鼓里”的可能性。连实习生都完全有能力看的出来,你跟观众讲那么精明强干的自媒体老鸟能信金主塞过来的视频背景干净?哪有那么天真无辜的自媒体人。

    13、所以,《热搜》主角的塑造就不可能是合理的。两种选择:要么,按剧本黑字白字的写法,陈妙是个傻白甜,那么她就根本不具备操控舆情的能力(角色崩了);要么,腹黑一点推定陈妙一开始就知道霸凌视频有问题、还故意炒作坑害张小穗,那么她后面绝无可能因为张小穗一段小作文就莫名其妙燃起来“我见不得她这样的女孩被欺负”girls help girls的高尚信念感(角色崩了)——总之,就是陈妙这个角色严重崩了

    14、大家真的不要低估自媒体人的心冷无情。再强调一遍,如果陈妙对标的是咪蒙级别,那么陈妙她一定什么都看过了,什么都吃过了,拿“人血馒头”吓唬谁呢,只要自我催眠足够好,坏人都是别人,赶紧搞钱是正事。更不要提1-2个女孩子被强奸了,“互联网上天天有,找警察来管啊,自媒体能做的就是帮受害者维持热度,我们做得已经够好了”——所以,宋洋饰演的何言,反而相对更接近自媒体人的行为方式。

    15、顺便说句题外话,大家知道咪蒙现在在干什么吗?最近坐上付费短剧的风口再次起飞了!~。搞钱真的很爽。如果有关部门能不限制她搞钱的价值观那就更爽了。

    11月16日,最新爆款小程序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以下称《黑莲花》)上线。凭借高频反转的剧情和颇为精良的制作,该剧被传24小时充值破2000万。两天后,遭全网下架。
    咪蒙团队制作的《黑莲花上位手册》因涉嫌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被全网下架并禁止投流;该团队的另一部热播短剧《李特助如此多娇》因内容涉嫌色情低俗擦边也被禁止投流。

    16、总之,我真心建议编导再做互联网热搜题材,先正经接触几个超头自媒体人再写剧本。这不是你现抄几个传播学名词就能糊弄出脚本的。热搜背后最吓人的是各种幽暗的人性。如果真能写出来,还挺精彩好看的。比如,##背后的各种人性。

    17、比如,就##这件事,我打赌,哪怕明牌,编导也没能力复盘出故事的曲折脉络。以编导现在的水平,仅仅都美竹写手徐驰这一个人物、以及他对事件的转折性影响,编导都不可能整明白。

    18、编导分不清自媒体跟调查记者的区别。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国内可靠的调查记者已经比大熊猫还稀少了。怎么可能陈妙他们去干调查记者的活儿?为了对这段剧情自圆其说,还硬生生给龚文(王皓)贴上一个“狗仔(记者)”的身份。记者是记者,自媒体是自媒体,工作方式区别大了。陈妙他们无论是能力、资质、还是动机上都不可能去干调查记者的活。

    19、编导不熟悉媒介平台,一会横屏一会竖屏。别小看这个细节,这意味着编导自己也没想清楚故事发生的年代。中文社区每三年就能改天换地大洗牌,发生在微博时代、跟发生在抖音时代,平台格局和舆情发酵路径截然不同。(放到剧本创作语境里讲,这等于编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个作品的时间、地点,所以无法明确电影故事发生的场景)。故事冲突的脉络想要写得准确,不知道这个不行。每一次反转,如果想写得精彩,必须了解特定时代下各个平台特性。

    20、按剧本目前的情况,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双微鼎盛的时期。那么,要不要豆瓣?要不要知乎?这些细节都没有体现。所以很失真。

    21、陈妙找本地生活号合作,看不懂。反正跟社会新闻垂类不符。也做不到帮上热搜。(放过大哥让他好好做软广赚钱行不行)。

    22、陈妙公司的组织架构也挺奇怪的。人数不够。工作方式很超级假。念报表的样子真好笑,有尬到。

    23、陈妙在公司开会,真的是不分青红皂白啥信息都敢让实习生旁听。王世民强奸张小穗的事情,没有证据,不可能一开始就摊到全公司讨论。合理的剧本应该是陈妙和何言私下先沟通。

    24、陈妙的诉求居然只是“我要让强奸犯给受害者道歉”。excuse me?刑事案啊!张口就来怎么这么幼稚。

    24、然后“妙不可言”全体员工真的跟着非常情绪化的陈妙一起干仗了。

    25、这么不正规的公司都有恒世集团投资。

    26、陈妙拿奖现场超级破、超级小。我就没见过那么寒酸的颁奖典礼。注意,这不叫“制作经费少”,这叫“人物塑造失真”。

    但凡一个小公司的年会也不至于这么寒酸
    按影片里陈妙的设定, 她参加的颁奖典礼应该对标微博之夜

    27、我挺喜欢那个紫帽粉发的小妹妹。我的身边也有很多小姑娘喜欢这样打扮。但是,这样的小女孩一定会经常变造型,绝不会那几件衣服天天上班穿到底的。同样的,“人物塑造失真”。

    28、有钱人吃饭红酒雪茄大龙虾,也很尬。同样的,“人物塑造失真”。

    29、豆瓣高评说,忻钰坤对于有钱人的想象还停留在“皇帝的金扁担”的水平虚假的现实主义——话挺刻薄,但道理残酷如此。对于这部电影来讲,“虚假的现实主义”是原罪

    30、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比如这个海报我喜欢。以及dadadada的键盘音效我也很喜欢。

    31、关于网络暴力主题,2023年的《热搜》比2012年的《搜索》差远了。《搜索》至少超前了10年(所以当时没火),而《热搜》至少落后了10年,两个电影都可惜了。(“可惜”的点不同)。

    32、《热搜》跟《搜索》之间至少隔着40集《新闻女王》

    33、《热搜》目前宣发主推的卖点是“触目惊心、反转解气”。“反转”很牛吗?人家《新闻女王》开场引子3分钟就轻松反转了3次,人家剧情还是合理的,节奏干净利落,没有使用任何专业词汇,观众全部看懂了。而《热搜》攒了121分钟的戏,最后是反转了个啥?

    34、结尾“破了人设才能赢”,是怎么想出来的?反转的逻辑在哪里?给自己泼脏水没有必要,且与案情无关,对热搜对真相均无贡献。我大概能猜出来,编剧是按个人英雄主义触底反弹的普通剧本套路写,大结局非要扯上什么原生家庭矛盾压轴……但这些东西,真的不符合互联网舆情应对的事实逻辑

    35、热搜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这种力量有什么构成?到底是善还是恶?编导显然完全没有想明白。片头是陈妙利用这种力量杀人,片尾又同样是利用这种力量把王世民送进监狱(按剧本的说法)——那么,编导是到底是想批判这种力量背后的集体无意识呢,还是想力挺“互联网断案”?编导真的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吗。

    36、我很喜欢忻钰坤导演前面两部作品。我纠结了很久,宁愿选择相信忻钰坤导演是题材不适合,而不是敷衍。所以,真心善意劝谏忻钰坤导演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种庄稼,如果不得不接这个活,那就花苦功夫把课题搞透再拍。

  3. 作者:彼得武

    其实电影最让人不寒而栗、脊背发凉的,不是片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恒世集团,也不是被揭露生产过程的嗜血营销号,而是藏在电影故事表层背后,被反反复复轻易操纵情绪的乌合之众,无论热搜的方向对准任何人,群氓都会一拥而上,成为助推热搜的每一条转赞评。

    在电影《热搜》中,我们会看到,不管剧情怎样反转,人们总是对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只简单地选择两个极端,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

    或许这才是电影潜藏在背后真正的主题,才符合一个曾经拍出过《心迷宫》《暴裂无声》的忻钰坤该有的深刻。而这也在电影的一张宣传PPT中可以看到,在“后真相时代”,真相不只一个,不正确唯有结论。

    因此,撕开电影的商业类型化包装,在看似悬浮的剧情表面下其实隐藏着导演忻钰坤更加尖锐的批评。

    一、 吃人血馒头的三层境界

    电影在开场,就通过一段自媒体公司的选题会议,快速集中地揭露了当下流量为王时代,各种热门的社会话题是如何被选中并放大推送到我们的眼前。

    在“热点不蹭,天理难容”的中心思想指导下,结合作为网民的乌合之众的碎片化阅读的特点,以“抓最极端的片段、爽最底层的情绪”为方法论,为群氓们提供“骂点”,从而用最激烈的方式获得最多的10万+。

    于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一场“见不到血的凌迟”。而这样的凌迟其实每天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在发生着,但是大多数人却都不以为意,没有感知。

    这就好比当你享受着看似美味的外卖时,突然把其肮脏的制作环境展示在你面前,难免会感到作呕。

    所谓“不是写你自己想写的,而是写读者想看的。”而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其实我们每个网民,即便自我标榜独立、理性,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化身为一只“网络填鸭”,每天都在被以各种精心设计过的“热搜”填喂,然后用一条条转赞评成为这些幕后推手的“流量鸭肉”。

    然而,这还只是吃人血馒头的第一层境界,毕竟蹭热点,顺手推舟是大多数自媒体的基本功。如何制造反转,逆势而为,在已经形成舆论大势的时候,还能逆天改命才是吃人血馒头的第二层境界。

    或许不少观众在结尾看到陈妙放弃发布第二个受害者采访视频,坐视自己的人设崩塌,主动选择站在镜头前用直播的方式来曝光真相,打击强权,会认为陈妙终于良心发现,痛改前非,正确地使用了自己的流量和操控流量的技能。

    其实这只是电影剧情的表层。

    当我们更深入挖掘思考,就会发现陈妙,作为一个“嗜血”成性的“流量狂魔”,普通的舆论放大,成为最有商业价值的自媒体人根本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欲望。

    而王世民的出现,岳鹏的挑衅激发了她内心深处更强的斗志,她要通过操控舆论、引导情绪、制造热搜的方式完成一次对“财富权力”的彻底颠覆,而这样的致命一击也将证明她也拥有了比财富这种在外界看来非常强大的世俗权力更有力量的权力。

    为什么这么分析呢?注意影片中的2个细节。首先,陈妙可以对恒世集团完成这次会心一击的关键是另外一个受孩者余甜提供了王世明明确的违法证据。但是她是如何获得这些证据的呢?是以自己的身体为诱饵再次回到岳鹏身边偷偷拷贝的。

    在电影里,陈妙虽然表面上有劝阻余甜,但是最后为了可以实现这次逆转,还是放任余甜牺牲了自己。另外,甚至她的父亲陈学文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她的亲手安排,想想看,连自己的家人也成了她完成这场paly的一环。

    这才是真正的人设崩塌。

    而更加细思极恐的则是宋洋饰演的角色何言。

    这是吃人血馒头的第三层境界,这个人物看似最终站在了正义的一面,实现了人物弧光。但是沉下心来仔细想一下,张小穗事件的三次大流量的最终受益者都是他!

    第一次放任陈妙指责张小穗是校园霸凌施害者,流量吃到饱,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坐享其成。
    第二次选择站队岳鹏与陈妙对弈,坐享母公司丰厚的资源资金支持,且不需要当出头鸟。
    第三次重新站回陈妙化为正义之身,扳倒恶势力,轻松地从舆论风波中全身而退。

    这一把反复横跳玩得太6了,不仅拥有了陈妙的股份,完全掌控了这家拥有巨大舆论操纵势能的自媒体公司,还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一尘不染,所以何言这个角色看似是棋子,实则才是棋手啊。

    二、 玩弄流量却被流量玩弄

    这次电影《热搜》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必然是袁弘饰演的集团总裁岳鹏了。

    而这个人物本身的确也值得更深层次的剖析,不要只是简单地把他当做所谓的反派,更要看到这个角色身上承载的人性议题。

    毕竟,忻钰坤从来不会只写一个脸谱化的简单人物。

    岳鹏这样一个角色看似跟普通人距离很远,好像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控制着一个偌大的商业集团,与我们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象征,即代表了网络上很多想要尝试玩弄流量,却最终被流量玩弄的那群人。

    当他对陈妙说出那句“你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时,其潜台词是认为自己非常强大,掌控了流量,可以轻易操纵舆论。

    回想一下我们现实中的网络世界,是不是的确有很多所谓的大公司、大单位,仰仗自己的财富、权力和关系,就觉得可以轻易地引导群众,为所欲为。

    因此,在他这样的人眼里,所有人都是他的工具。

    岳鹏这样的一个角色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公司人格化,所以毫无道德感可言,所以一切以利益得失作为计算标准。只是流量,从来是一把双刃剑,玩弄流量者最终都将被流量玩弄。

    于是,当岳鹏遇到陈妙时,就踢到了铁板,屡试不爽的手段就失去了效用,因为当陈妙把自己都当做流量抛出去的时候,岳鹏面对的就不再只是一个个体,而是流量本身了。

    因此翻车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可以说,从岳鹏身上,一样可以看到之前网络世界中一群曾经翻车的各种大佬和大V,他们曾经叱咤风云,当初玩弄流量时有多爽,之后翻车时被流量玩弄就有多痛。

    袁弘这次的确是把这种表面衣冠楚楚实则内心禽兽不堪的角色很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从评论区诸多的观众反馈中也能感受到岳鹏这个角色的深入人心。

    的确是让人恨得牙痒痒了,可以说反派表演,上半年看王传君,下半年就是看袁弘了。

    其实这个角色对袁弘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是第一次饰演这种类型的角色。

    毕竟他之前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饰演的十三阿哥重情重义,深受观众喜爱,这次相当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某种颠覆。

    就像袁弘自己说的那样,演好反派是演员的素养。愿意放弃某种偶像包袱,去呈现这样一个带有扭曲心态的角色还是需要一些魄力的。

    或许很多人觉得反派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但是在《热搜》里,因为并没有给岳鹏这样的一个角色以反转式的人物弧光,这反而非常考验袁弘,需要更多的表演技巧。

    袁弘这次表演的重心就主要放在了微表情上。

    需要精确地通过控制眉毛、眼神、嘴唇、下巴等来展现人物的不同细微情绪,把包括不屑、轻蔑、焦虑、急躁、得意、伪饰等各种丰富的人物内心活动展现出来。

    由于忻钰坤没有给岳鹏这个角色设计那种炸裂式的独角戏来进行发挥,所以更需要袁弘自己来把握人物动机,更多依赖微表情进行多样化的情绪塑造。

    可以说,这次袁弘又贡献了一批优质的头像或者表情包了。

    之前,机缘巧合,袁弘成了所谓“影帝”背后的男人。

    或许这次,袁弘不用再站在背后,至少入围最佳男主角,获得一次提名应该挺合理的吧。

    三、 舆论导向的基本原理

    或许很多观众看完《热搜》后会主动代入到像温妮、龚文这类角色中,站在正义的一方完成了一次对强权的反杀。

    但是不要忘了电影的一句台词:“不仅要给施害者、受害者立人设,还要给读者立人设,增加代入感。”

    所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代入,又如何看待这部电影所创造的议题呢?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魔弹理论”,避免自己像靶子一样对媒介传播的内容照单全收。

    “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这点在电影中也非常充分地得到体现,基本上无论是岳鹏方还是陈妙方,只要动用巨大的媒介矩阵进行输出,网络群众就会被轻易地引导到不同的方向去,且迅速地反应到舆情上。

    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对此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被他们轻易把弄的流量原子,不轻易涉足媒介设置的各种议程。

    再者我们都要努力跳出“沉默的螺旋”,这是一个大众传播学理论。

    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电影中,岳鹏就是多次利用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来造成并强化沉默螺旋的作用,其中恐吓曾经也是受害者的护士甄希就是对沉默螺旋的一种集中且外化的体现,而陈妙也同样深谙此道。

    这告诉我们,群众意见的形成不一定是群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可能是对群众中“强势”意见的趋同后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强势”意见所强调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当群众中的少数意见与“多数”意见不同的时候,少数有可能屈于“优势意见”的压力,表面上采取认同,但实际上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而要跳出沉默的螺旋,唯一的出路就是尊重少数派,聆听反对者的声音。

    不要不说话,否则思想也会沉默!

    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代入的,在下一次“热搜”来临时,我们要避免“膝跳反应”,谨慎、理性、正义地对待我们的每一次转赞评。

  4. 《心迷宫》《暴裂无声》后,忻钰坤导演的新片《热搜》一改我们对他的既有印象。从早年的农村背景,换位到了“钢筋水泥森林”的都市中,聚焦的话题则是我们很容易感同身受的“舆论反转”。

    什么是“舆论反转”?一则新闻事件发布后,网络舆论先后酝酿爆发、风向不断转变、新的信息突然披露、全网观点迅速转向、当事人的人设反转……最终,消解在后真相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让人看不清也想不起事件最初的原貌。

    忻钰坤这次抓住的就是这些网络现象,它们被一个个掰开揉碎了呈现在观众面前。电影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简化矛盾,而是直面现实,用锐利的视听和戏剧冲突,讲述了一个不断反转的故事。这里的“反转”不是类型意义上的,而是舆论话题意义上的。

    故事围绕周冬雨饰演的自媒体主编陈妙展开,这是个特别值得玩味的角色。她有瑕疵、不完美,但反而更真实、更有力量。前期的她用行动阐释什么叫“有热点不蹭天理难容”。为了获取粉丝沉淀、引入更高投资,陈妙刻意煽动炒作,一手炮制出女生校园霸凌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大众对推人女孩张小穗的网暴式审判,赚足了流量。

    但几天后,张小穗选择跳楼轻生。影片开场的一幕,以一系列蒙太奇共同组成:热搜界面、铺天盖地的谩骂、陈妙的咖啡,每个环节都象征着对张小穗跳楼的间接助推。此时舆论瞬间反转,网友开始指责陈妙的公众号吃“人血馒头”、间接行凶。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陈妙就想出了收割新流量的办法——把锅甩给骂人的网友,并采访张小穗的妈妈,利用她声泪俱下的视频来进行自我洗白。

    对于网感超强、深谙网友心理的陈妙而言,她的流量密码就是抓最极端的话题、爽最底层的情绪,持续打造话题间的对抗感。但随着陈妙收到了张小穗跳楼前的遗言,陈妙才发现这两步都走错了,自己成了被资本大鳄利用的舆论工具。

    校园霸凌事件只是转移注意力的“水上事件”,水下藏着的,是富豪连环性侵女孩的大案。两者紧密相连,前者的发酵热议只是为了遮盖后者的声量——看似慈善的公益学校,实际上是知名富商们的罪恶聚集地。富商以公益的名义掩盖罪行,挑选女孩作为猎物,让她们成为性侵的目标。这些女孩在遭受性侵后,不仅面临身心的巨大伤害,一旦尝试在网上为自己发声,就会被做局、泼脏水,甚至承受来自全网的指责。

    由于我们所处的新媒体环境越来越碎片化、片面化,一味追求时效性,事件很难被完整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有发声渠道,我们看似按自主意愿说出每一句话、打下每一行字,但也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当枪使。张小穗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被害者,她被打上“校园霸凌女”的标签,不会有人想到霸凌背后其实潜藏着更庞大的黑幕。

    当陈妙醒悟到幕后真相时,她愿意不惜一切去为搏命的被害者发声,为自己曾做的事负责。然而,由于这起案件并非简单的性侵,还涉及到不止一个的受害者、复杂的权钱交易,陈妙的揭露也迅速引起富商的全面威胁和打压。对方的公关团队更是制造出一系列黑料,让张小穗、陈妙的人设相继崩塌,网络争论愈演愈烈。

    热搜背后的“舆论反转”战就此拉开帷幕,一群自媒体人靠文字的力量尖锐反抗强权。

    此后的故事不再剧透,但可以说的是,以上作为电影开局的走向,就已经拉扯出非常复杂的社会面貌,而事实的全部真相还要被反转好几轮。从角色间激烈对抗的言语、文字,到滑动的微博界面,双方每次一来一回、调转矛头、出牌上热搜,仿佛都能让人看到“刀光剑影”。在各执一词的对峙中,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谣言与真相的不断交织、对冲,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峰回路转。

    而就算被逼到绝境,陈妙也能越挫越勇,说大家不敢说的话,做大家不敢做的事。剧情的前后伏笔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巧妙收束。

    《热搜》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把这几年来成为常态的“舆论反转”进行了深度解剖,把制造热搜的全流程都明晃晃地摆在台面上,告诉大家为什么受害者发声有时会那么难。

    片中陈妙在舆论场上实施的大量战术,利用的是“弱者为强、沉默螺旋/反沉默螺旋、舆论倒戈”等传播规律。结合剧情,能让观众瞬间理解到——我们日常的舆论环境,究竟是被什么规则塑造出来的。总结起来,就是“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

    世界的初始概念是强者和弱者,在现实世界中强者恒强,但在舆论世界中,往往弱者会占据优势。舆论场看似是现实世界的镜子,但它运行的规则却是与现实相反的方向。如果说现实是“物竞天择、强者生存”,那么网络则是“舆竞天择,弱者生存”。于是陈妙在对峙时,给对手岳鹏造成一种在意一时胜负的假象,以此迷惑对方,但其实她心里一直很清楚:一时的胜负不代表最终的胜负,一时的弱势反而能赢取到未来更多的同情和信任。

    经常被拿出来说的“沉默螺旋”这个概念,透过电影的剧情,也拥有了一正一反的双重阐释。“沉默螺旋”通常指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愈发强势,沉默扩散成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导致人即使对明显不公义的事也敢怒不敢言。正如张小穗母亲观念陈旧、对女儿被害的真相忍气吞声,其他女性受害者也在被找上门后犹豫沉默。上层的资本大鳄全程隐身,仅仅只是让手下的团队甩黑料、收买,就能让底层的被害者们失语。

    但随着舆论的不断发展,“反沉默螺旋”也由此而生。持少数意见的人发出的评论,反而更容易被注意到,他们说的话反而容易使持多数意见的公众形成舆论的倒戈。当一个受害者愿意站出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站出来发声,并迅速凝聚成舆论风暴的力量。这也是电影让人感动的破局点,一群女性拼尽所有去自救与互救,捍卫真相与良知。

    网络时代,每个热搜背后都是对人注意力的争夺,争夺关注,更争夺情感、争夺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被利用的对象,被带完节奏后马上去追逐下个热点。《热搜》揭示出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各种疑难杂症,同时也留给我们欣慰与希望——真诚勇敢发声,是为了减少现实中强权对弱者的倾轧。网络可以杀掉一个人,但庆幸的是也可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