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看见(2010)

看见(2010)

导演: 王开岭

编剧: 范铭

主演: 柴静 高潮东 李安 大卫·贝克汉姆 周星驰 姚晨 林书豪 黄西 詹姆斯·卡梅隆

类型: 剧情 纪录片 真人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0-12-06(中国大陆)

单集片长: 30分钟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2010年12月6日起,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推出全新专题栏目《看见》。作为一档记录现实题材的专题节目,《看见》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期待和观众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首播频道:CCTV-1日播版:每周二到周六00:15,周末版:每周日22:36。由柴静主持。

演员:



影评:

  1. 初中时捧着她的看见翻来覆去看好几遍,厚厚的一本随身携带。之后才知道原来是真的有节目在先,现在才看。哇,她真的有故事可讲,一个事件,翻来覆去能换着法讲出很多思考和细节,这才是对一件事件深挖 理解后该有的状态。她采访的人物都愿意打开心扉,那种坦诚是别的访谈类节目里难以看到的,当然本身访谈类节目也很少。

    每一件事件都不是简单的播报,而是追根溯源,她有态度,她要知道为什么。她好奇,她在乎。

    整个节目也非常有意思。真实不等于无聊,真实是我们未曾见过的。就像背英语单词,你以为你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但真要你说又憋半天。真相怎么可能不重要呢。每一个涉案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家庭背景,有充分的代入感。

    她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该有的态度。有的时候听她说话心会提到嗓子眼,觉得下一秒就要捂脸了啊呀太矫情了吧。但是同时也意识到,每一句话都是下过苦功设计过的。

    她有设计问题,思维跟得上,会紧跟近乎于逼问。自我代入观众视角问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有幽默感,有自尊,但又不会高高在上,强烈的同情心。

    爱您。

  2. 打开电视,新一期“看见”,柴静的恬淡笑容浮现在我眼前。我总想,一个女子要积累多少底蕴才能像她那般明朗怡人。我看她的每一期专访,林书豪,周云蓬,剑桥校长……在每一次的问访中,一个个温和却直抵人心的提问,都能引发我不少的思考。这一次,终是毫无保留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因为新电影的问世,她对话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华人获奖者李安。 前一分钟,我还扎在无边的数学题中,为着日夜兼程的努力和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而灰心丧气。生活的机械,更让人没有勇气再往下走。这就好比,那个印度少年驾舟漫行在海洋上。我和他一样,看不见希望,看不见终点。长时间积聚而成的疲倦突袭身体,更添了旅途死寂般的漫长。 《少年派的漂流记》,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经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所以柴静问道:“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答道: “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飘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 “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自己惰怠,变得陈腐,被淘汰。” 李安神色舒缓,他说“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正是因为心中的恐惧,他得以通过一次次尝试来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导演的实力。就像少年派,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前行,在恐惧中与一只孟加拉虎斗争。恐惧,使他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激发了他全部的生命力;令他不致身陷在绝望之中,最终安渡了太平洋。 那一刻,我突然懂得,所有的辛苦和努力背后,都有一只卧虎在与自己为敌。我是一个不太有灵气的人,所以在学习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踉跄前行。但是为我所庆幸的是,我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软肋,并曾一次次选择在惊慌却不失措的状态下与其相斗,最后正是因为那些瓶颈,在被我突破之后又将我托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反,真正的灭亡是因为你找不到自己的弱点,或者对本该改变的境况熟视无睹,而并非困难。 我想,我也是少年派,现在,离成年一步之遥的时段中,我将信将疑地念着“天道酬勤”,在现实的世界里漂泊着。 而现在,我知道,我唯一能够感激的,正是恐惧,我唯一能够依赖的,是斗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卧虎。是恐惧,也是欲望。 然而,柴静似乎还没有完全找到她想要的答案。所以她接着问李安:“以你现在在电影届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是的,哪怕我现在拍出一部烂片,十年之后还是会有人找我拍电影。但是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 我能想象,当我越过这一段让人烦躁困苦的日子,过去的那份危机感似乎也会蠢蠢欲动着想要撤离,而我又该如何选择? 导演李安已经给了我最好的回答。 (2012.12 写于杭州)

  3. 《告别卢安克》

    1.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他的学生就是他的后代,

    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2.卢安克:每次离开都带来痛苦,学生把他们的心,都已经交给了这个权威,这个志愿者,他走了就把学生的心带走。

    柴静:会不会对志愿者来说有点,很难负担?

    卢安克:如果是短的时间就跟他们玩,不去上课,上课需要长久,稳定。

    3.柴静: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更多地需要的是将来能上一个职业的学校,能够有一份好的工作,那样会让他们幸福。

    卢安克:他们去广东打工,也会往往参加什么帮派,没有一种引导的力量,他们都会变得很疯狂,好像是解放着一种动力,没有界限,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帮派也是需要的,因为加入不了这个大社会,就建立一个小的适合自己的社会,当然跟大社会会有冲突,但那是心里需要的。

    4.卢安克:他们需要一种归属给他们力量。

    柴静:有的人可能说,给他一个秩序就够了。

    卢安克:秩序没有这个力量,归属是心理需要,秩序是社会需要。有了归属,人就会替事情去想,可以发挥他的,他想照顾一件事情的愿望。

    5.山里自然的力量很强,孩子们野惯了,习惯于行动,而思考会让他们痛苦。

    我的教育是相反的,其实大人正常是先理解后做,但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需要相反的,他们是先行动,然后在行动中有感受最后才有反思。这样的反思来自于自己的感受,从行为到思维,然后很容易又从思维到行为。

    6.柴静:其实他们不一定懂你这个故事的意思。

    卢安克:也没那么急,人生没那么急,不需要小时候一下子什么都了解到。

    学生:一步一步来,不急,急急不成事。

  4. 斯宾塞伯爵在悼词中曾说:最讽刺的一点是,一个拥有古代狩猎女神名字的人,到头来却在当代,被最多的人围捕。

    去世之后,她就被安葬在湖中央的这样一个小岛上,绿树掩映,所有的媒体只能在这里止步,只有家人才可以登陆。戴安娜在这儿,获得她一生所渴求的安宁和庇护。

    十五年来,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女士,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付出,在湖的这一侧,纪念堂的碑上,刻着戴安娜生前的一段话,她说:帮助这个社会中最脆弱无助的人,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我生活的内容,也是命运的安排。无论你遭遇什么样的不幸,向我呼喊,无论我身处何处,我将向你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