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贵族 她无疑是朋友圈中的明星,当李彤二十一岁生日那天,穿着雪白的公主裙,从一片朦胧光影中走下楼梯,走向父母为她在家中置办的盛大宴会时,她自己是知道的——小伙子看着她不是连鼓掌的手都忘在半空吗?她那三个好朋友,黄慧芬、张嘉行和雷芷苓,她们的眼光,除了喜爱,不是还有羡慕和崇拜吗? 这位纯洁、俏皮的小公主,此刻正尽情到毫无防备地享受外交官父亲为她安排的优裕生活,就算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她当前时局之混乱,家庭命运之未卜,“愁”字始终是窗外边的风景,于温室里的她何干?她可是名副其实的贵族,母亲曾是清宫里的格格,她赴美留学前母亲送的陪嫁,是外公祖传的祖母绿。她不仅自幼随父母游遍欧洲,而且她出生在水城威尼斯——也许她一出生便注定这没有故乡的尴尬命运。 幸福的生活在美国继续。成为人群中的明星,对她不是难事。无论是当荣誉学生,还是收到美国追求者们的大堆花束,她那同行的三个好友,除了羡慕,就剩下无奈的隐隐妒忌。1949年的到来,对许多人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对李彤这种贵族来说,则是五雷轰顶的噩耗。这一年的新年晚会,是她生命的转折点,或者,当她读完父母在赴台逃难途中遇海难身亡的电报,昏倒在晚会大厅外的时候,她的生命也随之而去了。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令她快乐,她失去双亲和财产,也失去精神支柱。尽管挚友们依然关心她,还有个爱她的陈寅,她还是不辞而别,开始放逐自己的生命。 李彤不是不想念老友们,她对她们的关注不亚于她们对她,不然她不会在黄慧芬、张嘉行同时结婚的那天突然现身,哪怕慧芬的新郎是李彤心爱的陈寅。突然出现的李彤,跟过去大不相同,没有矜贵的仪态,只有张扬的风情——和风情掩饰的悲哀,显然她还想在人群中维持焦点状态,只有一帮故人才知道她身世可怜。她做模特,也是渴望继续受到宠爱的必然之举。婚礼后的舞会,更令所有朋友目瞪口呆。这几位落魄美国的名门小姐,即使多年之后,也一贯保持大家闺秀的娇羞、矜持之态,衣着言行保守,正装始终是旗袍,婚恋、交友同种同族——李彤曾经也一样,还宣称“妈,我不会给你找个洋女婿的”,顶多比她们目光更大胆,行为更娇纵罢了。现在,她肆意挑逗保守的男伴,猛喝烈酒,大谈赌马经——任性地胡乱下注,在舞池中拉风狂舞,朋友们看得懂,却不能言。 狂欢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她只能依偎在一个父亲般的富有情人怀里——像过去依恋自己的爸爸。但这种温暖也是短暂的,圣诞节之夜,看着情人一家三口欢聚,她受到双重情感打击——没有爱情,也失去了家庭。独处是可怕的,面对镜中的自己,她感到厌恶,水龙头开得再大也无法淹没、洗刷那种孤寂的无家感。终究是一个人,那就不属于、也可以属于任何人。等嘉行夫妻在上演《茶花女》的剧院门口邂逅她时,她的打扮已如“茶花女”一般,可怜她的神情仍似孩子般俏皮、无邪,更令人心痛;看到她如时髦、放浪的美国女人一般跟洋人飚车而过,惠芬也终于说出“李彤那样子,可真吓人”这句憋了很久的话;惠芬的丈夫,表面无言,苦在心头,终于在看到报上登载李彤酒后滋事被抓后爆发了关爱之情。 当还未卸去浓妆的李彤看到陈寅来局子保释她时,她既惊喜又羞愧,回到那个远不敌从前那般奢华的小公寓里,洗去铅华,竟让陈寅一阵恍惚,似乎又见到当年那个纯情、灿烂的姑娘,他们在小酒吧喝酒,她一杯接一杯喝她的烈酒曼哈顿,他始终喝着保守男人的威士忌。他们从静默到聊兴大发,又回复静默……这个夜晚显得特别长,但梦境总是要醒的。“你再不回去,惠芬会担心的。”其实贤淑的惠芬既知丈夫,又爱李彤,始终包容这份含蓄、温柔的情谊,她们这帮朋友一直等着心态归于平淡的李彤回来。 如果你回到昔日的朋友圈,婚姻家庭便是你逃不过的话题,甚至难题。同年龄的人,除了雷芷苓,都已结婚生子,惠芬女儿的生日宴——不知李彤是否想起她少时那些风光无限的宴会呢?——热闹也无聊,中国人扎堆无非是打麻将,打牌,不管你在中国、外国,是下层人还是中产阶级,陈寅也就因此无意中看到最疲惫、寂寥的李彤——她睡在阳台的椅子上,却没人发现。也许是绝了结婚的念想,也许是要报答各种复杂的情谊,她竟把一直戴在手上的祖母绿戒指送给了惠芬女儿,它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点纪念。李彤也不愿接受请求做旧爱与朋友之女的干妈——那种辛酸无奈可想而知!她情愿再淹没进客人们无聊的扑克赌博,换得片刻醉生梦死。 雷芷苓过去就没有李彤富有,也从不引人注目,却一样痴恋着过去。爱人无法来美,两人再难团聚,她便把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花在科学研究上,从半工半读的学生一直发展为大学教授,把真挚的爱情锁在心底,过着刻板的独身生活。比起从失去到联合国做外交官的梦想堕落到“交的男朋友都可以组成一个联合国”的李彤,她走的是一条相对积极的路,有缺憾,却不算荒废。 没有芷苓那种坚韧的力量,李彤就只能在消极的生命消耗中获得灵魂的短暂安宁。回不到父母怀中,就回到父母的足迹中,李彤到欧洲一路追寻,一直追到她出生的威尼斯,居然遇到了同病相怜的流浪小提琴师——从前的俄国伯爵,他连搅拌咖啡的动作都是贵族式的。这种交谈换得了凄凉的温暖,她也从他口中悟得了她的将来:天底下的水,都是相连的。回不了家、也没有家的人,总还有水,没入水中,也就结束了漂泊,回了家…… 张嘉行的儿子过生日了,她依然是傻大姐那般口无遮拦,李彤的结局也该由她来告诉我们观众,满座死一般沉默的宾客,也和我们一样黯然。惠芬的眼泪,泄漏了她藏于心底的形而上的痛苦,她在为死去的李彤哭泣,还是为自己?陈寅的大手在安抚爱妻,也在安抚我们伤感的情绪…… 看完谢晋的《最后的贵族》,我真心赞叹他在1989年所具有的那种超越时代的人性关怀,现代观众对李彤这样在纵乐、狂赌、酗酒、性乱中醉生梦死的绝望女性一点也不陌生,尽管她是极少数人——最后的贵族,可她的迷茫失落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谢老对一个个体的关怀,感染了不同时空的观众,他显然对女性有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只有爱人者才能拍能这么动人的故事。其叙事之丰满,人物之立体,绝对经得起时间的沉淀。选角也很准,年轻的潘虹美艳大方,演技成熟,扮演李彤甚好,而男主角濮存昕也具有那种保守、儒雅、内敛的气质,就是扮演李彤母亲的演员,也是因在《倾国倾城》里演慈禧得过金马影后的卢燕——她演昔日格格能不像吗! 这部戏当然不是全无缺点的,诚然摄影、美工、音乐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小,就连字幕背景也很讲究:谢老明白,这四个女孩人生最关键、最梦幻的时刻,是赴美那天,她们穿上红旗袍、自称美英中俄四强拍照的时刻,那个时刻,被谢老定格成字幕背景,留下四人迥异的性格写照。但我们依然感觉有些构图、色彩还不够现代,尽管影片内容比白先勇的原著《嫡仙记》更充实,更深入,但始终没有营造出那种醉生梦死的视觉效果,那个年代,对剧情的追求远甚于感官之美。然而感官效果对影片的作用很大,比如全剧视角感最好的,当属李彤去欧洲、尤其是威尼斯的那一段,令我也从画面中体验到李彤感觉“回到家”的那份平静的惬意。若有今人重拍这部戏,换上张叔平那种线条简洁、色彩鲜明的美工,加上光线、角度变换的摄影,取景更讲究,如此,如此,我们是不是能看到一部更优美的电影呢? ------------------------------
我的公众号:树屋钓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