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是梦(2007)

是梦(2007)

又名: It's a dream

导演: 蔡明亮

编剧: 蔡明亮

主演: 李康生

类型: 短片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07(中国台湾)

片长: 3分钟(公映版)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为纪念法国戛纳电影节60周年拍摄的短片。这部3分钟的短片,由《黑眼圈》的班底李康生、诺曼、蔡宝珠担纲,并再度采用龚秋霞的老歌《是梦是真》。蔡明亮还邀请了自己的母亲在片中本色出演。在看过蔡明亮的《是梦》后,雅各布表示出对该片的喜爱之情,认为影片里的人和事虽然发生在马来西亚 ,但表达出的时空与意境,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有世界的共同性。

演员:



影评:

  1. 蔡明量的《是梦》(2007),观众在现场完全自由地进入梦幻般的场景中,进入一间四周墙壁装有镜子的封闭空间,坐在红色沙发上所观看到的影像内容是作者在故乡马来西亚的一间残破老戏院幼年时代观看电影的经历。其实,这也就是对观众自身正在观看的形象本身的暗喻。该作品在根本上消除了任何播放媒介的干扰,在艺术现场语言上完美地表达了艺术家本人描绘的如下观念:“你决定看我的电影了 你走进来 坐在幽暗的红色塑料沙发席上 它们已经陈旧破损 满是污迹和灰尘 从远方一家歇业已久的老戏院拆运过来的 当然不再上映电影了 你现在看的电影就是在那里拍的 其实是我的梦 其实我梦中的戏院早就被拆掉了 我在另一个地方遇见另一家 它好像在对我召唤 拍我吧 赶快拍我吧!”这座现场的戏院与影像中播放的戏院的实际叠合,共同指向《是梦》之主题。

  2. 这是那天上课老师讲的电影.

    第一遍的时候真的没怎么懂得.但是看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心里面突然涌出几个词,记忆.梦境.潮湿.幽暗.电影院.仪式. 甚至很奇怪的,我的眼眶突然有点湿.一股冲动卡在的喉咙.说不出原因,想要流出眼泪.


    第一幕时那盏灯隔开了现实与梦境.年迈的母亲.而梦里是去世很久了的父亲,小时候的我.一起吃着榴莲.是童年的味道.有点酸楚.而背景是电影院.
    然后是外婆.梦里吃着一串梨.外婆的往事. 我和儿子.以及一家人坐在空空的电影院的样子. 电影里的音乐缓缓响起.


    那是一个梦与现实不分的电影.缓缓的情节.仅有的三分钟.
    是梦.电影是梦.

    但每个人都是专注美好的.最后电影院里的一切,又是真实.


    就如歌词里的最后.
    是梦,还是真?
  3. 23分钟版本【是梦】。看的时候是混在蔡明亮短片集里看的,不知道是什么片子,但是看完了脑子里就浮出来两个字:是梦。一种始料未及的,观感与片名重合的奇妙体验。

    看的时候想到了黑泽明的梦,允许偏离轨道,允许充满情绪。虽说梦都是个人化的,日间的心理和经历折射在梦境之中,但是可以感受到,蔡明亮的梦更像是充满个人回忆的日记,夹着思念和探寻。在其中不自觉地抓到了,中年的爸爸,老年的妈妈,像框中的奶奶。他们本有不同阶段的不同形象,但在他的意识中最深的,可以入梦的,就是这三个时刻吧,在梦境的隐秘状态下时空交错。

    歌曲在重复着,也是在某一瞬间,梦者本人对显现出的场景和故事所持有的怀疑,这是梦是真。这个歌声是回忆,也是梦的一个部分。梦里在讲梦,这是多奇妙的状况。就像,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在看电影,电影中的人物也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是梦是真,都难以说明。

    人物逐渐透明,作者的梦逐渐醒来,梦中人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框架。屏幕一黑,我们的梦却瞬间结束了。

  4. 三分钟版本。现实中的人,遗像中的人,错乱的时空的人,共同在场实践一场观看,同时又被“梦”的呈现所定义为非真实的影像,同时又叠加一层现实观众的观看,是一场实验性的当代艺术的影像化体现。水准和风格类同电视佛和电视大提琴等当代艺术作品,同时,掺杂着乡土小民生活的风情和梦幻基调的散文诗韵味。

    蔡明亮的城市电影中描绘人们疏离孤独的生活状态时,我总是感到一种 低配杨德昌的感觉,因为他的剧本密度,其实很低,给到感受的信息和主题,也比起杨德昌的主题更加浅层一些,无非是被冷漠城市和冷漠自己逼疯了的孤独者。是梦这样的片子,他做的更接近于装置艺术,骨子由概念搭建。按理说,杨德昌不是概念先行的前辈吗?我们总是在听他连篇累牍概念的说教,但是杨德昌的概念也正是从人物的感受出发,深深的无奈和创痛以及对造成他们的根源的控诉,是不吝啬表达在每一分钟的,蔡明亮虽然更多一些无声长镜头展现人物生存时的粘湿情绪状态,却没有王家卫式的对个人状态的深入挖掘,由于文本的薄弱,杨贵媚哭泣这样本应使观众大感共情的场景竟然显得突兀。

    既然如此,蔡明亮的荣誉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于对人物生存状态的呈现(虽然他努力用些长镜头,但这些都是气韵不通、组成长片后不能浑然整体的佳句碎片),而是他从装置艺术思路出发,为影片搭建的大纲骨架,所有的剧情元素、著名 场景,都是按照既定的思路作为“概念性主题的证据”搭建组装的,他实际上并不同情人,只是观察人。这点,与杨德昌的传统叙事为主体内容的骨架是根源不同的两种思路。蔡明亮构建影片的出发点是冷的,是理性概念的杂耍,演员的一切表演、情绪、身体,都是他的僵硬积木,分开看有感情,实际成片的组装品,却让人感觉冷冷的,僵硬的,没有同感和共鸣,只有观看和概念的获得。而杨德昌传统电影剧作思路,规规矩矩写传统故事剧本,是暖的,是对普罗大众人性人思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