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2004)

简介:

    三姐弟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父母,继承了父母留下的一大笔遗产。因为年龄尚小,只能到了法定年龄才能动用这笔钱。于是,三姐弟被暂时带到远房亲戚奥拉夫(金·凯瑞 Jim Carrey饰)家,由奥拉夫来抚养。

演员:



影评:

  1.     “在我没有十字架的坟头,生长着三朵百合花。
      一朵从伤口中胜出,而当落日喷发烈焰的时分,
      这朵哀伤的百合花好像鲜血染成。
      另一朵生自我的心灵,它受尽了苦痛,
      在长蛆的洞穴。
      而第三朵百合花呀,却用根须撕裂着我的口腔。
      他们在我的坟头孤寂地生长,
      在他们四周大地荒凉。
      就像我的生活一样,连美貌也是人的致命伤。”
      ——法国诗人杰姆•阿波里奈尔《自杀的女人》

     

      有关哥特

     

      哥特(Goth)这个词最初代表的含义并不像今日这般华丽阴森,只是来源于北欧条顿民族中的一个部落。这班强悍野蛮的哥特人成为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力军。虽然哥特民族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了,但是在15世纪,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又赋予哥特这个词野蛮、恐怖、落后、神秘等多种全新的含义。他们的审美仍只能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简洁的建筑风格,无法接受法国巴黎圣母院式的哥特风格:轻灵的外型,耸立的尖顶,变幻光线的彩窗,幽暗的大厅和地窖等。他们认为这种建筑代表野蛮、落后,正如当年的哥特民族一样。

     

      到了1764年,贺拉斯•瓦尔浦尔德又将哥特的概念引入了小说。哥特之所以被引入小说中,不光因为这个词在其发展中展现着光怪陆离的面目,也因为日耳曼民族流传的民间传说成为了中世纪浪漫故事的重要源泉之一。这些小说大多带着中世纪荒野废墟的神秘色彩,情节恐怖骇人、悬念重重,揭露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罪恶,难以启齿的阴谋,令人发指的暴力。随后的几百年来,英美文学中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争先恐后的融入哥特小说的写作手法,他们把哥特与现实中的谴责和道德探索很好的结合,例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爱伦•坡的《黑猫》,王尔德的《坎特维尔鬼魂》,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英国著名美学家博克(Edmund Burke)认为,人类最强烈的感情是恐惧。那些雷雨交加的不眠深夜,烟雾缭绕的郊野荒野,断壁残垣中的荆棘丛生,都让人们心生畏惧的同时感受到宁静所不能带来的灵魂悸动。而从这些景象中产生的善恶之争更加加剧了人心的激荡。哥特小说延续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主题便是上帝与恶魔的交战,光明与黑暗的碰撞。

     

      当哥特风格运用到电影中则再次得到了导演们的改造,即夸大了阴郁旖旎的视觉冲击力,削弱了主题上的挖掘。蒂姆•波顿就是电影导演中哥特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断头谷”都弥漫着黑暗邪恶的美感,约翰尼•德普面无人色犹如吸血鬼伯爵的动人形象和忧郁眼神也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开始接受这种另类的影像。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尼尔•汉德勒的《雷蒙•斯尼奇》系列童话其中的三部作品。

     

      汉德勒的原著小说便带有浓郁的哥特风格,连主人公的名姓都要用写出《恶之花》这样惊世骇俗作品作者波德莱尔的名字。汉德勒在一开场便毫不客气的指出,在他的小说里不要指望看到什么美好的结局或者快乐的童话故事,这里甚至不会有令人愉快的开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美妙的事情。

     

      波德莱尔三兄妹一开始就被作者抛弃到渺无人烟且布满浓雾的海滩上,寒气阵阵,远处犹如鬼魂的阴影渐渐向他们靠近。孤立无援的状态和阴森恐怖的环境让他们不寒而栗,银行家波尔先生就在这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环境中带来了他们父母去世的噩耗。

     

      在深受哥特风格影响的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叙述场景。简•爱刚刚搬到桑菲尔德庄园没多久,独自走在从干草村送信回来的路上。路面僵硬,道路两旁覆着一层薄冰,光线逐渐昏暗下来,光秃秃的山脊静悄悄的,只有天空中苍白的月光和远处的几缕青烟提醒她加快步伐。就在这万籁俱寂的黑夜中,一阵刺耳的马蹄声让这幕本就让人提心吊胆的画面更加充满疑虑和惊恐。简•爱甚至想到了英格兰传说中的妖精,在黑夜幻化成马的样子,扑向路人。结果,这一些惊吓带来的却是跌落下马的罗切斯特先生。本来该是浪漫温馨的相遇,被描绘得倒更像是虚惊一场的恐怖游行。

     

      悬念也是哥特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波德莱尔房子的离奇大火便是从头到尾萦绕在读者心中的一个疑问,在这个充满死亡气息的问题之外,又有残忍的欧拉夫伯爵觊觎波德莱尔家族的巨额遗产,不择手段地一次次把他们推向绝境,送上鬼门关。

     

      汉德勒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欧拉夫伯爵的丑恶嘴脸,“他非常瘦削个子很高,已经褪色的灰色外套虽然剪裁很好但已经布满了很多污点。他一脸的胡须似乎从来没好好修过,两只眉毛纠结着连成了一条。至于他的眼睛,非常非常的亮,使得他整个人显得很凶恶,十足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在电影中,金•凯瑞不仅完美的还原了这个形象,还运用自己的喜剧才华给这个恶棍添加了倒霉小丑式搞笑的一面和没落贵族的高傲、惺惺作态,除此之外,金•凯瑞还挖掘了伯爵身为一个不入流演员散发的一股哗众取宠的臭味儿,就连从楼梯上走下来还要加入一小段唱段,划步作为结束,仿若陶醉于自己无人喝彩的音乐剧世界。他给电影带来灾难也带来笑声。

     

      黑暗的心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在其小说《黑暗的心》中,那个贪婪的白人殖民者是非洲丛林中一切罪恶的源头,他那颗黑暗的心摧毁了一切。

     

      欧拉夫伯爵的那颗始终在阴暗处窃笑、喷薄出毒液浓汁的心才是支持整个故事的骨架。故事中,他步步为营,机关算尽,虽然几次白费力气,却也着实惊心动魄。电影的高潮也是当他假借演戏的幌子,当着法官和所有人的面迎娶了维奥莱塔,终于得偿所愿的可以分得巨额财产了。他得意忘形的叫嚣要把三个波德莱尔家族的孩子永远分开,享受他的荣华富贵。波尔先生气愤得叫嚷着要把他抓起来,但是欧拉夫伯爵只是嘲笑地露出标志性阴森的笑容,“你们才是魔鬼,你们全都是帮凶,是你们不听这些孩子的劝告,不听他们的辩解,你们全都是魔鬼的帮凶!”由此,故事的主题也渐渐清晰,欧拉夫伯爵只是进入到人们灵魂深处的通道,揭示他们不愿面对的丑恶。

     

      当孩子们试图告诉波尔先生,欧拉夫伯爵要让他们被火车撞死,波尔充耳不闻。波尔先生代表了那些墨守陈规,循规蹈矩的人,他们善良却也愚蠢,有时候甚至对罪恶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宁愿相信欧拉夫伯爵惺惺作态的假象,也不愿意相信没有地位的几个孩子。实际上,故事中除了十恶不赦的欧拉夫伯爵,基本上都是波尔先生这样的人,不管是喜欢养蛇的蒙特叔叔还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那个神经过敏患有严重强迫症的约瑟芬姑妈,他们都是好人,也遭遇过生活的重创,失去亲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去追寻灾难的真相,而是把自己藏在古怪的宅邸内,过着与以往迥异的生活,试图抛弃过往。这些人充分展现了人们对于强大未知力量的恐惧和惶惶不可终日。约瑟芬姑妈原本是那种热爱冒险的人:站在鳄鱼背上,徒手吊在飞行的飞机下面,驯养狮子,把房屋摇摇欲坠地架在万丈悬崖上。只不过,当不幸降临,不管从前看似多么勇敢的人都选择逃避,自我封闭,甚至怕天塌下来砸到自己。她原本该保护几个孩子,却在紧要关头,把他们推向了欧拉夫伯爵,自求生路。这都是人们灵魂深处阴暗的本性,只是平时难以发掘。

     

      波德莱尔家族的孩子也在和欧拉夫伯爵的斗智斗勇中不断实现自我,重新认识彼此和与父母的关系。他们虽然屡遭劫难,却永不放弃。他们不同于其他人,他们寻求真相,勇于抗争也乐于助人。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中也能建造出一处避难所,相互慰藉取暖。结局一如作者开篇所说,不是以幸福快乐圆满收场,但这便是生活,总会继续。

     

      曾有人问起过哥特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到底起了怎么样的作用。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回答说,“对于那些听觉不灵的人,你得大声叫喊;而对于那些快失明者,你只能把图画得大大的。”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就是这样的作品,不为了赢得观众的欢心而刻意制造美满的影像。它从坟墓和死亡开始,它给你看孩子受尽苦痛的心灵,告诉你坏人如何撕裂着他们的伤口,上帝的双眼如何被蒙蔽,恶魔的势力如何之强大。它给你展示人们的恐惧和弱点,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罪恶,那些隐藏在你心灵深处的罪恶。

     

      华丽的哥特画面

     

      除了要是个好的叙述者,还得是个好的影像描绘者,电影才能深入身心。这部电影不仅保证每个配角都有演技派演员保证角色的传达,还在画面细节和道具制作上独具匠心,典型的哥特式城堡、意大利吊灯、网纹衣饰、精巧的玩具,每个细节都精心制作。

     

      摄影师艾曼纽•鲁贝基是担任过“断头谷”的摄影导演和浪漫爱情片“云中漫步”的摄影师,对于画面美感的设计和哥特风格的把握都是得心应手。给电影配乐的托马斯•纽曼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他曾经凭借“肖申克的救赎”、“美国丽人”、“寻找尼莫”等多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提名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为这部电影的氛围营造也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2. 片中感动我的情节很多,三个孩子在困难面前毫不放弃的精神,对待坏人时刻的警惕,尤其是阅读那封迟到了来信时,特别感动。自己仿佛在阅读爸爸妈妈给自己的信一样,一样的慎重,一样的激动,一样的全神贯注。他们的父母说的对:有时这个世界看上去很不友善,甚至非常邪恶,但相信我们,善良一定多于邪恶,你们要做的便是艰难地期待。 谢谢他们的父母,谢谢他们也这么告诉我。期待好艰难,好辛苦,可我一直心怀期待,艰难地期待有一天我还象当年一样的微笑,一样的幸福。更期待奇迹发生,让我们还是可以守着彼此到白头。

  3. 但可能由于票房不是很理想,所以搁浅了。
    裘德洛那个角色,电影里面出现得非常有限,但这个人物在之后的故事里很重要。

    电影还是很完美滴表现出了小说那阴郁诡异的气氛,与小说不同的大概就是电影的结尾处奥拉夫伯爵被捕,三个孤儿好像脱离了险境。但小说里孤儿们与奥拉夫的斗争要持续很久很久,久得最小的那个孤儿都开始会说话了= = 电影的结尾还算得上光明,小说则相反。

    另外,其实电影选取部分的小说并没有太展开,后面的小说涉及的东西更多更广,出现的人物也更多。不过后面出现的人物里,绝大部分都是坏蛋,或奥拉夫的同伙,或者被奥拉夫收买,或者被奥拉夫利用。反正这小说里坏蛋遍地都是,好人大概一只手就数得出来。

    电影里留下很多未解的谜题,小说也一样,很多东西到结束也没有说清楚。作者其实就这种风格。

    电影里并没有涉及到,孤儿们的父母一代人和奥拉夫的关系,其实也很复杂,而且越到后面,揭露的事情越多,越会发现孤儿们死去的父母非常神秘。

    此外,小说的写法在前几本都是平铺直叙,但到后面,小说本身几乎要变成密码本了,非常有趣又特别。
  4. 评论这部毁誉参半的影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虽然观影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有点胆战心惊。
    考究精巧的美工,当然留给人们美好的第一印象。它的片头制作也令人过目难忘。但诚如片子开头说的,如果你期待看一部类似美好小精灵之类的电影,如果你的心里只能容纳欢声笑语,那千万不要看这部片子。成人世界的冰冷残酷,在三个可怜的孤儿面前,显得格外不堪入目!
    虽然金凯瑞的表演趣味十足,但仍无法削弱角色本身的邪恶。纵然孩子们聪明勇敢,一次又一次用智慧保护自己,避开了魔爪。但颠沛流离的生活,丧失亲人的痛苦,时时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惊恐。
    看这样的电影,入戏意味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