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编剧: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Jeremy Lipp 汤姆·肯平斯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86-12-25
片长: 107 分钟 IMDb: tt0092934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繁华熙攘的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建筑物上一则醒目亮眼的广告正宣布着一场杰出音乐会的到来。年轻漂亮的天才小提琴家斯蒂芬妮将要开始这场众人期待已久的演奏会,而她也志在必得地筹备并迎接着她音乐生涯的又一次辉煌。 开片刚一会儿,影片的女主人公斯蒂芬妮马上跌入意想不到的困境。风姿卓越,才华横溢,事业如日中天的斯蒂芬尼在演奏之时水准突然失常,她不能自由地控制肌肉活动,只好被抬下舞台,从此告别其挚爱的舞台生涯。她患上了叫做多发性硬化症的不治之症,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满是愤怒与惶恐,这对一个天生为音乐而生的演奏天才而言,实在残酷得难以接受,何况她是那样的风华正茂,光彩照人。为治疗她因病而致的抑郁,斯蒂芬妮成为心理治疗师家中的常客。不再能够以炉火纯青的演奏像个精灵一样徜徉陶醉在她的音乐世界里,对斯蒂芬妮而言仿佛抽掉了灵魂中的活力和生气,而这种可怕的致命疾病所要夺去的不仅仅是她的行动能力,心理医生告知她“你将不得不面临所有人必须的结局------死亡“。 斯蒂芬妮随即而来的焦虑,恐惧,愤怒表现得是那样极端与强烈,作为天才艺术家,燃烧生命式地生活与工作造就了灿烂夺目的艺术成果,然而不可遏制的激情背后却是惨痛的代价,在矛盾的痛苦深渊里她们往往陷得更深,无法自拔。她非常眷恋生活,害怕死亡,不能以平静的态度接受命运。心理医生说“面对恐惧你所做的要么屈服于它,要么面对它“。这些空洞的套话另斯蒂芬妮感到厌恶与愤怒,后面的谈话她对医生说“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在痛苦上都比你更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痛苦“。这里可以看出心理医生的开导不尽人意,也反应出女主角对凋零人生的愤恨和对死亡强烈的抗争意识。她对丈夫缠绵的爱恋因为疾病而更加不愿放手,在丈夫移情别恋之后她的嫉妒和怨恨全都爆发出来了。电影中有幕颇具戏剧效果的一幕,渴望如胶似漆的斯蒂芬妮在车上示爱没有得到她要的温存以后,立即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丈夫是个沽名钓誉的骗子,她这是要彻底摧毁丈夫的尊严。然后她的轮椅沿着草坪坡地滚落下去,斯蒂芬妮让丈夫给她追回轮椅,此时我们看到她丈夫像个小孩子一样欢喜地追着轮椅奔跑,两人脸上怒气的愁云随即舒展开来,立刻绽放出无邪的笑容。这里的背景音乐是一段非常优美舒缓的提琴协奏曲,带来一份超脱的宁静和梦幻的悠久,音乐在这里也在温柔诉说着他俩的和解。 整部影片便是围绕和解而展开。从最初的诅咒命运,对身边的人态度蛮横,谩骂侮辱,惧怕死亡,到最终与他们所有人的和解,对必然命运的随顺与接受,斯蒂芬妮的转变和成熟是值得欣慰的。尽管丈夫后来与秘书结婚,她仍旧衷心祝福他们,在她最后一次生日聚会的小屋外面,她满是欣赏与祝福地微笑地看着她身边的人庆贺欢喜,然后就欣然走向湖畔那棵具有象征意味的大树里去,这棵树曾经是斯蒂芬妮与前夫青春的印记,在她们心里大树是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实的永恒的表征。湖畔树边有个她已经过世的朋友正快活地昂首信步徜徉,而斯蒂芬妮终于可以平静放心地通向另一个世界了。影片中女主角在丈夫情变之后投入到和废品收购小伙儿的狂热激情中,她对医生讲这只是为了肉体关系,医生严厉的训斥让她感到无地自容,后来这段生命尽头的放纵恋情匆匆结束,男方第二天就把女主角送她的名贵小提琴拍卖了。这桩情事有些让人费解,她的空虚寂寞和愤恨不平,当真要靠出轨的激情来发泄吗,或者肉体的堕落甚至连一个生命力如此枯萎凋零的人也不放过,在讽刺可笑的同时,也值得思考。本片女主角气质高雅,面容秀丽,看着挺眼熟,原来她曾主演过音乐电影《音乐之声》。
最初我有点不理解为何女主人公反应如此剧烈,我原以为面对死亡,人不应该是像各种书里写的那样“平静地面对死亡、更好地享受生活、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吗”?
可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首先,当活得好好的人面对未知的死亡,而且还知道自己会注定死得痛苦且没有尊严(这种绝症最后会全身瘫痪),哪怕是普通人,都会难免感到恐慌与无措吧?书里只是为了励志而突出了绝症病人的淡然处之,可是在这淡然之前,他们怎么可能也没有过挣扎?或者哪怕他们真的没有过激烈的挣扎,但在乐观阳光且有亲友陪伴的白天之后,深夜万籁俱寂,重回孤独,只剩自己一个人面对和死亡一样漫长而未知的黑夜的时候,怎么不会内心滋生起巨大的恐慌,怨恨起注定的命运,独自一人在被窝里潸然落泪呢?
更何况斯蒂芬妮还不是普通人,她曾经光芒万丈,曾经在台上受万众瞩目;她的事业正在巅峰,这位正值盛年的小提琴家有雄心去攀上一个新的高峰,让自己的音乐、艺术永远流传。可是她在盛年被打败了。她注定会在不久后死亡,而且知道自己这在台上受到无数鲜花与掌声的女王还会死得那么痛苦与没有尊严,怎么不会感到难以接受?往往越是光辉,落幕就越寂寥——就像一个总考高分的好学生,当他突然有一次发挥失常考砸了,就容易被严重打击从而一蹶不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更何况斯蒂芬妮面对的还不是“好学生考砸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她是真正的人生的成功者,被誉为当今最好的小提琴家,然后直接要面对的,就是死亡。
所以,她怎能不受到难以言说的巨大打击呢?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亲友不但没有给予她关怀,陪伴她度过这艰难的时刻(或者哪怕没有什么关怀,只是不气她都好啊),反而一个个都离她而去且给她的心灵沉重一击。她最关心的学生走了,走的时候态度如此强硬;她的丈夫“深深地爱上了”其他人,不惜为那个女人和她吵架;她的钢伴离世了,虽然走的平静,可更会让她感受到死亡的未知,而且带走了她最后一个真正陪伴她的朋友······
这怎么会不给这个内心已经摇摇欲坠却还在佯装坚强的她以巨大的打击呢?
而且这些也更让她感受到死亡带来的无情与一切都改变了,感受到自己的无力与可笑。在曾经,音乐是她一生所热爱、所孜孜以求的东西,但现在她颤抖的手指和双臂已经无法再拥抱它;在曾经,学生虽然叛逆,但的确尊重她,也的确是她想挖掘的天才,可现在因为她要死了,就要走了,而且她说出的话对他来说已经无足轻重,没有再阻止他的能力了;在曾经,老公虽然出轨,但的确在乎她,而且她有那个能力与骄傲去不管那些小三小四(再加上她又确实爱他,看到他的笑容,她也幸福),可现在到了她最需要自己心中最最重要、最最亲爱的丈夫的时候,他反而临阵脱逃了,口口声声说自己最爱的是另一个人(而且还是她比较关心的人)······
死亡所带来的一连串沉重的打击,再加上死亡笼罩的永远无法摆脱的巨大的阴影,她怎能不歇斯底里呢?
经过了无数挣扎,也经过了挣扎之后的平静;也经过了自暴自弃,也经过了自暴自弃之后心灵的忏悔;经过了最后的绝望,也经过了绝望之后被唯一真正关心她的人救赎······
可是最后,她还是只能一个人独自走向那棵树······独自回忆青春,独自走向死亡。
情节中细节与引人思考的地方蛮多,无法再都说出了,现在就已经打了两个多小时的字了。最后再简单说说担纲全片的真正大女主朱莉·安德鲁斯吧。真的演技好绝,就像外网说的,她那年没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真是离谱······
还有就是,她演的作品,无论舞台音乐剧还是电影,冥冥中总会有一种预兆······斯蒂芬妮失去了拉琴的双手,十年后,朱莉失去了她天籁的歌喉······但是就像医生说的,她们给世人带来的音乐是会永远流传的。
不知为何朱莉的电影总会和她的人生如此相似,仿佛就是上天的暗示与预兆······这大概就是,奇迹人物身上的奇迹反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