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正是它导致了这起案件。原本以为日高手中有野野口修的把柄,逼迫野野口以他的名字进行创作,野野口虽然杀了人,但是博得了大家的同情,对日高印象一落千丈,竟然还有这么恶毒的人,他被杀都没人同情,包括他的书迷都倒向了野野口修的一边。没想到事实竟然完全相反,野野口修不仅不感激几年前日高对他的帮助,竟然还嫉妒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为了销毁日高手里初中时他协助怪学生强暴初中女生录的影像带,他一直在酝酿着杀人计划,这个动机还算正常。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但是就在前几年他被查出有癌症的时候,他终于等不住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还没有销毁资料而先离他而去。于是他伪造了犯罪动机,伪造了证据,也为到了各种不在场证明。在杀了人以后还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说实话我看到最后全身发凉,人的想法竟然能这么恐怖,只有我想起了前不久一个新闻,一个初中女生,因为嫉妒同学比她长得漂亮,于是把她骗到家里残忍杀害后分尸,细思恐极。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恶意,都会有那么一些嫉妒或者自卑的心理。正是因为教育的存在,才使我们避免步入歧途。小说中也映射了校园暴力的存在,以及他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不良影响,以及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待校园暴力的事情,以及如何彻底解决校园暴力。
一直喜欢东野圭吾的作品,读他的小说欲罢不能,喜欢这种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结局的各种反转。
安陵容恨甄嬛,刘鑫恨江歌之母。安陵容无法接受一个人不黑化还能活得漂亮,她恨甄嬛的光明与生命力,她恨甄嬛从来没有像她一样,把扭曲的,嫉善如仇,伤人为乐的蛊王之路当成生命中的唯一出口。刘鑫难以忍受恩人之母还在世的现实,因为恩人之母还在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白眼狼的真面目。
吴谢宇杀母,正是因为他不懦弱,他只和真正伤害他的人对着干。但是他的行为并不合适。如果苹果树上的苹果,突然化身硫酸,主动去腐蚀生养它的树干,这不就等于自取灭亡了嘛。
张韶涵选择与恶母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向死而生,向阳生长的白莲花之路。这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如果某看客认为,蛊王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也是你的自由。我不认同这个选择,但我尊重你的话语权。我和你这样的人,也是老死不相往来滴。哈哈。
未历经他人的苦难莫劝他人善。经历过苦难的人,孰善孰恶自己一定会有选择。恶意和善意像阴阳的两极,不停的轮转。有时候善意的谎言造成误会后会有恶意的结果,有时恶语相向的行为才是人心真实的表达。世间事物不是非善即恶。幼时被霸凌的成年后不一定会勇敢的活着,霸凌的一方也不一定会愧疚自己的行为。反之亦然,这就是多元复杂的人性社会。剧中野野口的“恶意”看起来像是嫉妒扭曲后的恶行,细细想来他不过是一直活在幼年霸凌阴影里,活在无能为力的自责里。一方面接受着日高的善意,一方面又痛恨自己做不到像日高那样的勇敢阳光。无形中这样的“正能量”渐渐成了一种压迫感,直到成年后再次相遇,日高的成功,让这种压迫感愈发强烈:“为什么我的才华无人赏识,为什么成为不了日高那样的名作家?还要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也许破坏这一切才能解脱吧”—这个执念从幼时的毒杀未遂,到成年的计划杀人,都是野野口“苦难”之下选择的“出口”。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这种“恶意”无疑是恶。反观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日高给野野口的一次次的“照顾”何尝不是另一种“恶意”呢?! 结局,野野口选择了自杀。如果幼时没有日高的影响,他或许会离开的更早,又或许会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过着不同的人生。
真相之章,看完之后不经让人热血沸腾。
最初读故事,切入点很简单,边读边疑惑,为什么它可以被视为作者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原因很简单,的确很烧脑,更可贵的是,最后一章 区区三千字左右 将人的情感瞬间带到顶峰。
被害与害人,同情与憎恶,可怜与可恨…在小说得主人公身上历经几次反转,情感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变幻莫测,情理之中变为意料之外,层层递进。
小说通过不同人的自白书,慢慢的将真相和盘托出。作者把读者也带入警察的角色,跟随着他的视角将真相逐一剖析,可谓用心良苦,只是没想到,到最后一章才发现自己不过上了当。
构思缜密,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