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看《老少女奇遇记》实属意外,一切的起点是误点了B站某个金钟奖相关视频评论区网友安利的链接,然后就是一种来都来了的心态看了起来,之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看到一半,我就已经忍不住开始向朋友安利,看完10期,我毫不犹豫地称其为我的2022年度最佳华语综艺。
出于我对《老少女奇遇记》的喜欢,称赞的词可以一个接一个蹦出来,轻松、欢乐、疗愈、温暖、怀旧、热爱、感动……然而,这么多词汇可以形容,却都不足以形容,想来想去,对于真人秀的最高称赞,其实就是已经一早被写在了题面上的开卷答案,真、人、秀,三个字,刚刚好。
所谓真,自然是真实与真诚。
真实,是尽量少的剧本痕迹,镜头中的每个人诚实地表达自我,而不是拙劣地表演;真诚,和观众处在同一个位置,是既不傲慢也不谦卑的态度。不是要说得好听,而是要干得漂亮。
于是,节目中三位老少女们,会住简朴的民宿,会骑单车看夕阳,会和乡亲们聊着最现实落地的话题,会放肆地在镜头面前挥洒真性情,没有故作明星姿态。节目组也将节目中出现的不完美真实记录,比如小琉球的两集中,造独木舟发生的错误、遭到打乱的节目流程、划独木舟失控的情绪,对于有些节目可能是要剪掉的部分,而《老少女奇遇记》则用一种戏谑轻松的态度呈现了出来,反而有了别样的节目效果。
所谓人,首当其冲自然是三位老少女。
杨贵媚,地位与气场使然,是大姐头担当,她很龟毛也很细腻,会照顾人也敢冒险,明明很怕水却也会被气氛打动敢于尝试;钟欣凌,自然是气氛担当,而她的没心没肺之外,也是几个人中家庭观念最重的一位,外向搞笑之外也有敏感的心;严艺文,某种程度上是叛逆担当,不是她在节目中难搞或怎样,而是她对于年龄、对于社会固有观念的叛逆,挑染奇怪颜色的头发都是小叛逆,年过40至今未婚的她依然活得自在潇洒才是大叛逆。
出现在节目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可爱的,三位老少女可爱,飞行嘉宾们可爱,素人嘉宾们则更加可爱,让我印象颇深的,有几十年如一日画海报的看板绘师颜振发、努力要在家乡建医院的最帅医师徐超斌、为无家者提供餐饮和住所帮助的公益发起人杨七喜,他们在可爱之余更有几分伟大,最难得的是他们伟大而不自知,看着他们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
所谓秀,作为一个综艺,节目效果必不可少。
《老少女奇遇记》算是一个慢生活综艺,但是没有慢节奏,没有一个废镜头,笑点多到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老少女奇遇记》也算是一个旅行综艺,但是没有争吵撕逼,绝美的风景占的篇幅不多,更多展现的是风土人情,于是看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被刺激,刺激着有冲动想要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最难得的,是节目中传递出了满满的人文情怀和乡土情怀,每个人都在用行动表达着对于世界的热爱,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爱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情,也爱着他们所生所长的土地,让节目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拥抱把观众揽进怀里,温柔地在心上一击。
看《老少女奇遇记》的过程中,虽然会喜欢杨贵媚、严艺文,也会喜欢飞行嘉宾和素人嘉宾们,最喜欢的还是钟欣凌,而且是越来越喜欢。
从第一次在《康熙来了》认识钟欣凌,到看了她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再到《老少女奇遇记》中再看到她,忽然意识到,在我心里,别说是在肉肉女星的小范围中,在整个华语区的所有明星里,她都是找不出第二个的存在。
演戏那么好,性格那么好,那么会调动气氛,那么能共情恻隐,一查资料才发现钟欣凌今年已经50岁了,然而,那又怎样,我相信,即便她到了100岁,也依旧会是肉肉甜心。
《老少女奇遇记》的官方文案中,说节目是“与各地平凡而伟大的憨人们学习在地精神,从不同的地方议题反思人生意义,共谱温馨感人的回忆”,他们都做到了,对于节目中的每个人这是一趟美好的旅行,对于看节目的每位观众更是一趟美好的旅行。
《老少女奇遇记》是献给节目内外憨人们的一首情诗,如此真挚,如此动人,未来某一刻想起依然会嘴角扬起微笑、心头升起暖意。
2022年7月7日,台湾上线了一档旅游综艺《老少女奇遇记》,讲述了平均年龄53岁的三名大咖女星,前往台湾五个文化各不相同的地区,进行旅游体验的故事。
其实,展现女性“无龄感”和原生关系的旅游节目在国内并不算新鲜的创意选题。
然而,节目罕见地没有将主角聚焦在三名女明星身上,而是借由她们的眼睛,“奇遇”了一群为家乡建设默默付出的“憨人”,并在豆瓣斩获9.1的高分。
在星素互动成为艺人翻车重灾区的当下,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一档明星旅游综艺如何很好地与当地文化发生勾连,并展现深厚的人文情怀?
与素人互动,如何消除艺人悬浮感?
“内娱到底在高贵什么?”
从《新游记》中黄子韬对日结工说“我可以一直换工作,直到找到我喜欢的那份”, 再到《完美的夏天》中,艺人被赞“亲民”,李汶翰回应“我们就是民”却被张萌笑说“好傻”。如今,艺人在综艺中展现出不接地气的一面,越来越容易激起网友们的抵触情绪,遭到口诛笔伐。
日入一“爽”的艺人与普通人生活中巨大的差异,让双方如同站在鸿沟的两端,互动和沟通中充满着做作与扭捏。
相较之下,《老少女奇遇记》则如同一股清流。
其实论咖位,三名女艺人都是顶咖。
大姐杨贵媚2004年凭借电影《月光下,我记得》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二姐钟欣凌早年在旅游节目和少儿节目中崭露头角后,进军影视圈并斩获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严艺文则凭借《俗女养成记》,获得了金钟奖的戏剧编剧奖。
在冷眼看来,不做作的背后,是她们参与这档节目充足的原生动机。
首先,《老少女奇遇记》本身就是艺人自己发起的节目。
主咖杨贵媚是节目的总制作人。她于2018年成立了桂田文化艺术基金会,多年来致力于保护各地传统的传承,避免这些珍贵的当地文化,在传媒浪潮之下被淹没和遗忘。
在这个初衷之下,杨贵媚找来自己的两位志同道合的闺蜜,共同为台湾各地坚守当地传统文化建设的“憨人”们发声。
其次,在这个三人团队中,每个人的分工和人设明确且相互配合默契。
61岁的杨贵媚作为大姐与发起人,深知她们探访的“憨人”的可贵之处,因此,主要承担在互动中的cue出一些关键的问题,让当地人的故事能完整地在镜头前讲述出来。
钟欣凌则是团队的气氛担当。她多年来活跃在各种综艺中,凭借胖胖的身材、开朗俏皮的性格和超高情商,获得了“粉红猪”的昵称。如初见面等相对尴尬的场景中,钟欣凌都能立刻跳出来讲笑话,活跃气氛。
严艺文则是爽朗性格,在旅途中的文化体验活动都是第一个去尝试,横冲直撞之中往往能收获意外的效果。
节目中,好奇与尊重,是艺人们贯穿始终的态度。
她们对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每个素人的故事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发自内心地敬佩当地人为建设家乡所做的努力,也真诚地希望能为宣传在地文化做一些事情。
而反观国内节目,当选角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艺人的价格、国民度、商业价值,甚至是客户对艺人的评级,真实“动机”反而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一点。
如果艺人们只是在“被动安排”和“被动执行”,所有的尴尬和做作也就出现了。
另一方面,节目的任务架构也充分考虑到了艺人的真实能力:过于复杂的任务对初来乍到的明星本就并不现实。
在高雄蚵仔寮,艺人们需要参与当地的居民举办的一场宣传蚵仔寮的二手市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艺人们,在匠爱家园组装体育拉伸板,在海边捡废弃的渔网搭建舞台,用鱼线DIY渔网上的帆船装饰画,自己用废弃的二手材料装饰自己的摊位,为二手市集的摇滚舞台排练歌曲表演……
任务不复杂,艺人的表现也并不算完美。DIY创作被吐槽“还不如不画”,最终的舞台没有声光电的大秀,甚至还有点走音。但导演组允许了这种不完美,并没有对结果做出更多干预。也正是这种不完美成就了节目“粗糙但真诚”的特质。
毕竟对于节目而言,任务过程中与当地“憨人”的互动,远比交出一个完美的任务答卷更重要。
最后,就是用足够的录制时间去发酵艺人与当地人之间的关系。
《老少女奇遇记》在每个地方都停留了将近一周。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们挨家挨户地拜访当地人,与他们一起工作、吃饭和聊天,相处的关系也从刚开始的陌生和尴尬,变得熟悉和了解,最终有了“以后这里有一个家了”的感触。
蚵仔寮的蔡大哥坦言,很多人来这里录制,呆了一两天就走了,真的会怀疑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但三位“老少女”七天的相处,真正获得了感动。
旅游节目的新切口:在地文化
通过观察国内的旅游类综艺,其实不难发现,核心看点仍然聚焦在节目中艺人的关系。
如做人物关系最成功的《花儿与少年2》,就是通过在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挤压艺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最终逼出了许晴那句“因为上一季的人都正常”的综艺名场面。
但在这样的节目设计中,旅行地实质上成为了被架空的背景板,去哪里不重要,无非是看明星们在不同的地方,聊同样的天,做同样的游戏。
最终也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而《老少女奇遇记》是一个和旅行地本身强勾连的节目。甚至可以说,旅行地本身的人文景观构成了节目核心看点之一。
所谓的“在地文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能将这些地方特质生动地以视觉化和真人秀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呢?
在架构故事的过程中,节目组选择塑造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个体“人”,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他们对家乡文化的保护和爱,带领观众领略不同的文化样貌。
“憨人”是他们的代名词。
所谓的“憨”,是因为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当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离开贫穷落后的家乡,前往大城市寻找未来的时候,他们选择逆着潮流,留在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美戏院的板画师颜振发已经为戏院画了50年看板,尽管海报打印成为绝对主流,费时费力的板画早已被时代淘汰,但他还是和戏院的老板一起保留下了这门传统艺术。每逢新片上映,他都会为戏院手绘板画。尊敬和坚守自己的专业,不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精神让人动容。
蚵仔寮则有一群“摇滚青年”,为了改变蚵仔寮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家乡“老土落后”的印象,因此开办摇滚音乐节。“生态准备好了,胡蝶自然会过来”是他们一直坚守的信念。
“憨”也是他们最宝贵的特质:只有傻傻的人,才会一直往前走。
当节目中将这样一群“憨人”的形象牢固树立起来的时候,一幅鲜明的台湾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态图鉴也被清晰地描绘了出来。
“治愈”是观众对《老少女奇遇记》最核心的评论。
这种治愈的感觉不仅仅来自于三位“老少女”在节目中“无龄感”的表现,同样来自于节目将观众的视线重新移到了生活的“附近”。
在《综艺创作者们,该如何关注「附近」?》文章中,我们曾经聊到过“附近”对综艺内容的意义。
“附近”,指的是每个人日常的那些生活场所,比如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周边的那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产生连接的所有空间。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出现,前所未有地拉近了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但也同样让人与身边的人和文化逐渐失去连接。
当人们不断对“远方的哭声”共情时,却也开始对我们周遭的日常世界越来越疏远,并且认为这些事情无足轻重,甚至是无聊的。
焦虑情绪就是它的副产品。
我们对宏大和远方过分执着,并因为无法融入其中而产生焦虑情绪。对抗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具体”之上,也就是身边触手可及的人与事之中。
这也正是《老少女奇遇记》中“憨人”们正在做的事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建设近处的生活。
通过综艺这个“放大器”,他们对家乡的坚守与付出得以被放大,也抚平了每一个观众的焦虑。
当焦虑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主要情绪,治愈已经成为综艺内容需要提供的重要情绪价值之一。
喜剧类节目、慢综艺、怀旧类内容都在通过不同的路径,为观众提供治愈感。
《老少女奇遇记》则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用身边的“在地文化”和“憨人”,治愈每一个观众。
最近接连看了两部台剧佳作:有充满“禅”意的《不良执念清除师》,一笔一划,超度亡灵、消除执念,给让死者释怀,让生者安然;有充满“恶”意的《八尺门的辩护人》,从外籍劳工杀人案,谈到原住民、外籍劳工的遭遇;谈到废除死刑。涉及立法、司法、经济、政治各方面盘根交错的关系。
由于以上两部讲得太深,我坐在屏幕前许久,仍然未能写点什么,只好另外推荐一部慢综,兼具有趣的灵魂、美丽的景观和暖心的人文气息——《老少女奇遇记》。
老少女,平均年龄54+的三个姐姐,依然拥有一颗少女心,三人轮流当小队长策划行程,自驾出游,以实际行动敲击现代人的年龄焦虑,告诉大家年龄只是一个数字,54+的少女依然可以挑战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
奇遇记,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当然是一绝,三位老少女带着观众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和观众一起走入当地,体验了一把自然&人文的奇遇记。
第一站:高雄蚵仔寮-蚵仔你心底的名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人会选择离乡,到大城市打拼,然后落地生根,安居乐业。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年轻人们仿佛多了一个选择——回到故乡、发展故乡。
在蚵仔寮这里,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爱着自己的故乡,每一阵海风,伴随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都能让他们内心澎湃。于是,他们把摇滚音乐、把集市文化带了回家乡,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看到自己热爱的土地。我最深刻的场面,是活动发起人蔡大哥,他说他做的这一切,其实他妈妈是不知道也不了解的,但是当老少女们来到这里之后,乡亲问蔡妈妈,接下来杨贵媚(影后哦,在当地很有知名度)的行程是怎样的,蔡妈妈就会很高兴。
对蔡大哥而言,这是一种终于被看到的肯定,希望蚵仔寮也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第二站:台南-坚持一时容易,坚持一辈子不容易
现在我们看电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电影宣传海报,一键转发,约上好友,提前在手机上买好票,临放映前自助取票,买上爆米花和汽水,坐在宽敞的放映厅,舒服的沙发、凉快的空调,欣赏电影。但是以前,没有电子影票,提前到戏院窗口排队买票,凭票入场,更没有电子海报,要靠人手绘画看板作为宣传,最后由几块小看板拼成一幅大看板,悬挂在电影院门口,告诉大家即将上映的影片。
在2023年,台南还有一家全美戏院,保留着这个传统。八十多岁的手绘师傅,每天还忙碌着为电影画看板。这一站,也是给杨贵媚的惊喜,戏院会上映她的经典电影,并邀请了导演和另外几名演员到场,几十年后老友重聚,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激动。
这一站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是拍摄过程因为新冠疫情而中断了,一年之后,老少女们故地重游,戏院还在,老师傅还在,半成品的看板也还在,纵使深受打击,一切都还是昨天的样子,仿佛疫情没有降临过。而这个愿望,也献给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
第三站:台东南迴-帅的是老人安心的笑脸,帅的是孩子们自信的笑脸
这世上有繁荣的地方,便会存在相对不繁荣甚至是落后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多的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因而教育和医疗,也成了当地的突出问题。
在台东南迴,这个偏远的部落,有一个自称全台湾最帅的医生,他学成归来,创立了南迴发展协会,意在建立一所当地的综合性医院,让病患不用花一天的时间才能看到医生,更不用因为错失了救治的黄金时间而失去宝贵的生命。徐医生多年前也曾中风,导致现在行动略不便,他却把这样的经历视为瑰宝,他觉得医护人员就应该经历一些伤病,只有这样才能和病人感同身受。这个需要别人照顾的医生,还在一直照顾别人,所以全部落的老人孩子都认识他,他是大家心中的英雄。
这里我想分享徐医师在和老少女们告别时说的一段话:我在想我们的节奏那么合,知道昨天我才恍然大悟,因为我们内心都有爱跟幽默,我们都是单纯、真诚的,所以我们很快能打成一片。最后就是千万不要忘记,你们曾经来过,全台湾最边陲的南迴公路上。永远记得,这边有一大群淳朴善良,乐天知命,也需要人家更多关注与协助的一群人民在这里,活在这里。更要记得,这里有一个自称全台湾最帅的医师,他其实是全台湾最疯狂的笨蛋,带领一群傻瓜伙伴守在这里陪伴他们,为这里的乡亲寻找一块可以安全回家的路!
第四站:小琉球-人类的家园要守护,海龟的家园也是
这几天接二连三出现台风,从福建到浙江到京津冀地区都未能幸免,狂风暴雨、水淹房屋、百姓流离失所的新闻和画面,让人触目惊心。曾看到一篇文章,说在未来,类似这样的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气候问题,核心是环保问题。
在小琉球上,环保是一整个小岛的事情,岛上的人会定期开展净滩活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在《来吧,营业中!》,净滩结束后去用餐,他们都会自带餐具,将环保贯彻到底),净滩会得到“货币”,可在岛上部分商家处消费,这样,整个岛的人都被调动起来了,而这样的净滩活动,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生活在附近的海龟的家园。
人类活动也许会污染环境,但人类更有能力去保护环境,可是,海龟和其他所有的生物一样,只能承受人类影响环境的后果,而无法自救。当所有生物都没有了,下一个会是谁呢?
第五站:台中-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一对母子看到街上的流浪汉,妈妈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后会像他们一样。另一对母子也看到街上的流浪汉,妈妈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让他们都有工作。小时候,大部分的妈妈应该就和第一个妈妈一样,长大后我们才意识到,可能在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个被别人用异样目光看着的流浪汉。
七喜是一个不幸的女孩,身体一直遭受病魔的折磨,而且小时候被欺负的事情,成为自己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因此和母亲一直心存隔阂。但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创立了明日餐桌,联合商贩一起,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庇护、饮食和工作机会,并且希望能惠及越来越多的人。
在最后的收官舞台上,七喜鼓起勇气在镜头面前呼吁大家给予关注和帮助,让老少女感动不已:她终于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不用所有事情都自己扛,让这个善举变成社会性的行为。我们也一样,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脆弱,寻求帮助并不可耻!
最后的话
我一直很喜欢看旅游类的节目,比如《走过烽火大地》、《无穷之路》《无价之宝》等等,有些地方可能我们无法到达,但是那里切切实实住着一些人,发生着一些故事,如果镜头能给到他们,观众能看到,也是一种进步。
tw这几年的综艺,像嗨营业中,老少女奇遇记都在很用心地关注台湾在地食材,人文,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满满的诚意及热情。节目组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介绍当地文化,而是尽最大可能地将活生生的故事真诚地呈现给观众,参演艺人也抱着极大的尊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参与其中,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敷衍了事,形式主义。
这种诚意满满的节目给观众带来的自然是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的链接,无论身处哪一端。感动过后,反观内陆节目,自然是遗憾和怒其不争。内陆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去讲,也同样有认真做事认真生活的人值得被看到,但很少让观众能沉下心跟着节目组的节奏去感受到生活的热气。资本流量可以提供支持的年时代,理应滋生更多可能性及创意。但可惜的是,这个行业反倒是呈现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流程化。
寻求行业的高效发展与创新,这没关系,但更重要,更核心的应该是表达与传递。而需要表达什么,真正表达了什么,借着表达的名义呈现了什么,大家都不傻,在表达严重浮躁及缺失的情况下,节目组又能给观众传递什么呢,又怎能期待观众能满意节目组所传递的表达呢。
tw这些年,与大陆艺文圈的联系越发远,在不能借助大陆资本资源的情况下,创作可能受限。但得益于全球化流媒体播放平台的发展,有了资本的支持以及宽松的创造环境,以及tw真实真诚的文艺氛围,这几年的尝试反倒让人欣慰。
很开心,为真诚创作的心;也很遗憾,为愈发令人失望的内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