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不可理喻之人 An Unreasonable Man(2006)

不可理喻之人 An Unreasonable Man(2006)

导演: Henriette Mantel Steve Skrovan

编剧: Henriette Mantel Steve Skrovan

主演: 拉尔夫·纳德 帕特·布坎南 Howard Zinn

类型: 纪录片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6-01-24

片长: USA: 122 分钟 IMDb: tt0492499 豆瓣评分:8.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Ralph Nader,黎巴嫩籍移民后裔,1958年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曾在University of Hartford任职教授,也做过律师。如此成功的事业摆在面前,但他却因为同学丧生于一起汽车事故,决心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他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将GM通用汽车公司告上法庭,迫使GM向Ralph道歉,并通过立法,成功修改了宪法。要求所有汽车厂商必须安装安全带才能销售汽车。随后又进一步,通过了安装气囊的决议,进一步增强了汽车的安全性。他的维权成功,也让全球无数条生命得以在车祸中幸免。 在随后的工作中,他组织起大批志愿者,法学毕业生等,每天工作10多小时,组建了10多个以人权,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等为主的民间组织。在人权/民主/产品安全等方面向政府机关与大企业施加影响力。他甚至将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局告上法庭。他也成为了现代消费者维权运动的开创者。 当Ralph已经成为全美民众的英雄时,媒体采访问到他是否打算竞选总统,他回答说“不,现在的政治系统相当官僚,缺乏效率,我希望能后退一步,以草根运动,使民众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民权,从而能选出更好的执政候选人”。 当卡特总统执政期间,Ralph得到政府的大量协助,通过了一系列消费权益保护法案。Ralph的支持者们,原先组织里的很多志愿者,有不少逐渐进入政坛,更增加了Ralph个人的影响力。但当里根总统执政期间,里根为了振兴经济,放松了对大企业的约束和监管,为富人减税等等。里根政府,推翻了Ralph在过去20年的努力成果,建立了一些机构,专门针对Ralph的组织。随着大企业 也增加投入,通过咨询公司(说客),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影响力,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已经成为了私有大企业的傀儡政党。很多政府官员退休后(甚至辞职),利用自己的政府内的关系,成为大公司企业的政治说客。在首都华盛顿,政府官员与政治说客的人数比例,甚至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的地步。"政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变成贬义词时,美国的民主已经越来越弱了,连总统候选人也必须通过商会组织的审核。总统辩论会,由两大党联合机构操控,任何第三方总统竞选人都不能获得在主流媒体表达自己政见的机会。

    Ralph不顾自己支持者们的反对,依然挺身参与总统竞选。他不为当选,不为了出名,他只希望以此能创建第三个绿党GreenParty,来打破美国两党垄断政权的怪圈。他以参选人的身份,向当权者提出尖锐的社会问题,使他彻底失去了原本政府内部的少数支持。他为了美国民众的民主权益,向企业操纵的2个政党宣战。 Ralph孑然一身,每天工作10多小时,当被问及婚姻情况,他玩笑的说到,他嫁给了"GM通用汽车",没有哪个妻子能够忍受他这样的工作狂。


  2. 出品:美国 年代:2006 导演:Henriette Mantel / Steve Skrovan 文/Jabberwock
    当我小到还没有建立三观的时候,[水浒传]“李逵劫法场”就已经给我上了一课,只见李逵“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没有界限的正义是可怕的,而任何打着正义之名大开杀戒的行为与邪恶殊无二致。
    90年代人们还在为打假斗士王海击节赞叹,而拉尔夫•内德已经为美国消费者们奋斗了20余年,自1970年起,他便依靠着对通用公司关于汽车安全的起诉案获得的赔偿金,不遗余力地为公民权利,消费者权益张目。时代杂志将拉尔夫•内德誉为20世纪百名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之。而[不可理喻之人]这部纪录片正是讲述拉尔夫•内德如何踏着汽车巨人通用走上为美国民众的维权之路的。
    一个渺小的个体力量如何扳倒巨大的怪兽?当我们对英雄的出身,性格,才学赞不绝口的时候,须得意识到,1970年代的美国传媒对于汽车安全的关注,拉尔夫•内德召开的听证会,大众消费意识的觉醒,无一不在帮助着拉尔夫•内德。以消费者观念为基石,以传媒的力量为武器,拉尔夫•内德终于了解到自己身为美国公民的权利,并秉承这样的精神一直努力至今。
    大众传媒的力量如同大卫的投石机,可以扳倒巨人一般的歌利亚,实施正义,也可能像李逵的板斧,善恶不分。通用公司就精于此道,为了让已经发表多篇分析汽车安全文章的拉尔夫•内德封口,他们甚至不惜用色诱的方式让拉尔夫•内德名誉扫地。然而,当年的通用公司技巧太为拙劣,反倒使得自己赔上了更多的名誉与金钱。
      作为传媒的一部分,纪录片从来都不是没有倾向的载体,[意志的胜利]将法西斯的统治塑造得几如仙境, [华氏911]将小布什拍得蠢到人类公敌的程度,而独立思考的观众,自然可以通过影片立场与表达的方式来揣度导演的意图。
      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对于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有着较为清晰的分析,即在大众传播中,传者以接受物质环境为主,而受者往往直接接触媒介环境为主。这无疑解释了纪录片这种载体,乃至大众传媒的载体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当传者对客观事件的传播方式打上自己的烙印后,受者再接受传者的这种观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受者往往会直接接受由传者传达的观念,而非客观事实。
      [不可理喻之人]的表达方式较为简单,本片的镜头往往直接对准拍摄对象的脸部,顺着拉尔夫•内德以及美国消费者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时间线,以采访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于主角或者事件的看法,而随着事件的累积与看法的深入,我们会对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更加了解。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拉尔夫•内德的成长历程反应了美国消费者,民权意识的觉醒,他从一个反抗“托拉斯“的”大卫“一步一步成长为民众的意见领袖,
    而他的行为也不再是一个个体对于美国不正常现象的谴责,而是身为“PUBLIC CITIZEN“,公众公民,号召年轻人和他一起承担起监督,改进社会机制的责任。这种由小人物成为领袖的过程对于受众的感染无疑要更强,因为身为个体,每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愿望,而发出意见本身就是一种实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情况下,拉尔夫•内德的标杆效应会更加明显。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传媒能够塑造一个英雄,同样也能够毁掉一个英雄,作为一个公民活动家,当他仅仅只是从事公民活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时候,这种遏制仅仅出现在政治身份上,而当他2000年开始竞选总统的时候,便开始面临对手的诋毁。当他参与竞选的时候,他开始被认为是”搅局的家伙“,而当民主党候选人选票过低导致对手小布什连任时,愤怒的民主党将所有的过错都归于拉尔夫•内德,甚至渲染拉尔夫•内德偷走了选票,至美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替罪羊理认为:挫折滋生敌意,人们有时将敌意发泄到替罪羊身上,形成更大的偏见。在这场博弈中,拉尔夫•内德既无政治身份上的优势(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亦没有金钱上的雄厚支持,最重要的是,他连出现在媒体上宣传自己的资格都没有(甚至无法参加辩论),政治与金融的寡头将他排除在了传媒视野之外。甚至利用大众的挫折心理将他作为替罪羊推出来,成为一个被批判者,经过传者转化,客观事实被扭曲后,一个民众英雄成为了民众的罪人,反为大众所唾弃。
    这便是传媒的界限,拉尔夫•内德是这样一位家徒四壁,未婚无子却穷其一生也要维护公民权利的人,他依靠着传媒改变了大众的认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改变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汽车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在人生的暮年,当他意识到只有竞选总统才能够改变公民被压制的现状时候,他却被政治集团所掌握的传媒力量所打倒。
    拉尔夫•内德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公民每天向往自由的愿望,就不可能有日以继夜的民主进步。
       也许,公民们还需修得一双识别真假的慧眼。

    原载于看电影 BY jabberwock
  3. 我2001年大学毕业。在校园里参加宝洁的招聘动员会。会上在宝洁工作的女校友现身说法。我记着她说的一句话,大意是”为什么我们年轻人总希望改变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当时很佩服,认为年轻人头比天大,张牙舞爪不知半斤八两,还是让宝洁的世界改改我们好。

    被世界改造8年到了今天。看了An Unreasonable Man, 觉得还是得让我们改变世界。

    影片里被采访的人对Ralph Nader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争取公民权利,推动立法等贡献都不质疑。现在习以为常的汽车安全带、气袋、轮胎、药品标签、香烟上的警告等等都有他的贡献。唯一的争论是,他2000年和2004是否应该以独立身份参加总统大选。我同意Nader的看法,老子拿多少票是自己的能耐,民主党连连失败是自己无能。阳痿就不要骂婆娘跟别的男人睡。

    我听说Public Citizen已经有几年了。很多纪录片都采访Public Citizen。今天才知道Ralph Nader是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