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羞耻 第三季 Skam Sesong 3(2016)

简介:

    在奥斯陆Hartvig Nissens上高中的一群年轻人的青春故事,每一季变换一个主角

演员:



影评:

  1. 其实能看出北欧的社会环境已经非常包容,小天使的心理压力除了母亲狂热的宗教信仰,更多只是来自他自己。他的父亲、交往过的女孩儿、爱怼他的黑人哥们儿,甚至穆斯林同桌,对这个事实的接受速度都比他本人要快。

    小天使在确认关系前的困惑期主动去做gay test,结果是可能性不足20%,基本是直。镜头一闪而过的几个问题都很有意思,比如理发的花销,穿搭的偏好,对特定男明星的看法。他的本能反应都很……传统意义上的笔直。

    他第一次出柜是跟他的同志室友,很不安甚至有点慌乱地补充,我跟even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gay……gay没什么不对,我只是不是你们那种很gay的gay……人们总觉得gay就应该是怎样怎样,这对并不是那样的人来说很不公平。我不会因为喜欢上even,就会涂睫毛膏,穿紧身衣,参加同志大游行……

    说到底就是很害怕被标签,无论好的坏的。

    但even应该是能懂他的。他们刚认识的晚会,emma说我好喜欢gay哦他们都超有趣,even就很正经地反驳她,你的逻辑不对,这就像说所有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emma说哎呀不一样啦有趣是很正面的词,even说不,逻辑是逻辑,不是所有gay都会有趣。

    对啊,也不是所有直男都不会穿衣。

    不是所有男孩儿都爱玩具汽车。

    不是所有女孩儿都喜欢穿裙子。

    就,还蛮好奇的,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向的刻板印象,哪一种消除起来相对容易些。

    感谢这部剧对消除大众对LGBT、精神疾病患者、宗教信仰者等少数群体刻板印象做出的贡献。Julie Andem老师是最可爱的编剧。

    —————————

    微博是@一碗蟹黄捞饭啊 ,如果看过相同微博内容,不用怀疑抄袭那就是我本人……

  2. 【1】今年吃过最好吃的安利。

    本来只想睡前尝一口,结果中了邪一口气撸完八集。没麦麸也不是耽丑,只是部讲述一群挪威青少年成长故事的作品,第三季的叙事重心刚好放在了其中一个情窦初开烦恼三千的男孩儿上。

    最近常在琢磨王凯讲的,偶像剧的奥义在【让观众觉得幸福又不会觉得不真实】,大概也是skam迷人的点。

    蛮神奇的北欧剧,比美剧细腻,比日剧爽快,比国剧题材上更放得开,细节却更有日常感。

    前几集的迂回试探,我满脑子都是王菲在唱,犹疑在似即若离之间,望不穿这暧昧的眼。

    e眉来i眼去好多轮,终于确认关系后,就开启了教科书级的耳鬓厮磨和耳鬓厮磨模式。

    日常蹭额头,蹭鼻子,蹭脸颊,蹭后背。日常摩挲眉毛,耳朵,脖颈,脸颊,碎发。日常吻额头,吻脸颊,吻唇角。isak讲父母的事,even跟撸猫似的来回呼噜他后背。even翻身时被子翘起一边,isak给掖了两下掖不动,就从背后贴过去。even勾着isak脖子揽到怀里,跟人介绍这是我男朋友哦是不是长得超俊。

    现场收音就,更可怕了。吻戏几乎不消音,很多时候连bgm都不播。两人平躺在床上聊天,几次都能听到even喉结一滚吞口水的声音。

    某些瞬间的身临其境感,甚至让我有点偷窥别人真实人生的错觉,心虚得后背一紧。

    两个年纪如此轻的小演员,能把这种恋人之间粘腻的亲昵感表现得真实,又不让人尴尬,完事儿了该干嘛干嘛也没什么出戏入戏的困扰,蛮厉害了说实话。看过某些赶鸭子上架似的亲密戏,括弧此处不分性别,演员脸上就差没直写着拒绝,我作为观众内心比他们还拒绝。

    而且还听说my beautiful梗和最后一集边吻边闹要分钱都是剧本上没有的演员即兴发挥我真的用尽全力扒在rps坑边不掉下去………

    ——————————

    【2】

    Isak小天使第一眼只觉得五官小气,但眉眼鼻唇居然很耐看,越看越小天使。衣品清新,棒球帽卫衣仔裤球鞋每一身儿都好好看。

    演技也炸裂。能吸引作为观众的我全程站到他视角,全情投入陪他一起困惑,心动,纠结,期待,迟疑,试探,退缩,再试探。

    像每一个初恋中的少年,很轻易地怦怦然,很轻易地开心,很轻易地伤心。

    其实开始看他撩emma那副游刃有余的样子特别潇洒,所向披靡闪闪发光的1个小情圣,骄傲得不得了。

    遇见even后一夜变回手足无措脸红心跳眼都不知往哪儿看的纯情小天使,摊手任撩,割地赔爱,丢盔弃甲,毫无主导权可言。

    而even,刚认识时他说最喜欢巴兹·鲁赫曼,因为“大家都死掉才是史诗般的爱情故事”。很多伏笔都暗示了他的躁郁症和戏剧型人格,搞得弹幕一直担心他会拉着小天使下地狱,结果第八集聊天的构想变成了风月俏佳人——他还是想做人生的导演,但为他改了剧本。

    如果这都不算爱。

    —————————

    【3】

    看完第九集总算确认双箭头。

    如果even心中的第一次见面是餐厅,那以他的性格会一个人跑去参加什么鬼的抱抱社团,是不是因为当时听到vilde邀请了isak。

    之后isak跑到厕所隔间打炉石,他是不是在外面一边假装洗手一边等着游戏声停。

    isak请他帮忙买啤酒,他的身份证是那么巧没带还是假装忘带,再顺理成章邀请他去家里。

    even邀请他去舞会,本来是只想他们两个去。

    吻了他又回到女友身边,是被isak提起母亲那句I've decided that my life is better without mentally ill people around me吓跑。

    给isak画的纸条,每次都用他们聊过的平行时空梗,是始终希望另一个时空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自己和一个快快乐乐的他在一起。

    " I was scared of losing you. I'd forgotten it's not possible to lose someone, everyone's alone anyway. "

    我真是……总被特别丧的点戳中。

    总之【even是从餐厅走出来】这件事对我来说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重要了。

    一夜之间我的西皮突然【双箭头加粗】了。我简直连致郁系歌单都要重新换过。

    我的小天使变成了勇敢又坚定的那一个。他最初也整宿整宿失眠,医生都拜托他别做一座孤岛。这段感情让他成长,学会了诚实地面对内心,也学会了向朋友和父母敞开心扉。

    一直是even似笑非笑地靠近他,离开他,再走近,再走开。这次even站在一切的起点等他,沉默又忐忑,而他的小太阳大步跑向他。

    You are the man of his dreams,too。

    ———————

    【4】

    讲真,开放式收尾才是写实吧。

    我们都不知道和一个躁郁症患者【长期生活】是什么感受,他在躁狂期曾大半夜一丝不挂跑到街上,抑郁期可能没办法勉强自己跟你有愉快的交流。他很努力想让你快乐,但他甚至没办法让自己快乐。你们可能会一直不快乐。

    两情若是久长时,也或许全毁在朝朝暮暮。

    isak最后对eva说,It can suddenly be over tomorrow, but no matter what, I'm so fucking happy I've met him.

    讲道理这难道不是天底下所有普通情侣的理想状态吗?缘来则聚,情过无悔。

    所以live in the moment才是最健康心态啊,也是他对even的承诺,“我们只考虑下一分钟会发生的事。”“每天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好。”

    两情相悦不是结局,白头偕老才是。十几岁的两个小孩儿是没有“结局”的。skam第三季结束了,但「isak & even minute by minute」的游戏还在继续。能过几关,谁也不知道。

    但或许真存在一个平行宇宙呢,一对健健康康的evak。他们在最好的年纪一见钟情,婚礼上只有迷你汉堡,他们装扮成上帝和凯撒登场。even开一辆白色特斯拉,在阳台向他的恋人求婚。就像他曾眉飞色舞向isak描述的那样。

    ————————————

    微博是@一碗蟹黄捞饭啊 ,如果看过相同微博内容,不用怀疑抄袭那就是我本人……

  3. 看完,我开始思考,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男女性别,不同宗教信仰、接受教育、年龄层、以及人生经历的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全都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挪威青少年剧,理由是什么?而我这个自以为已有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人,也发自内心的喜爱这部剧,理由又是什么?真的能简单回答说“是因为isak和evan的爱情”打动了所有人吗?我觉得这个答案未免有点太过简单和肤浅了。这世间爱情有千百种面孔,真爱也一样,就算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尽所有人都喜欢。

    那到底是什么让所有不同的人,都感受到了同一种属于人类灵魂深处都渴望的东西?

    是closeness,亲密感!

    亲密的靠着彼此,感受到那种“世界只有我们”的亲密无间,一个指
    亲密的靠着彼此,感受到那种“世界只有我们”的亲密无间,一个指

    1. 原来有那么多的动作可以替代i love you这三个字:
    时下银幕上充斥着各种亲密接触,或者直接用i love u, 来告诉观众,角色是相爱的,角色是亲密的。但我们除了“知道”屏幕中的两人在讲一个爱的故事,其实我们是感觉不到的。更可怕的是,我们知道他们用演技在表达爱的故事,而这演技烂透了。而skam的珍贵在于,两人从没对着彼此说i love u(除了短信结尾),我们却无一例外的感同身受他们的爱和焦虑。那种相拥却不急色,轻抚却不色情,对视能看到彼此灵魂。那种把爱人揽入怀中的温度,感受彼此呼吸心跳,静默却不尴尬的时刻,就是爱人之间最最深刻的连接。

    没有灵魂深刻连接的爱情,是物质的考量,经济的权衡,和生理需求的结果。就像时下大多数的所谓爱情和婚姻。

    回望我的过去,那么多的恋爱关系,纠结着谁先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谁爱的多一点,这些无聊又费时费力的爱情游戏,也没一段能深刻。那些恋爱公式,约会-吃饭-电影-分手,像钟表一样,走一圈又到了分手的原点。没有一段有closeness,没有一段。曾经在美国念书期间,大学附近有一家叫purple onion的咖啡店,几乎每天都去,写作业,发呆,聚会,喝咖啡。毕业后我只记得某一天的purple onion Cafe,那天,阳光一如既往的温暖透亮,在我旁边的沙发上,靠坐着一对情侣,男孩揽着女孩,低声私语,专注的凝视对方,微笑挂在嘴角,那种亲密感让人羡慕又舒服。我忍不住一再的看他们,就像看纽约艺术博物馆的画像,那么安静美好。而isak和evan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closeness的美好。这大概是最美好的圣诞礼物。

    2. 为什么他们18岁就懂的道理我到现在才懂,而他们诚实而真实的以此生活,我却就算明白了道理仍无法像那样真实?
    18岁的isak明白,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过好当下每一分钟就是life,他也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未来和evan会怎样,但仍然thrilled to met him,并和他一起走过当下的每一分钟。
    道理我都懂,可是每当遇到一个人,仍会无法控制的去想他的性格,缺点,能力,工作是否能符合我的未来。这种思考,无法让我体会和这个人在一起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更不用说快乐了。

    isak还让evan明白,照看爱人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在西方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非常强的文化里,evan不愿意看到isak像前女友那样照顾他,控制他。但isak对他说“为什么照看你是一件不好的事”。只是isak明白照看和控制的区别,懂得尊重evan,不让evan碰大麻,却也不强迫他参加自己的party,他说just take it one day at a time。
    而我呢,爱一个人的时候,想知道他每分每秒的行踪,找不到他就胡思乱想。所有心思放在对方身上,忘了对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说到底,还是自己没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如此侵入别人的生活,然后以爱的名义。忘了尊重对方,也毁了爱情。

    而他们那群小伙伴一样,对宗教有清晰的认识,sana说,如果有人用宗教来评判和恨你,那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他们的恐惧(anyone who use religion to hate you or judge you is not from what they believe, but from their fear.)
    jonas,痘哥,和另一个黑人小伙伴,对出柜的包容,超越多少年龄大他们几倍的人。
    emma说,我生气不是因为你撒谎没参加我的party,而是你明知你是gay,却还让我喜欢你。
    ........
    这些18岁的少年少女,对宗教,同性,友情,爱情,有着“政治正确”般的价值观。对人生有着清晰理性的认识。虽然明白是编剧让他们说出的这些台词,但据说编剧采访了两千多位挪威青少年后才写的剧本,所以,我知道,这些就是挪威18岁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距离我几千公里外的北欧,这群18岁的少年,像警世恒言般的过着我到现在才弄懂的“有意义的人生”。而我就算是弄懂了,真实且自由坦率生活,在这个国度仍像一个遥远的梦。不知终我一生,能否实践genuine and free life.
  4. 看来追剧追到精神失常的,大概only me?

    追剧的过程才是此剧的精髓。没有凡胎肉体亲身追过,生追,是无法体会此剧的毒性及身为追剧人所受的凌迟之苦。

    也是我剧看得少,没有见过这种real time的新剧种,也不知道是不是挪威人原创。名义上是只有个官网更新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是这种update in real time every day without warning,真的,speechless。这简直是tm游击型轰炸式宣传。

    更新的短信要看,ins要看,短片要看,每周五晚的正片要看。仿佛不定时吸毒。想不想吸都由不得你。

    本来是因为第一集搞笑才觉得应该看下去的?
    甚至前三集都觉得,北欧人的笑点真tm清新不做作,好久没有这么笑过了。而且你看那个泳池那么漂亮。

    结果自从赶上了real time,整个人就废了。常常意味不明的在凌晨3,4点清醒,然后就看到更新的推送。完全被这剧操控成了一个全自动追剧机。
    没有更的时候在想:现在奥斯陆3点半了,下课了。更的时候看完了在想:不去上课还起这么早才8点半。
    没有一点作为活人的尊严。
    追剧的体验完全凌驾于剧情本身,以至于观剧的所有痛苦都来自于“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更新”以及,“为什么又更新了”。
    我甚至一度怀疑,这群挪威人还远程操控了同时期播出的由美帝翻拍同样原作来自挪威且原剧来自NRK的某剧。剧情简直同甘共苦。同甘时仿佛进行“let's see who's gayer”冠军赛,共苦时宛如“看我们谁先搞死观众”。
    你那个promotion方式就能弄死人了,who cares剧情?


    关于剧情,不知前两季的画风,本季大约是:反乌托邦主义魔幻悬疑惊悚现实题材大作,高校生奇谭第三季之谁在爱上我之母亲和恋人的秘密。
    该剧巧妙融合了校园清新、恋爱日常、深刻哲学、烧脑推理,恐怖反转等多种风格,一波三折四波十二折一共三十几折。
    剧中详细讲解了如何与精神病患者谈恋爱及关于出柜的技巧。以详尽的事例举证躁郁症患者的极端两极病症体现:时而反同时而gay。以及躁郁症患者的极端天赋性:阿拉伯语速成。以引发人们关于mental illness 能否与爱相互作用的思考。
    其出其不意的惊悚细致入微的铺垫在第8集得到了完美呈现。

    他,究竟为何在午夜无人零下三度冰天雪地的奥斯陆街头狂奔?又为何与情敌相见心痛不已至潸然泪下?究竟心上人为何毫无只言片语在午夜离奇失踪?神秘的转较生背后究竟隐藏了何等惊天秘密?他们,还能否再续前缘?敬请收看高校生奇谭第三季第八集,危险探秘之哎哟我个了去什么意思啊……

    都不知道自己嚷了多少遍“什么意思啊”就是看完8集的最直接反应。面对如此前所未见的 plot twist,宛如姨妈血逆行。
    抖着感叹:挪威人的脑洞简直他妈glory hole,你都不知道洞里是啥,你就被操了。
    最后几分钟频繁切的几个黑场,然后主角莫名其妙在电梯前焦躁并开始狂奔的镜头,这个what the heck is going on的惊悚感,与驱魔师里的女娃倒着从楼梯上下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这个第8集唯一的安慰就是,解答了我前面至少长达5集的疑惑:why I feel so uncomfortable about Even's teasing way?好像姓e的这个人出现之后,与主角一扎克产生的互动,都有一种怪异的气氛,让人觉得那不是在调情,而是在调教。搞得我一直觉得剧里存在一种pedophile的倾向,还一直盼着人分。(据挪威法age of consent是16岁无论角色还是演员本身都不构成pedophilia)

    这种怪异的气氛可能不单是由于艾文在与一互动时行为上不必要的攻击性或侵略性,e出场的几乎全部台词都透着神经质和玻璃心,按一位泥轰金的准确概括就是:带有太宰治风味的养得累发言。这个是从第一集就开始铺垫了。

    第一集洗手间那里,艾文抽完全部的纸巾用掉,然后再从垃圾桶里挑出一张稍好的递给一扎克,当场我就忍不住按暂停破口大笑并叫“你神经病啊!”结果历时一个多月(?),当初无心脱口而出的话,居然成了血淋淋的现实,这么一想难道没有不寒而栗?
    最无心的伏笔就是最精心的伏笔。

    惊悚过后就开始顿悟了,看了8集,这才明白剧名叫“shame”的意思。这不是在讲关于谁shame的故事,这是在问,你作为观众,你看了,有feel到shame吗?
    有啊!有炸了。
    突然就产生一种“我看了这么多集追的苟(狗)延(颜)残(惨)喘就是为了看这个?”的羞耻感,并且脑内搭配的是反复的“丢死人了~~”(CV杨幂)的语音。
    不过到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为了看这个”的“这个”,是指什么。

    当时官方在回应不作英文字幕的时候,首次发的声明,可能就是制作方的真情实感:这是做给挪威青少年看的。
    是啊。你不是挪威人,无法体会挪威少年作业少的痛苦。
    此剧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青少年对此剧的评价:真实。
    没有高考只有party的北欧,魔to the幻。
    之前汤上有个挪威人声色俱厉言辞毒辣字里行间充满震怒的发长文声讨火了之后被过度消费的此剧之罪魁之国际观众:都是你们这群傻逼美国佬看剧毁了这剧的气氛。这剧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故事是做给挪威青少年看的不是为了满足你们这群伪腐云云。
    路人表示已阅。所以美国佬要拍满足美国佬的故事,你翻你的,你续你的,各魔幻各的。


    如果这剧算爱情剧,那么可以总结的只有:爱情真是让人眼瞎啊。只要你笑,只要你著衫。
    要求真低啊。
    毕竟命中注定这样的词不敢乱用了,毕竟都不知道他下一秒会不会裸奔。

    纽约时报上关于此剧的采访,最惊到我的是,制作人兼导演兼编剧,是在选角后,才开始创作角色的。
    仿佛看到那位女性相中MOE的时候,内心打字:这位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天赋异禀,不如来演gay吧。

    个人最佩服的是那位叫玛丽玛格纳斯的制作人,官网的短信对话由此人编写,角色的ins账号由此人管理。著名的“想你想到硬”完全惊艳。
    最喜欢剧中的一句台词是,“他去年发病的时候甚至背了一整本古兰经还是阿拉伯语的!”堪称line of the year,各种意义上应该载入史册。

    被挪威资本主义帝国的糖衣原子弹势力入侵现实生活观看此剧悟出的惨痛教训:早睡早起,好好学习,少上些网。不要以为人家远,人家就搞不到你。人家搞死你于无形。
    今日凌晨迎来季终,欢天喜地。没有哪个星期六的凌晨4点半看完一集后像今天一样令人神清气爽振奋欢喜。
    所以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啊。

    多年以后,当他站在发光的太阳细长的喷气式飞机线下,将会回想起那些月色清洌如银和云层厚重如石的遥远的凌晨,零上9到16度的冬季,被远在北极之侧黄昏时分的挪威暗黑势力支配睡眠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