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弧光(1988)

弧光(1988)

又名: Arc Light

导演: 张军钊

编剧: 徐小斌

主演: 张光北 白灵 肖雄 范维纲 高扬 关平 罗啸华 唐远之 佟艳杰 郑振瑶 智一桐 肖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89-07(莫斯科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0121079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两个多月过去了,疫情仍在继续;中国高潮才过去,境外却是全球总爆发,不知何时是个终点。不想传递疫情消息,谎言比真相多;安心宅家,不问世事,不给政府添乱。 整个春节都宅在家中,好在我早已习以为常,安心作画比什么都好;开学时间都过了一个多月,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展开,却不敢无视校内通知,毕竟你仍然在岗。画早已完成,却不能拿去装裱,门都不好出,车也难乘,估计裱画店也未营业。去搞新的创作吧,一则心不静,再则目前只能画小稿,文具店都不开门,纸张也没得买。 百无聊赖,书都不知翻过多少遍,接下来只好看电影了。周末午夜我有看《探索影厅》的习惯,如今不用跟着电视走了,想看什么电脑都能查得到。我首先想到的是章明的电影,长久让人回味的,像《巫山云雨》、《密语17小时》,以及新近的《冥王星时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我还没看过,这次一并看了;还有《无问西东》,曾有不少争议,看了不过如此;让我念念不忘的片子,比如《地下的天空》、《少女哪吒》、《长江图》等,这次在网上看了个够。当然还有片子是看不到的,比如毕赣导演的影片,不知将来可否有机会看到;也有片子实在让我忍无可忍,比如杨恒导演的影片,什么《那片湖水》、《空山异客》等,长久的空镜头,令人昏昏欲睡;导演本身就是拒绝与观众交流的,不知有谁能忍耐下去;我估计是无缘欣赏了,真不知年轻一代能否接纳。 我又想起了《弧光》,30多年前的电影,始终令我魂牵梦萦,可惜许多年都无缘得见了。这部片子的确够大胆的,许多观念在当今来看都属离经叛道,当年阻力多大可想而知,能拍出来并进入影院已属不易,有限放映之后便不再提及;如今导演已去世,导演回顾中都看不到《弧光》的名字;主演白灵这些年在国外表现令国人不齿,封杀演员影片一同雪藏。几年了,我在百度查过《弧光》无数次,信息都难以见到,估计再过些年,连它的曾经存在都被遗忘! 然而,当我再一次(无望地)在百度打出《弧光》时,惊喜发现消息竟多了起来,更加意外的是,电影居然可以看到,不仅是全片,而且还是免费的!(我不会付费),这下,我总算可以弥补多年的缺失了。 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弧光》,看完仍觉不尽兴,又回看了一次,确认没有遗漏,这才安心坐下来,写点文字。 当年导演自诩影片内容形式全方位开放,简直是“破天荒”的片子!如今看来,影片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怎么看都有《狂人日记》的影子。通过看似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揭示存在的虚伪与阴暗;当然,《狂人日记》是得到官方认可的,几千年封建伦理倡导的仁义道德,内里写满了“吃人"二字,这在五四之后的新文化人那里早已获得共识,尤为中共主流观念所采纳;但《弧光》不单指向传统伦理,仿佛整个“人性”都遭到彻底批判!不仅有纵向可追溯,横向也有类比;看《弧光》不难想起美国影片《飞越疯人院》,整个世界都是疯人院!然而美国人的表述太过残酷血腥,看片如同受刑;《弧光》的电影陈述是沉静的,平静的表象下暗藏着狰狞,这样描述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习惯;《弧光》看似批判一切,骨子里还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在运作。 到底是30多年前的电影了,说它观念超前,现在看来,不少地方都略显陈旧,特别是拍摄手法。要说还原生活本真,应从张艺谋《秋菊打官司》开始,再看之前影片,人物语言、行为,多少显得刻意甚至造作,表演痕迹是难以避免。就《弧光》来说,有限的人物,次要角色不足挂齿,主要人物都还出彩,智一桐、郑振瑶不愧老艺术家,表演功力极深厚,却始终不脱话剧痕迹;女二肖雄演技相当强,给影片添彩;年轻的张光北功力稍欠,给人“用力过猛”感觉;那个垂危老者(主角父亲)表演极为真实,少数镜头令人难忘。当然,本片最让人无法释怀的,是主演白灵,有她存在,整部影片才灵气毕现。白灵真是位灵性演员,不得不佩服当年导演眼光毒辣! 早年的白灵美丽清纯,当年的电影画报上常见她的倩影,但在《弧光》里,她的美貌并未尽数呈现。原本瘦小的躯体被宽大的病号服严密包裹,而后,厚重的冬衣又将她的玲珑曲线遮蔽殆尽;头发从开始的零乱再到后来老旧的麻花辫,加之幽暗的光影,美丽容颜难见舒展。我们只看到她的眼神,深邃而冷寂;异乎常人的目光,看透人间的冷漠与空虚。看似善良纯真的少女,实际一切美好的形容词苍白无比;景唤谁都不爱,因为在她眼中,亲情(如她与家人)、友情(如众人对其父)、爱情(她与男友,包括谢霓与柳楷)都不过是虚伪的遮羞布。身为出纳,她挪用公款将肇事男友赎出来,不是出于爱,恰是为了摆脱对方,远离令人窒息的工作;所谓轧不平账,不是她数学不好,而是账目本身的不真实,是否有贪污影片未说明。父亲病逝她的表现异样冷静,阴森的冷笑让所有人检视内心的卑劣;她真正理解父亲,但并不认同他,她不愿如父亲那般无私奉献却全然听凭他人摆布,她的泪水乃是为父亲的境遇哀叹。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一个被害妄想型精神病人、一个天赋异禀的纯洁少女、一个洞悉世事的自由女神,对她的情感也由开始的怜悯到逐步欣赏,最终只能远远地仰望。 影片主人公景唤与警幻谐音,应是作者有意为之(片中有提及)。警幻仙姑就是在天庭俯瞰人间的自由神,《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正面明丽光鲜,背面阴暗污秽,一切都在女主人公眼中展露无遗。片中有三场对话颇耐人寻味,一是景唤在重病老父面前吹肥皂泡,垂危老人说肥皂泡只在破灭的瞬间才迸发自己的光彩,这对应片头景换描述心中的梦境,她一次次渴望超越冰上的“8”字,最终坠入冰窟,跌落的瞬间看见闪烁的弧光。另两次一是景唤与柳楷在冰球馆网格外的对话,还一次则是在野外冰湖,探讨的都是自由与束缚的矛盾。景唤选择自由,家庭、单位、爱人都是自由的羁绊,包括时间(冰球赛场次的限制),习以为常的生活法则,其实是在扼杀人的天性!柳楷几欲反驳,却毫无独立见解。景唤从未溜过冰,却在冰湖上优游自在,恍若精灵徜徉天地间,柳楷被深深地折服了,他深爱着景唤,却没有勇气走近她,毕竟摆脱不了凡夫俗子的身份。片中的冰湖似乎是虚构的,景唤总在梦中闪现,现实中走向郊外就没了路,远方像似城墙阻隔,但景唤和柳楷却在湖上双双溜冰;天空没有月亮,地面却光影闪烁,当月亮升起,影子反而消失不见。一切似真似幻,恰如景唤人物飘渺难寻。影片将终,景唤不见了,柳楷与谢霓走向郊野,眼前展现的却是一片喧闹的冰湖(全片唯一明亮的场景),冰上一女孩滑行自如,似乎景唤,细看却并不是—-现实中没有她的位置。 近两小时的片长,只为塑造景唤这样一个有异常人的女子,为了让核心人物立住,其他人设也颇费了些笔墨,虽然众人在景唤眼中不足挂齿。其实全片没有一个反面人物。谢霓应该是个优秀的职业女性,为了探究精神病人的心理世界,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作为一个心理医生,这是符合职业道德的。柳楷属被动型人格,一切听凭女友摆布,他懦弱,但忠厚,善解人意,他诚心为景父料理后事,最终打开景唤的心扉;不敢剖析内心是他的局限,对景唤心存愧疚恰是他的善良本性。谢父,学养深厚的高级干部,养尊处优,好摆高姿态,但为人宽容大度,受人尊敬。谢母,一个作曲家,年过半百事业心渐淡,是景唤的灵性激发出她不服输的性格;在日本友人面前谎称景唤制作的插花出自女儿之手固然不妥,但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母亲似也无可深责。谢霓的姐姐谢虹,应是谢家最世俗的一个人了,势利刁钻,轻易交付感情,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最终她也认同了景唤的聪慧并一心希望柳楷与谢霓有好结果,看来她也不很差。景唤家庭的不和谐似乎是她的性格成因,但谁的家庭是完全和谐的呢?景唤的母亲与丈夫年岁相差甚大,彼此隔膜甚远;老父亲长年患病,一个没文化的女人含辛茹苦拉扯一双儿女,支撑残破的家庭,还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景唤说她母亲无比凶残,只能视之精神病人的妄语。景唤的弟弟,高考落榜的待业青年,脾气暴躁在所难免,然而他也在父母跟前尽孝,对姐姐也并非毫无感情。再有景唤的前男友夏宗华,这也许是全片最阴暗的人物了,但也绝非坏人;就片中看,身为画家的他是敬业的,同时他还颇受学生欢迎;至于感情,他不仅对景唤不珍惜,对待谢虹同样如此;其实艺术家很难动真情,真正忠于爱情的实属凤毛麟角。如此看来,影片塑造的诸人物,不过是熟悉的你我他,正如全片结束,街头攒动的身影,景唤消失了,我们也将淹没于芸芸众生间。 不想复述电影梗概,但影片线索应该已经明晰。《弧光》拍摄于1988年,从片中不难发现当年流行思潮的影迹,比如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少有的思想解放时代,当年人们挣脱禁锢,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无选择的吸纳,却还缺少理性分析。正如片中景唤内心向往的自由,在现实世界可行性几何?通过柳楷的言论即体现出迷茫。再有,景唤总在谢家小花园里打点,她将随地野花一一装盆,整理出一番欣欣向荣景象;甚至她将花草喷洒定花液,制作精美的插花,这难道不是违背了花草自由的天性?其实片中此类矛盾还有不少。到底是上世纪80年代的片子,片中人物面对的诸多困境,在当今电影中已经构不成问题。《弧光》探讨了许多之前从未涉及的悖论,却不能给出一个信服答案,当然这答案也不是电影所能承载的。30多年前拍摄的一部另类电影,今天看来许多观念依然超前;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再看《弧光》,看完忍不住想写点文字,原本还想多谈谈主演白灵,看篇幅已经够长,再写下去会扯太远,不妨打住。初看《弧光》是在1989年,当年正在读大学,我被景唤深深吸引,仿若景唤就是我自己(别人说我活在梦中)。早些年,电影频道《探索影厅》播放过《弧光》,我都是静下心来欣赏,每次重看都有新感悟;后来看不到了,影评都无处查寻,给我心中留下遗憾;时隔多年,再度重看,早过了青春敏感年龄,对神秘的探求也不再属于我,这才能冷静客观地写些评论文字。如今,第六代乃至第七代导演都走到了前台,他们中许多人依然坚持电影探索,思维深度远超上世纪80年代;就像前文提及的影片,探索幅度都走到《弧光》前边。只是我不再年轻,虽然还保持看探索片的习惯,却没有哪部电影让我痴迷难以自拔。今后还写不写影评,这要看我跟电影的缘分。 今天又是星期天,晚12点后还有《探索影厅》,无论有没有惊喜,我都会去收看。明天又是新的一周,依然不能返校;开学还未见明确通知,然而疫情早晚会终结,课程还要继续。宅家眼看三个月了,没做多少事情,画完画,未及拓裱,效果显现不出来;看书看电影,占用时间不少,却无价值体现。看过不少片子,还能留下只言片语,表明我宅家数月还不至完全荒废。

  2. 昨天下午在B站看了1989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弧光》,晚上又读了小说原文,心中有所触动,直到今天仍难释怀,景唤在花园里修剪花草时唱的那首北京小调,不间断地回荡在脑海。想写点东西,怎么也构建不起框架来,只好零散地记下一些想法。“景唤”与“警幻”同音,作者或许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庚辰本《石头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听到警幻仙子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前两句有脂砚斋的批语,“此二句比也”。所谓“比”,就是“以彼物言此物也”,诗词中惯用的表现手法。梦随云散,花逐水流,韶华易逝,京剧《锁麟囊》开场便是薛湘灵的“怕流水年华春逝渺”,越调《火焚绣楼》也有“恨光阴伴随琴音匆匆逝去”的唱词。我想大多数的写作者都处于一种无止境的对于那个春天的回望中,曹雪芹边写边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的春。然而电影《弧光》的主题不单是为了表现这种回望,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在哲学维度对人类及其社会的本质的探讨。影片后半段柳锴和景唤在冰球馆的那段对话,怎么看都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影子。联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场著名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战,电影的主题似乎有更深的意指。《共产党宣言》里有句话,“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发展,劳动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列宁也说过,“每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的心至少有一半生活在未来”,在电影里,似乎景唤代表着未来,谢霓代表现实,而柳锴最终选择的是后者。至于景唤,“她太远了,远的让人害怕”。PS:女主角景唤由白灵(Bai Ling)饰演,看完这部电影,对于现在在海的那边已经是“好莱坞影星”的白灵,或许会有新的认识。

  3. 本片改编自小说《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故事的主线是精神病女医生很先锋的心理实验,拍了不少碎片化的生活内容,但形散而神不散,对八十年代人们生活的真实一面并不避讳,相当大胆,同时又把一出现代剧拍出了一种来自远古的生命的神秘幽远与绵长氛围,确实令人拍案叫绝。 这种反复出现的刻意制造出来的影片氛围,其实与本片真正的主题是相呼应的,当然你得看到结尾才能明白。

    很多观影者都认为本片很意识流,也有很多心理学的东西在里面,其实只有开头和结尾带有意识流的表现,而对人心理的探讨其实也很有限。心理学实验和对人心理的探讨其实只是幌子和皮毛,本片的主线在于对女主(一个精神病人,白灵饰)内心想法真相的追寻,来最终呈现出一种超脱而独特、不容于世的追求自由的价值观的存在。

    男精神病医生(男主)与女精神病人(女主)在冰球场的那段对话很重要,点明了本片的主题: 在现实社会生存对人的制约和限制,与人性需要得到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禁锢了人类精神的自由。 所以,女主才会说,她想要逃脱家庭、母亲、男友、社会人际关系、乏味的工作对她的束缚和禁锢。

    在这之前,女主莫名作案被送入精神病院,对父亲的死亡异常冷静,在葬礼上的诡异大笑和指责,莫不是叛经离道的一个个谜团。

    影片行到这儿,对以上谜团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解答。

    影片对女主身边其他人生活细节和欲望冲突的大量展示,之前不明白是为了什么,现在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对比,一种价值观上的对比。

    女主的名字叫做“景焕”,谐音“警幻”,隐喻她代表了“警幻仙子”。而警幻仙子是小说《红楼梦》中的角色,是太虚幻境的司主,相当于西方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和丘比特。 警幻仙子位于离恨天上、灌愁海中,负责掌管世间的风月情孽,用情劫来警示人们,劝人向善,超越情感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她的名字“警幻”意味着警示和幻境之主,她既有情又无情,通过过往的情劫来提醒人们万法皆空,不要贪恋情感。

    这就对应了女主的价值观:看清并挣脱情感与价值幻象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

    影片中有一个女主吹泡泡的情景,而女主的父亲在这一幕提到:“现实的一切,本质皆是转瞬即逝,只要存在过就已足够。”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多拘束于对爱恨得失的执着,亦是意味追求自由之意。

    而女主吹出的泡泡,正是对应了佛法里面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父亲说这段话的时候,女主流泪了,显然,父亲话中的内容触动了女主最深层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影片第一次对女主所隐藏的想法和思想的暗示和提示。

    女主似乎是剧中最不正常的人,又似乎是剧中最正常的人— —从小时候开始,在她的梦中就不断出现的“结冰的深沉夜色中的小湖”的神秘意象,代表了人对生活未曾祛魅的那种纯真,对生活神秘感的向往,而其他的“正常人”早已把生活解离为了一份份肉眼可见的利益纠葛… 影片的结尾,“深沉夜色中的冷寂神秘的冰湖”意象被现实中热闹的阳光明媚的冰湖取代,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代表了女主的梦想和价值观在现实中的彻底幻灭。

    所以,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是街头人头攒动的人群,你我作为普通人别无选择只能融入人群,而这其中并没有女主这样的人的位置存在。 ……这个暗自晦暗的结局,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在里面,可以说是简直屌爆了。

    不多年后,女主饰演者白灵在现实中的做派令人瞠目结舌的“换脑式”巨变,似乎诡吊地印证了影片中女主式的灵魂就是无法存于俗世,想要生存,就得被环境同化,甚至要“更上一层楼”。 从另一个可能讲,白灵在现实里的这种让人近乎无法理解的激烈“巨变”,反映的是她的心灵与现实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巨大缝隙,至于是为什么,则可能只有她自己知晓,从这一点来讲,她又和影片里的女主重合:同样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隐藏内心的秘密。

    拍摄这样的一部比较晦涩的带有极高哲学性和反思性的电影,不得不说,需要莫大的勇气、智慧与追求“不凡”的难得执着,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自己又有了与女主相重合的特质。非常感谢本片导演的坚持让这样的一部电影诞生。 现实与电影,电影与现实,相互映衬与捉弄,这可能就是命运的诡吊之处。

    白灵在本片中的表演内敛细腻,具有层次感,很有些触及本质,由内到外的感觉,值得赞扬。

    女二号的饰演者大美女肖雄在片中的表演则可谓中规中矩,而男主的饰演者张北光,我感觉并不太适合这种内心柔弱的知识分子角色。

    这部电影的立意、质感和情感,我感觉,都是中国人的文化反思里所独有的,与国人几千年来的现实条件拘禁、价值观束缚以及对应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来和真正体悟,这才是一种无可取代的能够独立于世的精神价值。

    八十年代的国内电影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在这种“百花齐放”中蕴含的其实是有一种社会氛围、思想和灵魂的自由。 相比八十年代,你才可能察觉到当下的中国电影是被审查制度、资本运作、观众低劣的审美和快餐式口味所深深禁锢,在这背后深层次的仍然是现时代国人思想的狭隘和灵魂的不自由— —现时代国人在精神上其实已经被阉割,而不自知…

  4. 我最近看小说,了解到这个改编成了电影,我很期待,却找不到了片源!我想这个电影用影响的方式表现出来肯定很棒!本身小说这个给我的感觉就很谲诡,一如她的小说有一种悠远悲伤和原始的东西在里面,貌似是人类初始的对世界的迷惑和混沌,恐惧和死亡等因素充斥着每个原始人的内心处,最深的幽暗必须要一个火把照亮!否则,我们没办法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