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剧情确实是很典型的美式鸡汤片 不少影评也批评了这一点 不过我要说一下的是这个锅可不是编剧和导演要背的,因为主人公的真实经历的确就是这样,影片基本没有添加什么虚构的东西。接下来就稍微介绍一下影片中没有提到和稍加改编的好了。
1. 关于他的年少时期的描述基本都遵循了真实人物的经历。影片中没有提到的是他高中时期由于学校没有棒球队,打的是美式足球。
2. 他本人可不是一般的业余棒球狂热粉。他3岁起就开始打棒球,在高中打了几年美式足球的情况下依然在1983年MLB选秀中以首轮第4顺位被密尔沃基酿酒人队选中。和国人熟悉的NBA选秀2轮60人不同,MLB选秀足足有40轮,每年都有超过1000多名球员被选中,但不是所有被选中的球员都会签约。很多球员,尤其是后段选中的球员都会选择不签约,在大学中继续磨练以求来年以更高顺位被挑中,这样可以拿到更多签约金,也会更受球队重视。Jim Morris本人就是1982年首次参加选秀在第446位被选中而放弃签约最终在第二年首轮就被挑中。作为千余人(还不算每年的落选球员)中挑出的No.4,Jim当年绝非普通的业余爱好者,而是资料摆在大联盟每位球探案头的天才少年,而且他年轻时的球速也绝不可能是电影中自称的大概顶多80几mph,很可能是一个在高中时期就能投出近100mph球速的怪物级高中生。所以在电影中他参加坦帕湾魔鬼鱼(现改名坦帕湾光芒)测试会时,球探很快就认出了他就是当年MLB选秀的4号新秀。
3. 电影中描述的他的中年生活基本是真实的。他的确是德州大湖镇的中学理科老师兼校棒球队教练,通过自己业余保持状态最终在35岁加入魔鬼鱼小联盟球队,最终在1999年9月大联盟名单扩编时成功登上大联盟。不过他的成功不仅仅是来自于个人的十几年不放弃,更关键的因素是他本人千里挑一的棒球天赋。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是绝无可能复制他的成功的。而且电影中为了突出表现他的努力,挑选了一位精壮猛汉型的主演,然而他本人在登上大联盟时看上去已经是一位微胖的中年大叔了(当然棒球的投手位置对球员运动能力要求很低,参见MLB常青树Bartolo Colón的体型)。另外他在电影中也有客串,扮演了小联盟比赛中的一名裁判员。
4. 他的妻子可不像电影中那么无私地在背后支持他。事实上棒球小联盟,即使是最高的AAA级别,生活都是非常艰苦的,球员的工资连自己喂饱自己都不足够,更何况他在半年的小联盟生涯中还需要养活家里的3个孩子。2000年为魔鬼鱼出赛两个月之后他就旧伤复发不得不再次手术导致整季报销。2001年他试图东山再起,远赴洛杉矶参加道奇队春训,但是春训后便被球队放弃,妻子也最终选择和他离婚。
5. 他在小联盟AAA级别的成绩其实非常一般,虽然球速很快但是控球不佳,保送非常多。但是他的故事在他还在AAA级别已经被媒体关注,接受过电视专访(这点电影中也有表现),因此球队在大联盟扩编时就顺水推舟把他升上大联盟(每年常规赛最后一个月时每支球队可以把名单从25人扩展到40人。大多数球队在此时已经无缘季后赛,就会趁此机会锻炼小联盟新人或是给一些年纪较大仍在小联盟蛰伏的球员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从电影本身来说由于上映时Jim Morris已经是棒球界家喻户晓的励志人物,他的故事在他自己的演讲和媒体的报导中也为大众熟知,所以电影断不可能加入太多虚构内容,给编剧的自由发挥空间其实很小,只能在渲染他对棒球的坚持和努力上多做文章,以及美化了一下他的家庭内部关系。这部电影确实可以让很多棒球少年心中热血澎湃,但是要记住的是,任何运动到了职业的层面,天赋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职业队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向一个日复一日艰苦训练数十年,水平却仍达不到职业水准的业余爱好者敞开大门。